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任南:中國應試教育批判

發(fā)布時間:2020-05-2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應試教育的利益根源

  

  所謂應試教育,指的是為了考試而開展的教育。這個概念,是與為了學生發(fā)展而開展的素質教育相對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學校,都必然會有考試。中國絕大多數教師、家長和學生對中國的考試制度深惡痛絕,是因為這種特定的考試制度不是以學生為本,不是為了測試學生的整體素質并改進學生素質上的缺陷,而是壓制了學生的個性、毀壞了學生的身體、破壞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這種考試不是幫學生的,而是整學生的。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為社會共識,為人們所普遍痛恨,但是應試教育為什么不僅沒有絲毫改善反而變本加厲了呢?竊以為,應試教育的問題不是簡單的觀念認識上的問題,因為上至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誰都知道應試教育害苦了孩子,對應試教育的反感不存在什么觀念上的阻礙。應試教育之所以長期不改,根本原因還是在權力和利益結構上,是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代表的教育壟斷特權分利集團需要應試教育,惟有這種一統(tǒng)天下的應試教育模式,最符合他們控制的方便,最符合他們的權力和利益訴求,是他們的私利在不斷強化著應試教育的神經。惟有通過應試教育來吸食成萬上億的孩子的青春少年之血,才能很便利地把他們養(yǎng)得愈來愈肥。

  

  考什么和如何考,決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試制度決定著教學制度,教學制度則決定著學生受教育的命運。沒有人性的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就沒有人性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沒有人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學生就會受到非人性的對待。而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學生受制于教師和校長,教師和校長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僚,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僚們是教育領域的主宰,他們利用他們控制的統(tǒng)一的高考、中考、會考和種種測試的指揮捧,將全中國的學生、教師和校長指揮得團團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巨大的教育特權給教育官僚們帶來巨大利益,巨大利益又使他們不愿改變教育險惡的現(xiàn)狀,就這樣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門為核心的權力與利益的相互滋養(yǎng)和相互強化。

  

  搞素質教育,就是搞適應學生個性特點、以學生素質發(fā)展為核心的教育。從課程選擇和設定上來說,就必須權力下放,應當以教師、家長、學生和專家為核心,共同來選擇和設計每個學校的校本課程。但如果這樣做,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教材和教輔賣給誰呢?他們的壟斷利益如何實現(xiàn)呢?全國中小學的課本定價總額,每年在200億元左右。全國中小學的教輔定價總額,每年在600億左右。如果再加上試卷等有關費用,要突破1000億元。教材和教輔的回扣費用約在30%左右,也就是說每年約有300億左右的回扣流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手中,這就是統(tǒng)一教材教輔和考試的好處。所以,面對全社會要求素質教育的呼聲,教育行政部門也于近年在全國推廣稱之為素質教育和個性的新教材。也就是說,搞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也必須是全國統(tǒng)一模式,只準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一種模式的素質教育和個性教育,這不是素質教育的笑話嗎?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權力和與此相聯(lián)系的壟斷利益。2001年初新課程出臺,教育部開始全面推廣,就有專家批評“課程改革領導者”的三重身份:以行政官員的角色在制訂新課程,以學者的身份在宣講新課程,以商人的身份從新課程中獲取利益。

  

