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余火 [灰燼余火也是愛]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愛是什么?”這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話題,每個時代都會提出這個問題。如今看看我們身邊,書刊、電視、電影,無一不是在圍繞愛情做文章,真可以說是無愛不成書,無愛不成片!稛⿶懒Α诽岢隽嗽诂F(xiàn)代社會“是否存在永恒的愛情”這樣的問題。
“自由”使愛一無所獲
德國社會學(xué)家馬克斯?韋伯認(rèn)為,在現(xiàn)代理性主義社會中,事物的意義都不復(fù)存在了,如果宗教另當(dāng)別論的話,“性愛和藝術(shù)”就成為了惟一的凈土地。
在現(xiàn)實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抱怨著“找不到值得愛的人”。風(fēng)華正茂的年輕人多都是孑然一身;晚婚的勢頭加劇,而離婚率卻在提高。
當(dāng)今的戀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實際上,造成今天愛情苦果的是我們享有更多的“自由”。
進入現(xiàn)代社會后,我們“個個”得到了各種各樣的自由。信仰什么完全自由,怎么生存也是自由的。當(dāng)然,“愛誰和怎么愛”以及“思考什么是愛”都是自由的。
如果說什么都可以自由的話,那么人們是否會失去判斷標(biāo)準(zhǔn)而一籌莫展呢?擁有了愛的自由,而實際上與愛漸行漸遠(yuǎn),這是很具諷刺意義的。
因為沒有判斷標(biāo)準(zhǔn),這就需要另行制定一個尺度。這就是確定具體條件,采用排除法。日本有段時間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是“三高”,即高收入、高學(xué)歷和一定的身高。對女性而言,具備上述條件的應(yīng)是理想的對了。如今,除了上述條件以外,還要加上從事什么工作、年齡、相貌、居住地段和家庭成員等。通過婚姻介紹所,就是為了選擇符合上述條件的對象。即便沒去婚介所的,也持有大致相同的標(biāo)準(zhǔn)。
實際上,如果真的選擇可替換的愛情的話,很多人就會覺得“不對勁”。于是,又要尋找“真愛究竟在哪里” 了,這就會導(dǎo)致走極端。其中一種情況是豆蔻年華的姑娘和小伙已是情場老手;另一種則是初涉愛河,但全然沒有什么卿卿我我,見面就“直奔主題”。在這兩種極端之間,平時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消費品式的愛情。在這樣的時代,“戀愛”是否變得越來越遙遠(yuǎn),很難有什么收獲了呢?
相互作秀的愛
人們常說“實際上愛就是為自己”,這不無道理。但是也不能自私到底,不擇手段、不分晝夜地糾纏自己所喜歡的人,埋伏、跟蹤、寫信、打電話騷擾對方,這種人考慮問題一廂情愿,全然“不顧會給對方造成麻煩”,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犯罪行為。但反過來說,他是深愛著對方才這么做的,因而被視為罪犯又顯得不妥。
但這畢竟是一種無法認(rèn)可的行為。因為任其發(fā)展下去,很可能會發(fā)生“同類相殘”的情況。因為深愛對方,便渴望將對方搞到手,希望兩人完全融合。從這一意義而言,極端利己的愛,就是“吃掉對方”。
日本古典文學(xué)中的高潮場面,往往是“殉情”,這與上述行為倒是相似的。它所描寫的都是在殺死自己的戀人后再自殺。在消滅對方的肉體上,這兩者是一致的。喜歡對方,卻要置對方于死地,這太殘忍了。
但是愛情是什么呢?誰都希望能拿出一個樣板:“喏,這才是愛情!”但是,愛無常形,所以這個樣板是拿不出的。只是在朦朧的“愛”中惟一能剝離出來的,也許就是性了。因此,在難以把握愛時,性也應(yīng)是一個切入點。
說到底,所謂的愛就是兩個人之間“不斷地相互作秀”。不管哪一方發(fā)出一個信號,只要對方做出回應(yīng),那就有愛了。只要還有這樣的意愿,愛就得以持續(xù)。
拿夫妻來說,兩個人長期生活在一起,會懷孕生子。長此以往,有的人或許漸漸產(chǎn)生愛情疲勞,有的人可能像夏目漱石小說中的人物那樣,出現(xiàn)三角戀愛。愛是要不斷地變換方式。兩人之間要時不時地找些話題來聊聊,要有回應(yīng)對方的意愿,這大概是最重要的。
當(dāng)伴隨對方走完人生旅途的意愿最終消耗殆盡時,愛情也隨之壽終正寢了。對一個人始終保持熾熱的愛,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旦愛的熱度有所降低,許多人都會感到不好受。不過,這只是愛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而已,并非是不愛了。
顯而易見,夫妻之間并不像父母與孩子那樣具有血緣關(guān)系,他們本是兩個毫不相干的人。盡管如此,當(dāng)兩人陰陽永隔時,幸存者就會陷入悲痛中,對配偶的悼念之情油然而生。所以,盡管愛的方式在不斷發(fā)生變化,但這并未導(dǎo)致愛的消失,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愛的不斷延續(xù)。
所以不到人生的終點,就說不清這一生到底有沒有愛。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灰燼 灰燼余火也是愛 灰燼余火有沒有第三部 灰燼余火3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