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幽默
發(fā)布時間:2017-01-2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天津人幽默篇一:天津話大全
詞匯:
哎(ai二聲):天津人常用的發(fā)語詞,尤多見于爭吵,有京劇叫板的功效,如:哎你介人恁么不講理呢?
熬鰾:糾纏別人,或者是無所事事的消磨時間。如:介小子沒事就跟我這兒熬鰾。 倍兒:副詞,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兒哏兒
白豁(huo輕聲):漫無邊際的瞎聊、吹牛,北京叫山侃、侃大山
霸呲:亂踩踏,亂走;比如媽媽說小孩:“二子!下雨了,別上外邊亂霸呲去!” 不覺(jiao三聲)悶:不識趣,沒有眼力勁
拔闖:替別人打抱不平
扯:指年輕女性瘋瘋顛顛,不穩(wěn)重
椽兒亮:辦事大方、周到,善解人意,也作“亮嗖”
湊分(fen四聲)子:大家一起湊錢
吃“掛落(liao四聲)兒”:因為別人的錯誤導(dǎo)致自己跟著受連累
大了(liao三聲):專門替人操持婚喪嫁娶一應(yīng)事情的人
大梨:外行、不懂裝懂的人,如:有人形容“安利”傳銷就是“財迷賺大梨” 疊了:形容事情辦失敗了,或者人落魄、失意
打镲(ca三聲):開玩笑,如:別拿我打镲!就是別拿我開玩笑的意思。 得空兒:有時間、有空
得楞(leng輕聲):修理、調(diào)試的意思,比如下次自行車壞了就可以和修車的師傅說:“師傅麻煩給得楞得楞!北秲旱氐!
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
飯口:開飯的時間,如:介人真夠不覺悶的,回回趕飯口來
奮秋(qiu輕聲):一般指手腳亂動,如:坐穩(wěn)了!別跟這兒奮秋
哏兒:有意思、風趣幽默
歸齊:副詞,到底、最后、結(jié)果的意思,如:歸齊我一打聽,明兒還一撥兒(高英培相聲《釣魚》)
果篦兒:早點的一種,油炸的膨化薄餅,常和油條在一起賣,北京叫“薄脆”,也叫果子餅
呱唧:可做語氣助詞,如棱了呱唧;也可做象聲詞;還可做動詞,指鼓掌 夠板:夠朋友、夠意思、夠交情、
旮旯:角落
硌窩兒:磕癟了但是沒有破的雞蛋,蛋青、蛋黃沒有流出來,還能保存一段時間,比好雞蛋便宜,過去定量供應(yīng)時也不要票,算殘次品賣
關(guān)錢:領(lǐng)工資
齁(hou一聲)兒:太甜或太咸,后泛指味道重,如:齁酸
喝雷子:拼命,豁出去了
黑晌兒、夜黑晌兒:前一天的夜晚
介:代詞“這”的天津音
街底兒:胡同的最里面的那一家
簡直走:一直走
接風兒:打牌用語,泛指搭順風
急赤白臉:氣急敗壞
酒地:指眼前的地方、地面,如:別拎著了,擱就地上吧。
棱子:指辦事情混橫不講理的人
離雞: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的樣子,也有神神道道的意思,重疊詞作“離離雞雞”。 路子:關(guān)系、關(guān)系網(wǎng)。如:好家伙“萬能膠”這路子太野了!沒他辦不成的事! 老坦兒:土老帽,鄉(xiāng)巴佬
離了歪斜:晃晃當當,左右搖擺,不是一條直線
老鼻子、海了去了:形容很多
料:形容詞,淘氣,多指小孩子
滅(mie一聲)了兒:副詞,和歸齊相盡,也是最后、到底、結(jié)果的意思
嘛玩意兒:怎么回事,什么東西的意思
沒治了:太好了,沒法再好了,也做“蓋了帽兒了”
磨奮(fen輕聲):默默唧唧,糾纏不休的意思。如:不告你辦不了嗎?你還跟這磨奮嗎?