  從考試內容來看,與統(tǒng)一教學大綱、統(tǒng)一教材和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教輔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知識點就是考試的重點。為什么考試的出題不能活一些呢?為什么考試的出題不能給學生的想象力和素質發(fā)揮以更大的空間呢?原因還是在控制。如果出題過于寬泛靈活,那么考試與統(tǒng)一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就會松散,這種聯(lián)系一松散,統(tǒng)一教學大綱、教材和教輔就失去了權威和價值,各學校就會自已選擇教材和創(chuàng)新各種教學方法,教育行政部門的行政權力和壟斷利益就會大打折扣。壟斷利益需要僵死的統(tǒng)一大綱和教材,因此考試出題和考試辦法就得隨之而動,這是根本原因所在。1983年,教育部就下了死規(guī)定:從1984年起,高考按基本教材命題。利益指揮權力,有這樣的特權利益在控制,所以教育部門一切關于素質教育的宏論都流于形式。在1997年1月16日前后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國家教委領導人就提出要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強調的理由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應試教育以升學為目標,圍繞應考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它的危害,一是教育對象主要面對少數學生;
二是教育內容偏重智商,輕視德、體、美、勞諸方面,忽視實踐和動手能力,影響青少年生動活潑、健康地成長;
三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而素質教育較好地體現(xiàn)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它以培養(yǎng)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全面和諧發(fā)展為宗旨,為學生學會做人、求知、生活、健體、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這話講得多好,體現(xiàn)了多少優(yōu)秀秘書的心血。但是,到1999年,高考新一輪改革的命題原則仍然是“遵循教學大綱,又不拘泥于教學大綱”這樣一個模模糊糊的東西,學校和教師們都明白,模糊中有不模糊的核心,誰敢不遵循統(tǒng)一教學大綱教學呢?顯然,教育行政部門早就知道應試教育的弊端了,但是為什么近年來應試教育反而愈演愈烈呢?不知者不為罪,如果教育行政部門不知道應試教育之害而推進應試教育,這還不算邪惡。知道應試教育之害而強化應試教育,是不是在故意坑人害人呢?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最近公布了上半年價格舉報的六大熱點,教育亂收費居首位。據教育專家保守估算,10年來教育亂收費超過2000億人民幣。這些亂收費項目,還沒有包括指定教材和教輔的回扣在內,如果加上這個數字,10年來的教育亂收費就不應當是2000億元,而應該是約5600億元了。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數字,這都是由應試教育這個杠桿弄出來的,所以應試教育就愈來愈厲害了,這有什么奇怪呢?真想搞素質教育的人,就是要與控制行政權力而且每年有5000多億黑色收入的這個特權利益集團作對,誰會有力量堅持下去呢?由應試教育生長出來的壟斷利益集團為了獨占壟斷利潤,拼命維護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壟斷權力。對普通的學生、家長、教師來說,“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試卷、教材、教輔專制權+教育壟斷特權分利集團”這個黑色堡壘,成了獨占行政暴力的難以違抗的力量。

  

  層層爭權分利的羅網

  

  考試控制的權力帶來相應的壟斷利益,所以我們教育行政部門的各層都在爭奪考試控制權。我們的教育部牢牢掌控著高考,這根指揮棒直插入中國基礎教育的心臟,一切教育手段都得圍繞著高考展開。高考升學率直接決定學校的聲譽,直接決定校長和教師的地位和利益。教育部以高考指揮棒,輕松地控制著各學校的高中應當教什么和如何教,應當選用什么樣的教材和教輔。教育部有了明確的權力和利益空間,省級教育部門怎么辦呢?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權力和利益如何體現(xiàn)呢?除了從高考制度中分權分利之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就有了一個高中會考。高中會考的權威性如何體現(xiàn)呢?許多省教委規(guī)定:會考共九門,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一門考不及格,高考時不準報重點院校,二門不及格,高考時不準報本科,三門不及格,不準參加高考。這樣的規(guī)定一下來,會考的控制權直線拉高。省級教委對高考錄取招生有很大的影響力,它的規(guī)定誰敢不認真?但是,與省級教委的人交流,他們還報怨說會考的權威性不夠,一些學校不認真對待會考,它們弄虛作假偷偷讓學生全部過關。要想領到高中畢業(yè)證,我們學校也必須參加會考。會考指揮棒指定的高中教學大綱、教材和教輔,誰敢不理?各地的每套會考試卷要交20元左右不等,我們學校一下就將幾萬元交上去了。全國的學校要交出多少錢?全國有高中在校生2900多萬人,9個考試科目約26100萬份試卷,每份卷子僅以10元錢算,就是26億多元。還不算與會考有關的指定復習資料。省級教育部門有會考,市級教育部門也不示弱,它們也要控制一份權力和利益,所以就強化高中重點學校的建設,以此強化初中升高中的中考競爭。近幾年,初中升高中的中考競爭的殘酷程度,已經不亞于高考了。上了重點中學就有了上大學的機會,這是決定孩子命運的大事,家長、孩子和教師就不得不全力以赴備戰(zhàn)中考。不少公立名校在初二就將初中全部課程匆匆上完,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全力準備中考。市級教育部門決定著中考,也因此決定著初中應當教什么和應當如何教,決定著相關利益的分配。中央教育部門有高考、省級教育部門有會考、市級教育部門有中考,縣級教育部門怎么辦呢?那就是縣教研室指定教輔以及不定期的各式檢查罰款和年終測試。

  

  教育行政部門不同級別的管理分工的核心,就是權力分層,層層都有權,層層都有利,層層都有吃的,層層都有灰色收入。在這樣教育權力高壓和壟斷利益的層層控制的天羅地網中,素質教育的空間何在呢?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教育不是為學生的身體、心靈和智力的成長提供滋養(yǎng)和訓練,而是不得不以教育行政部門官僚的權力和利益為標準來利用、擠壓和折磨學生。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只是教育官僚手中的玩物而已。

