余光中的幽默文學(xué)
發(fā)布時間:2017-01-14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余光中的幽默文學(xué)篇一:《余光中:中國文字的煉丹人》閱讀答案
1928年重陽節(jié)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從十二歲開始跟從父親和舅舅學(xué)習(xí)古文!吨G
太宗十思疏》《留侯論》《赤壁賦》《阿房宮賦》這些經(jīng)典文章,他都特別喜歡。他覺得文字有
一種力量,“我愿意跟著它走”,“我將來一定要當作家”。整個青年時代,余光中都在尋找著
“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濟慈,雪萊、王爾德等都是他的“家人”。
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與鐘鼎文和鄧禹平等人共創(chuàng)了“藍星”
詩社。他們經(jīng)常聚會,討論詩歌,勤奮創(chuàng)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寫,而是一輯一輯的寫。畢業(yè)
沒幾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留學(xué)。那時,臺灣和美國的現(xiàn)代化程度差別很大。余
光中雖然熱愛西方詩歌,但一想到美國人瞧不上臺灣,心里就覺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發(fā)
生一些大事:母親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兩年,大女兒剛出生,還沒看清孩子的臉,他就
匆匆地出發(fā)了。每一個孤寂的長夜里,他都想回到臺灣,回到“藍星”詩社,和朋友們一起
為中國的現(xiàn)代詩奮斗。1964年,三十六歲的余光中回到臺灣,他質(zhì)問自己,怎么都已經(jīng)三十
六歲了?拜倫、徐志摩,都在這一年結(jié)束生命;王勃、濟慈,不到這年紀,便合上了詩集,豎
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兒子出生僅三天就夭折了。喪子之痛加上詩人對于“我是誰”
的質(zhì)問,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國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獲得救贖。余光中非常喜歡美
國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藍調(diào)以及新生事物搖滾樂。特別是搖滾樂,甚至影響了他一個時期的
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紹了搖滾樂,并將西方音樂的節(jié)奏融入詩中,借此抒發(fā)心中
的很多不平。連余光中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些詩歌被楊弦拿去譜了曲,繼而引發(fā)了臺灣的
第一波校園民謠風(fēng)潮!敖o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風(fēng)里飄飄的長發(fā)??”當時楊弦被余光中這些極
富旋律感和節(jié)奏感的文字所打動,將《江湖上》等詩改編成歌曲,如今最為海內(nèi)外讀者所熟
知的《鄉(xiāng)愁》也是其中之一。1971年至1972年間,余光中在臺灣寫下了《鄉(xiāng)愁》。他回憶說,
當時二十分鐘一氣呵成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二十多年,這種感
覺在心里也就醞釀了二十多年”,后來《鄉(xiāng)愁》在大陸被選入教科書,電視臺也用,很多人都
會背。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詩集;仡欁约旱膭(chuàng)作歷程,余光中說,“以
前所想到的能入詩文的題材比較少,以前我主要寫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誰,你憂郁;你知
道你不是誰,你幻滅;你知道你是誰,你放心!爆F(xiàn)在,余光中已經(jīng)脫離這三個情況了,寫作
的題材全憑緣分。2009年,導(dǎo)演陳懷恩接拍余光中傳記紀錄片《逍遙游》。片中除了日常工
作生活狀態(tài)外,導(dǎo)演還安排余光中帶著夫人到墾丁——余光中在臺灣唯一寫過游記的地方—
—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為夫人解釋景物,還在海邊童心大發(fā),打起了水漂,并傳授訣竅—
—石頭要扁,形狀要圓,出手要快,脫手要平穩(wěn)而飛旋——出水為鳥,入水為魚。臺南小學(xué)
教科書收錄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詩,導(dǎo)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學(xué)聽小學(xué)生讀書。
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兒遭了車禍。行程既定,余光中無法隨夫人趕往醫(yī)院,心情郁悶。怎料
一聽小學(xué)生讀詩,余光中竟然又開心起來,還教他們該怎么念這首詩,拍攝完后還樂呵呵地
給他們簽名。最后陳懷恩就片子定名為《逍遙游》一事征詢余光中的意見,他幽默地說:“我
哪敢說同不同意?莊子同意就行了!闭f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論調(diào)。他認為,所謂幽默,
就是不正面迎敵,繞一個彎子去排解誤會與痛苦。比如看牙醫(yī)這樣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寫
成詩。再比如,從“馬屁詩人”到“文白之爭”,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對罵,但余光
中就是不理他,還幽默地說:“李敖天天罵我,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痹谟喙庵械慕(jīng)驗
中,幽默其實要比憤怒有用。除了寫詩,翻譯也是余光中今年熱衷的一項工作。如今,已經(jīng)
八十五歲的余光中依舊筆耕不輟。他目前正在翻譯濟慈的詩,此時的感覺定與年輕時的不同
吧。 (摘自《名人傳記》2014年第3期,有刪改)【相關(guān)鏈接】①以前寫詩,他
喜歡把中國文字壓縮、錘扁、拉長、磨利,把它們拆開又并攏,拆來又疊去。如今他卻爭取
寫、改、謄一次完成。散文的話,每頁紙最多改一兩處地方。盡管外文系畢業(yè)的他用英語寫
論文都不成問題,但他說自己在寫詩和罵人這兩件需要抒發(fā)情緒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語不
