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希舜國畫作品中的“西方意識”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 要:高希舜是繼齊白石①以后著名的湘籍畫家,擅長花鳥畫,尤以小寫意見長,其用筆精湛老辣,著墨潤澤豐富、設色清新鮮麗。在日本留學期間,吸收了日本浮士繪中撞粉撞色、大膽用色等諸多優(yōu)點,又受到了西方繪畫中寫生自然、光影變化、焦點透視等觀念影響,將中國畫文化傳統(tǒng)中的詩情畫意和筆墨雅趣,與西方繪畫理念相融合,創(chuàng)造出流暢清新富有氣韻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其畫形神兼?zhèn),自成家?shù)。
關(guān)鍵詞:高希舜;國畫;西方意識;中西融合
一、高希舜生平
高希舜(1895—1982),字愛林,號一峰山人、清涼山人。湖南桃江人。教育家、畫家。擅長中國畫。1918年畢業(yè)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不久入北京美術(shù)專門學校,為王夢白高足,并得陳師曾、姚茫父等指導。1924年創(chuàng)辦京華美術(shù)學院,任院長兼教授。1927年留學日本,在東京高等工藝學校學習圖案。1931年歸國,次年創(chuàng)辦南京美術(shù)?茖W校任校長兼教授,同年,與徐悲鴻先生等一同創(chuàng)立中國美術(shù)會,并任理事。1938年,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將南京美專遷至家鄉(xiāng)并堅持辦學教授美術(shù)。1949年,重返北京出任京華美術(shù)學院校長,1952年,京華美院并入中央美術(shù)學院,出任中央美術(shù)學院教授,并于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美術(shù)研究所供職。1981年出版《高希舜畫集》,1982年逝世,同年遺作于中國美術(shù)館展出。
二、高希舜作品中的西方意識
高希舜擅長花鳥畫,尤以小寫意見長,其用筆精湛老辣,著墨潤澤豐富、設色艷麗堂皇,既重中國畫文化傳統(tǒng)中的詩情畫意和筆墨雅趣,又吸收了日本浮士繪的諸多優(yōu)點,吸收日本撞粉撞色及西方光影之法,中西融合,這些特點在其工筆畫和小寫意畫鳥畫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其畫講究寫生,創(chuàng)作題材也十分廣泛,花鳥蟲魚蔬果等無所不精。
。ㄒ唬╊}材以及構(gòu)圖
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通常以高雅的花卉以及富有吉祥意義的獸類為主,而自宋代形成“黃家富貴,徐家野逸”的分野以來,開始逐步拓寬花鳥畫的題材種類,然而總的來說仍然可以歸入上述兩者類型:黃家以高貴的花卉以及珍禽異獸為主,徐家則以自然野趣的山禽走獸,野花野樹為主,及至南宋,文人畫的興起,花鳥畫作為文人托物言志的載體則題材逐漸集中于梅、蘭、竹、菊等寄托文人高雅情操的花中君子之流。明清以來,主流花鳥畫莫不如此。
而高希舜由于受西方繪畫意識的影響,其的作品創(chuàng)作題材十分廣泛,并不拘泥于傳統(tǒng)中國畫所繪題材,他所做的《西瓜》,《果蔬》《時令佳肴》等作品都是嘗試使用平常的蔬果等題材入畫繪就,如西瓜、香蕉、桃子、蘋果、荸薺、蓮蓬、蘿卜、大蔥、蓮藕、芋頭、辣椒、鮮魚、白菜、菜薹、土豆、母雞等,這些在傳統(tǒng)中國畫中是鮮少見到的題材無疑是受到了西方的寫生意識和靜物繪畫傳統(tǒng)的影響。
高希舜的部分作品的采用了西方繪畫語言中的構(gòu)圖形式,如《西瓜》、《果蔬》、《時令佳肴》實際上就是運用西方繪畫中靜物寫生的形式的中國畫。
。ǘ┯蒙
傳統(tǒng)中國畫的用色講究“隨類賦彩”,尊重對象的固有色,不在意受外光影響而產(chǎn)生的色彩變化。一方面中國傳統(tǒng)繪畫多使用朱砂、石青、石綠等天然顏色,與墨色相結(jié)合,已經(jīng)形成了某些程式化的用色傳統(tǒng)。尤其工筆畫采用勾墨線、分染、平涂、套染等畫法,多追求平面化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國水墨畫強調(diào)“墨分五色”——以“濃墨干濕淡”為五色,【1】通過墨的明度、純度的靈活變化來產(chǎn)生帶有主觀情緒的光感變化。
如作品《西瓜》中,用色一反中國畫或古雅或濃艷的傳統(tǒng),整體設色清新淡雅,活潑鮮麗。尤其對西瓜瓤的部分的刻畫,明顯受到西方水彩畫的影響,充分展示了其“水”的流動性特征,追求色彩的透明感,以突出水果物象的新鮮水潤,達到流暢、歡快的畫面效果。可以說,高希舜在探索中國畫用色的方法上是極具有實驗精神的,他的作品極大地拓寬了傳統(tǒng)中國畫的色彩表現(xiàn)力,使其具有了更豐富的視覺表達張力。