  

  學校的自主空間何在?筆者過去一直納悶,教育部多年來也在強調要改變過去那種管得過多統(tǒng)得過死的毛病,而且關于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文件下了一個又一個,但是為什么教育現(xiàn)狀就是沒有任何改觀呢?仔細研究才發(fā)現(xiàn),教育部發(fā)出的所有文件或禁令,都只是倡導性的,沒有硬性的約束,沒有明確的懲處性的規(guī)定,這是故意放松。最近,教育部門的領導強調要“五不準”,不準把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指標;
不準小學、初中招生舉行選拔考試;
不準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
不準占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集體補課;
不準按考試成績排隊。但是,如果省、市、縣、校違反這“五不準”怎么辦?沒有明確規(guī)定。教育部的文件中為什么不加上“如果違反五不準,經某某機構查實,教育局長撤職,校長下臺”這樣的提法呢?這樣的提法是不會出現(xiàn)的,因此這“五不準”只是一個建議而已,只是獲取社會名聲的提法而已。上上下下都明白,大哥(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吃香的喝辣的,小弟們(下級教育行政部門)也不能只啃光骨頭啊,所以大哥說歸說,小弟們干歸干,大家都要有份才行。百姓不明就里,就認為教育部好,壞事只是地方教育部門干的。在這樣的控制體系下,我們的考試制度只是教育專制權力和壟斷利益集團利益的體現(xiàn)。

  

  “我不喜歡這個世界。學習的壓力真的很大,讓我喘不起氣來。——學習給我的壓力真的很大——我希望你們都能夠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有個好的將來,不要像我竟輸給了學習。所以,我必須選擇離開!2004年3月11日下午,重慶市忠縣拔山中學的兩名女高中生陳薇和陳艷玲,在寫下上面這些遺言后,擁抱著從樓頂跳下。

  

  當看到這則消息時,筆者難過之余想,這兩個可憐的學生和全國許多因學習壓力而自殺的學生一樣,他們并不是“輸給了學習”,而是輸給了教育部,輸給了中國專橫壟斷的教育體制。全中國的學生和教師都輸給了教育部門的官僚集團。教育部門的官僚和維護他們特權利益的制度應當為全中國因學習壓力而自殺的孩子們負責。

  

  以行政集權之手段,行利益控制之實

  

  建國以來的高考,前后經歷過三個發(fā)展階段,不同歷史階段有完全不同的意義。粗略分起來,高考的第一個階段,是政治控制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分數控制階段;
而現(xiàn)在,則進入利益控制階段。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私立高等學校仍占學?倲档38.2%,各高校仍按過去的辦法實行單獨招考,沒有什么國家組織的統(tǒng)一標準考試。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全國高等學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規(guī)定》,規(guī)定自該年度起,除個別學校經教育部批準外,全國高等學校一律參加全國統(tǒng)一招生考試。以后經過三年左右的過渡期,統(tǒng)一高考制度逐漸成型。同時,全國私立的中小學和高等學校全部被改為公立學校。政治權力對教育高度控制的制度框架完成。1958年7月3日《人民日報》社論說:“在招生機構中,各級招生機構和高等學校沒有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沒有政治掛帥,有嚴重脫離政治的傾向,不是以政治質量為首要條件,而是單獨按照學科考試成績高低依次錄取!闭螔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培養(yǎng)無產階級事業(yè)的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全面登上中國教育舞臺,中國教育全面政治化。1966年中旬,“文化大革命”爆發(fā),高等學校招生停止。(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1970年~1976年,部分高等學;謴驼猩。新的招生辦法無需進行入學考試,而由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工農兵學員”進入大學。這是高考的第一個階段,政治控制階段。

  

  1977年底,中斷了十年的高等學校統(tǒng)一考試招生制度恢復,群眾推薦入學的招生辦法被取消,千百萬被剝奪了受教育機會的青年有了“考分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競爭的機會。當年共有570萬人報考,錄取了21.7萬人,錄取比例是1:22。由于起點公平,“高考=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公平競爭”的邏輯判斷開始深入人心,甚至有人稱“高考是中國惟一公平的競爭”。可以說,高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確實承擔著公平競爭的社會功能。

  

