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明:有差異才能夠真正的和
發(fā)布時間:2020-06-0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2007年12月26日,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和諧社會構建”中美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新浪財經對此次會議進行了報道。以下是哈佛大學教授,當代著名儒學思想家杜維明的精彩演講)
各位領導,諸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我非常榮幸能夠有這個學習的機會和大家做簡短的報告,把我近來思考“和諧和民主”的心得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我對于文化中國、文明對話、儒學創(chuàng)新得到的觀點,事前沒有和任何一位領導進行協調,這中間我提的觀點如果有不符政治論調,責任我一個人負責。
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歷史形態(tài)就是現代西方啟蒙運動所發(fā)展出來的啟蒙心態(tài),只要用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這個課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都是從啟蒙發(fā)展出來的,它有一些特色,它是西方學者煩俗的主義,特別突出理性,這是一種工具理性,不一定是溝通理性。它否認了傳統對現代除了阻礙以外,還有建構的可能。
另外簡單地說,它是一種科學主義,不是科學,是一個科學主義。而且堅信文明發(fā)展的鐵律,也就是孔德所說的,人類文明是從宗教到形而上學到科學,到了科學,宗教不必顧及,是一種迷信。我們可以以科學理性來解決社會大問題。這個思潮直接影響到市場經濟發(fā)展、民主政治。更值得我們注意的,就這個發(fā)展勢頭后面所根據的理論和理論所預示的價值,這些價值當然是理性、自由、平等、博愛、法制、人權和個人的尊嚴。很多學者認為,不管是西方的和東方的這些所謂的普世價值。因此它的結果主要在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它是比較反宗教的。一方面來認識分析了解,同時控制征服自然。帶著一個非常強勢從達爾文主義發(fā)展出來的進步論、演化論,優(yōu)勝劣敗、適者生存。
雖然當代西方對它自己發(fā)展出來的思潮做了非常嚴重的批判,而這些批判就是西方極杰出的學者,對理性主義的批判,對環(huán)保的重視,突出多元主義或者文化多樣性,從解構主義發(fā)展出后現代主義,特別是對工具理性的批評。還有對于個人中心的批評。甚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也突出談到21世紀的宗教問題和認同政治問題,特別談到文化多樣性,當然現在更重視環(huán)保的問題。也就是把啟蒙討論個人與社會關系,擴大到自然,乃至中國傳統,天道的問題。在東亞,不僅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反而科學主義和西方啟蒙所代表的基本精神大家堅信不疑。
正因為這樣,一百多年來大家向西方學習,不管是制度,不管是文化,受到西化影響,現代化的影響非常嚴重。包括我在內,各位在內,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這個中間西方的因素比重是非常大的,因素是非常強的。而傳統文化,不論是儒學傳統、道家傳統,佛教傳統和中國民間傳統是減弱的。這是大家都了解的,可是這個潮流在發(fā)展過程中,當然出現了很多值得憂慮的地方,毫無疑問市場經濟能夠使社會在經濟發(fā)展,在創(chuàng)造財富方面不可缺失。假如市場經濟逐漸演化到發(fā)展到市場社會,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事物,有很多絕對市場化的社會組織,比如大學、宗教、家庭、人情關系都市場化了,第一個喪失的就是誠信,這是非常嚴肅的大問題?梢赃@樣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fā)展,特別是市場經濟發(fā)展非常神速。所以政治影響力在國際上也越來越大,但同時出現了差別,出現了異化,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歧視,乃至敵對沖突。如果從貧困不均的現象來看,文化中國地區(qū)已經超過美國。從都市和農村的差異來看,這是令人驚訝的?梢杂懈豢蓴硣拇蟾缓溃灿胁荒軌驖M足基本生活的窮困農民,這個比例相差很大。當然有都市和農村,內地和沿海的差異。毛主席提出十大關系,這十大關系都要重新調理。
我有一個想法,和諧社會的出現,事實上帶著一種危機的意識,這是對小康社會的一種愿景成為一種現實,必須走和諧社會。那么儒家傳統作為比較整合、全面的人文精神,在這方面資源非常豐富。它接觸四個層面,個人、社會、自然、天道。個人講身心整合,注重個人和社會的健康互動,社會是廣義的,從家庭、社會到國家到國際社區(qū),乃至到生命共同體以及宇宙。再有人類如何和自然能夠保持持久的和諧,乃至人心和天道能不能夠相輔相成,所以他的核心價值在很多地方可以和西方啟蒙所代表的核心價值來互相參照,而不是互相沖突矛盾,因為西方這些普世價值包括人權確實是現代社會必須有的。那么面對所謂理性的價值,儒家提出同情;