。ㄈ┕庥袄砟
傳統(tǒng)中國畫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因此并不重視對光影的表現(xiàn)力,而西方繪畫從卡拉瓦喬到倫勃朗,特別是自印象派崛起以來,光影已經(jīng)成了西方繪畫最重要的表現(xiàn)特征之一。【2】
高希舜在其作品中刻意引入了西方繪畫光影的理念,追求光影在畫面中豐富的表現(xiàn)力,以求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的效果。他對光影的理解并不是傳統(tǒng)西方繪畫中單純的對自然的摹寫,而是將光影作為事物的重要屬性,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審美取舍具體分析,綜合考量整體效果之后再加以表現(xiàn)。其作品《靜物》,在對陶罐的刻畫上,即可見其對光影的引入與理解:主體陶罐的上下兩部分有明顯的明暗差別,上半部分較為明亮,下半部分著色更為沉著,其整個陶罐上凹凸感的刻畫所帶來的光影感也十分明顯,整個陶罐的處理顯得既有光影的活潑豐富的明暗設色,又有明顯的肌理感與體積感,這些都可以窺見其在日本留學期間,所受西方意識的影響。
。ㄋ模┩敢曇庾R
中國傳統(tǒng)國畫一般以散點透視為主,不拘泥與視域所及,視域所見的物體的實際大小。而在高希舜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明顯的西方焦點透視影響。高希舜認為西方繪畫對描繪物象有著嚴謹?shù)目茖W方法,一定要對物象結(jié)構(gòu)有仔細的研究,方能用寫意的簡潔筆法準確地畫出描繪的對象。如作品《靜物》中,大小兩個陶罐之間相互的位置關(guān)系以及大小形狀,基本上運用了西方焦點透視的方法——對于大的陶罐,是平視的視角,而位于大陶罐下方的小陶罐,則顯然是俯視的視角。他的作品《葵兔圖》中,連兔子耳朵內(nèi)的毛細血管都隱約可見,這足可以與西方寫實派的油畫相媲美。
三、小結(jié)
高希舜認為:繪畫是一門科學,不能光憑想象胡來。一定要有生活,有科學道理。他吸取了西畫的光感、透視和色彩運用,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他十分強調(diào)寫生,認為臨摹固然是學習的技巧之一,但最重要的是要向大自然學習,要具體得去分析實物的形象、結(jié)構(gòu)、色彩和動態(tài),這樣才能正確的理解實物。但是寫生并不是對實物的照搬,而是要用審美的觀點細心地具體分析。
高希舜在用西方繪畫改造中國畫的道路上作出了自己的探索與嘗試,并且顯而易見取得了相當?shù)某晒。陳半、诜Q其繪畫"潑墨淋漓,用筆圓渾,白石翁不能勝也。"徐悲鴻③曾說:"當代畫家首推高希舜"。齊白石評其畫作,至有"神品"之贊。
參考文獻
[1]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吳興紅,中西方繪畫發(fā)展與技法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3]高坤琦主編,《三友遺珠——王夢白、齊白石、高希舜遺作選》,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12
注釋
、冽R白石,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尤擅寫意花鳥,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
、陉惏攵,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師承吳昌碩,以花鳥,山水最為著名,運古派代表。代表作有《唯有黃花是故人》。
、坌毂櫍袊F(xiàn)代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理論家,擅長油畫及中國畫,強調(diào)通過融入西畫技法改革國畫。作品有油畫《田橫五百士》,中國畫《愚公移山》
作者簡介
孫詩源(1988.4—),女,漢族,籍貫:湖南益陽,湖南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15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藝術(shù)學理論,研究方向:美術(shù)史論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