  現(xiàn)在,隨著社會的變化,高考的社會公平價值開始變異,而其帶來的教育的低效率的弊端則日趨顯現(xiàn)。從公平性來看,高考的社會公平競爭內涵已發(fā)生很大變化,高考的考試和錄取的起點開始出現(xiàn)諸多不公平現(xiàn)象。例如教育行政部門以財政資源重點培養(yǎng)重點學校,人為造成了校際應試教育水平的差距,以“條子生”(教育部門領導寫條子)、“關系生”(與學校有利害關系的其它部門的領導)和“票子生”(家長對學校的賄賂)為形式的“擇校生”屢禁不絕,優(yōu)勢應試教育資源開始為權勢所享有;
城鄉(xiāng)教育財政投入不平等,人為造成農村孩子在應試教育上的落后。近年來,農村孩子占大學生的比例日趨下降,城鄉(xiāng)教育起點的不公平開始全面反映到高考中來;
各地區(qū)錄取總數和最低錄取分數線不一致,造成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低分即可進入重點大學。上海的考生只要460分就上重點,而江蘇、四川等地卻要500多分才行,這已不是什么公平競爭了。區(qū)域不公平也明顯表現(xiàn)在高考領域;
最近的“獨立學院”和“名校辦學!闭呤构⒋髮W降低分數線亂收費徹底合法化,公立重點學校成為不公平的陣營。這些現(xiàn)象,已使高考原有的分數競爭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從高考的效率性來看,其低效率的特征日趨突出。家長投入費用,孩子投入時間和精力,目的是為了孩子素質和能力的成長。我們的教育體制產出的不是孩子的健康、素質和能力,而是以孩子的身體和心血來換取單純的考試分數。面對中國社會基礎結構發(fā)生的深刻變化,高考的效率性出現(xiàn)了危機。這種危機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

  

  第一,不能適應多元化的人力資本需求。隨著市場社會的發(fā)展和競爭的加劇,社會對多元人力資本的需求增加了。差異性和特質性成為市場追求的東西,而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好是毀滅孩子的差異性和特質性,孩子難以適應就業(yè)市場的要求。我們的教育是按教育行政部門的需要和規(guī)則在培養(yǎng)人才,但是教育行政部門又不能為學生提供就業(yè)。2003年12月12日,新浪網對大學畢業(yè)生進行的調查顯示,面對“找工作時首選什么機構?”這樣的問題,6070個調查參加者中,首選公司、企業(yè)的占59.14%,選政府部門的占26.21%。個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占6.08%,無所謂的占8.57%。這說明讀書做官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是公司和企業(yè)在決定著學生的就業(yè)。公司和企業(yè)所需要的,是具有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是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的人,但是,公司和企業(yè)的原則并沒有體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之中。公司和企業(yè)對大學畢業(yè)生的普遍印象是:工作不踏實,缺乏實干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差。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不訓練這些精神素質。從道理上說,誰是就業(yè)的主導者,誰就應該是教育的主導者,但是,面對以公司企業(yè)人力需求決定就業(yè)市場的時代潮流,教育行政官僚們仍然逆流而行,他們仍然千方百計強化對教育權力的控制,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計劃來安排學科設置,其培養(yǎng)目標、課程內容與公司企業(yè)的需求脫節(jié)。2003年底,據中國社會調查所調查,63%的人認為教育與就業(yè)市場的不協(xié)調,是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原因。在教育集權的體制下,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僚占有了過多的超出他們責任承擔能力的權力,這是權力的濫用。一位高中孩子對筆者說:“我們的學習是形式化的,就像學習京劇一樣。我們天天訓練舞臺上那些子武打招式,但與現(xiàn)實真刀真槍干不是一回事。為什么要我們玩命學這些用不上的東西?我們到底是為了誰在學習?”

  

  第二,不能適應孩子的個性發(fā)展要求,F(xiàn)在孩子信息量大,很聰明,自我意識強,對自尊十分敏感,他們需要一個能給他們自信自尊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但我們的教學和考試方法不斷毀滅著絕大多數孩子的個性與自信,因此孩子厭學恨學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對許多孩子來說,學校如同牢獄,老師如同牢頭一樣討厭。我們一直想將學校營造成孩子的樂園,但是在現(xiàn)在的考試競爭的制度控制下,逼孩子就范也演化成了普遍的風氣。我們的孩子生而有的靈氣和個性,卻無往不被磨滅。

  