可的。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凈和一張干凈的桌子。當生命走到暮年,對于“我是誰”
的問題,詩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質(zhì)問,而是報以淡淡的微笑。(1)下面對傳記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
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A.余光中整個青年時期都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
李白、濟慈、雪萊、鐘鼎文、鄧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一定
的影響。B.余光中到美國留學(xué),內(nèi)心非常不愿意。異地他鄉(xiāng)的孤寂,母親的去世,他自己新
婚不久,孩子剛出世,匆匆而別讓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著能夠回到臺灣。C.從美國回到
臺灣,余光中已經(jīng)三十六歲,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嘆自己“老而無成”,喪子之痛加上他對
于“我是誰”的質(zhì)問,使他心力交瘁,對前途、對生活失去了信心。D.余光中在回憶《鄉(xiāng)愁》
創(chuàng)作時說,“不是因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二十多年,這種感覺在心里也就醞釀了
二十多年”,表達出一種對祖國的深情。E.余光中重游墾丁時,一路為夫人解釋景物,還像小
孩子一樣打起了水漂,而且還傳授訣竅,這是童心未泯的表現(xiàn),也是對女兒的深切懷念。(2)
余光中少年立志“將來一定要當作家”,最終成為中國文字的煉丹人。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促使
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6分)
(3)余光中的許多詩歌,包括為海內(nèi)外讀者所熟知的《鄉(xiāng)愁》,被楊弦拿去譜曲并引發(fā)了臺
灣校園民謠風(fēng)潮。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余光中詩歌能夠引發(fā)民謠風(fēng)潮的原因。(6分)-
(4)記錄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狀態(tài)的紀錄片以《逍遙游》為題。為什么說余光中是“逍遙”
的?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愕目捶。?分)
12.(1)(5分答案:A D(選A得3分,選D得2分,選B得1分,選C、E不得分。B“內(nèi)
心非常不愿意”屬無中生有。 C“對前途、生活失去信心”依據(jù)不足。 E“對女兒的深切懷
念”分析不當。)(2)①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熏陶。余光中從小跟隨父親和舅舅學(xué)古文,李白、
杜甫等人都給他一定的影響。②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影響。比如濟慈、雪萊等人對他影響很大,
他也曾在美國留學(xué)。③勤奮的詩歌創(chuàng)作。青年時代和朋友創(chuàng)立“藍星詩社”,不斷進行詩歌創(chuàng)
作,到晚年依然筆耕不輟。④性格開朗而意志堅強。面對誤會與痛苦,他幽默對待;面對失
去親人的巨大痛苦,他依然堅強前行。(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6分。共6分。意思對即
可。)(3)①形式方面,融入了西方音樂節(jié)奏,極具節(jié)奏感和旋律感。②內(nèi)容方面,他的詩
歌情感真切,內(nèi)容豐富,有思念大陸之情、客居他鄉(xiāng)的孤獨,以及自己心中的不平等,特別
能打動人。(每點3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4)①在創(chuàng)作中隨緣。創(chuàng)作上已經(jīng)擺脫了束
縛,寫作題材全憑緣分。②生活上童心未泯。在故地重游中,余光中童心大發(fā),率性而為。
女兒發(fā)生車禍,他心情郁悶,但聽到小學(xué)生讀詩,又開心地給予指導(dǎo)。③用幽默化解誤會和
痛苦。對于李敖的批評,他懂得幽默比憤怒有用。④不再質(zhì)疑自我,有成熟的自我認識。對
于“我是誰”的問題,余光中早已不再質(zhì)疑。只是報以淡淡的微笑,達到了忘我的境界。⑤
寫作自如,母語熟練,一氣呵成。寫作時爭取寫、改、謄一次完成,散文則修改很少。(每點
2分,答出四點即可,共8分。意思對即可。)
余光中的幽默文學(xué)篇二:淺析余光中之
余光中小傳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xué)外語系(后轉(zhuǎn)入廈門大學(xué)),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xué)外文系。1952年畢業(yè)。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chuàng)“藍星”詩社。后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xué)藝術(shù)碩士學(xué)位。返臺后任詩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xué)教授,現(xiàn)任臺灣中山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院長。
余光中是個復(fù)雜而多變的詩人,他寫作風(fēng)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后回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zhàn)和70 