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講民主有意義嗎?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我常常想,大多數(shù)人除了自己的生活之外,其實對其他事是不關(guān)心的。柴米油鹽,家長里短之外,凡是不涉及自己利益的事,多不會注意的。這是一個社會的常態(tài), 也是正常態(tài)。大家吃飯、睡覺、生孩子、養(yǎng)孩子,有時戀戀愛,有時做做愛,有時單相思,有時搞搞婚外戀,有時發(fā)發(fā)抑郁癥,然后逐漸老去,生病,死掉。如此而 已,豈有他哉?如果社會沒有極大的不合理,沒有極大的不公正,人們也不會過多地關(guān)心政治。正如伏爾泰(圖)所說:“應當耕種我們的園地”。對周邊的社會和人群既 不取樂觀主義(一切都好到無以復加),也不取悲觀主義(一切都壞到無以復加)的態(tài)度。
伏爾泰是王權(quán)和宗教的敵人,他曾被關(guān)在著名的巴士底獄,他的書常常被禁,被當眾燒毀。他喜歡當時英國的憲法和保障個人自由 的法律,想讓法國人知道一些英國的情形,“讓他們想一想自己的缺點和制度,改變一下宗教與政治思想”,當時法國是君主專制制度,君主可以隨便批條子把他不 喜歡的人不經(jīng)審判關(guān)進監(jiān)獄。伏爾泰只有做使徒(傳播思想)的意愿,而沒有做殉道者的決心,他期望能自由思想,但不期望在巴士底獄度過他的人生。他狡猾地在 法國和瑞士邊境建了幾幢房子,平常住法國,迫害一來就住瑞士。他寫的東西從來不高深,只是“用明白的言語表現(xiàn)簡單的思想”。但是作為啟蒙思想家,他一生總 是在不懈地傳播他簡單而正確的思想,寫了無數(shù)的小冊子、短文、小說、詩歌、書信,有如洪水一般,流遍法國大地,直到老年,他還在喋喋不休,他說,“我嘵嘵 不已,這是我老年人的特權(quán),我將嘵嘵不已直到同胞革除愚蠢的時候”。
有時我想,在中國談民主就像伏爾泰在18世紀所做的,道理不見得艱深,人們也不見得關(guān)心,但是他為什么還一直“嘵嘵不已”呢,他做的全無意義嗎?應當說不是全無意義:法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實行了民主制,他的同胞已經(jīng)不像18世紀那么愚蠢了。這里面有他的功勞。
附:讀伏爾泰
近讀伏爾泰書,傅雷舊譯服爾德。他的書讓人感到一種古樸而經(jīng)典的氣息,讀著是一種享受。
他寫了世間的許多罪惡,人們殘忍地無緣由地互相殘殺,把世界弄得滿目瘡痍,慘不忍睹。到處是腐敗、罪惡、污穢和痛苦。
其中的一個短篇《如此世界》,寫天神讓一個人去考察一個城市,聽取報告,最后決定是懲罰它還是毀滅它。此人去了,看到了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是多么腐敗,壞事干 盡;
男男女女都是多么不貞,偷情通奸。“每個時代,每個國家,每個方面,總是壞的多于牛毛,好的寥寥無幾!北M管如此,他還是發(fā)現(xiàn),“弊端中間往往有些很 好的事”,通過腐敗途徑得到權(quán)力的人們當中,還是有“公正的法官,勇敢的軍人,能干的政治家”。
對于這種良莠不齊、喜憂參半的狀況,這個人深思熟慮之后,決定還是把它接納下來,他向天神的報告使天神決定“讓世界如此這般的下去”,天神得出結(jié)論說:“即使不是一切皆善,一切都還過得去!
這種態(tài)度是一位智者對當時社會觀察所得到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適用于今天的中國。有很多人看到很多的罪惡,社會的不公,貧窮,腐敗,常常感到痛不欲生。我每次 去香港,看大陸禁運的港刊就會有這種感覺:總是壞的多于牛毛,好的寥寥無幾——這邊的傳媒反映的東西完全相反:總是好的多于牛毛,壞的寥寥無幾——實際的 情況大概總是良莠不齊、喜憂參半吧。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過于煩惱,也只能采取先哲伏爾泰的態(tài)度:即使不是一切皆善,一切都還過得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