面對自由,儒家提出正義;
面對法制,儒家提出禮讓;
面對平等,也注意健康的差異;
面對個人,也主張大家要重視社會。比如我們用科學、民主來判斷儒家是進步的不進步的,是現代的不現代的。可是我們現在有一種可能性,以儒家精神為資源為西方啟蒙心態(tài)進行同情的了解和批判的認識,所以西方那些重要的對于啟蒙以來的現代性進行反思的潮流,不管理性主義、現代環(huán)保思想、多元現代性的思想和文化多樣性的思想,這些都和儒家現在要討論的問題能夠配合起來。我們現在再仔細分析,儒家所謂的和諧,它所體現的是什么樣的精神,和當然與同有一致性,同鄉(xiāng)、同學、同志、同道,這是非常健康、非常重要的觀點。二人同心、齊力斷金。孔子在《論語》里講的非常清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在中國傳統有非常深刻的內涵,晏子也提出和、同的觀念。和來自于音樂,不同有差異才能夠真正的和。如果把同和和混為一談,雖然同有價值,但是和的價值就被喪失了。
有一位著名學家提出兩種團結,一種是機械的團結,就是以同為主。還有有機的團結,一定要多元多樣,沒有分工,沒有大家一起齊頭并進,但是沒有差異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也不可能有有機的整合。所以如何對待差異,成為和的重要條件?梢赃@樣說,和的前提是異,常常和的對立面是同。如何通過對差異來進行不僅是整合,還有協調,逐漸達到和。這個觀念在儒家中庸、論語、大學都提出來,非常有價值,值得大家重視。如果以這個觀念為對象,一個現代社會絕對面臨兩大挑戰(zhàn),一大挑戰(zhàn)是宗教,如何應對宗教是現代文明的一大挑戰(zhàn),特別是以科學主義為導引的現代文明。第二大挑戰(zhàn)就是認同政治,什么叫認同?是每一個具體的人成為一個集體的人不可缺少的條件。個人發(fā)展空間、個人自我覺醒和個人對個人所需要的條件特別重視,比如不可消解,但在塑造每個活生生個人都起極大作用的是族群,是性別,是語言,是年齡,是地域,是階層,這些怎么處理?美國如果不處理種族問題,美國聯邦就會分離。性別的問題處理不好,社會絕對不能安定。年齡代的問題,越年輕的人知識量越大,處理能力越強,和同時代媒體學習力度越大。不要把信息和數據混為一談,不要把數據和知識混為一談,不要把知識和智慧混為一談。
和諧和民族的關系是什么?一般我們有這樣的提法,非常重要,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這是我們需要發(fā)展的。一般提到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主,李光耀先生在80年代很有說服力,當時提出所謂亞洲價值,但在西方,包括北美和歐洲乃至日本基本是非常嚴厲的批評,說你講亞洲價值,你講新加坡特色,就是要搞特例。在泰國召開會議的時候,泰國NGO基本否認政府簽署的所有觀點,認為人權是普世價值,F在世界各個國家都簽署了人權宣言,這從1948年由羅斯福夫人主持的最后發(fā)展的人權宣言。中國學者有四位參加,一位是吳德耀,他去世的時候就是人權起草人之一。還有一位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學者,認為人權具有普世價值。美國常常用第一代人權就是政治權來打壓、批判,對于經濟權不重視。所以中美之間對于人權的討論,中國人說能夠有飯吃,能夠在生活上站起來,這是權利。美國說能夠自由,能夠發(fā)展,這是選擇。這兩個實際上可以對話,可以討論,不能用一種權利來阻礙另外一種權利?墒且话阄鞣綄W者總認為民主和人權的關系標準是給量化的,用量化指標來測量世界發(fā)展。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一個是選取,一個是政黨輪流做莊。如果沒有選舉,就不是政治民主。最近十幾、二十年又有一種觀點,民主另外一種理解就是公共空間的擴大。所謂公共空間的擴大就是儒家的工藝,真正的發(fā)言要有責任,形成高瞻遠矚的思想。這種討論直接或者間接影響政策,這是民主擴大重要的根源、重要的機制。這中間有一個觀念翻譯比較難,一般說不是公共理性,而是公共論理。這個方式越多,社會越民主。這個方式必須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一種多元傾向,所謂多元傾向就是媒體、企業(yè)、學術、職業(yè)團體、非政府組織乃至合法的社會運動、宗教團體,都是形成社會相對獨立的可以發(fā)展公共空間、可以發(fā)展公共文明的基礎。多元并不表示市民社會的出現和公民社會的出現,因為公民社會有兩個條件。