年代中期的鄉(xiāng)土文學(xué)論戰(zhàn)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xiàn)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yè)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xiāng)愁詩,對鄉(xiāng)土文學(xué)的態(tài)度也由反對變?yōu)橛H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從詩歌藝術(shù)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shù)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fēng)格極不統(tǒng)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fēng)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xiāng)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jié)》、《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鄉(xiāng)愁】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刮以谕忸^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稱自己是文學(xué)上的“多妻主義者”,他說寫詩、寫散文、寫評論、翻譯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間,而這條線是用華文穿起的。 余光中近年來已被臺灣藝文界尊稱為“詩翁”,他創(chuàng)作的詩歌超過一千余首。但提起余光中,許多人都會立刻聯(lián)想到他的名篇《鄉(xiāng)愁》。的確,在詩人超過一個甲子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流行,最多人懂,傳遍華人世界的作品是《鄉(xiāng)愁》,人們甚至因而稱余光中為“鄉(xiāng)愁詩人”
已譜成20多種歌曲
《鄉(xiāng)愁》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詩人說,至今他的所有詩作中,最流行的始終是這首。1992年余光中首次到大陸,有人告訴他,1991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有人唱譜成曲的《鄉(xiāng)愁》,之后這首詩又收入中國的教科書,余光中說,這些年,有不同作曲者將《鄉(xiāng)愁》譜成20多種歌曲。
余光中說:“其實我寫過很多關(guān)于鄉(xiāng)愁題材的詩,《鄉(xiāng)愁》只是其中一首,它之所以這么流行,那么受讀者喜愛,除了許多讀者有情感上的認同,還因為這首詩的詩歌語言單純,順口記,只要背一段,四段都能背,而且這首詩也很容易譜曲。”
詩人說,《鄉(xiāng)愁》應(yīng)該是寫于1971年,那時候,海峽兩岸尚未開放,兩岸人民不相往來,當時臺灣人想要回大陸探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而且那時大陸又正處于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大家都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中國去,他是在十分絕望的情況下寫了《鄉(xiāng)愁》這首詩。
余光中說,對他而言,鄉(xiāng)愁并不僅是地理的,也是文化的,歷史的。他一生詩作中親情、愛情、友情、懷古等各種感情都寫過,一些詠古今人物的作品為數(shù)也很多,甚至同樣的人物題詠再三者也不少,例如屈原寫了6篇、李白寫了4篇、蘇軾和甘地各寫3篇。
“四度空間”以華文聯(lián)系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也寫評論,僅在臺灣出版的著作就有約50種。寫作之外,余光中也從事翻譯,在翻譯上亦有建樹,最廣為人知,影響最明顯的譯作是美國傳記小說家伊爾文·史東(IrvingStone)原著的《梵高傳》。此外,余光中早年即將王爾德戲劇引介給華文讀者,翻譯過的王爾德戲劇包括《不可兒戲》、《溫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這些譯作目前仍然是市面上王爾德戲劇中文版較重要的版本。
余光中既稱自己是文學(xué)上的“多妻主義者”,又說寫詩、寫散文、寫評論、翻譯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間。說到這些年悠游“四度空間”的感受,余光中說,不論是寫詩、散文、評論或是翻譯都是由華文這條線穿起。他以華文寫詩、散文和評論,將英文翻譯成華文,這些全基于對華文的熱愛。他說,“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好處是,不想寫詩的時候可以寫散文;從事翻譯的好處是,不想創(chuàng)作的時候,可以隨時提筆翻譯。
持續(xù)創(chuàng)作至今
許多作家到了晚年都已停筆或是減少創(chuàng)作,但年過80的余光中,創(chuàng)作不但持續(xù)至今,而且源源不斷。新加坡青年書局兩個月前出版的《余光中選集》就收錄了他寫于60歲至80歲的新詩、散文和評論。
余光中曾說:“我這一生,自從寫詩以來,只要一連三月無詩,就自覺已非詩人!比ツ,臺灣文藝界為余光中舉辦八十大壽賀壽會,九歌出版社還特意為他出版三本新書,分別為新詩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學(xué)評論選集《舉杯向天笑》以及翻譯王爾德的劇本《不要緊的女人》,從三方面展現(xiàn)他近年的創(chuàng)作成果。
余光中的第一本詩集為《舟子的悲歌》,新詩集《藕神》則是他的第十九本詩集。余光中說,新詩集取名《藕神》是為了紀念詞人李清照。余光中說,他一向來很喜歡李清照的作品,而山東大明湖畔李清照的紀念祠便取名藕神祠!杜荷瘛吩陬}材上以詠人為主,書中的六七十首詩,除了以李清照入詩,還寫屈原、杜甫、仇英、傅抱石、王攀元、劉國松、董陽孜、江碧波、楊惠姍、王俠軍、唯弦、李元洛、杜十三、林彧、蕭邦等。評論選集《舉杯向天笑》則取自李白的“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剛剛過去的暑假,詩人還一口氣翻譯了英國詩人濟慈兩首長達千余行的長詩,其中一首敘事詩長700多行,另一首長400余行。
太太是讀者與旅伴
余光中與太太范我存是文壇中著名的恩愛夫妻,夫妻倆經(jīng)常攜手出席各種文化活動,在余光中的作品中,也常會讀出范我存的影子。在余光中心里,范我存既是妻子,也是個能夠談詩論藝,相濡以沫的知音。
詩人說,他與范我存有許多共同的興趣,第一次讀到英文原著的《梵高傳》即是太太的藏書。翻譯這本傳記時,他將譯文寫出來再進行修改,再將初稿給當時的女友范我存看,范我存則一個字一個字的加以抄正。這數(shù)十年來,范我存一直還是余光中的第一個讀者。
余光中說,他們夫婦還有個共同愛好是旅游,到了國外旅行時經(jīng)常租車自助旅游。他說:”我們到歐洲時,就是租了車,買一張地圖,由我開車,太太看地圖,就這樣一路自助游山玩水! 寫于1992年底的《風(fēng)箏怨》即是余光中寫給太太范我存的詩作,當時詩人先在英國巡回演講、朗誦,繼而去香港擔(dān)任新亞書院訪問學(xué)人,一連在外兩個月,非常想家,于是寫此詩寄給太太,把自己比喻為一只風(fēng)箏……
《風(fēng)箏怨》
只因有你在地上牽線
才能放我到天外飄浮
這樣的一念相牽,鳥所不見……
沿著裊長的北緯或東經(jīng)
彼端的一提一引,即便是最輕
都會傳到脆薄的游魂
云上孤飛的冷夢,何時醒呢?