尿(sui一聲):服軟、認栽
膩歪:做動詞時是討厭的意思,做形容詞時是無聊、無所事事的意思,也有討厭的意思
耨(nou三聲):動詞,做打趣、開玩笑講,如:今兒個讓老張他們耨一頓;還做忍耐講,
如:兩口子結(jié)婚三年了,沒房子,一直跟婆婆那耨著
貧氣(qi輕聲):就是貧、貧嘴滑舌
青醬:就是調(diào)味品醬油
掐(qia二聲)個兒:排隊加塞兒
汝:塞的意思
喏喏:起哄、瞎摻和;如:沒你事別在這瞎喏喏。做名詞時指喜歡喏喏的人。 順(shun二聲):丑的意思
死簽兒:解放前流氓爭碼頭群毆,一方提出條件,另一方從自己人中抽人去應(yīng)對。由于對方的條件常很苛刻,去的人多半不死帶傷(比如油鍋里撈銅錢、剁手指等等),所以要抽簽決定誰去,故稱作“死簽兒”,后來泛指玩命、拼命。 踢腳(jiao一聲)兒:打牌用語,有點“拋磚引玉”的意思,后泛指幫忙 崴泥:遇上麻煩了、事情辦砸了
窩脖兒:被人當面回絕,下不來臺
瞎掰:胡說、扯謊
踅(sa二聲)摸:四處亂看
稀里馬虎:稀里糊涂的意思
搖:囂張跋扈的意思,如:那小子原來就我們街底兒一混混,現(xiàn)在也搖起來了 胰子、胰子粉:肥皂,后者指洗衣粉
夜兒個(ge輕聲):昨天
摺咧: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意思。如:你別和我摺咧!
走雞:偏離了正常的、應(yīng)有的狀態(tài)。如:這事本來歸街道管,你一打110,這不全走雞了
。
贈歪、滋歪:掙扎,動手動腳
折餅兒: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著覺。
坐地炮:名詞,一般指特別能摺咧的人,尤其是中年女性
扒(ba一聲):說瞧不起人的話。"你別把人扒得一文不值。"
扒頭兒:把頭貼近去看。"我扒頭兒往屋里一看,沒人。"
巴不能夠兒:求之不得,巴不得。
巴結(jié)(ji一聲):培養(yǎng)。"把你巴結(jié)到大學(xué)畢業(yè)了,可真不容易啊!"
拔:食物放在水中浸泡。&quo
t;肉放在水里拔一下再燉。"拔裂兒:開裂。"冬天手上搽點凡士林,別凍得拔裂兒。"
把:次、回。"別管成不成,咱先試一把。"
把對(dui三聲):雙方的拖欠互相抵償。
把該:誰也不欠誰的。"我可都還你了,咱們把該。"
把滑:有把握,與把牢義同。沒把握叫"不把滑"。
把家虎兒:善于理財持家的人。
罷了(liao重讀):了不起,有你的。"你真罷了,我服了。"
掰不開瓣兒:籌莫展,無計可施。"好幾天了,我心里就是掰不開瓣兒。" 掰生:離間。"都是自己人你這不是掰生嗎?"
白吃飽兒:不做事白吃飯。"他什么都不干,整天白吃飽兒。"
白給:①白白地送人。"這些破爛東西,白給也沒人要。"②不是對手。"你還要跟他較量,
白給!"
