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智:邏輯與歷史在歷史基礎上的統(tǒng)一
發(fā)布時間:2020-06-1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前面,我們既然已經初步考察了主體生成論、主體性、主體間性這樣一些基本范疇,我們接下去就有可能闡述一下我們是如何論述我們的主體生成論的這樣一個方法問題。在本著中,我們的方法,除了我們剛剛提到的“對話”方法或哲學釋義學方法外,還有一個更為基本的方法,這就是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方法。
邏輯的方法是本著的一項基本的方法。既然是論著,我們就不能不運用邏輯的方法。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在第一章里具體地考察了尼采的“上帝之死”和“人之死”、?碌摹按髮懙闹黧w之死”與“范式轉換”以及海德格爾的“人類學的主體之死”與“形而上學之死”,而且還分析了西方近現(xiàn)代主體性哲學的凱旋和衰落,剖析了“主體之死”說的“真義”。不僅如此,我們在第五章里還集中討論了主體生成論的結構性和生成性以及主體間性的本體論基礎。我們不僅根據“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馬克思語)的原則,強調指出主體性之根即是現(xiàn)實的人本身,而且還具體地考察了主體的結構性和生成性。在討論主體的結構性時,我們強調指出:作為主體的人并非如許多哲學家所片面理解的那樣,只是一種單向度的人(如理性的人或非理性的人),而是一種多向度的人,是一種個體性與社會性相統(tǒng)一(即所謂“社會個人”)、理性與非理性相統(tǒng)一(即所謂“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認知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即所謂“知行一體”)的合體。而在討論主體的生成性時,我們又從人是“未完成的動物”和人既是“歷史之劇”的“劇中人”又是其“劇作者”的觀點,考察了主體的生成性和歷史性。在討論主體間性的本體論基礎時,我們著力探討了關系本體論、社會本體論和實踐本體論,并對現(xiàn)當代哲學的有關爭論發(fā)表了我們的看法。
但是,無論如何,構成本著的基礎和主體的東西,不在于別的,而在于對主體生成論歷史維度的敘述或闡明。即使從篇幅上看,這一點也是相當清楚的。如果說本著第五章著重考察的是主體生成論的邏輯維度的話,那么,本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等三章集中考察的則是主體生成論的歷史維度。在這三章中,我們不僅分別考察了前現(xiàn)代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近現(xiàn)代社會和當代或后現(xiàn)代社會的人的主體性狀況,而且還對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的主體性特征以及各個歷史時期人的主體性的相因相革的情況及其經濟基礎作出了說明。關于這一點,由于我們在前面已經有所論及,這里就不予贅述了。
邏輯與歷史相一致是本著的一項基本的方法。“但是,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按照我們對這一方法論原則的理解,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基礎在于歷史,也就是說,我們強調的是邏輯與歷史的一致,而非歷史與邏輯的一致。” 我們在本著中之所以要把主要精力和筆墨放在對主體生成論歷史維度的敘述或闡明上,最根本或最內在的原因亦在于此。而且,既然我們所理解的人是“現(xiàn)實的歷史的人”,則我們對現(xiàn)實的作為主體的人的邏輯分析,也就不能不考慮到“現(xiàn)實的人”的“歷史發(fā)展”, 我們對主體生成論的邏輯分析也就不能不奠基于人的主體生成論的歷史維度。此外,我們使對主體生成論的歷史考察構成本著的主體部分還有一個考慮,這就是,我們所闡述的迄今為止的作為主體的人的歷史發(fā)展不僅是我們對主體生成論實施邏輯分析的基本依據,而且其本身即是我們的主體生成論的一個活生生的典型。誠然,我們所言說的作為主體的人的生成既關涉到作為主體的個人的主體性的生成,也關涉到作為主體的人類的主體性的生成。但是,既然作為主體的個人的生成史或成長史差不多可以被視為作為主體的人類的生成史或成長史的一種投影,那么,我們對作為主體的人類的生成史或成長史的上述考察便也有望為我們對作為主體的個人的生成史和成長史的考察提供一般的模式。鑒此,如果沒有我們對主體生成論歷史維度的上述考察,我們的主體生成論的論證就不僅是無力的,而且也是殘缺的。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