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中國書評》,第二輯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中國書評》 第二輯

  CHINA BOOK REVIEW

  目 錄

  

  序:中國學術刊物的反思與發(fā)展/ 鄧正來……………………………………………………(1)

  

  主題書評: 《黃巖訴訟檔案及調查報告》

  讀《黃巖訴訟檔案及調查報告》/ 王銘銘……………………………………………………(4)

  習慣法研究與對應性調查

   ——評《黃巖訴訟檔案及調查報告》/ 趙曉力…………………………………………(18)

  法律史學研究中的人類學之先

   ——《黃巖訴訟檔案及調查報告》評析/ 何勤華 唐紅林………………………………(30)

  “我欲因之夢吳越”

   ——評《黃巖訴訟檔案及調查報告》/ 馬志冰…………………………………………(44)

  

  學術書評

  政黨競爭空間模型理論概述:起源、內容與發(fā)展/ 張小勁…………………………………(68)

  卡米斯基的《康德式后果論》/ 葛四友……………………………………………………(86)

  《美國法律辭典》及其中譯本評介/ 任東來 翟艷芳……………………………………(100)

  《信任論》的美與不足/ 王 泳………………………………………………………………(106)

  

  知識生產機器的反思與批判(二)

  與“知識生產”有關的兩個基本問題/ 童世俊………………………………………………(113)

  學術規(guī)范化和學者使命/ 周國平……………………………………………………………(118)

  體制與學術/ 徐友漁…………………………………………………………………………(122)

  “文化研究”何為?

   ——“教育”問題與“知識”的“實踐性”/ 羅 崗………………………………(126)

  大學與文科/ 孫笑俠…………………………………………………………………………(130)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與“計劃經(jīng)濟”/ 姚大志………………………………………………(134)

  

  學術評論

  腐敗:社會發(fā)展不可承受之重/ 郝雨凡 馬千里……………………………………………(138)

  

  批評與回應

  博物館和電話機怎么能夠平權相加?

   ——請教烏家培教授/ 王則柯…………………………………………………………(150)

  

  中文論著簡介

  從“尊德性”到“道問學”

   ——讀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 付小剛…………………………………………(153)

  法律:自由的秩序保障?

   ——評布魯諾•萊奧尼著《自由與法律》/ 王 勇……………………………………(158)

  改革語境中的哈耶克

   ——評《哈耶克傳》/ 褚毅平…………………………………………………………(162)

  尋找正確之法的制度努力

   ——簡評《美國憲法的“高級法”背景》/ 王 旭……………………………………(168)

  文學現(xiàn)代性的矛盾面孔

   ——讀伊夫•瓦岱《文學與現(xiàn)代性》/ 劉涵之…………………………………………(173)

  從戰(zhàn)爭文化到國際政治

   ——倪樂雄《尋找敵人》淺議/ 羅建平………………………………………………(178)

  

  西文論著簡介

  《基本利益:集團之于政治和政治學的重要性》/ 曉 勁…………………………………(182)

  《政黨與利益集團:形構民主治理》/ 曉 勁………………………………………………(184)

  《美國和國際利益集團研究指南》/ 曉 勁………………………………………………(186)

  《剖析利益集團:加之于人民和政策的集團影響》/ 曉 勁………………………………(188)

  《利益集團政治》/ 曉 勁……………………………………………………………………(190)

  《聯(lián)系公民與政府:“共同事業(yè)”的利益集團政治》/ 曉 ………………………………(192)

  《集團、利益與美國公共政策》/ 曉 勁……………………………………………………(194)

  《重新發(fā)現(xiàn)制度:政治的組織基礎》/ 盧春龍………………………………………………(196)

  

  焦點討論

  盧梭的兩個世界

   ——對盧梭的國家觀和社會觀的一個初步解讀/ 劉 誠……………………………(203)

  恩斯特•卡西爾:《盧梭問題》/ 袁 賀……………………………………………………(212)

  珍妮•斯塔羅賓斯基:《盧梭:透明與阻遏》/ 袁 賀…………………………………………(215)

  

  書店薦書……………………………………………………………………………………(217)

  

  《中國書評》 第二輯

  CHINA BOOK REVIEW

  

  主編

  鄧正來

  

  學術委員會

  鄧正來 吳敬璉 江 平 王 焱 汪 暉

  周國平 陳嘉映 張文顯 孫立平 許紀霖

  季衛(wèi)東 陳平原 童世駿 夏曉虹 萬俊人

  何光滬 馮 象 石元康 鄧曉芒 徐友漁

  雷 頤 葛兆光 鄭也夫 張維迎 徐顯明

  秦亞青 孫周興 方流芳 秦 暉 陳弘毅

  何懷宏 宋新寧 張小勁 徐 勇 趙汀陽

  錢乘旦 陳 來 陳維剛 閻步克 張 靜

  景躍進 程 農 鄭 戈 趙曉力 姚建宗

  

  學術編輯

  4W小組

  

  學術監(jiān)事

  劉瑞琳

  

  

  中國學術刊物的反思與發(fā)展

  ——《中國書評》(第二輯)代序

  鄧正來

  

  眾所周知,學術刊物經(jīng)由及時發(fā)表重要的具有知識增量意義的學術論文而會在建構中國學術傳統(tǒng)和實質性地推進中國學術發(fā)展的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據(jù)此,我們有比較充分的理由認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不斷規(guī)范化,伴隨著中國各種與學術發(fā)展相配套的學術制度的建構和成型,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刊物在建構中國學術傳統(tǒng)和實質性地推進中國學術發(fā)展的方面應當至少發(fā)揮出兩個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中國學術刊物所應當具有的一種常規(guī)性的重要作用,即及時反映和發(fā)表論者們就各種理論問題所作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學術研究論文,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中國學術刊物所應當具有的學術的傳播作用及評價作用;二是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和方向。