風(fēng)太勁了,這顆緊繃的心
正在倒數(shù)著歸期,只等
你在千里外收線,一寸一分。
余光中簡介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21歲時離開祖國大陸到臺灣,64歲重回時,已“掉頭一去是風(fēng)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1952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xué)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藝術(shù)碩士。先后在臺灣、美國、香港等大專院校任教。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xué)”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6年兼任文學(xué)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在臺灣余光中從青澀的講師變成滄桑的老教授;從投稿的新秀變成寫序的老前輩。在他近900首詩歌,百萬字的散文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思想透徹的智者,一個作為果敢的勇者。雖然少年起便經(jīng)受動蕩,而個性卻日趨溫和厚道,老得漂亮。
已出版詩集有20種;散文集10余種;另有評論集及翻譯集,共約50種。代表詩作有《鄉(xiāng)愁》、《等你在雨中》等。出版詩集有《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望鄉(xiāng)的牧神》、《聽聽那冷雨》等。評論集有《掌上雨》、《分水嶺上》等。
光中癡情: 與表妹“才子佳人”
記者:才子佳人總多情,聽說您與夫人范我存是表兄妹?
余光中:我在南京讀小學(xué)的時候,寒暑假常隨母親回外婆家。外婆家是畫一般的江南水鄉(xiāng)。母親那一輩男多女少,因此我的舅舅、舅母甚多,表兄弟、表姐妹更是多得數(shù)不清。1956年,我與自幼青梅竹馬的表妹范我存結(jié)婚了,她原是一位幼稚園老師。
余先生有4個女兒,珊珊、幼珊、佩珊和季珊。他還曾為4個女兒煩惱過,并寫了一篇趣聞《我的四個假想敵》,描述女大不中留的趣事。散文《鬼雨》里,則寫了一個夭折的男嬰,是余先生的親身經(jīng)歷。
雖然余光中是一個對表妹范我存特別癡情專一的人,在藝術(shù)上卻又是一個“多妻主義者”。他大膽地說,詩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評論和翻譯則是外遇。他又這樣形容,祖國大陸是我的母親,寶島臺灣是我的妻子,香港是我的情人,歐洲是外遇,美國是棄婦。
光中才情: 20分鐘寫出《鄉(xiāng)愁》
記者:我們都想知道,《鄉(xiāng)愁》是怎樣寫出來的?
余光中:上個世紀70年代初,我居住在臺北的廈門街,那時,離開祖國大陸足有20年了,我不由擔(dān)心有生之年回鄉(xiāng)無望。當時,飽滿的情緒如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一首小詩《鄉(xiāng)愁》在20分鐘內(nèi)就這樣出來了。
據(jù)說有一位語文老師在講《鄉(xiāng)愁》時是這樣說的:一首詩只有讀出來,生命才算完成,朗誦者要像演奏家一樣,把詩歌的潛在生命激發(fā)出來,這樣才能吸引人。
由于一個時期受到搖滾樂的影響,余先生的詩較注重節(jié)奏,也因此容易被作曲家們看重。
給《鄉(xiāng)愁》譜曲的音樂家不下半打,羅大佑初出道的《鄉(xiāng)愁四韻》亦是余先生的作品。央視還曾商量將他的詩作《鄉(xiāng)愁》譜曲后作為電視系列片《閩南名流世家》的主題曲,這部電視片講述的是鄭成功后人在海峽兩岸生活的情況……而最讓余先生感動的則是,80多歲的王洛賓譜曲后曾自己邊舞邊唱……
“掉頭一去是風(fēng)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庇嘞壬駠u不止。
記者:“左手寫詩,右手寫散文”。這句話出自于您,現(xiàn)在常被引用來鼓勵后生,您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何建議?
余:詩、散文、評論、翻譯,一向是我心靈的“四度空間”。我寫詩,寫散文或搞翻譯用了不少文言。文言用得好,可以使白話文多樣化,如同平面中出現(xiàn)了浮雕,引我們產(chǎn)生美妙的回味,有一種追憶、回憶的情感。
要注意多讀古、詩、詞、曲。有人說都什么時代了,你還讀蘇東坡的詩?我說為什么不可以讀?你知不知道你的日常用語里面都缺不了蘇東坡。你會說,哎,某人啊,我沒有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這就是蘇東坡的詩啦。你說人生漂流不定,雪泥鴻爪,那不是蘇東坡教你的嗎?你說這位女子啊,絕色佳人,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些都是蘇東坡留給我們的遺產(chǎn)!对娊(jīng)》、《楚辭》的優(yōu)美的詩句都已經(jīng)進入了我們?nèi)粘5某烧Z。這就是民族的遺產(chǎn)。沒有這些成語,沒有這些名句,我們的生活會暗淡得多。
記者:你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那片無窮無盡的后土,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它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難稱它為江湖……您是否和金庸一樣,有武俠情緣呢?
