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君”張辰亮做科普成“網(wǎng)紅”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博物君,這是什么蛇?有毒嗎?”照片里是盤作一團的褐色條狀物,評論里一堆驚恐的吱哇亂叫——博物君答:“繩子!
有人炫耀養(yǎng)的雜毛小鳥,說是雛鷹,網(wǎng)友爭相揣測什么珍稀品種、值多少錢——博物君答:“鵪鶉!
每天,博物雜志的微博右上角都會跳出五千多個新@。千奇百怪的動植物照片,“來不及拍照”的手畫生物,還有“夢里見過的怪獸”,地攤里的真假古董,匾額上的甲骨文……幾千個@滴滴叫著,嘰嘰喳喳嗷嗷待哺地等博物君一一投喂。
知乎有個討論:“博物君為什么什么都知道?”有言之鑿鑿的回答:“因為博物君不止一個人,背后有一整個辦公室。”其實,博物君只有一個人,1988年出生的北京男孩張辰亮。迄今,博物雜志官方微博已有577萬粉絲,而2011年他剛開始管理微博時,這個數(shù)字是2萬。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博物君無疑是一個“網(wǎng)紅”。從開始的幾萬粉絲到如今的500多萬粉絲,他用一種時而高冷、時而幽默的方式,樹立起了別具一格的科普達人風格。
科普了很多動植物,但網(wǎng)友只對吃最感興趣
博物君本名叫張辰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拋開博物君的身份,他是一個“曾經(jīng)想搞科研,但后來覺得沒意思就不搞了,于是停留在個人興趣水平的自然愛好者”。
張辰亮從小就對動物感興趣,喜歡昆蟲,也對海洋生物格外感興趣。研究生階段,他選擇了研究半翅目昆蟲,并專注于臭屁蟲的研究。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張辰亮發(fā)現(xiàn)科研變成了每天做研究、看英文文獻、用大眾看不懂的一套語言去生產(chǎn)學術(shù)論文!拔业暮芏嗯笥岩彩亲匀粣酆谜,他們慢慢地就從事科研工作了,我很敬佩他們。但是對我自己來說,我不希望把一個本來的愛好變得枯燥,所以就選擇了科普。”張辰亮說。
管理了幾年的《博物雜志》微博,張辰亮逐漸摸索出大家興趣最集中的兩個點,一是吃,二是人們?nèi)粘I钪心芤姷降膭游锖椭参铩W钤鐝摹恫┪镫s志》微博傳出來一個詞,叫做“能好怎”,指那些總是拿著一個生物問博物君“能吃嗎?好吃嗎?怎么吃?”的粉絲。但后來他意識到了問題,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動物能吃、什么動物不能吃、什么動物應該被保護。久而久之,大家的慣性思維是不管見到什么動物,都來問他能不能吃,這讓他有些生氣!坝械臅r候有人抓到一個鳥,來問我能不能吃,其實我看到了是很生氣的,因為鳥應該被保護起來。所以現(xiàn)在我也不怎么提‘能好怎’這三個字了。但老百姓就是對吃最感興趣,這就是雙刃劍!睆埑搅琳f。
張辰亮坦言,博物君的身份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同時也讓自己有機會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督促自己去了解去學習,并在輸出知識的過程中將其慢慢內(nèi)化。
但漸漸地張辰亮覺得自己成為了《博物雜志》的代言人,被捆綁在了一起。對他來說,博物君只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平日里他在雜志社還有其他的工作,他在《博物雜志》寫一個關(guān)于海洋生物的專欄,為此進行實地考察、調(diào)研。而閑暇時間,他也養(yǎng)迷你盆栽,研究合理的種植方法。這一項工作和一項愛好,構(gòu)成了他的兩本新書《海錯圖筆記》和《掌中花園》。
希望通過新書喚起大家保護動物的意識