白話(huo讀輕聲):胡說、亂講。"別聽他亂白話了,沒那么回事。"也作"白話舌"、"白話
蛋"。
白凈子:皮膚白皙的人。
白毛汗:突然出汗。"嚇得我出了一身白毛汗。"
白眼兒:外孫子(女),"白眼狼"的簡稱。
擺譜兒:擺闊氣講排場。
板:糾正、改掉壞習(xí)慣。"你這個毛病可得板著點兒。"
板生:平整。"看你穿的衣服總是那么板生。"
半?yún)⒆?can讀四聲):事情沒做完。"他又弄個半?yún)⒆,擱下走了。"
拌蒜了:踉蹌、蹣跚。"我腳底下都拌蒜了。"
膀的力的:到頭了、到底了、到家了。"跟您說個膀大力的吧,最低價是18萬,再少不行了
。"
梆硬:堅硬。"還沒煮爛呢,你嘗嘗還棒硬呢。"
包了兒:全部買下,也作"包圓兒"。
保準:有把握、保證,也作"保根"。
報兒:次、一回,指哭。"這孩子一天不知哭多少報兒。""沖著我媽的遺像哭了一大報兒。
"
爆皮:皮膚皴裂。"抹點唇膏吧,嘴唇都爆皮了。"
抱熱火罐兒:空想。"沒有希望了,別再抱熱火罐兒了。"
背(讀一聲):平均、分攤。"每人才背十塊錢,真便宜。"
備不住:或許,可能。"天這么陰,備不住要下雨。"
笨揣(chuai二聲):蠢笨的人。"怎么教你也不會,真是個笨揣。
貝兒貝兒:傻子。"別管怎么打扮也像個傻貝兒貝兒。"
倍兒:很、非常、十分。
比劃(hua輕聲):較量。"你要不服咱倆就比劃比劃。"
憋嘟:發(fā)育不良,身體矮小。"都18歲了才不到1.6米,長憋嘟了。"
病病歪歪:身體衰弱,經(jīng)常有病。"這幾年他老是那么病病歪歪的。"
病秧子:從小體弱多病的人。
駁頭:很快離開。"他一看情況不妙,駁頭就跑了。"
不吃勁:可有可無、沒關(guān)系、沒必要。"這場戲不太精彩,看不看不吃勁。" 不分流兒(liu四聲):手的動作不靈活。"凍得我的手都不分流兒了。"
不夠捻兒"捻"讀四聲:差一點。"不管怎么省著,每月還是不夠捻兒。"
不夠揍兒(zou四聲):罵人的話;蚝喕癁"不夠"。"這個人真不夠。"
不合遙向:不對頭,不合習(xí)慣。"這片居民樓的設(shè)計不合遙向。""遙"或作"窯"。 不靠盤兒:行為乖張,語無倫次。
不識逗:不喜歡開玩笑。"他可不識逗,你逗他就跟你急。"
不拾閑兒:多動。"這孩子一天到晚亂禍禍,腳手不拾閑兒。"
不吐口兒:不答應(yīng),拒絕商量。"別管怎么說,他也不吐口兒。"
不著調(diào):不能循規(guī)蹈矩。"兒媳婦多討仔細,婆婆也總說她不著調(diào)。"或作"不著槽"。
步攆兒:徒步。"出門我總是步攆兒,鍛煉嗎!"
碴巴過節(jié)兒:嫌隙。"咱倆可沒有碴巴過節(jié)兒,你別多想!"
差道兒:辦事不正規(guī),亂做主張。"這小子真是差道兒。"
差樣兒的:特餐。"今天過節(jié),吃點差樣兒的。"
岔(cha三聲):事情沒辦妥。"這門親事又岔了。"
岔頭兒:別生枝節(jié)。"本來都商量好了,又出了岔頭兒。"
拆兌:籌措、通融。"資金不足了,還得想法拆兌一下。"
踩擠(ji輕聲):排擠。"他在單位里老叫人踩躋"。
趁子:一段時間。"這趁子老沒見他。"
饞貓(mao二聲)兒:貪吃的人。
藏蒙個兒:捉迷藏。引申為撲朔迷離。"有話明說,咱心明眼亮,別藏蒙個兒!" 草雞了:栽了、敗了、輸了沒有反抗之力了。
草滅(nie輕聲):新生兒的暫時休克現(xiàn)象。
抄攤子:散伙。"這伙子人沒法合作,這不剛開業(yè)沒兩月就抄攤子了。"
卷鋪蓋:被辭退。
潮:技術(shù)不精。"這位師傅的手藝可有點潮。"
撤:①打。"撤他個嘴巴子。"②事先離席。"我有點事,先撤了!"
