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從世界大變看中國通脹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今年二月份中國的通脹率高達八點七,不可謂不嚴重。新春雪災當然有影響,但怎樣扣除其嚴重性仍在。此「脹」也,早在半年前就令人擔心。這是驟眼看。中國的通脹真的是嚴重嗎?很難說。
是不容易解釋的通脹現象。如果佛利民仍在,有我在旁提點「怪」處,一下子他也不容易說出道理來。人民幣量的增長率無疑過高,但為什么央行出盡八寶也不能把通脹壓下去呢?單是去年,國內銀行的儲備金率提升了十一次,破了世界紀錄,而利息率則記不起加了多少次。這些不是上選的壓制通脹的方法,但西方的經驗,是這些方法歷來生效。然而,這一輪的中國通脹,老生常談的殺手锏不靈光!另一方面,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北京當局要壓制通脹的決心:上述的兩項貨幣政策大手下筆,其它宏觀調控的措施五花八門。然而,中國的通脹我行我素!北京當局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還有另一個不容易理解的現象。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上甚強,而強貨幣是不容易有通脹的。當然,如果讓人民幣大幅上升,到了某一點通脹必會終止。這樣做愚不可及:日本昔日的經驗是前車可鑒,何況今天的中國要面對印度、越南等廉價勞力地區(qū)的競爭。問題是,歷史的經驗說,只要幣值強勁,不升值也不會有通脹。換言之,像人民幣那樣強勁而還有百分之八的通脹率,人類歷史沒有出現過。我們要怎樣解釋目前中國的情況呢?
六十年代在芝大跟進當時吵得熱鬧的貨幣理論時,以佛老為首的芝加哥學派認為物價上升與通脹是兩回事。他們認為通脹帶來物價上升,但物價上升了不一定含意著通脹。佛老認為,通脹永遠是貨幣的現象,必然牽涉到通脹預期(inflationary expectation)這個重要但在觀察上難以捉摸的話題。這是說,一次過的物價上升,沒有帶來再上升的預期,不是通脹。話題不膚淺,這里不詳述。
我認為目前中國的通脹,主要的一部分是物價上升,不算是通脹,所以除非央行轉用一籃子物品與人民幣掛鉤,采用西方的貨幣政策不容易生效。另一方面,很頭痛,物價的不斷上升會引起通脹預期,不是通脹也會變?yōu)橥浟恕?
首先要重復說過幾次的:中國的農產品價格上升是好事。目前中國的通脹,絕大部分是農產品價格上升使然。想想吧,中國農民的勞動人口,十之七八轉到工商業(yè)去,農產品相對非農產品的物價,怎可以不上升呢?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均農地那么少,農產品之價不升農民的生活怎可以改進呢?關心農民的炎黃子孫,還是多花一塊幾毫購買農民的蔬菜,多花十元八塊購買他們的豬肉吧。
細看中國農產品的價格上升,可不是那么簡單。中國農民的生活急速改進,始于二○○○,農產品價格明顯地上升,則起自二○○三?赡苡芍袊鴰,自二○○五年起,舉世的農產品價格也在急升。我們農轉工,經濟成就舉世矚目,其它落后之邦也跟著農轉工。以心為心,我們要向他們拍掌。如此一來,舉世的農產品價格也因而急升了。嚴格來說是物價上升,不是通脹,雖然目前我無從估計,中國農產品的物價上升,多少是起于農轉工,多少是起于人民幣量的變動,也無從估計這上升有多少是因為農產品的進口價格急升而上升的。
今年二月,非農產品的物價只上升了百分之一點六。真的是上升了嗎?還是下降了?相對價格當然是下降了,但我認為實質上也是下降了的。這是因為原料的價格,尤其是金屬那方面,進口的,這些日子上升得非常快!這幾年中國低下階層的收入上升大有可觀,在進口原料價格急升的情況下,非農產品的價格一年來只升了百分之一點六,反映著勞動的生產力也正在急升。從工業(yè)那方面看,中國不僅沒有通脹,工人的生產力正在急升,抵消了一部分的原料升價,雖然最近的新勞動法是把這發(fā)展搞亂了。