  第三,不能適應教師追求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教師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們天天面對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對教育都有自己的一肚子想法。給他們更大的教育權力,他們教育創(chuàng)新的力量就會得到解放,中國的教育就會百花齊放,形成活潑生動的局面,教師的人格尊嚴和職業(yè)素質就會得以不斷提高。但是,現(xiàn)在的教師只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奴隸,他們沒有教育的自主權,沒有教材選擇和課程安排的自由空間。筆者曾對許多老師做過調查:“如果沒有教育行政部門的管制,如果不是現(xiàn)在這種應試制度,你還會這樣教嗎?”他們百分之百的回答是:“肯定不會這樣教!”多元化訴求的家庭、多元化個性的孩子,被迫進入一元化的教育行政機器,畢業(yè)后他們又要直接面對多元化的就業(yè)市場。以高考為統(tǒng)一指揮棒的教育體制,就成了多元化社會發(fā)展的障礙。統(tǒng)一的高考帶來了學校間、教師間和孩子間圍繞分數的殘酷競爭的負面效應日趨顯現(xiàn)。教師為了分數而競爭,為了分數競爭而折磨孩子,他們的人格愈來愈單調,自尊愈來愈被毀滅,他們的職業(yè)活力愈來愈枯竭。

  

  無論是從公平的角度還是從效率的角度,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都弊端重重。但是,為什么高考制度卻逆潮流而動,愈來愈嚴格愈來愈不人性呢?為什么在越來越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教育部門控制的高考制度就一直沒有根本改變呢?專家們說,這是由于大學有限,尤其是重點大學有限,所以總得有選拔甄選人才的考試嘛。我不反對考試的選拔功能,但是,我不得不置疑現(xiàn)行的高考考試的內容和方法,這些內容和方法是與教育行政部門控制的統(tǒng)一教學大綱、統(tǒng)一教材和教輔一體化的。在這里面,教育行政部門的權力和利益因素起了多大的作用!發(fā)達國家也有各種考試,進入著名學校一樣要面對競爭,各大學一樣要選拔人才,為什么就沒有我們教育部門如此嚴密和殘酷的控制系統(tǒng)呢?美國的大學是招考分離的,各學校有招生自主權。他們的大學一樣要參考一些考試成績,如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學術能力測試)和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國大學考試 ),但是,與我國高考制度不同的是,一是這些考試的舉辦者根本不是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而是民間考試機構。二是這些成績不能成為學生進入學校的惟一標準,學校要根據自己的特色和標準,對入學申請者進行綜合性測試。三是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學術能力測試)這類測試一年舉辦7次,學生交錢就可以參加考試,也可以多次參加考試,直到考到自己的滿意的分數為止。這樣的招考制度,將更大的自主權放到了學校和學生手中,這是對人民的尊重,這是主權在民的社會價值的自然反映。在這樣的招考制度下,教育行政部門根本不能高高在上控制一切,根本無法將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之手延伸進入教育圣地。所以,僅從考試的選拔功能出發(fā),不能證明我們這樣的高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我們的教育體制,反映出來的是權力在官不在民的專橫精神而已。

  

  “現(xiàn)在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chuàng)見,可以打一百分;
二十題都答對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chuàng)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荚嚳梢越活^接耳,無非是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獲,為什么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行!边@話是誰說的?這是毛澤東說的,是毛澤東在1964年春節(jié)座談會上的談話。毛澤東反對應試教育是對的,但他又走上了將教育完全政治化的錯誤方向。也許他想不到的是,他留下的兩項遺產,在今天轉變成了應試教育的基石,成為目前教育官僚們壟斷謀利的基礎,這兩項遺產一是政治權力對教育的高度控制權,二是公立學校占了學校的絕對主流。這兩項遺產到今天,構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專橫壟斷權力的基礎,這是高考制度難以動搖的根本原因。

  

  考試制度不改,教學制度就改不了,教學制度改不了,不僅民辦教育沒有出路,公立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們也一樣又累又氣、痛苦不堪。我們的考試制度是一種權力和利益制度,它高度向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僚傾斜,所以考試制度的改革,背后就是權力與利益的重新大調整,就是社會應當監(jiān)督和約束教育行政官僚的權力和特權膨脹。想到這一層,人們會說,改什么改,誰有力量來動他們吃在嘴上的肉呢?在教育官僚的壓迫下,中國社會似乎失去了良知和膽量。很少有人來問一問,這一切合理嗎?正義嗎?教育行政官僚們吃在嘴上的肉是什么呢?是孩子的痛苦,是孩子身體體質的退化,是孩子近視眼的急劇增加,是孩子靈性和個性的磨損,是孩子的自殺和被欺侮,是國家的自由和創(chuàng)新活力的消亡。