嗔著:對孩子的責怪。別"別再禍禍了,你爸爸回來又要嗔著你。"
沉:等。"沉?xí)䞍涸僬f,不忙。"
趁:擁有。"這家子趁的房產(chǎn)地業(yè)多了去了。"
撐死:最大限度。"這回考題太難了,我撐死能得70分。"
撐子(cheng四聲):木器家具的邊腿等有支撐力的部分,如"椅撐手"。
誠心:故意。"你是誠心跟我找別扭!"
吃二磨:倒賣,從中漁利。
吃貨:本事不大,辦不成事,光能吃飯。
吃犒勞(lao輕聲):工廠、商號、單位食堂改善伙食增加萊品,多在年節(jié)或食堂有結(jié)余時行
之。(非"犒賞")
吃味兒:多心,嫉妒。"你別找上級來壓他,要不他會吃味兒。"
抽抽(chou輕聲):縮小。"人老了,骨節(jié)都抽抽了。"
臭遍街了:過剩了。"到處是賣西瓜的,都臭遍街了。"
臭美:自鳴得意。
臭嘴:愛說不吉利的、叫人不愛聽的話的人。與諺語"哪壺不開提哪壺"同義。 出出:背后胡亂議論。"有什么意見當面提,別事后瞎出出。"
出溜:向下滑。"這學(xué)期他的成績可往下出溜了。"
出數(shù)兒:增量"這面發(fā)的真好,蒸熟真出數(shù)兒。"
出幺訛子:提出不合時宜的意見。"大家都同意了,就他出幺蛾子。"
串老婆舌頭:喜歡傳播"張家長李家短"的人,有的方言作"包打聽"。
斥(ci一聲)打(da輕聲):責備、申斥。"孩子不懂事,別總斥打他。"
刺撓(ying一聲):癢。
刺兒頭:愛挑剔的人,也作"刺兒皮"。
瓷實:結(jié)實、牢固。
沖肺管子:特別使人生氣。
蟲子:熟悉某種行業(yè)的人。"他是這里的蟲子。"
搋(chuai一聲):廝打。"這兩人說戧了,搋起來了。"
踹:①強令進食。"別踹他了,看撐著。"②強令人買。"夠了,別再踹我了。" 噇(chuang二聲):①栽下去。"別上那么高,看噇下來。"②扎傷。"別含著筷子玩兒,留神
噇了嘴。" ③裝。"把這口袋噇滿了。"④吃飯無節(jié)制。"你有多大胃口,怎么一個勁兒
地噇啊!"
脆生(sheng輕聲):聲音清脆,食物酥脆。
皴兒:皮膚上積存的污垢。"你脖子上都是皴兒,快去洗洗。"
寸了:碰巧了。也作"寸勁兒"。
戳腿兒:沒有座位了,站在劇場后面看戲。
搭桌:為救濟窮時友、伙伴而集資。"他老了,唱不了戲了,現(xiàn)在連飯都吃不上。同科的師
兄弟 給他搭桌,唱了一場義務(wù)戲。"
答(da一聲)理:答理。"我在街上碰見他,他裝沒看見不答理我。"
當(da二聲)是:以為。"我當是你走了,怎么還在這兒。"
打八岔:沒有正式工作,有什么干什么。
打駁攔兒———從中阻撓。"你可別打駁攔兒,咱一定辦成了它。"
打脖溜兒:打人的腦后或頸部時開玩笑的舉動。
打補丁:崗位上的一種多面手,哪兒缺人就調(diào)到哪兒工作。
打喳喳:小聲說話,多指背人的話。
打镲(ca三聲):開玩笑。"咱說真格的,別跟我打镲。"
打糙(cao一聲)兒:不是很講究的、準備出門應(yīng)酬穿衣服。"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就是平常
打糙兒穿唄!"