  在我看來,以各種學術配套制度為支撐的中國學術刊物,經(jīng)由它們對研究者個人所應當具有的影響力以及它們有權決定是否刊用研究者個人的論文,而在這些刊物自身之間逐漸確立起了一種極具支配力的邏輯,正是這樣一種邏輯,不僅應當對每個個別論者的學術旨趣或研究方向產生影響,而且更應當經(jīng)由這一影響而逐漸對整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或走向產生很大的支配作用,從而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生產和學術傳統(tǒng)的建構方面發(fā)揮重大的作用。

  然而,盡管中國的學術評價制度和職稱評定制度都通過要求研究者個人必須在各種級別的學術刊物尤其是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一定數(shù)量論文的規(guī)定而強化著中國學術刊物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體制中的地位,但在日常知識實踐層面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第一,大多數(shù)研究者卻在自己的實質性知識生產過程中對這些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的其他論者撰寫的相關論文不僅不予關注,甚至連引證都不愿意;第二,在培養(yǎng)學術梯隊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亦即在大學的教授們?yōu)槟切┰谖磥碛锌赡艹蔀閷W者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所開列的“閱讀文獻”或“必讀文獻”中,或者在碩士生和博士生所提交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中,都存在著一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論文嚴重缺位的問題;第三,在明知于這些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有利可圖”的情形下,許多研究者卻仍把相當數(shù)量的重要論文發(fā)表在不具有指標統(tǒng)計意義的那些“無刊號”的學術連續(xù)出版物上,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xiàn)出了對這些學術刊物的不重視。由此,我們可以說,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生產和生產者培養(yǎng)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很好地發(fā)揮它們所應當具有的影響研究者個人進行學術研究的知識參照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研究者個人“琢磨”如何能夠發(fā)表論文的參照性工具,進而成為研究者個人在相關學術制度安排的要求下謀求“統(tǒng)計指標”的一個必需的途徑。換言之,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提供統(tǒng)計研究者知識產品之指標的形式制度,并在一定意義上喪失了其作為研究者個人學術研究的知識參照作用和引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實質性作用。

  盡管如此,我們并不能夠當然地認為中國學術刊物就沒有作用了。在我所指稱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在當下所深陷于其中的那種“自上而下”的“知識規(guī)劃時代”中:一方面,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正是我所謂的“集體性”知識生產機器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使其他相關的學術制度與知識生產和再生產勾連起來的重要關聯(lián)性制度之一;另一方面,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在組織知識生產和再生產的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的情形下,這些學術刊物在建構兩種非學術的“類型知識”、進而在形成和強化上述“知識規(guī)劃時代”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而,我認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喪失了其作為研究者個人學術研究的知識參照作用和引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實質性作用,但是它們對中國當下的“知識類型”的產生和發(fā)展卻依舊有著很強的支配作用———雖說這種“知識類型”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謂的學術脈絡意義上的那種知識類型。

  應當承認,面對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各級主管機構和各層編輯在這些年里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作出了許多頗具助益的改革嘗試,然而這些改革努力卻收效甚微,其根本的原因乃在于整個中國學術界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學術論文以及刊載這些論文的學術刊物所具有的知識意義。這主要表現(xiàn)在我們對學術刊物與學術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還不具有明確的意識,以及我們對學術自主性在學術刊物的編輯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還沒有明確的意識,而增強這兩種意識的關鍵乃在于我們對“學術為本”原則的信奉。

  我認為,在欲求繁榮和發(fā)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今天,如果中國的學術刊物能夠以“學術為本”,能夠對學術刊物與學術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學術自主性在學術刊物的編輯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建構起明確的意識,那么它們一定能夠承擔起這樣一項偉大的使命,即經(jīng)由及時發(fā)表具有知識增量意義的學術論文而在建構中國學術傳統(tǒng)和實質性地推進中國學術發(fā)展的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中國書評》

  CHINA BOOK REVIEW

  

  稿 約

  

  《中國書評》是側重學術的大型綜合學術書評出版物,每季度出版一輯,為海內外知識分子評介、探討和批評學術論著及學術思潮的自由平臺。

  《中國書評》的宗旨為:弘揚學術批判、提升中國學術。

  《中國書評》暫定設置如下欄目:主題書評/學術書評/知識生產機器的反思與批判/學術評論/ 批評與回應/中文論著簡介/西文論著簡介/焦點討論/書店薦書等。

  《中國書評》試圖成為一份具有最高學術水平的學術書評出版物,當然,這也一定是關注這份出版物和旨在提升中國學術的朋友們的期望。因此,我們誠摯地邀請學術界同人和廣大的讀書人與我們一道共同為《中國書評》的健康發(fā)展做出我們各自的知識貢獻。

  《中國書評》誠摯地向各位朋友約稿:

  第一,舉凡評論學術論著之人文社會科學(不包括文學作品)的論文、評介、短論或序跋,一律歡迎。

  第二,稿件請直接發(fā)至jlu2000@126.com,鄧正來收;
注釋采用頁下注,不設腳注,注釋序號一律采用①②等;
切勿一稿兩投。

  第三,大陸學者來稿一經(jīng)采用即付稿酬,每千字人民幣60—100元。

第四,來稿請附所評論著的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出版年代等信息。

  第五,來稿請附作者個人簡介。

  

  出 版 人:肖啟明

  出 版 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主 編:鄧正來

  責任編輯:吳曉斌

  裝幀設計:蔡立國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書評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