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習理論談學習中實踐x
發(fā)布時間:2020-08-28 來源: 思想?yún)R報 點擊:
由學習理論談學習中的實踐
意在增加個體經(jīng)驗的實踐學習,在古今中外的學習思想中均有體現(xiàn),并且頗受重視。增長知識與親身體驗,是學習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正是這兩方面的不斷交互和相互促進,才形成一種有效的學習,實現(xiàn)人的內在發(fā)展和提高。
《論語》開篇第一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從中發(fā)現(xiàn)我們慣用的“學習”在夫子的話中是分“學”和“習”的。在古語中,“學”是取得知識,“習”為付諸實踐。在夫子看來,得到了知識,并且經(jīng)常應用,這才是愉快的事。這句話也說明了認識和實踐的關系,說明了實踐是得到知識的方法,實踐和認識不能分開。
《中庸》也有一句著名的訓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道出了為學的幾個遞進層次。“博學”要廣泛地獵取,多方面地獲得知識;“審問”中,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之后還要通過自己的思考進一步考察、分析,這是“慎思”,是使所學能為自己所用的途徑;“明辨”的階段,是對知識的深層次的梳理,博學所得的知識將真?zhèn)巫袁F(xiàn),良莠分明;“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也是使所學獲得終極意義的環(huán)節(jié),踐履所學,使所學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應試的學習中,只做到了所謂博學,不加選擇地將知識一股腦地塞了進來;不加審問——名人始創(chuàng),教材收編,老師傳授,豈能有誤?不必慎思——做不完的題目堆在眼前,交差完工為第一要務和終極目標;不敢明辨——不按標準答案和考試尺度而是寫上自己獨特的看法,要分還是不要?至于篤行,哪里還能夠和有必要做到那種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和堅持不懈。只有所謂博學的學習,是一種假性的學習,最終只能看到“學而無用”,只會讓人喪失耐心和能力。對所學知識有什么用的問題,不是在自己的實踐中揭曉,而是巴巴地等著有人像公布標準答案一般告訴自己,這種可能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有這種可能的話,行的欲望和愉悅已然不知從何說起,“篤行”不成恐怕只有“堵行”了。為學的五個階段,博學的傳統(tǒng)要繼續(xù)保持,審問、慎思、明辨強調“心”的實踐,不盲從權威,以我為中心,做自己的判斷,而篤行真的在實踐層面上實現(xiàn)了“行”。對每一位大學生而言,讓自己的“心”和“行”聯(lián)手起來,互動起來,改造自己的學習,讓學習更加有效,這是一件必要、可行且緊迫的事。
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通過訓練后,狗可以將鈴聲和進食間建立關聯(lián),聽到鈴聲就會有分泌唾液的條件反射行為。這個試驗成了西方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依據(jù)之一。這種學說認為,學習就是對外部世界的映照和反映,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獲得新經(jīng)驗的過程。在刺激和反應的聯(lián)系之中,個體學到的是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只要原來的或類似的刺激情境出現(xiàn),習得的習慣反應就會自動出現(xiàn)。在這種學說指導下的學習,強調的就是反復練習與強化,以達到形成習慣的效果。我不由得想到了在題海戰(zhàn)術中,在大量地做題過程中建立知識與解題的聯(lián)系,與試驗中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的條件反射行為,這兩件事情的道理是一樣的。
許多大學生驚呼再來一次高考一定考不上,這是因為備戰(zhàn)高考的情境已經(jīng)不復存在,套公式解題的辦法也就不再奏效了。這
種理論強調反復練習和復習,分數(shù)、批評、表揚、物質獎勵、體罰等外部獎懲成了控制學習的基本手段,學習中的內在動機被忽視和忽略。這一切,甚至對人生來就有的求知欲、好奇心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破壞。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較早期的研究成果,為指導大規(guī)模的學校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并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隨著心理學的發(fā)展,這種僅僅涉及動物和人的外部行為,很少涉及到人的內部心理歷程的學習理論逐漸讓步于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依據(jù)人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點,開始認識到人的內在動力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強調通過人的思維和理解逐漸豐富和改變個人的知識結構,這是適合發(fā)展人的抽象能力的學習路線。然而,放眼教育界,有多少教育工作者還在抱守著條件反射式的行為主義基本原理辛勤耕耘,有多少學生還在將已經(jīng)習慣的那一套當作唯一的方式刻苦鉆研。我很關心,走過了如此教育歷程的學生將如何走出,這中間有對他個人真正發(fā)展的期望,也包含著對未來教育整體格局根本改觀的期望。在轉折點上,需要有人站出來,率先擎起改變學習的旗幟。