  

  2004年8月12日,在“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北大校長許宏智說:“實行當前的高考制度,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目前來說,沒有更好的高校招生選拔的辦法!蓖瑵髮W校長萬鋼說:“一個人的知識可以在考卷上考出來,但一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是不能在考卷上反映出來的!呖际且话殉撸瑢W生進入教育是他的權利,你必須要有一把尺來衡量他,這把尺應該是**的,但我們現(xiàn)在只是一維的,一個總分就決定了終身,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在我們國家現(xiàn)階段的條件下,改起來太復雜了,也只有這個辦法!鼻迦A大學校長顧秉林也說:“就目前我國的社會環(huán)境、人們的思維方式而言,我認為全國統(tǒng)一考試是好的!闭媸沁z憾,代表中國高考教育水平的北大、清華的校長們都認為高考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們?yōu)槭裁淳筒桓蚁胍幌胝锌挤蛛x呢?他們?yōu)槭裁淳筒桓覟楹⒆又,呼吁一下高考一年多考幾次呢?他們(yōu)槭裁床桓蚁胍幌敫咝*毩⒄猩?他們(yōu)槭裁床桓蚁胍幌牍餐闪⒁粋非教育部控制的高考出題機構,為形成中國的多元考試體系而貢獻力量呢?他們?yōu)槭裁磿J為專橫壟斷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呢?道理很簡單,他們的任命與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相關,他們也只是被控制的官僚而已,而不是有獨立追求的教育家。

  

  一位研究教育的學者對筆者說:“中國的教育已進入一個以內涵發(fā)展和制度變革為主的新階段。”我問他:“內涵發(fā)展指什么?制度變革指什么?”他說內涵發(fā)展指素質教育替代應試教育,但對制度變革,他就顧左右而言他了。他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敢說。制度變革,其實不就是變官僚主宰的教育體制為主權在民的教育體制嗎?不能落實主權在民的原則,不能沖決教育行政部門專橫壟斷的教育羅網,我們的孩子無望,我們的學校無望,我們的民辦教育無望,中國的教育無望。我向全中國的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們呼吁,為了中國的教育,為了孩子的身體和心智健康,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將其侵吞獨占的教育權利還給社會:

  

  第一條 高考一年不能少于6次;

  

  第二條 高校有權自主命題招考,也有權自愿聯(lián)合起來出題招考。公司和企業(yè)也可以組建考試中心。形成中國的多個高等教育考試中心,從事出題考試業(yè)務,市場化運行,由市場競爭來決定其地位和生死。以此形成中國多元競爭的考試制度。原來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的高考考試,只能算是各種高考形式之一,不能享有什么行政方面的特權。多種所有制、多個考試中心、多元測試方法自由競爭,由學校、家長和孩子來自主選擇;

  

  第三條 考試和招生分離,還招生自主權全部還給學校。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們,人格不會比教育行政部門的人低賤,有了自主的權力,他們會承擔起自主的責任。學校選擇什么樣的高考測試標準、以什么樣的綜合標準來招收學生,由學校自主決定。形成多元化的考試制度和多元化的招生制度的統(tǒng)一。

  

  第四條 取消教育行政部門對畢業(yè)證書、學歷、文憑的控制和壟斷,各學校自主決定的畢業(yè)證書、學歷、文憑的價值,由社會競爭來決定。

  

  第五條 各學校和教師具有自主設定課程、選擇教材、編寫教材的神圣權利,教育行政部門只能按照《憲法》和《教育法》進行宏觀原則規(guī)范,不能以政策方式進行微觀干預和謀利。

  

  第六條 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工作要由對學校和教育的全方位管制轉向對貧困學生的扶貧,以教育券等形式免費支持貧困大學生上大學。有任何一位品學皆優(yōu)的貧困家庭學生因經濟困難而不能上大學,要追究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

  

  第七條 公民不僅有受教育的權利,也有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權利。任何公民都有權在法律的范圍內舉辦教育機構,還教育權于社會。

  

  中國的教育為什么如此僵死和稀缺?不是政府不重視和不投入,相反,正是政府過于關注和壟斷教育投入了。教育行政部門的心態(tài)是,要擴大教育供給,也只能通過我們來做,別人不準進入我們的壟斷領域。這是一種占山為王,控制地盤的行徑!

相關熱詞搜索:應試 中國 批判 教育 任南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