其實我們今天來考慮,只有美國公共社會發(fā)展比較好,但是也造成比較多的混亂。德國、法國、英國等公民社會都沒有政府有權勢,比如法國政府工作人員可能是一個最大的勞工群體,這兩個條件第一個相對獨立的各種不同的社會力,另外每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力都對中央政治決策可以發(fā)展出一種壓力、一種批判、一種贊同。和諧社會可以為這種民主觀念創(chuàng)造條件,但必須多元、必須開放,必須有真正強勢的制定能力,而且鼓勵至少是寬容,對各種不同的批判、各種不同的問題能夠從長計議。一方面是從上到下的活力,另外是從上到下的智慧。所以21世紀的領導討論非常多,必須注意經濟資本以外的社會資本。比如我覺得財經大學有很多社會資本,雖然不能量化,你感覺有學術活力,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老師與老師。建筑物非常好,整體設備非常好,但是沒有什么溝通,這個學校就沒有社會資本。另外除了科技能力以外,要重視文化能力。除了智商以外,要注重倫理智慧,這些都是無形資產。而這些無形資產對于一個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啟迪作用。
因此我認為應該要超越科學主義不是超越科學,不是超越科學理性,也不是說用科學建國有任何問題,但是科學主義的本身是一個意識形態(tài),是需要我們進一步來理解,比如現代最新的科學精神,第一個不像啟蒙時代,科學理性是一個理智的光,這個光芒照射就把黑暗驅逐了,那么理智的光向前發(fā)展,所有宇宙每一個角落我們都可以看得清楚,F在的科學精神,我越知道我不知道的,而且應該知道更多。我的理性光芒向前擴展、向前發(fā)展,我的所謂的無知之木也在擴展。越知道不知道的還太多,越搞的小的,比如分子、離子,越小的還一樣復雜。不管是物理學家,各種重要的科學家非常謙虛,我本來想講一個例子,因為時間關系不講了。
為什么要超越科學主義,這是我要進一步談的。目前中國情況發(fā)展勢頭非常大,但是生態(tài)環(huán)保和社會和諧受到非常大的沖擊。1978年,我第一次回國,取水樣,要對河流重視,這是1978年。1972年,世界第一次環(huán)保大會召開,中國的代表不簽署世界環(huán)保大會的基本宣言,因為經過羅馬俱樂部的研究,人類的發(fā)展是有極限的,必須要持續(xù)發(fā)展。當時中國代表團說人類發(fā)展無限,當時也提出科學技術是有限的,當時中國代表說科學技術萬能。但是有一點,周總理讓曲格平建立以官方為主導的無政府組織。工程觀念當然很好,要建構,但是如果不了解工程建后所發(fā)展的不可預期或者無法預期的不良后果,這工程可能造成很大的破壞。舉一個例子,在15年以前,管理學一個重要學者叫比特圣吉,說中國是一個關鍵,中國能不能不走汽車工業(yè)的道路,如果中國走這個道路,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悲哀,F在大都市開始,北京、上海、廣州,現在杭州也開始了。
在17世紀啟蒙剛剛開始的時候,最重要的思想家,西方法國的是以儒家作為他們的參考文化,中國作為他們的參考社會?墒18世紀中間溝通缺斷了,歐洲的工業(yè)革命、歐洲的創(chuàng)新、歐洲價值的轉化都出現了。所以到了鴉片戰(zhàn)爭前夕,雖然中國當時的經濟還是世界經濟的三分之一,當時中英貿易全部是順差,因為英國要中國的茶、棉、手工藝,甚至農產品,而中國不需要英國任何東西。英國國會受到商人的壓力,開始討論要不要把鴉片合法化的問題。一個重要的政治家說假如大英帝國把鴉片合法化,那將是大英歷史中最黑暗的一頁,但還是合法化了。但是中國無知并且傲慢,經過兩代人,就變成了東亞病夫。這段歷史我們非常熟悉,現在我們已經走出低谷。21世紀會出現怎樣的現象,以前世界銀行總裁叫做沃夫森,最近在哈佛歐洲中心發(fā)表一篇演講,說歐洲必須注意亞洲的興起,亞洲的興起主要是中國。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是世界的一半,后來出了很大的問題。他的預計就是2050年,14、15世紀發(fā)展的趨勢又再次出現,中國加上俄羅斯、巴西、南非等,這個經濟勢頭會很強勢。當然中國因為人口很多,所以人均不會很高。所以中國以和諧社會為基礎,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是任重道遠,所謂任重就是中國的發(fā)展絕對成為發(fā)展國家所關注的,現在歐美也在關注。中國的發(fā)展不僅對中國、對東亞、對世界有非常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應該是任重。為什么道遠呢?這是一個漫長長遠的發(fā)展,但是發(fā)展過程中間會碰到很多困難,最怕的困難就是到了一個極限,假如你再發(fā)展,下來的時候就不是逐漸,而是一個強勢的。汽車文明碰到這個問題,生態(tài)環(huán)保碰到這個問題,能不能以智慧面對這個,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剛才鄭教授提到,三大思潮。一個是自由主義,一個是社會主義,一個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自由主義特別突出市場經濟,乃至民主化、言論自由。社會主義注重平等,注重農民,注重弱勢群體,注重社會的基本安定和和諧。儒家人文精神其實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也是文化復興不可缺失的價值。如果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能夠和平競爭,把儒家弄得給好,把自由主義弄得更深刻,把社會主義弄得更全面,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也許會出現張岱年先生期待的眾生和諧。謝謝。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