余:寫詩不能忘民族情。
淺析余光中之《我的四個假想敵》描述女大不中留的趣事。余光中先生有五個心愛的女人,一個是他的太太,另外四個就是讓他害怕給“敵人”“擄掠”而去的正青春年少的女兒了。他的四個未來女婿成為了他無可奈何心頭隱隱作痛的假想敵。余光中先生把《我的四個假想敵》寫得詼諧幽默,透露出一個父親對女兒喜憂參半的愛。
《鄉(xiāng)愁》是我對余光中先生的第一印象,后來就接觸到了他的散文《聽聽那冷雨》《登樓賦》等等,這些散文都是人們所稱的“大品散文”,這也是他散文的成功之處,是他的亮點,其中想象力豐富、氣勢懾人、語言運用靈活、獨到,然而在這里我卻要淺析他的另一種風(fēng)格的散文——小品文,其中《我的四個假想敵》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中有很多吸引我們眼球的亮點。
《我的四個假想敵》,作者的四個假想敵就是他的四個未來女婿,通過這篇幽默的小品文,作者將一個作為四個已經(jīng)長大了的女兒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然而他卻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有其特色地表現(xiàn)出來。
語言的靈活運用,對漢語的把握是余光中先生的擅長。他曾經(jīng)說過:“我的理想是要讓中國的文字,在文化各殊的語法中交響成一個大樂隊,而作家的筆應(yīng)該一揮百應(yīng),如交響樂的指揮。”在這文章里,詞匯也是很豐富,涵蓋的范圍很廣,涉及古今中外。如“太空艙”“急凍術(shù)”“腦震蕩”“魔杖”“蟠地”“內(nèi)奸”“地下工作者”“落彈點”“敵情”“健兒”“昏君”等等,這些詞匯無論縱向上,還是橫向上,我們都可以看出它們的覆蓋范圍是很廣的,讓我們的思緒跟隨他的詞匯馳騁在廣袤的漢語平原上,在這里,我們飽受了語匯的豐富多彩。
有人說,“捕捉感官經(jīng)驗的途徑因人而異:有人用白描,有人用比喻。”在本文中,作者是通過比喻將自己的感受完完全全地呈現(xiàn)在了讀者的面前,讓我們讀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他這個父親的感受。如“我像是一棵果樹,天長地久在這里立了多年,風(fēng)霜雨露,樣樣有份,換來果實累累,不勝負荷。而你(四個假想敵),偶爾路過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來摘果子,活該蟠地的樹跟絆你一跤!”作者自己是果樹,小子們都只是一個過路人而已,然而自己辛苦得來的果實卻要被小子們輕易地摘去了,這相信也是天底下眾多父親的感受!岸羁蓯赖,卻是樹上的果子,竟有自動落入行人手中的樣子。樹怪行人不該擅自
來摘果子,行人卻說是果子剛好掉下來,給他接著罷了!笔堑模绻畠翰煌度鐒e人的懷抱,那小子又耐得了他什么何呢?但是我們讀者是否想到了,他不也是做過小子的角色的人嗎?那他那時又是怎樣的呢?下來,他又把他的這種角色轉(zhuǎn)變的感受通過另外一個比喻告訴了我們。“當初我自己結(jié)婚,也不是有一位少女開門揖盜嗎?‘堡壘最容易從內(nèi)部攻破’,說得真是不錯。不過彼一時也,此一時也。同一個人,過街是討厭汽車,開車時討厭行人,F(xiàn)在是輪到我來開車!睂τ谕蝗,角色轉(zhuǎn)變了,他的感受也會不一樣了,就如他的比喻所說的那樣。在這些比喻獨到、適當?shù)睦又,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了他這個作為四個已經(jīng)成年了的女兒的父親的感受,相信讀者們也相信,這些也都是大多數(shù)的父親的感覺、心聲,這里都由余光中先生通過比喻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出來。
當然,這是一篇幽默的小品文,所以就少不了幽默的因素在里面。在這樸素而又豐富的語言中,當我們低頭默讀的時候,我們時而也要發(fā)出一聲理解的、會心的笑聲。如“四個女兒,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簡直可以排成一條珊瑚礁。珊珊十二歲的那年,有一次,未滿九歲的佩珊忽然對來訪的客人說:‘喂,告訴你,我姐姐是一個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來!薄靶畔浔灰u,只如戰(zhàn)爭的默片,還不打緊。其實我寧可多情的少年勤寫情書,那樣至少可以練習(xí)作文,不致在視聽教育的時代荒廢了中文。”“先下手為強,這件事,該乘那四個假想敵還在襁褓的時候,就予以解決的。至少美國詩人納許(Ogden Nash,1902~1971)勸我們?nèi)绱。他在一首妙詩《由女嬰之父來唱的歌》(Son?to Be Sung by theFather of Infant Female Children)之中,說他生了女兒吉兒之后,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個男嬰也在長大,現(xiàn)在雖然還渾渾噩噩,口吐白沫,卻注定將來會搶走他的吉兒。于是做父親的每次在公園里看見嬰兒車中的男嬰,都不由神色一變,暗暗想:‘會不會是這家伙?’ 想著想著,他‘殺機陡萌’,便要解開那男嬰身上的別針,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把鹽撒進他的奶瓶,把沙撒進他的菠菜汁,再扔頭優(yōu)游的鱷魚到他的嬰兒車里陪他游戲,逼他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而去,去娶別人的女兒!边@些幽默的話語中讓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就不自覺地發(fā)聲一笑了。
