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邦和: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思想及其發(fā)展觀敘論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內容提要:梁漱溟關心中國前途與命運,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出謀劃策,對“資本”的針砭入木三分,尤其對中國農村的觀察細致入微,為其改造與建設,身體力行。然而,他以中國屬“村落社會”性質為理由,反對“商品”,質疑“市場”;
反思“強國之道”,力主“農業(yè)立國”;
闡揚“鄉(xiāng)學”傳統(tǒng),倡導“孔家生活”,又說明他寓于“鄉(xiāng)村建設”思想中的許多發(fā)展理論實為美麗空闊的幻想。
主題詞:“村落社會” 質疑“強國之道” “孔家生活”
梁漱溟早年投身辛亥浪潮,曾為北京大學講師,后從事“鄉(xiāng)村建設”。梁漱溟自認為是一個典型的“東方”人,將“人生”與“社會”作為一生的研究目標,以東方哲學“燭照”人生的“苦境”,洞見社會的構造,提出別具特色的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觀。他把中國社會的性質定為“村落社會”,認定在“經濟”與“社會”之間,“社會”決定“經濟”,傳統(tǒng)的社會性質乃是經濟道路選擇的必要前提,由此強調中國“資本”不宜,而宜以“合作”主義創(chuàng)造“新世界”;
他質疑競爭“擠兌”的“強國之道”,認為中國“工商”不宜,而堅守傳統(tǒng)的“農國”之道;
他贊美中國固有的“美善人心”,認為中國“競爭”不宜,而向往和順協(xié)調的“孔家生活”。
一、中國“村落社會”論與“合作”主義的闡述
“中國社會一村落社會也,求所謂中國者,不于是三十萬村落,其焉求之?”梁漱溟說,世界上有兩種社會,一個城市社會,一個是村落社會。中國屬于后一種社會。歐洲也有村落,但它們在社會中的作用不大,沒有成為社會的基礎。尤其在發(fā)達國家,村落作用逐步消失。而對于中國來說,農村是中國的根基,農民是人口的主體,村落也就成了社會的基礎,因此就應該把中國稱為“村落社會”。中國社會是千萬村落的組合,由此識別中國社會的性質。
1
梁漱溟認為,中國村落沒有“個人”私有制。農民“沒有把財產看作是個人的,都看成是一家的;
而家的范圍又常常是不定的”!按迓洹庇小肮藏敗钡母拍,否定財產的個人所有,而主張家族內的財產公有。這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家族“共財”,“夫婦、父子共財乃至祖孫、兄弟等亦共財,若義莊、義田一切族產等亦為共財之一種”。夫婦共財自不必說,另有父子、祖孫、兄弟共財。第二是家族“顧恤”,“自家人兄弟以訖親戚、朋友,在經濟上皆彼此顧恤,互相負責,有不然者,群指目以為不義”。第三是中國沒有長子繼承制,父親的遺產不同于西方,獨傳長子,而是所有的男子平均分配。而在中國的家庭中,財產“繼承”意義也全然不同,這不是所有權的繼承,只是使用權的繼承。梁漱溟把中國這樣的經濟資源模式的分配方式,稱作為“倫理本位的經濟”,西方則是“個人本位的經濟”。2應該說梁漱溟對中國村落社會經濟關系的觀察是比較深刻與準確的。艾愷發(fā)表《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兩難》,就很認同梁漱溟的觀點: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與宗族中不承認個人財產權,中國的倫理也不承認這樣的財產權,因此,中國的倫理關系中養(yǎng)育出了一種“趨向于公共財產的勢態(tài)。”3
中國社會的“村落”特點,影響著中國發(fā)展道路的設計。因為是“村落社會”,所以不適宜走“資本”道路,“舉資本主義的經濟組織之產物悉以置辦于村落社會,而欲范之為近代國家。近代國家未之能似而村落社會之毀其幾矣!”4相反,中國“村落社會”倒可以和“社會主義”接軌:中國村落社會本來就存在著無私與“共財”的社會,況且與這個無私社會相配合的還有主張“天下為公”的儒家思想。中國村落的“共財”制度一旦恢復與健全,“社會主義”也就不召自來!拔釣檗r國,農業(yè)根本不適于資本主義而適于社會主義”。梁漱溟感慨從前的中國人沒有看出這個道理,也沒有提出“明白顯著的共產的要求主張”,這是因為他們從事的生產“簡拙”、“零碎”而“小規(guī)!。如果要改變這樣的情況,讓中國走上“社會化”道路,就應該組織起來“大生產”,這是實行“共產”的必要條件。他又看到“組織”的重要,中國從村落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惟“求其進于組織的社會而已”。組織起來,實現(xiàn)“社會化”,即生產的社會化與分配的社會化,這樣的社會可名之為“社會主義的經濟組織之社會”。他很滿意這番設想,一旦夙愿成真,“其美善不度越于歐人乎?”