打等(deng四聲)兒:等一會兒。
打一晃:短暫地露一面。"別管多忙,你也得來打一晃。"
打落(lao四聲):光問價格不想買。"這位不像個買主,打落來了。"
天津人幽默篇二:天津方言的形成
天津方言的形成
天津方言主要是指天津市內(nèi)六區(qū)和西青區(qū)大部分,東麗區(qū)小部分土著居民平常使用的語言,一般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很有地方特色,是天津文化的主要載體,而作為一名天津人,在會說天津話的同時,更應(yīng)該知道天津方言的形成過程及其歷史。
天津市的方言從轄區(qū)地圖由北往南的大體狀況是, 唐山話—北京話—天津話—靜海話—滄州話。天津方言屬于北方方言區(qū)的一個分支,天津方言片的東、南、西三面被靜海方言片包圍著,北部則是武清方言片,這就形成了一個“方言島”。方言島是語言學(xué)的一個術(shù)語,即由于歷史上大規(guī)模移民,使外來的方言勢力占據(jù)了原來某方言區(qū),形成被原方言區(qū)包圍著的獨立的方言區(qū)域!疤旖蚍窖詬u”學(xué)說,也是中國著名人類學(xué)家李世瑜在比較了天津話與周邊方言的特點之后提出的。
天津方言的形成與發(fā)展與天津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密不可分。天津地處渤海之濱,華北平原的東北端,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休養(yǎng)生息。而且天津地鄰渤海,河渠縱橫,與北京相鄰,更是北京與各地區(qū)水陸相通的要路。所以天津人愛說話的原因便可追溯至此。經(jīng)商貿(mào)易,天南地北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語言溝通是必需的,而且南北文化交匯,文化相生,更使天津人經(jīng)多識廣,眼界開闊。
天津在歷史上便是是商埠碼頭,九國租界,具有多元文化,也是中國北方貿(mào)易轉(zhuǎn)運集結(jié)地。明清兩代,蘇皖和晉冀魯豫地區(qū)的大量移民,或屯墾,或漕運,或逃荒,或經(jīng)商,陸續(xù)遷至天津;隨后鹽業(yè)、金融、實業(yè)、商業(yè),乃至政界、軍界、文化等人物在天津安家落戶。 因此,河北、山東和東北的方言,尤其是北京話對天津方言的形成和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種種影響。 對于天津話的起源形成,說法各有不一,但是“燕王掃北”這種說法最為可信。燕王掃北”即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被封為燕王,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往北京、天津一帶戍邊。同時他也帶去了不少家鄉(xiāng)及附近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和蘇北人等——戍邊屯墾。后來朱棣奪取帝位,親賜天津這個地名,在此筑城設(shè)衛(wèi),即天津衛(wèi)。至此,天津成為真正的城市,并且從安徽及蘇北來的軍人是最大的群體。他們的家眷、親屬等也隨他們遷入天津。這樣,他們占據(jù)了當?shù)氐纳蠈拥匚,其使用的江淮方言也成為強勢語言。而天津衛(wèi)內(nèi)其他地區(qū)的人較少,所以形成北京音與靜海音包圍天津方言島的態(tài)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天津方言的形成與發(fā)展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天津方言是我國語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語言文化傳播和融合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其生動質(zhì)樸,貼近生活,幽默詼諧的特點不僅成為天津人民生活和生產(chǎn)中強有力的工具,更是為我國相聲小品等文化類增色不少,在文學(xué)、影視、話劇、曲藝、小品等文藝作品中常被使用。作為一名天津人,我們在普及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應(yīng)該保留住這一美麗的文化遺產(chǎn),創(chuàng)造更好地輝煌。