季羨林說過:“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痹谶@篇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也是表露的淋漓盡致的,在上面的比喻,幽默的語句中,我們都可以體會到一個父親對于女兒的感情,其中他還說“在父親的眼里,女兒最可愛的時候是在十歲以前,因為那時她完全屬于自己。”“對父親來說,世界上沒有東西比稚齡的女兒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點就是會長大!币粋父親與女兒的感情要算是童年的時候是最真摯的,作者對此也是深有體會的,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女兒的感情,他愿意女兒永遠都是小女孩,這樣她們就永遠都屬于他了。其實這也是很多父親的想法。
這篇散文的詞匯的豐富是余光中先生對漢語把握的一個縮影,恰當?shù)谋扔髯屛覀兩羁腆w會到了一個作為女兒的父親的感受,幽默的語句讓我們閱讀之間又有了會心的一笑,這讓我們在幽默的行文中去感受一個父親的感覺、心聲。
解讀《我的四個假想敵》的人文意蘊
陳 莉 《時代文學(xué)·理論學(xué)術(shù)版》 2008年第12期
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余光中的散文《我的四個假想敵》入選陳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xué)語文》教材。
《我的四個假想敵》充分體現(xiàn)了大學(xué)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作品抒寫作者的人生體驗,人之為人的煩惱、無可奈何等人生況味。作品把一個父親面對女大當嫁又割舍不下的失落和無奈等微妙心理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文章惟妙惟肖地描摹出父親對那些“擄掠”愛女的“假想敵”所持的敵意和不甘,還有對女兒的疼愛不舍之情。整篇文章風(fēng)格明快幽默,堪稱經(jīng)典,是一篇“蜚聲華語文學(xué)界的散文名篇”1,也是一篇蘊含豐富人文內(nèi)涵的優(yōu)秀作品。
作品蘊含著深沉的父愛,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洋溢著濃郁的人文情調(diào)。作者以幽默風(fēng)趣的語言將自己矛盾復(fù)雜的心理活動寫得絲絲入扣,細致入微。作品開始即是寫作者聽說二女兒聯(lián)考之后分發(fā)在臺大外文系后的心態(tài):“松了一口氣,從此不必擔(dān)心四個女兒通通嫁給廣東男孩了”,作者雖然聲明自己對廣東男孩并
余光中的幽默文學(xué)篇三:余光中詩歌精神淺談
余光中詩歌精神淺談
張XX 509030XXXX F0903014班
摘要:提起余光中,作為一個工科生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家喻戶曉的詩歌。當然,通過他的平生介紹我了解到,余老不僅僅在詩歌上造詣頗豐,在文學(xué)評論和翻譯上也有著大師級的地位。然而,我覺得詩歌作為一種文字凝練、抒情性極強的文體,應(yīng)該是能夠更好的反映出余老的文學(xué)精神和其文學(xué)追求的一種形式。所以,我就從余老詩歌的精神和內(nèi)涵入手,力求通過本文對余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鑒于本人文學(xué)功底和能力的淺薄,錯誤和不準確的地方還請指正。 關(guān)鍵字:詩歌、意象、文化、鄉(xiāng)愁
我在初高中也從書本學(xué)習(xí)了大量的古、現(xiàn)代詩歌,詩歌給我本人的印象一直是凝練甚至略帶朦朧的文字下映射的及其豐富的感情,余老的詩歌也不例外。當然,一首好詩需要細細去品,需要不同角度的觀察,我在這里僅僅是從自己認識的角度,從余老詩歌的意象、文化兩方面淺析他的精神,最后選取他詩歌中最被我們關(guān)注的鄉(xiāng)愁思想上,從典型的詩歌,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多l(xiāng)愁》這首詩,談一點自己的見解。
一、余光中詩歌中的意象
在高中時,語文老師就說一首詩中需要有特定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感情,比如古詩中“柳”代表留別時的挽留,“月”則寄托思念等等,在余老的詩歌中,也有其特定的意象。
1、典型的傳統(tǒng)意象
傳統(tǒng)意象,即從古代今詩人們普遍采用的一些表情達意的意象。
我首先選取了余老的詩歌《月光光》里的月!霸鹿夤/月是冰過的砒霜/月如砒/月如霜/在誰的心口上”,詩歌的首句開始,余光中先生以“月是冰過的砒霜”這一突兀又新奇的意象開始,展開了思緒的表達,無疑深深地抓住了每一個讀者的心。月在中國人傳統(tǒng)心目中是溫柔、多情、相思的化身,而余光中先生以“月是冰過的砒霜”做比喻,是有其深刻含義的。“今夜/黑貓在瓦上誦經(jīng)/蒼白的美婦人/大眼睛的臉,貼在窗上/”,作者并沒有給出“蒼白的美婦人”是誰,
這樣一個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刻,作者的心已經(jīng)跟海平線那邊的“蒼白的美婦人”緊緊貼在一起了:“大眼睛的臉,貼在窗上”。在讀者心中勾畫出一幅凄慘、淡白的海景月色的圖畫,詩歌在此刻的畫面感達到了深刻的凝固。
除了月,余老還在《蓮的聯(lián)想》里用到了蓮這個意象!笆且詵|方甚遠,東方甚近/心中有神/則蓮合為座,蓮疊如臺/諾,葉何田田,蓮何翩翩/你可能想象/美在其中,神在其上/我在其側(cè),我在其間,我是蜻蜓/風(fēng)中有塵/火藥味,需要拭淚,我的眼睛” 在詩人委婉、溫柔的筆調(diào)中,我們看到了一朵極為飄逸、富于靈氣的“蓮”在詩人看來,蓮更是美、愛和神的象征物。這樣,一幅東方美妙與氣質(zhì)的蓮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2、特定感情的特別意象
