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學習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英語教學中的合作探究學習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實現(xiàn)生命生長”的教學新理念。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本文結合“合作探究學習”的基本理論來探討一下它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首先采用多樣的合作方式
運用不同的學習模式合理地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既是學生合作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學生群體合作的基本手段。合作小組的建構一般采取組內異質、組問同質的原則,即在小組內學生有一定的差異(考慮聽說讀寫及性格等)。但班級的小組問基本特征相似。小組人數(shù)一般在3~5人,而且小組成員可隨時調整,使每個學生都有與其他學習合作的機會。小組長可以采取輪換制。
一個好的學習小組可以促使學生互助、樂學。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智力、能力、性格、心理素質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模式。另外,要注意合理搭配,將沉默內向的學生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學生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并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互補,互相幫助,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二、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自學、督促他們與他人合作,并且在檢查的過程中不斷地把自主、合作能力向縱深方向拓展
上新課時,不同小組選拔出的多個代表上臺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他們可通過多媒體雙向網(wǎng)向全班同學展示搜集到的資料、圖片、多媒體動畫片斷等,輔以精彩的英文講解詞,演示結束后,大家一起評選出本話題最佳選手,最佳講解詞,課前預習時的部分成果在課堂上得以公開展示。在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肯定后,自主,合作探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不是只查出生詞意思,而是要去認真讀文章內容,而且要設法從文章之外去找到這幾個問題的答案。為此,學生就得到圖書館去找些工具書或參考資料或者到網(wǎng)上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參與中不僅明確了學習任務,得到了能力上的鍛煉,而且也能漸漸地形成一種主動尋找問題答案的習慣,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逐漸使學生樹立起主動學習的習慣,課堂教學模式就可因勢利導,改變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局面。
三、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先向學生出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從一開始上課就明白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讓他們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本節(jié)課的學習,在以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對于學習目標的制定,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符合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還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教師指導小組長根據(jù)學生的特長(知識、能力、性格、愛好等)分配任務,讓學生明白每個成員都對小組任務的最終完成負有同等重要的責任,任何一個同學的失敗都會導致整個小組的任務最終失敗;顒臃绞皆O計是指教師告訴學生完成小組任務需要哪些步驟、進行順序和時問分配等。組織小組活動,必須給學生提供恰當?shù)臅r間。不能太短、流于形式,什么問題也解決不掉;也不能過長,浪費時間。同時,教師還應該充分預測活動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如:任務較難或過易,學生關系不和,學生不參與、不作為等。
對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新的知識點,先讓學生對照老師發(fā)下來的資料在課文中找到知識點,進行自學,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這一步驟主要是指導學生能克服生詞干擾,帶著問題進行搜索式閱讀,以獲取有關的表層信息,并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和細節(jié)。學生能很輕松地掌握全文梗概,這也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作好了鋪墊。
四、課堂上巧引妙撥,增強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應堅持采用較為靈活的,偏重自主與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啟發(fā)式問題。老師的提問應盡量避免機械回答的簡單問題,多提一些能讓學生開動腦筋的未知性問題,培養(yǎng)在不可預見的情況下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讓自己組織回答,而不是在書本上找現(xiàn)成的答案,才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去思考,去合作討論,增加相互習得的機會。為此,在學生了解文章的梗概后,為確保每個學生能夠參與并樂于參與,有意識地降低難度,預先按情節(jié)發(fā)展的順序列出了幾個重要地點和情境,全方位立體式地引導學生動口動眼動耳動腦進行學習,尋求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點。
另外,競賽接力式競賽目的在于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競賽形式可以是拼寫單詞、翻譯句子、講故事、短劇續(xù)接、短文寫作等等。競賽的內容可以是單次成績賽、累計成績賽、速度成績賽、語言表達能力賽等等。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監(jiān)督和引導。合作互動時,教師不是局外人,不能當旁觀者,而應該是學生合作的參與者,做好監(jiān)督和指導。對學生的質疑,教師要及時充分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心中永遠充滿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望,讓學生在質疑中求索,在爭辯中明理,在合作中進步。把握好合作互動的度。合作互動作為一種課堂組織形式,應用在重點、難點上,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上。合作互動的數(shù)量上不應過多,時間不宜過長。
總之,學習的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chuàng)造,中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tǒng)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yǎng)出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