《海錯圖筆記》可以說是對《海錯圖》的一種回應。據(jù)張辰亮介紹,《海錯圖》是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制的,里面描繪了300多種生物,還有不少海濱植物。康熙年間,聶璜游歷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種,他就把它畫下來,并翻閱群書進行考證。他也會詢問當?shù)氐臐O民,來驗證古書記載的真?zhèn)巍_@本《海錯圖》也叫《魚譜》,是故宮所藏的五部畫譜里唯一一部來自民間的。也許正因為它的草根性,加之聶璜在創(chuàng)作《海錯圖》時并沒有任何想要將其寫給皇家人士的念頭,這本《海錯圖》保持了它原本的詼諧和通俗。聶璜在里面說的都是大白話,討論的也是人們感興趣的日常話題。
和如今的老百姓一樣,幾百年前大家最感興趣的,也是一種生物是否能吃,是否好吃,該怎么吃。比如在介紹到一種名為鱟的生物時,聶璜介紹了幾種吃法:“腌藏其肉及子”“血調(diào)水蒸,凝如蛋糕”“尾間精白肉和椒醋生啖”等等。如果在今天,聶璜應該和張辰亮一樣,都是當“博物君”的絕佳人選。
張辰亮的《海錯圖筆記》,從某種程度上也延續(xù)了聶璜的寫法。在大部分文章的最后,他都談到了吃。張辰亮說,這既是為了展現(xiàn)《海錯圖》原書的風貌,同時也是因為,這一直是大家的興趣所在。但張辰亮認為吃不僅僅是口腹之欲,它也是一種知識:“比如這種東西因為身體的一些特征,只能這么吃,或者只能那么吃,它才好吃,否則就沒法吃。所以通過吃法也能介紹一些身體的習性。因此我是以吃作為一個切入點,而非僅僅是介紹吃的。”
另外,吸取了管理微博的經(jīng)驗,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里會介紹哪種生物可以吃,哪種不能吃,而是應該被保護起來。同時,他也會結(jié)合著《海錯圖》來講一種生物在幾百年間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有的因為捕撈、環(huán)境污染或氣候變化而數(shù)量減少。他希望借此喚起大家保護動物的意識,不要隨意捕撈,不要認為什么都能吃。
中國大陸的“博物熱”來得有點晚
《海錯圖筆記》的出版,也趕上了最近幾年出版行業(yè)的一股“博物熱”。果殼的物種日歷、未讀策劃的《博物學家的神秘動物圖鑒》、商務(wù)印書館的《發(fā)現(xiàn)最美的鳥》《看不見的森林》等一系列的博物書籍,在最近兩年都大受歡迎。作為一個可謂資深的自然愛好者,張辰亮覺得這股博物熱雖然出現(xiàn)得有點晚,但仍是件好事。張辰亮說:“中國大陸的博物熱早該出現(xiàn)了。西方在100年前就出現(xiàn)了,港臺幾十年前也出現(xiàn)了。到現(xiàn)在他們都有一個非常成熟和穩(wěn)定的良性狀態(tài)。中國大陸的大家現(xiàn)在才開始對它產(chǎn)生興趣,但這是好事。讓大家先接觸到各方面的博物知識,比如現(xiàn)在出鳥類、植物的內(nèi)容。大家能夠買到這些書,慢慢地他們就會對其中一個領(lǐng)域產(chǎn)生興趣,然后就會慢慢地成為這個領(lǐng)域的愛好者,F(xiàn)在的自然旅行也很多,我覺得很好。我小時候想?yún)⒓舆@些活動都沒有,中國人自己寫的科普書也幾乎沒有,從國外引進的書因為譯者不懂所以翻譯錯誤百出。現(xiàn)在為什么博物風起來了?因為我們這批人成長起來了,我們愿意把自己小時候很費勁才能學到的知識讓大家用很簡單的方式接觸到!
在談到中國如今的博物愛好者圈子時,張辰亮表示,現(xiàn)在仍然是起步階段,停留在一個個QQ群或者微信群的層次,“整個自然愛好者的圈子都非常小,隔著倆人就都認識,F(xiàn)在每一個愛好者喜歡的領(lǐng)域都非常廣,很少有比較資深的愛好者只喜歡一個類群。一般喜歡一個類群的都是剛?cè)腴T沒多久的。玩兒的時間長了必然會對其他東西產(chǎn)生興趣,最后就通了!睆埑搅料M龠^一段時間,中國的博物學愛好者能像歐洲或者日本一樣,在每個領(lǐng)域都有一個愛好者協(xié)會,一個小圈子,定期舉辦展覽和比賽,促進大家的交流。他認為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博物愛好者和博物風潮,就應該達到了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