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機會性別不平等原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9-08-1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但與此同時男女教育機會不平等的不公平問題也日益凸顯。當我們從根本上認識到這種不公平現象背后的原因時,這樣的社會問題才能逐步解決。
關鍵詞:高等教育;性別;不公平現象;原因
從封建時期的“男尊女卑”思想到開始自辦專門女子學校——“上海經正女學”的開辦,再到現階段高等教育中女性可以普遍接受教育,可以說我國女性高等教育在不斷的快速發(fā)展。[1]但從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高等教育性別不公平狀況還大量存在。我們可以從社會大環(huán)境和從教育體制本身的內外兩方面深入剖析。
一、社會因素
1.政治方面
在我國當前的決策機構中,基本上以男性為主體,女性所占比例較低。社會階層越高,女性相對越少,以女性視角來進行觀察和解決問題也越更加困難。即使以一種社會公平的角度審視我們的法律法規(guī),但是本身參與指導法律法規(guī)的男女數量,實際情況,思想就不相同,所以完全性別公平的決策很難實現。因此要想實現完全的性別平等,讓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法律法規(guī)的探討和決策是非常關鍵的。
2、經濟方面
貧富差距,家庭所處的社會階層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帶來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不同社會階層的家庭,可選擇的高等教育也存在差別,在經濟和社會的不平等急劇擴大的過程中,教育不斷不能縮小和彌補這種差距,反而因其自身的不平等使得原本的差距越來越大。對于普通階層家庭來講,因為經濟條件,固有封建思想和對社會認知的局限,讓女性選擇更低層學校甚至放棄高等教育機會的情況還很普遍。在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男性的入學機會明顯多余女性。據調查1997年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男性占55.42%,女性占44.58%;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中男性占85.04%,女性占14.96%。經濟的落后是導致高等教育中的性別不公平的直接原因。[2]
3、文化方面
“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社會文化更是成為高等教育性別不公平問題的根源。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思想將“女子無才便是德”“相夫教子”“賢妻良母”這種思想烙印深深的刻在社會大眾的心里,加上“三寸金蓮”“一夫多妻制”這種社會普遍規(guī)定,使得不僅男性還是女性,都把這種思想理論看作是理所應當。即使在今天“男性優(yōu)于女性”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男性就該出門發(fā)展事業(yè),養(yǎng)家糊口,女性則應該照顧好家庭,做一個全職太太。用現在的話說,就像是娶一個保姆一樣。那些追求經濟獨立的,有自己事業(yè)工作的女子,往往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平衡事業(yè)和家庭的關系,便會遭到批判。這樣的思想和觀念局限并束縛了女性的發(fā)展,牽制了女性對于接受更高教育的向往和追求。從而也是導致女性越往高層次越少的原因。在存在長期男女不平等思想的一個社會中,缺乏社會性別意識的指導,在實際操作中導致性別不公平或性別歧視的后果則是必然的。
二、教育體制因素
1、法律保障方面
新中國成立后,入學機會的平等權雖然得到了《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教育法》等法律的保障。然而,法律意義上的平等并不是實際操作過程的平等。199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第三章“文化教育權利”中規(guī)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權利。”“學校和有關部門應當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保障婦女在入學、升學、畢業(yè)分配、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1995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總則”的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學校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保障女子在入學、升學、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可見在我國的基本教育方針和教育法律上規(guī)定了男女平等。[3]但在實際情況中,在具體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上,性別偏見,區(qū)別對待,忽視和歧視女性的現象依然存在。
2、體制實施方面
人是教育的對象。在教育過程中,盡管男女自然方面的差別會對教育教學的模式、方法有一定的影響,甚至有的研究表明,男女生在記憶、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這種差異不足以對教育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十二年義務教育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普通家庭受教育情況,但在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高等教育雖然不斷在改革擴張,但已經是一些普通家庭的奢望,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機會上大學,教材設置,專業(yè)選擇,就業(yè)機會等等都傾向于男性。從個體來說,女性的努力是實現真正的性別平等的重要內部因素。
三、認識及建議
國家要通過法定程序,依據客觀現實中存在的矛盾和條件,加強法律的修改、完善工作,改變我國法律自身與法理存在悖理的現狀,并以此來達到加強女性教育的目的。現今的教育體制已經越來越完善,雖然還存在許多難以消除的問題,但通過努力,傳統(tǒng)的思想,性別的偏見終將走向消弭。實現我國的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解決教育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要充分認識到不平等問題存在的長期性、歷史性和復雜性。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快推進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全面進步,在于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體現男女平等的思想。作為個體的男女學生從小建構健康的性別觀,從而在整個社會逐步形成實現男女平等的物質基礎、制度基礎和文化教育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方強,鄭寒芳.雙性化人格理論及其對學校教育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版),2002,(4);佟新.社會性別研究導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沈奕斐.被建構的女性[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民教育全球監(jiān)測報告.性別與全民教育一躍向平等[ 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偉,胡嬌.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研究(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 A. [文章編號] 1001- 6201(2005)05- 0030- 06
[3]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三章第十七條).[ EB/OL]. htp://www. molss. gov. en/ orrelatel fnqybzF. htm# 3.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山州委黨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