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的愛與痛】 中國核電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10月20日,美國核管理委員會主席尼爾斯?迪亞茲在美國駐華使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稱該委員會將就AP1000型號核反應堆向中國出口一事進行表決,“目前,我還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
中美兩國在核技術轉讓方面長期存在的分歧如果能在近期內解決,將意味著美國公司可以向中國出口用于發(fā)電的核反應堆。《華爾街日報》此前曾報道,美國政府政策開始松動,9月份已經頒發(fā)向中國核反應堆出口核能部件的執(zhí)照,批準對華民用項目的核能技術轉移。
美國的相關政策沒有理由不變,各國政府和核電公司很難不為中國龐大的核電發(fā)展計劃心動。按照中國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規(guī)劃,到2020年,核電的裝機容量要達到4000萬千瓦。而目前如果把明年田灣投產的兩個機組加起來,中國總裝機容量還不到1000萬千瓦。照此推算,約3000萬千瓦的缺口意味著從現在起的未來16年,中國將每年建設2~3臺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中國開始了雄心勃勃的核電發(fā)展計劃。
核電納入發(fā)展視野
1964年lO月16日,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升起的蘑菇云,向世人宣告中國躋身擁有核武器國家的行列;隨后的40年間,中國核能利用的發(fā)展一直體現為核彈頭的增長。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的核事業(yè)開始部分轉向民用,嘗試發(fā)展核電。但當時國際上出現了核電站建設低谷期,中國也不可避免地將更多核電站建設計劃擱淺。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能源供應逐漸吃緊,對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大型核電站的建設計劃重新浮上水面。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2004年的統(tǒng)計,去年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是890萬千瓦,占整個電力裝機容量的比例不到2.2%離國際通行比例16%相去甚遠,無法與水電、火電一起構成我國電力供應的三大支柱。
判斷一種能源的優(yōu)勢,無外乎是從技術、經濟、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來衡量。按照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陳書云的說法,我國目前在興建30萬和60萬千瓦核電機組方面不存在技術難度,而在興建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上,還不能完全掌握技術中國在此技術級上,需要少許的國際咨詢和稍微的國際合作就可以開工興建,維護與運行不存在問題。
“考察能源的經濟性要考慮到外部成本問題,核電站可以把整個燃料鏈的成本都打到電價里,其他發(fā)電方式還沒有做到這一點!焙斯I(yè)經濟研究所的鄭玉輝教授解釋說。來自歐盟的報告顯示,歐洲通過比較各種燃料循環(huán)的外部成本得出的結論是,燃煤和燃油發(fā)電,相關的外部成本5美分左右,天然氣約1美分,核電的平均成本在0.35美分左右,風能是0.15美分。
與煤電相比,核電的環(huán)保是有目共睹的。核電既不排放二氧化硫,也不排放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污染影響相對小很多。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和大學2003年的一次調查,由于二氧化硫的排放導致酸雨污染,每年給中國造成的損失在1100億元,整個大氣污染給中國造成的損失占到GDP的2%~3%,燃煤電廠恐難辭其咎。
公眾眼中的核電安全
中國的能源多元化戰(zhàn)略啟動后,伴隨核電項目的不斷上馬,公眾不久或許就將發(fā)現,自己居住的區(qū)域可能會隆起一座反應堆。
“長期以來公眾對核電站認識有些誤區(qū),這和我們的宣傳力度不夠有關!标悤普J為。盡管如此,中國公眾并沒有反對核電站建設。國外有些國家的部分公眾成立了“綠色組織”,強力反對核電站建設。
事實上,世界上核電站已經有一萬多堆年的運行經驗了,其間發(fā)生過比較嚴重的事故就是美國的三厘島事故以及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事故。專家早就指出,其中危害最大的切爾諾貝利慘劇的發(fā)生主要是由堆芯熔化而起,更嚴重的是,發(fā)生事故后又層層推諉并試圖向公眾隱瞞嚴重性。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只要管理科學,類似事故將不會重現。
我國在《核電廠環(huán)境輻射防護規(guī)定》中要求,要使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遵循“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記者就此致電地處山西太原的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放射醫(yī)學與環(huán)境醫(yī)學研究所的王仲文所長解釋說,按照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所提供的標準,在日常工作中不接觸輻射性物質的人,每年的最多攝取量是1毫西弗特(計量輻射度的單位);在工作中必須接觸輻射性物質的人,每年的最多攝取量是20毫西弗特。一般拍一張胸部x光片,肺部組織大約接收0.1毫西弗特劑量。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的輻射來源包括地表輻射、宇宙線輻射等,輻射的存在在所難免,關鍵是劑量是否超過一定的標準額。按照王所長的看法,現在我國所建設的核電站,其核輻射劑量是按照國際輻射防護協會的規(guī)定執(zhí)行的,因此,公眾可能受到的輻射都在控制范圍內。國外并沒有對建設核電站地區(qū)人群進行補償的措施,也是因為輻射都在可控制范圍內。
