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荃:說《論語》聊社會(五)
發(fā)布時間:2020-06-1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四、也說“民無信不立”
于丹女士被網(wǎng)民譽為美女教授,講《論語》風靡全國,一時間洛陽紙貴。可也有忿忿然咬牙切齒者,更有九博士聯(lián)合聲討之。怎么這么熱鬧?仔細考察,發(fā)現(xiàn)這里確實有問題。
《論語•顏淵》: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于丹女士的解釋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足兵:國家機器要強大,要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
二,足食:要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可以豐衣足食;
三、民信之矣:老百姓要信仰國家。
評論者指出,于丹女士在引文時,將“足兵”放在“足食”之前,解釋的時候,也是先講“足兵”,后說“足食”,將古文前后句的次序顛倒,本身已是硬傷。其中將信解釋為“信仰國家”,更是大謬。
楊伯峻先生是功底深厚的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在學術界知名度很高,他的《論語譯注》在多種注本中是最具權威性的。我們且看他是怎么解釋的:
子貢問怎樣去治理政事。孔子道:“充足糧食,充足軍備,百姓對政府就有信心了!
子貢道:“如果迫不得已,在糧食、軍備和人民的信心三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孔子道:“去掉軍備!
子貢道:“如果迫不得已,在糧食和人民的信心兩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孔子道:“去掉糧食。(沒有糧食,不過死亡,但)自古以來誰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對政府缺乏信心,國家是站不起來的”
楊伯峻先生將信字解釋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于丹女士釋為“老百姓要信仰國家”。信心與信仰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其含義卻相去甚遠。
信心是指民眾對于政府的相信、信任,體現(xiàn)的是民眾對政府的認同感。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政府的信譽、公信力在民眾心中的感受程度。以信心為中介,民眾對政府是有選擇的,可以有信心,也可能沒信心,取舍的關鍵是政府的政策和作為。在這樣的政治關系中,顯然是有民眾的位置的。
信仰是指民眾對政府絕對地相信、信奉和崇拜,這里沒有懷疑,沒有批評,更沒有選擇。以信仰為中介,政府和民眾的關系是絕對統(tǒng)治與絕對服從,這樣政治關系中沒有民眾的位置。
孔子是主張重民的,“民無信不立”的潛臺詞是要求統(tǒng)治者“取信于民”。用現(xiàn)代語言解釋,就是要通過政策和政府行為,得到民眾的擁戴,形成一定程度的政治認同感和國家歸屬感。這是建構相對穩(wěn)定的政治秩序和實現(xiàn)長治久安的必要條件。相比之下,雖然兵多將廣,糧草充足,但是,民心渙散,對政府沒信心,沒感情,對政府官員沒有信任感。在這樣的情況下,秩序和穩(wěn)定必然會受到?jīng)_擊。國家沒有一般社會成員的廣泛擁護,社會基礎薄弱,是很容易發(fā)生政治危機的。夫子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將“去兵”、“去食”放在前面,把信字視為國家安危的基石。
這種思路與孔子一貫主張的倫理政治和重民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于丹的解釋不符合孔子的本意。而且,教人民“信仰”國家,走的是“愚民政治”的路數(shù)。如果是誤讀,當有糾正的必要。倘若是故為曲說,那就是其心可誅,殊為明眼人所不取。
信在孔儒的政治道德語匯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德目(道德條目的簡說),后來被漢儒董仲舒列入“五常”,即仁義禮智信。由于孔儒們的提倡,信的道德觀念亦深入民間社會,成為人們公認的道德規(guī)范。信義、誠信是維系人我關系,達成社會有序交往的守則,誠而有信是承諾,是操守,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之一。所以官家須講求取信于民,商家講求童叟無欺,黎庶百姓也要講求個天地良心。
當然,夫子一脈倡導的信義、誠信對于人類社會整體而言,依然是理想,是憧憬。如何實現(xiàn),實在是件傷腦筋的事。我輩蕓蕓眾生,不求飛黃騰達,沒想一夜暴富,更不奢望白日飛升。只求個沒災沒病,平安是福。這時候,咱們可也別忘了,還要講求一個信字。至少在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街坊鄰居哥們兒朋友之間,還是得極其看重這一點。如果天長日久,鬧了個言而無信、“說大話使小錢”的名聲,不僅朋友道兒越走越窄,而且在家里和親戚之間也不受待見,在社會上也就很難吃得開了(可是,這玩意兒也說不定,唉……)。
孔儒的修身之道特別講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意思是不管別人做的如何,自己先做好了就成。這就叫做“窮則獨善其身”。當今之天下,假話空話連篇累牘,君不見,網(wǎng)友總結的《2007年度中國十八個絕對經(jīng)典笑話(http://www.daqi.com/bbs/05/282581061.html)》,坑蒙拐騙已是蔚然成風,差不多人人都上過當受過騙,或多或少而已。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自己把握住一個信字!八丝梢圆蝗剩也豢梢圆涣x”,畢竟,人生的道路要自己走,氣質、修養(yǎng)和人格的提升是關乎自家性命的事。
子曰:“民無信不立”,茲事體大,愚不敏,不知其如之何。某曰:“人無信不立”,則事關乎凡夫俗子,從這里立足,可以立功、可以立言,亦可以頂天立地矣。
善乎哉!夫子之道耶。
原發(fā)《知青小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