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高俯臥位對早產兒胃食管返流的影響及護理體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由于胃部結構相對發(fā)育不成熟進而容易出現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這是由于早產兒胃食管腔由于過度暴露于胃液下從而出現胃食管返流以及食管黏膜損傷。臨床癥狀具體表現為嘔吐,臨床上要對出現胃食管返流的早產兒提高護理重視程度[1]。本文對我院近年來出現胃食管返流的早產兒采用頭高俯臥位進行干預,主要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進行治療的出現胃食管返流的早產兒46例,隨機抽取其中23例作為研究對照組在喂奶半小時后以及睡眠時采取仰臥位,另23例則作為研究觀察組采取頭高俯臥位的姿勢。其中觀察組男11例,女12例,出生時平均孕周為34周,出生時平均體重為1978g;對照組男13例,女10例,出生時平均孕周為33.5周,出生時平均體重為1896g。所有患兒均經食管鋇劑造影以及24小時食管酸堿度檢測確診患有胃食管返流。
1.2 方法 兩組確診患兒在出生后均安置于醫(yī)院暖箱內進行保暖措施,根據臨床醫(yī)師判斷根據醫(yī)囑安排濃度為1.4%的NaHCO3溶液或者是暖溫鹽水對患兒進行洗胃,并安排服用多潘立酮片以及紅霉素。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要適當根據醫(yī)囑以及患兒病情發(fā)展,采取限制奶量、增大喂養(yǎng)哺乳次數以及采取補液等基礎治療方式。對于觀察組患兒,在新生兒喂奶后半小時以及睡眠時采取頭高俯臥位,將新生兒頭部抬高20-25°同時側向一側,雙臂屈曲后放在頭部,護理人員要注意定時更換姿勢;對照組患兒則在喂奶后半小時以及睡眠時采取仰臥位。相關研究觀察數據由護理人員進行準確記錄。
1.3 觀察指標[2] 對兩組患兒采取不同護理姿勢的在嘔吐次數以及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數據進行準確記錄并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兩組患者有關數據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并采用t檢查,而以%表示計數資料并采用檢查,P<0.05則表明數據間存在有顯著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護理后患兒相關數據準確記錄,顯示觀察組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為4.35%(1/23),對照組26.09%(6/23)。在嘔吐次數對比,觀察組住院前平均每天嘔吐次數為(7.36±1.23),進行干預護理7天后平均每天嘔吐次數(1.36±0.67);對照組住院前平均每天嘔吐次數為(7.28±1.16),進行干預護理7天后平均每天嘔吐次數(2.89±0.59)。經統(tǒng)計學檢查,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4.212,p=0.040;干預護理7天后平均每天嘔吐次數t=6.369,p=0.015。
3 討論
新生兒由于早產導致的食管括約肌相對的發(fā)育不成熟,進而導致張力下降以及出現胃排空異常,從而導致出現胃食管返流的癥狀。早產兒由于胃部呈現一個水平并且相對含量較小,由于新生兒胃部的發(fā)育特征,從而導致胃扭轉。因此,當新生兒采取仰臥位時,幽門可能會相較于口腔平面位置更高,因而胃食管返流的情況更容易出現。同時由于發(fā)生胃食管返流的返流物容易進入到患兒咽喉部位進而導致食管炎甚至是食道糜爛或潰瘍,并且有可能吸入器官進而導致慢性肺部疾病[3]。
就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出現胃食管返流的早產兒進行相關的治療以及護理7天后,經對比采取仰臥位以及頭高俯臥位的患兒在嘔吐次數以及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表現均相對更好。分析具體原因,可能是由于早產兒在喂奶半個小時后或者是在睡眠時,采取頭高仰臥位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幫助患兒的胃內容物由胃食管連接處移開,并且采取俯臥位能夠幫助患兒胃腸蠕動,進而避免胃食管返流的癥狀進一步發(fā)展,從而避免返流物吸入以及相關慢性肺部疾病的發(fā)作。因此,在醫(yī)院中對于出現胃食管返流的早產兒的護理治療中,新生兒采取頭高俯臥位可以避免胃食管返流癥狀的出現。
參考文獻
裴小瑜.頭高俯臥位護理對早產兒胃食管返流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6):165-166.
張小敏.頭高俯臥位對42例早產兒胃食管返流的影響及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5,23(50):114.
王秀偉, WANGXiuwei. 頭高俯臥位對早產兒胃食管返流的影響及護理[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9):220-221.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