而有關工作人員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長期在輻射環(huán)境中工作,麻痹大意導致操作不當。比如1994年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的對皮膚污染的監(jiān)測結果就表明,15名皮膚污染者均是沒有按照要求穿戴必須的防護衣具,或是操作閥門不慎造成污染等。
眾所周知,核電站如果發(fā)生嚴重的核泄漏或者核爆炸,后果將是災難性的。因此核電站所經歷的選址、報告、招標、設計、制造、運行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經過嚴格控制,光是選址處的氣象觀察就需要一年時間。國際上,有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jiān)督;在國內,國家環(huán)?偩种朴喠恕睹裼煤嗽O施安全監(jiān)督管理條例》、《民用核材料管制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詳細規(guī)則。核電站建設項目的最終上馬,需要經過國家環(huán)?偩帧液税踩、國家發(fā)改委等諸多部門的審批。
國家的核電政策有所松動后,山東、湖南、四川、湖北等省躍躍欲試,紛紛提出要在本省上馬核電項目,以彌補電力缺口!案魇“l(fā)展核電的熱情不容抹殺,但現在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時代,不能一窩蜂發(fā)展核電。”陳書云審慎地指出。
體制之困
“我們前段時間核電發(fā)展比較緩慢,和我們的核電發(fā)展規(guī)劃也很有關系,”鄭玉輝教授直言,“長期以來我們也訂了不少核電發(fā)展規(guī)劃,但都是國家領導人批一個項目才建一個項目,沒有列入國家的整體規(guī)劃當中去,人家說我們的核電站多個國家引進、多個品牌,實際上是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造成的!
我國長期實行計劃體制,有工程才有科研經費。而核電項目不完全是一般的產品,所以中國核工業(yè)所有的實驗室、實驗器材,主要是從軍用轉為民用,進展比較緩慢。
核電站項目都是需要國家領導人進行決策的,對核電站的接受程度,造價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核電如果單純靠引進,那么投資興建的造價為每千瓦2000美元,而火電的造價大概在每千瓦4000到5000元人民幣,相對低很多,F有的核電站選址在東南沿海,一是考慮到當地電力需求量大但資源稀缺,另一方面就是東南沿海經濟發(fā)達,能夠承受相對高的電價。
中國的核電站從建設初期開始,一直都在爭論到底該自主開發(fā)還是全部引進國外技術。曠日持久的爭論使中央很難下決定,至今仍困擾我國核電站的建設。就技術和建造核電站能力而言,中國目前有實力的核電集團主要是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和廣東核電集團,這從中國的核電招標書的草擬標書單位可以看出來。高度壟斷的核電行業(yè)無論在技術還是在行業(yè)開放上,依然很難開始自己的破冰之旅。
有人認為核工業(yè)關系國家安全,必須掌握在國家手中。與此觀點相對照的是,國外的核電企業(yè)大部分是私有的,核電企業(yè)大都形成競爭態(tài)勢,以避免低效率的壟斷。盡管國外核電站的核心技術掌握在眾多的私營電力公司手中,但核技術的非法轉移和濫用卻受到諸多的限制和管制。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重要使命之_就是防止核技術由民用轉為軍用。此次美國核管理委員會主席到訪中國,重要任務就是向中國兜售美國民用核技術,但美國的民用核技術出口,不僅要具備有關核技術轉讓政府擔保的外交換文,而且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內部要進行投票表決。
現在中國核電發(fā)展面臨的困境是,龐大的核電計劃不僅需要技術的引進,而且需要注入大量資金,巨額的資金缺口單靠國家投資勢必負擔沉重,擴大融資渠道填補資金缺口就成為不二選擇。每一座核電站都造價不菲,美國匹茲堡的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的報價是每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耗資ll億美元,這還只是單純的建設造價。按照保守估計,中國達到2020年的核電發(fā)展目標,資金缺口大概在350億美元左右。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核電企業(yè)的資金來源其實已經在嘗試多元化。大亞灣核電站就是由大陸和香港的中華電力公司合資建設的。完全壟斷的行業(yè)現狀也在不斷改變,廣東核電集團前年發(fā)行了企業(yè)債券,就屬于一種融資行為。“原來擔心核電公司上市接受公眾閑散資金,怕公眾不接受,但隨著公眾和領導層核文化意識的提升,上市融資是具備實際可操作性的!编嵱褫x教授說。
這只是社會參與的開端,未來核產業(yè)將如同通訊、鐵路等所有計劃經濟年代的高壟斷部門一樣,把改制提到全社會的議事日程上。
相關熱詞搜索:核電 中國 愛與 中國核電的愛與痛 中國核電股票 中國核電集團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