天津人幽默篇三:天津人特點
“衛(wèi)嘴子”之謎——“衛(wèi)嘴子”是中國人對天津人的總體界定,它把天津人的性格特點做了最根本的概括。
既然是“衛(wèi)嘴子”那就一定愛說,這一點兒沒錯,天津人是愛說,從小孩就愛說,街頭巷尾,常見到一些孩子們在一起不做什么游戲什么事情要做,就是湊到一起說天道地,一個接著一個地說,說起來沒完沒了,再大一些,一群一群的青年人,也是愛說,沒有正經(jīng)的事情要做,就是說說話。再后來,老了,退休了,那就更是整天整天地老人們湊到一起說話了。再往遠處看,進了商場,售貨員們更是一堆兒一堆兒地說個沒完沒了,有時候顧客來了,她們也懶得答理,你喚的急了,她比你還要著急,最后說不定還沖著你喊一句:“你忙的是嘛?沒看見我們正說著話了嗎?”如果有人做一個統(tǒng)計,一個天津人一生說話的時間在他全部生命中到底占多大的比例,那一定是個驚人的數(shù)字。天津人之所以成為“衛(wèi)嘴子”得宜于天津人說完的話,隨后自己也就忘掉了。這樣,大江南北,舉過上下,全對天津人有一種看法,覺得天津人說話不牢靠,但是對于天津來說,語言的含金量并不重要,語言自身的價值在于它的能量,說的明白些,就是看你能不能把死人說活了,能把死人說活,就是語言的力量,說不活,語言就毫無意義。那么“衛(wèi)嘴子”的嘴也只好也只能用來做生意了,當然也做不成大生意,真正的石油,軍火生意,天津人是做不成的。但是做小本生意,天津人是高手,過去天津有一種職業(yè)叫“跑合”,也就是后來所說的“經(jīng)紀人”,天津人最多。
全中國的皮包公司,天津人開的恐怕只比上海人少一些,再有就是
不為人道之的不軌行為了,那就是只靠嘴皮子做的生意,也就是“坑蒙拐騙”了。
直到現(xiàn)在,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是幾個人湊到一起說起來沒完沒了的,那一定是天津人,而一些人圍在一起,大家聽一個人說話的,那個說話的人也一定是天津人,火車上,輪船上,旅館里,只要有了天津人,就一定是熱鬧非凡,所以,看來“衛(wèi)嘴子”有“衛(wèi)嘴子”的價值,至少可以活躍氣氛,可以促進友誼,可以使人們相互信任,更可以使人們感到開心,長途旅行,能夠和天津人結(jié)伴,那是一種福氣,無論是多遠的路,只要天津人一“白話”不多的時間,就到地方了,到這時,你真舍不得和這位天津人分手,要想再聽他“白話”一段,那就不知要到哪年哪月了。
熱土難離——天津人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咱們天津衛(wèi)是一方寶地!碧旖蛉苏f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寶地,自然是有許多理由的。天津、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好似常常要發(fā)生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如此說天津是一塊寶地,也就不為過分了,天津一沒有一畝良田,二沒有一座礦山,就是憑著這九條大河,硬是世世代代地養(yǎng)活了這許多的市民,只是這一點,天津就有資格是一處寶地。
天津人認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最得意的特產(chǎn)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大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天津人把自己的家鄉(xiāng)看做是一方寶地,自然是一種熱愛家鄉(xiāng)的情結(jié)。只是這種愛家鄉(xiāng)的情結(jié)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天津人認為天津什么都比外地好,天津人常說“吃盡穿絕天津衛(wèi)”,全中國哪里也比不上天津。
在外地,天津人很容易團結(jié)在一起,又特別“護群兒”,堅持自己的老鄉(xiāng)利益,又很愛為朋友兩肋插刀。天津人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已經(jīng)是越來越深重了,雖然許多天津人吃著天津罵天津,但是你問他愛不愛天津,愿不愿意離開天津,大多天津人會告訴你他仍愛著天津,不愿意離開天津,這也算是天津人文的一大特點,“罵著天津愛天津”。天津老話“出門一日難”,勾勒出天津人對故土的眷戀,和潛意識對闖蕩的畏懼,天津人膽小嗎?不是,是倦殆!