梁漱溟的“社會主義”,不是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方面梁漱溟認為,個人營利、自由競爭的路在中國走不通,然而蘇聯(lián)社會主義道路,也走不通。至于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改造的道路,他認為是犧牲農業(yè)與農村,也不宜行,因此中國“社會主義”藍圖最好是聽他設計。
梁漱溟主張在村落的基礎上應該做好三件事:
“均產” 、“公田”、“合作”。做好三件事,中國的“社會主義”也就實現(xiàn)了。第一是“均產”!巴恋胤峙洳痪菑耐恋厮接兄苼淼牧鞅住 5梁漱溟認為,平均地權原是國民黨的主張,至今未見實行,就是因為是條件不夠,時勢不容許它。平均地權,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負責解決土地問題的政治力量”,還要從“法律上設為種種限制,裁抑地主終使其土地出賣,而同時獎勵自耕農”。他否認這個“政治力量”是中國共產黨,而對國民黨倒是期望有先。國民黨讓他失望了,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鄉(xiāng)村建設”上。第二是“公產”,“要想根本免于不均,只有土地全歸公” 6第三是“合作”!熬a” 、“公田”以后怎么辦?梁漱溟陷入了沉思:“使耕者有其田,固已給予農業(yè)上有說不盡的好處,但如其各自經營生產,還不是土地的合理的利用,我們必須更從土地的合作利用(一種利用合作社),達到土地利用的合理化,農業(yè)經營的合理化!8這個合理化就是“合作化”,土地的合作化是“我們應當積極進行,不容稍緩的”。9合作化將帶動農村“從私往公里去”。這是美好未來的“總趨勢”。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出現(xiàn)兩股殊途同歸的思潮——斯拉夫主義思潮與民粹主義思潮。這兩個思潮都有共同的特點,都確認俄國社會是一個區(qū)別于西方的“村社”社會。在俄羅斯普遍存在的村社中,實行的是“質樸”的土地平分的“公有制”。這原是原始落后的氏族公社制在東方國家的殘余,而無論斯拉夫主義還是民粹主義,都把它看作是俄羅斯社會主義的“胚胎”,認為俄羅斯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直接“進入”他們心目中的“社會主義”。艾愷很理解梁漱溟,他把梁的思想與俄國十九世紀中葉之后的斯拉夫主義作比對思考。他認為梁的想法和斯拉夫主義思想有太多的思想聯(lián)系,比起斯拉夫文化優(yōu)越論者把俄羅斯村社作為俄國社會主義的天然的基礎,梁漱溟上沒有走得那么遠,然而他已經在多處言論中暗示了一個道理,既然中國村落社會早已是一個“共財”公有的社會,那么中國何必再去經歷資本主義的“困苦”,何不直接利用村落社會的特點迅捷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0馬克思研究了印度、俄羅斯乃至于中國的情況之后,告訴恩格斯一個“發(fā)現(xiàn)”:組成亞洲社會的基本“原子”是“村社”或稱為“農村公社”,了解亞洲村社結構等于找到了探覓亞洲“秘密”的“鑰匙”。梁漱溟的“村落”其實就是馬克思說的“村社”。經濟社會史家傅衣凌注意這一點:中國的村落,是一種族權社會,“即是東方村社的一種殘余形式”。11馬克思對“村社”評價不高:“農村公社最壞的一個特點”,就是“社會分解為許多固定不變、互不聯(lián)系的原子的現(xiàn)象”。12村社“血緣聚居”與外界隔絕,具備著最顯明的“農業(yè)與小手工業(yè)結合”的自然經濟特點,它是原始“氏族制度”在現(xiàn)代的保留!按蠊I(yè)在農業(yè)領域中引起的最有革命性的一件事,是剿滅舊社會的堡壘”,13這樣的“堡壘”其本質則為禁錮“農民”的“村社”。
恩格斯與馬克思一起批判了俄羅斯民粹派試圖通過農村“村社”直接跳躍到社會主義的觀點,他在《〈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一文中確認村社“除了本身的解體以外,都沒有從自己身上生長出任何別的東西”。14列寧對民粹派的“村社主義”也給予堅決的批判。民粹派強調俄羅斯村社所謂的公有制“天生性”,主張俄羅斯從村社“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其本質是對落后的生產形態(tài)做不切實際地高估。列寧指出,“在自然經濟下,社會是由許多單一的經濟單位(家長制的農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領地)組成的”,將“村社”——由“家長制的農民家庭”組成的“原始村社”與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同而語,并且主張從“村社”出發(fā)進入“社會主義”革命,進而反對由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是對科學社會發(fā)展觀的誤讀,是對以封建農奴制度為前提的“自然經濟”的維護。