余老的詩歌也有那些充滿幽默、風(fēng)趣和俏皮的意象,比如在《小褐斑》中,詩中的“我”——一位有幾分傻氣的男青年,正在對一位女孩子(即“小褐斑”),絮絮叨叨地傾吐情話。滿嘴甜言蜜語,說得天花亂墜——“為了無端端那斑斑點點??天上有一顆星管你臉上那汗斑”。戀愛中的青年男女們,總是喜歡講一些毫無道理的毫無意義的不合邏輯的可愛的話語。通過特別的意象,這首詩歌可愛而富有情趣的感情立刻體現(xiàn)的淋漓精致。
又如在《蛛網(wǎng)》這首詩里,詩人巧妙的運用蜘蛛網(wǎng)這個意象,“渡海來襲的暮色是一只蜘蛛/復(fù)腳暗暗地起落/平靜的水面卻不見行蹤” 渡海采襲、復(fù)腳起落、登陸、被擒等等動態(tài),都是無聲無息的,照應(yīng)了暮色的暗暗行蹤。這個“蛛網(wǎng)”太大了,籠罩海天。詩人敏感其海天已晚,有不快之意,故有落進灰網(wǎng)之感?梢娫娙说男那椋傆写笞匀坏木吧兓糜枰詫(yīng)。
3、具有強烈民族情結(jié)的意象
上面兩點意象,僅僅是余老作為文學(xué)大家的一點我們所謂的“雕蟲小技”罷了,而具有強烈民族情節(jié)的意象才是余老真正為我們所喜愛的一個方面,在余光中的詩中,我們常常能被那些充滿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意象所吸引、所打動。事實上,濃厚的中國意識與情結(jié)在全體華人心中產(chǎn)生強烈共鳴是其最深層的心理成因。首先,余光中自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以來,一直沒有舍棄過民族意識,即便是在臺灣詩壇被西化得最為厲害的五、六十年代,也是如此。這可以歸結(jié)為幾點原因:自小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留美期間因東西方文化沖突所帶來的影響、借用現(xiàn)代派詩歌理
論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首先來看《風(fēng)鈴》這首詩,乍一看也許只是一首普通的意象的抒情詩,實則不然。這首詩是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學(xué)教書期間寫的。此時,他已年逾五旬。對故鄉(xiāng)對大陸對祖國的牽掛和思念之情,與日俱增。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詩人主要運用了象征。以高塔上懸掛著的不斷鳴響的風(fēng)鈴,象征自己那顆日夜思念祖國的心。抒寫了自己對祖國的刻骨鏤心綿綿不盡的思念之情。而在風(fēng)鈴這個意象上,又反復(fù)運用擬聲詞“叮嚀叮嚀嚀”和動詞“敲叩”,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感。把詩人波瀾起伏的情感變化,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再來看《民歌》這首,這首詩題為“民歌”,但顯然它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民歌。在這里,它指的是中華民族那種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那種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詩歌的意象同樣很典型的表達民族靈魂——黃河、長江。黃河長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們哺育著滋潤著中國文化的靈魂。詩文中,即使黃河長江“凍成了冰河”,“我的血也結(jié)冰”,還我們廣大的同胞,我們的子子孫孫,為之拚搏為之創(chuàng)造。同時,又層層遞進。由黃河長江到“我你他”,從自然環(huán)境到中國社會。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當然,這首詩還是以其壯美為主。如“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還有長江最最母性的鼻音”“還有我的紅海在呼嘯”等句子,無不充滿了質(zhì)感、力度和豪邁之氣。
二、余光中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
文化,代表了一個民族的靈魂,代表了一種歷史條件下所能延續(xù)和傳承的精髓。余老詩歌的文化傳承與播撒,讓我們不論是身在大陸還是臺灣的人們,都能產(chǎn)生共鳴,因為我們都是華夏子孫,都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發(fā)揚者。下面我主要談一點余老詩歌中的“家”文化的構(gòu)建,這里的“家”,自然是指廣義的家。
1、親情感動人心
余老詩里不乏感人的親情詩,道出了所有讀者的對家的思念和對親人的回憶。 最典型的恐怕要數(shù)余老《母難日》三部曲了。在《今生今世》中,余老開篇“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讓我們頓時便一同融入這樣一位歷經(jīng)波折的作家的細膩而真實的感情世界!睹苁澜纭分,三句“快樂的世界啊”“悲哀的世界啊”“矛盾的世界啊”,道出了與母親分別的矛盾、復(fù)雜卻難以承受的心情,“哭世界始于你一笑/而幸福終于你閉目”,母親的音容笑貌映襯著余老作為兒女們的悲傷
與快樂。在《天國地府》中,詩文內(nèi)容更為直白,然而表情達意卻更加真摯,“每年到母難日/總握著電話筒/很想撥一個電話/給久別(來自:www.newchangjing.com 蒲公英文 摘:余光中的幽默文學(xué))的母親/只為了再聽一次/一次也好/催眠的磁性母音”,這不正是全天下作為兒女的我們對母親思念不斷、永遠不愿母親離去的最直白卻最感人的愿望嗎?哪怕是一個夢境,能夠聽到母親的一句話語也此生無憾了。