確確實實,天津是一方寶地,但天津人不能光是欣賞自己的這一方寶地,天津人還要善于在天津創(chuàng)造“寶”,更要善于找“寶”,還要勇于把外地的“寶”引進到天津來,過分地迷戀自己,就極容易變的封閉,那時就要眼看著人家外地一處處地發(fā)展起來,而天津卻要落在后面了。 講打講鬧的天津人——幾乎成了一種地域人性格,一言不合,起而動武,成了生活中的常態(tài),尤其是在河?xùn)|水西,文化水平較低的居民圈子里。天津人爭強好勝,遇事喜歡炫耀,講究“擺譜兒”,顯示氣派,目的是博得別人挑大指頭,說一聲:“真闊!”有財富,名聲,技能,天津人認為那是能耐,應(yīng)當尊重,而且應(yīng)該“好漢愛好漢,光棍惜光棍”,不能“笑人無,氣人有”。把家藏古玩玉器向社會公開自費展出,這恐怕只有天津財主才做得出來。天津人怕官,甚至怕官如虎,天津人吃主食一如北方居民,一烙餅,饅頭,餃子,包子為日常食品,天津人喜歡吃撈面,逢喜壽時必吃,寓福壽面長意。
天津人得了病,喜歡用民間偏方,在日常生活中,有“蘿卜就茶,氣的大夫滿街爬”一說,這蘿卜與茶葉都能增加腸胃蠕動,有助消化。
真要“沒事偷著樂”?——作為中國的四大直轄市和北方重要的工業(yè)城市,以及北京通往東北,華南的交通樞紐,渤海灣上的重要港口,天津占盡地利,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他卻逐漸落伍了。遇著不公平,天津不是尋找真正的公平,而是尋找讓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這種文化產(chǎn)生不了有益的競爭,也就激發(fā)不了那種沿襲了多少年的惰性,也就難以促進經(jīng)濟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如果咱天津人能把那種“傲”變成一種追求真正的公平合理的韌性,把那種內(nèi)心的善化作一種熱心服務(wù),顧客至上的精神,把工作看成是為自己財富,而不總是站在企業(yè)的對立面,那天津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定會拄入一種新鮮的血液,呈現(xiàn)新的面貌。
天津人:很難想象天津與北京咫尺之隔,方言卻十分獨特,據(jù)說是李鴻章的淮軍帶來的語言變種。天津雖然也是直轄市,工資收入竟然與沈陽這樣的下崗城市差不多,天津是個很容易被人遺忘的直轄市。
天津男人的性格豪爽豁達,做人義氣,辦事果斷,很容易交朋友,但有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之嫌。天津的女人性格也很男性化,做老婆不如做朋友,罵人滿口跑火車,絕對不溫柔!俗話說:“京油子,衛(wèi)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衛(wèi)就是天津衛(wèi),抗戰(zhàn)時保定漢奸多)”。不過有幾個天津的朋友應(yīng)該不錯。
天津人本性幽默,所以就有了幽默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另外還有馬三立的“逗你玩”。
天津其實并不發(fā)達,北京把周邊地區(qū)都吸干了,北京從來不停電,要停就停天津、河北。很多跨國大公司把總部設(shè)在北京,卻把工廠設(shè)在天津。
天津人對北京人向來不服氣,當著天津人說北京壞話準保愛聽。兩地的足球隊遇到一起肯定是死磕!
天津的北洋建筑和小吃獨具特色。天津傳統(tǒng)文化氣氛比較濃,民間藝人多。天津這地方不適合定居,水質(zhì)很咸,沙塵暴一點也不比北京少,但中央的報紙懶得報!
把“嘛”字放到題目里,是因為天津人愛說這個字。在天津,它和“什么”是通用的。你找別人有事,他會問你“嘛事兒”;飯后遛彎,和熟人走對臉,準
得打趣一句“吃的嘛”;天津人給你打保票,愛說“這有嘛”;瞧什么東西不順眼,愛說“嘛玩意兒”;不想讓你攙和事兒,一準兒皺著眉頭問:“有你的嘛?”