15毛澤東在研究農村問題的許多文章中,都意識到“村子”在中國社會結構中的地位,認為中國的“村子”——實則梁漱溟所謂“村落”,往往是中國家族主義的堡壘,而家族主義正是中國革命切須搬除的阻礙。在中國農村,“封建的家族組織十分普遍,多是一姓一個村子,或一姓幾個村子,非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村子內的階級分化不能完成,家族主義不能戰(zhàn)勝!16梁漱溟將中國農村社會說成村落社會堪為準確。他對中國“村落”社會性質的認定大體屬實。他對中國“村民”精神對“商品”與“競爭”如何拒絕的分析,啟人深思。然而,他高估中國“村社”的現(xiàn)代意義,將其與社會主義思想元素等同思考,設想經由“均產” 、“公田”、“合作”三條道路,直達“社會主義”,則凸現(xiàn)中國舊式“士人”的空想浪漫傳統(tǒng)。
二、質疑“強國之道”與自然自足的“農國”之道
如果梁漱溟所追求的是“社會主義”,那么就要提問,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么?對于科學社會主義來說,這個問題已經由鄧小平來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fā)展生產力”,是以社會主義的制度方式發(fā)展生產力,達到“強國富民”的目的。因此,社會主義的本質又是“強國富民”。在考慮現(xiàn)代化問題的時候,生產力發(fā)展、國家強大、人民富裕是主題詞!皣覐姶蟆保痔幵陉P鍵的位置,國家強大是生產力國家發(fā)展的標志,是人民富裕的唯一途徑。
梁漱溟不這樣認為!白詠硭`,但以為彼強我弱而已,曾不知固其異也,又不知其強未必良,其弱未必惡,而務為強國之道以自救!痹诹菏榭磥,檢驗百年來一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最大的思想誤區(qū),是把“彼強我弱”四個字看得太重,探討近代悲情歷史的根源,不在積弱積貧,不在“落后挨打”。他看穿“秋水”,振振有辭:一個國家強未必是好事,弱也未必是壞事,強扭住一個“弱”字,標識“強國之道”,以圖民族的“自救”,“自來所誤”!17
他告誡人們,追求“強國”之夢,后患無窮。他感慨萬千,大發(fā)悲聲:“嗚呼!斯則今日大亂之所由致也。乍見其強在武力,則摹取之。乍見其強在學校,則摹取之。乍見其強在政治制度,則摹取之。乃其余事,凡見為歐人之以致富著,罔不摹取之!弊非蟆皬妵馈睂χ袊挥袎奶幎^無好處,世界大亂肇始于此,中國大亂也起源于此。一個“強”字引發(fā)了世界的戰(zhàn)爭,同樣一個“強”字引致中國的競爭與內亂。中國為求一個強,對于西方無不“描摹”, “摹其學校、摹其軍事、摹其制度”,尤其壞者,引進市場制度而致社會以不均、不公、不平,結果人心失序,社會紛擾。18
“列強”就是“強國”;
“強國之道”,就是“列強”之道。列強之道學不得,強國之道要不得。這是梁漱溟在發(fā)展論上的認識邏輯。梁漱溟盡把“富強”看作西方資本主義的“專利”,反對中國參照世界“工商道路”之陳跡。工商業(yè)道路為“私人各自營謀而相顧”,不合統(tǒng)制計劃經濟的新趨勢;
國際間盛行傾銷,威脅太大,中國工商道路堪少發(fā)展余地;
發(fā)展工商道路所需要的政治條件,中國也不具備!拔釣檗r國”,農業(yè)根本不適于“工商道路”,他引黃文山的話說:“深信中國的家族倫理,實在是使我們停留在農業(yè)生產”;
中國民眾因工商化而受害,農村破產、農民痛苦。19梁漱溟要人們在以下兩個問題上做出選擇,一個是強國富民的工商之道,一個是“自然自足”的農業(yè)之道。他堅持這樣的態(tài)度:中國的建國方針有違于農業(yè)文明傳統(tǒng),有悖于“村落社會”秩序,為中國根本“前途”計,中國寧可犧牲“富!迸c“強盛”。
事實上,進入近代以來,中國有兩群人做著兩個“夢”,一個是“強國夢”,一個是“懷古夢”。強國夢是積極的,進取的,求富強的與跟上世界與時代的。梁啟超也做過這樣的“夢”。他1897年就說過:“西士講富國學,倡論日益盛,皆合地球萬國土地人民物產而以比例公理。贏虛消息之,彼族之富強,潯有由哉! 20懷古夢則是安寧的,舒緩的,安于貧弱的,用脊背對著世界與時代。探視梁漱溟一生所“夢”,他的“強國夢”不是沒有,但入夢很淺,太多的時間,沉酣于“復古”求“道”的追想之中。(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相關熱詞搜索:發(fā)展觀 鄉(xiāng)村 思想 建設 梁漱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