我很欣賞胡適先生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但還是要再來一個主義,豐富我們對教育的認識,以此啟發(fā)我們作出有效的學習設計。這個主義就是近幾十年中已經(jīng)成長起來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這種學習,是在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應該具有的標準裝備。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是以自己的經(jīng)驗為基礎來建構現(xiàn)實,是以其自身的經(jīng)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或信息。建構主義強調,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jīng)驗。學習者在各種形式的學習中,逐漸地憑借自己的頭腦創(chuàng)建了豐富的經(jīng)驗,當學習問題一旦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會基于以往的經(jīng)驗,依靠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由于學習者的經(jīng)驗不同,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同樣的教學過程,對不同的學習者而言,得到的是在知識結構方面不一樣的改變。如果要給建構主義抽取出兩個關鍵詞的話,我給出的解答是:問題和經(jīng)驗。以問題為核心展開學習,在和舊經(jīng)驗的交互中構建新的經(jīng)驗,形成的是一條鮮明的主線,這就是實踐。這是實現(xiàn)“打開人的經(jīng)驗和發(fā)展人的抽象能力”同時兼顧,讓理論和實踐充分交融,進而通向完美學習的一種思路。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育改革中受到熱捧,在教育模式、師生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出現(xiàn)了不少的實踐成果。然而環(huán)顧我所工作的環(huán)境,倒是有不少的限制,比如教學設施、學生教師的人數(shù)比例等,讓建構主義式的教學組織難以展開。當我依據(jù)有關思路,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小動作”,以期發(fā)生“微改觀”的時候,實際上我遇到的最大阻力來自于學生。這不是學生在故意抵制,年輕的學生是極愿意改變的一個群體。阻力來自無意識行為,當我盡力將學生引向真正自由的學習道路上時,不少學生依然應用落后教學方式中沿襲來的習慣和觀念去應對。應該是我犯了急躁的毛病。這些觀念和習慣事出有因,由來已久,改變不在一朝一夕,零星的槍炮形成規(guī)模才會促成整體上的改變發(fā)生。讓大學生能夠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學習,恐怕最有效的辦法,似乎也需要一個有效的建構過程。作為自底向上路線的信徒,我希望有心的學生在自主的學習安排中,記得“建構”這樣一
個思路,讓自己的經(jīng)驗增長在實踐中更加有效一些。這是我“多談個主義”的意圖所在。
在對學習理論的粗略引用中,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在學習的實踐中,能夠展現(xiàn)出層次遞進的建構過程,逐漸減少看到依托行為主義的簡單強化。我更想看到的局面是,一群有心的學生,無論是否有教師的參與,也能推行建構主義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建出探究、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在我身邊已經(jīng)有學習型小團隊呈現(xiàn)出了這樣的特征。我想這樣的團隊還會更多,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本文來源:《 逆襲大學—— 傳給 IT 學子正能量》一審過后,要壓縮篇幅,將整理過的文字登在些處共享。
==================== 迂者 賀利堅 CSDN 博客專欄================= |==
IT 學子成長指導專欄
專欄文章分類目錄(不定期更新)
==| |== C++ 課堂在線專欄
賀利堅課程教學鏈接(分課程年級)
==| ======== 為 IT 菜鳥起飛鋪跑道,和學生一起享受快樂和激情的大學 =======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