上述是說,今天中國的通貨膨脹,一個主要原因是昔日的落后之邦,正在一起農轉工地發(fā)展起來。無疑是由中國帶動,沒有理由反對大家的生活一起好起來。這個發(fā)展無可避免地導致農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而工業(yè)需要的原料,尤其是金屬性的,這些年的價格上升以倍數計。
外來的物價大變對中國當然有影響,但更頭痛是兩個其它問題。其一是金價與油價上升得很不正常:前者達每盎司美元一千;
后者達每桶美元一百一十。這樣的升幅是不可以用農轉工來解釋的。有兩個其它解釋,你選哪一個?一、中東局勢不穩(wěn),伊朗戰(zhàn)爭隨時可發(fā);
二、舉世出現了通脹預期,而這預期最明顯是反映在金價與油價的變動上。不懂政治,但從報章讀到的局勢變動消息衡量,近來金價與油價的變動與中東局勢無關。余下來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大麻煩:通脹預期是地球性地出現了。有傳染性,不少外資跑到中國來找避難所。
地球性的通脹預期何自起?起自美元急瀉。這是第二個頭痛問題。從一九五三到父親的店子學做生意到今天,我沒有見過美元跌得那么厲害。一九九一波斯灣之戰(zhàn)后,美元一直強勁,舉世爭持美元,但五年前再攻伊拉克,這強勢不再,跟著是倒轉過來,弱勢變得明顯了。這其中美國的議員嚴重地做錯了一件事:他們強迫人民幣升值,人民幣于是與美元脫鉤,轉鉤一籃子貨幣。跟進人民幣的國際匯率的朋友會知道,其后美元在那籃子的外幣中的比重,逐步減低了。如果人民幣繼續(xù)單鉤美元,美元不會跌到哪里去。如果人民幣不鉤美元,只鉤其它,美元不知會跌到哪里去。如果局部鉤美元,美元下跌,人民幣兌美元上升,但對其他主要貨幣卻下降了,是給美元拉下去的。后者不是經濟學,是小學生的算術課程吧。
美國的經濟歷來舉足輕重。世界經濟大變,伊拉克之戰(zhàn)顯然打不過。政治我不懂,但在物價調整后,每天算,今天伊戰(zhàn)比昔日越戰(zhàn)的費用高出一倍。我同意佛利民說的,攻伊是大錯。不同意佛老,認為財政上美國負擔得起。能否負擔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費用或成本總要與利益比較一下。此比也,目前看,尤其是看美元與金、油價的走勢,此戰(zhàn)是輸局。
如果美元繼續(xù)下跌,美國的通脹急升是無可避免的。目前這通脹不明顯,經濟不景是原因。次按風暴當然不幸,但協(xié)助了美國債券還沒有大跌。如果長期債券大跌,等于長線利率大升,聯儲局是無能為力的。昔日越戰(zhàn)后的經驗,豈不可鑒乎?這些可能的不幸我早就看到,但沒有寫出來。二○○六年五月十六日我還是發(fā)表了建議港元轉鉤人民幣的文章,在同一天就給某評論罵了。不聽老人言是要付代價的。今天我不建議港元轉鉤,因為時日有別,局限是轉變了。
世界大變,中國穩(wěn)定自己可以協(xié)助穩(wěn)定世界——雖然比不上美國那樣重要。央行要做的還是我提出過的三點。一、約束鈔票的發(fā)行量,不要多管鈔票之外的貨幣量;
二、把人民幣與一籃子物品掛鉤,但要讓這籃子的物價指數每年上升百分之三左右;
三、解除匯管,把人民幣放出去。這后者可以立刻舒緩人民幣的上升壓力,困難是一旦解除匯管,人民幣的鈔票發(fā)行量的上升率應該是多少,要眼觀六路才知道。我的水晶球說,如果新勞動法不變,目前中國的外貿順差會在一年內變?yōu)槟娌。到那時才放人民幣出去,與今天相比虧蝕甚巨。
是世界大變嗎?還是世界大亂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