讀這個字,要咬死了四聲的音,所以多少帶著點兒勁頭。有好幾次外地的朋友來天津,很不高興地對我說,你們天津人一張嘴就像要打架一樣。其實他們誤會了,天津人說話,有許多發(fā)音像“嘛”這個字似的,只是因為有勁兒,才顯得說話沖,并不是骨子里愛找茬兒。外地人看天津人行事,多有類似不解。林希這本《其實你不懂天津人》,就是為這“不解”找答案的。
天津人常給人隨性的感覺,天大的事兒,任你說出花兒來,也未必看得上眼,可是又喜歡湊熱鬧,國家大事家長里短都得議論一下,所以對任何事都有點兒興趣,又并不上心。在路邊攤喝豆?jié){吃油條,是天津人最得意的口味;晚飯前打開收音機聽相聲,是最開心的娛樂;穿著褲衩背心、搬個馬扎坐在路邊,打著蒲扇消夏,是最愜意的享受。書中所配照片,多是胡同、平房的景致,現(xiàn)在雖不多見,仍是最貼近天津人的生活氣息,這是個平民化的城市,想找到大上海那種都市味兒,很難。
可你若說天津人不講究就錯了。就算家里再沒錢,到了八月節(jié),螃蟹一定要吃,且為這份奢侈找臺階:“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戲也好、曲也罷,甭管你是不是角兒,在天津衛(wèi)如果失手,喝倒彩決不留情,天津人謂之“栽面兒”,曲藝界遂有“北京學(xué)戲,天津唱紅”的說法。辦事較真起來,天津人毫不含糊,本地話叫“夠板”。
時而吊兒郎當,時而正兒八經(jīng),天津人為什么會給人這種感覺?且看林希的文章。天津是北方重鎮(zhèn),歷史上是見過大世面的,正因為見過,所以有些事兒就覺得無所謂,也因為見過,所以有些事兒辦起來有章法。這不過是原因之一——地處九河下梢,漕運文化決定了本地人的性格、處事哲學(xué);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對本地建筑、語言、飲食等諸多生活習(xí)慣的影響至今還有;都說天津有個“三不管”,而“三不管”因何生成、其中濃縮了天津人的多少性格,都在書中得到解說。四書五經(jīng)說大道人心,小說散文講情趣意境,過往的書難找出一本解說天津人心性的。林希的這本書,只鉆研“小道”這一點,就足夠獨特。
天津多產(chǎn)相聲名家,本地人“嘎”、“貧”、說話俏皮,辦事有趣,馬三立先生的一句“逗你玩兒”將這特點刻畫得入骨三分。既然這本書寫天津人的性格,逗樂的佐料必定少不了的,謂之“紙上相聲”不算過分。天津人有很多毛病,書中也不留情面,提出懇切批評,笑過之后若有所思,乃有所得。說句冠冕堂皇的話——現(xiàn)在天津多受矚目,想和這里的人打打交道,總得知道天津人是嘛樣兒吧?
天津人很愛說,很隨和,很平易近人,天津人也很愛面子。最能體現(xiàn)天津人的一句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1,很多外地人覺得天津人太貧,愛耍嘴皮子,事實上我們只和我們看得起的人說話,我們把愛說是熱情的表現(xiàn),是好客的表現(xiàn),很難想象如果外地的同學(xué)來天津上課,我們是愛理不理的,會什么樣?
2,天津人很俗,大街上,有好多人在打牌,下棋。旁邊還有人湊熱鬧。這是我們的民風,是祖?zhèn)鞯模谀切┓泵Φ某鞘,很少能找到這些景象了。
3,天津人愛面子,如果你給我面子,我一定不會為難你,如果你不給我面子那咱就撕破臉。所以,天津人之間的爭吵一般不會升級到動手,可是和外地人的沖突就不一定了,如果你動手,那咱就照死里干。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天津人 幽默 天津幽默的那些方言 天津口音幽默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