三首詩的詩句用詞淺顯、通俗,卻能引起讀者對于天下最樸素也最真摯的母愛子哀的共鳴。風(fēng)格上讓我想起李白的《靜夜思》。清新的詩風(fēng)一直是余光中的特色,也是有很多人能讀懂能欣賞,喜歡他詩的一個重要原因。
初生是哭,亡后是哭,在生逢死別之際,子總是哭。一哭尚有母親的微笑寬解,二哭則天人遠隔,只覺天昏地暗,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一句“幸福終于你閉目”點出了二哭的緣由。哭對笑,哭對一生幸福的滿足,難道不是矛盾嗎?可就在這矛盾中體現(xiàn)了子思母愛的痛楚。
2、漂泊者對家的思念
余光中筆下的飄泊者對家的認同.是以臺灣這一中國特定區(qū)域為參照射象的。盡管臺灣是中國的領(lǐng)土,盡管臺灣人也是炎黃子孫,但無可置疑,當幾百萬大陸人飄泊至臺灣時,從一開始,他們卻被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視為外來的闖入者加以看待。因而。如果說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許多詩人、作家,由農(nóng)村遷往都市時曾滿懷著憧憬和希望,那么。余光中詩中的飄泊者由大陸遷往臺灣時,一開始就充滿著失落和無奈。狹小、封閉的生存空間。陌生、有限的孤島環(huán)境,對這些習(xí)慣于廣大、遼闊的大陸環(huán)境的飄泊者的刺激是致命的,他們的苦惱、不滿、抑郁.常常直接源于他們對這種空間的無與倫比的敏感。
在《天狼星》這首詩中,飄泊者就不能不“告別盜版的書和生命/告別臺北,這食蟻獸/告別我的雨帽和雨衣”。因為,只有在對現(xiàn)實空間的逃離中,余光中的飄泊者才能在想象中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實現(xiàn)自己對更為博大的大陸空間的親近。
在《與海為鄰》中,“與海為鄰/住在無盡藍的隔壁/卻無壁可隔”,余老與海為鄰,海的對面就是自己的故居,然而余老卻說無壁可鄰,為什么?這是漂泊者的無奈,無奈僅有一海之隔卻遙不可及,無奈所有像他一樣的人像一片枯黃的秋葉。在歷史風(fēng)暴的裹挾下飄進了茫茫大海,流落到了孤島臺灣。
3、強烈的民族情結(jié)與文化氣息
吟唱對中國的愛是余老詩歌的一個恒定主題。
《萬圣節(jié)》《敲打樂》二集是余老兩度赴美時所作,此中愛國情感明顯地表現(xiàn)在做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在《三棱鏡》中,詩人宣稱:“騎一匹黑驪馬于咸陽古道/聽落日的喇叭吹醒漢家陵闕的/五陵少年,是我”,古典的感傷已被詩人“吹醒”,底氣十足,又豪情蕩漾。而在《我之固體化》中:“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里/我仍是一塊拒絕溶化的冰/當保持零下的冷/和固體的堅度”中國人的矜持乃至驕傲溢于言表!段业哪贻啞犯鼒詻Q地表白了詩人的態(tài)度:“即使在愛奧華的沃土上/也無法覓食一朵/首陽山之薇。我無法作橫的移植,/無法連根拔起”,行走在異國的土地,“我”卻仍是一個現(xiàn)代的“伯夷、叔齊”,無法亦不愿做根本的改變。
而正是這樣的民族氣節(jié)和民族激情,讓余老不論是身在異國他鄉(xiāng)還是在臺灣,都心系祖國、心系中華民族。
三、鄉(xiāng)愁與祖國民族淺析
在余老的詩作里,可能大家最熟悉不過的要數(shù)《鄉(xiāng)愁》了,那小小的郵票、矮矮的墳?zāi)顾耐械泥l(xiāng)思之情,打動了無數(shù)中華子孫。對于余老這方面詩歌的評析和鑒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本人也沒有過多新鮮的觀點,僅就大眾的觀點做一簡單的總結(jié)。、
這里我就不再多說《鄉(xiāng)愁》了,而是著眼另一首鄉(xiāng)愁題材的詩作《鄉(xiāng)愁四韻》。“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本詩以呼告開篇,反復(fù)詠唱,“長江水”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它是自然滋潤萬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親哺育兒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國撫慰游子的綿長柔情。詩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喚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對于綠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執(zhí)著而癡迷!
隨后的“海棠紅”和第四節(jié)的“臘梅香”極富古典韻味,很容易引發(fā)人們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相似聯(lián)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留戀和熱愛,也使全詩的感情得到了升華,對祖國母親般的感情也讓讀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
詩作的文法技巧我也不過多贅述,我只是覺得:一首好詩,不應(yīng)該僅僅有抒情的意象,不僅僅有強烈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要有民族的清潔。余老做到了,他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幽默 文學(xué) 余光中 余光中幽默詩歌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