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中國式災難片”的極致】 1976年唐山大地震真相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導演: 馮小剛 主演: 張靜初、李晨、徐帆、陳道明 類型: 劇情 國家/地區(qū):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2010年7月22日
中國有災難片嗎?別說,還真有。
2008年,馮小寧那部號稱要“干掉《后天》”的《超級臺風》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第一部災難片”?上н@部片子沒能帶個好頭,場面雖說是終于上了一個臺階,可劇情腦殘,制作粗糙,讓人對中國拍的災難片由新鮮感直接過度到提不起興趣,因為那本身就是一場災難。
不過,中國的災難片也并非從此那么讓人絕望:時隔兩年,馮小寧“他兄弟”馮小剛也拍了一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跟《2012》、《后天》等好萊塢式的災難片比起來,《唐山大地震》“災難得不那么純粹”――用馮小剛的話是“一部內(nèi)容大于形式”的災難片――但也絕對算是“中國式災難片”的極致了,就像鳳姐那句名言:往前數(shù)20年,往后數(shù)20年,中國式的災難片,也很難有出其右的了。
為什么要拍災難片?
去年《2012》大行其道的時候,據(jù)說一名朝鮮男子因觀看該片遭到逮捕。因為2012年是朝鮮領(lǐng)袖金日成主席誕辰100周年,而朝鮮也提出了2012年建設(shè)“社會主義強盛大國”的目標,但是電影《2012》的內(nèi)容卻是到2012年人類將面臨一場大災難,與朝鮮的主旋律不符,因此被認為是一部“不敬的電影”。
當然,看多了美國大片的我們沒那么極端,但也不乏有人很“純真”:國內(nèi)某演員在博客上寫到“我們的下一代在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幻想充滿了希望的緊要當口,一個《2012》足以摧毀它”!“我明明知道它只是個故事,場面全部都是電腦制作出來的,但是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相信災難真的要來臨”……
不知道這個演員是真被嚇著了還是在裝矯情,艾默里奇不是第一回毀滅地球了,居然現(xiàn)在還有人信以為真?
既然“很嚇人”,但又“不是真”的,那么那些導演們?yōu)槭裁催要不惜花大代價拍災難片?
首當其沖的,還是為了一個“錢”字!逗筇臁泛汀2012》分別取得了5.44億美元和7.5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國內(nèi)票房則分別為8900萬和4.7億元。回頭看看好萊塢的災難片,個個都是票房不俗。1998年邁克爾貝導演的《世界末日》,發(fā)行商迪斯尼更是以1億的投入在全球收回了9億的回報。
這個在好萊塢,叫做 “毀滅經(jīng)濟學”,給災難預言披上一件末世的外衣,再給造成這個災難的原因披上一件科學的外衣,但它的主題并不在這個科學上,而在于災難。“災難片專業(yè)戶”艾默里奇?zhèn)兯鶡嶂缘?并不是神秘莫測的末世預言,而是銀幕上的“毀滅經(jīng)濟學”,“末世”只是他們慣用的伎倆。在利益的驅(qū)使下,這個商人讓地球一次次地在他手下毀滅,毀滅到連他自己都說有點厭倦了。
撇開“金錢至上”的商業(yè)社會原則,其實災難片更多地想表達的是一種憂患意識,提醒人們警示和反省。片中的災難是虛構(gòu)的,而現(xiàn)實生活中,危機時刻存在。災難片不是看著刺激就完了的,它是在提醒人類,若是再不重新認識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等真正的災難來臨時,恐怕要比電影中的厲害一萬倍哦。
“中國式災難片”的前世今生
由于受到技術(shù)和制度等各方的制約,2000年之前,災難片在中國基本上是一個空白。直到2008年,一部由馮小寧執(zhí)導的《超強臺風》,填補了此類影片的空白。
上文已經(jīng)說了,“末世”是好萊塢慣用的伎倆,人家早把這個伎倆玩得爐火純青了,鮮少有硬傷,中國人向來不相信“末世”或是“神秘力量”這些個唯心論,所以拍的災難片多將真實存在的災難進行藝術(shù)化的處理,以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為主,向人們灌輸“人定勝天”的辯證唯物論。所以這就導致了中國的災難片有個毛病:太過于主旋律。
《超強臺風》就結(jié)結(jié)實實犯了這個毛病,號稱要“干掉《后天》”,結(jié)果被觀眾評為“最腦殘的災難片”,不僅硬傷多,視覺特效粗糙,細節(jié)上也不講究:比如臺風前后,那只狗居然長的不一樣了,總不能是被臺風整了容吧?孕婦生孩子能從片頭生到片尾;結(jié)尾還來一句:解放軍來了……有觀眾戲稱,該劇的名字應該叫《臺風來了我不怕,我跟臺風打一架》或者是《我有一個好市長》。此片的票房,1500萬,肯定還有水分。
在《超強臺風》之前,八一電影制片廠于2003年出品了《驚濤駭浪》、《驚心動魄》系列,分別取材自洪水和非典事件,是較早的國人對災難片的嘗試。其后出品的《驚天動地》則以地震為題材,表現(xiàn)了中國某軍隊在突發(fā)地震中沖破重重險阻,對災區(qū)進行救援的故事。于2009年9月上映后首周票房僅150萬元,市場反應不是一般的冷淡。
《唐山大地震》:中國最強的優(yōu)質(zhì)資源整合
在《超強臺風》過去不到兩年,馮小剛不再拍他一貫擅長的賀歲喜劇,也開始向災難片進軍了。
中國沒有好的災難片,卻有著不少的災難。在經(jīng)歷了汶川、玉樹地震之后,“地震”這一自然災難成為了最好的題材,這兩場地震離我們實在太近了,時間的沉淀還不夠,而唐山大地震則以發(fā)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馮小剛說《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內(nèi)容大于形式”的災難片,影片劇本根據(jù)小說《余震》改編,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nèi)變成一片廢墟。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了犧牲姐姐而救弟弟,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幸存者陷入一個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故事雖以1976年的真實災難事件為起因,卻沒有渲染“人定勝天”的搶險指導思想,而是著重表現(xiàn)災難之后幸存者的人生歷程,這一點上無疑已經(jīng)成為國產(chǎn)災難片的一個突破。
既然是一部災難片,絕對少不了有讓人震撼的災難場面,早在《集結(jié)號》的時候,馮小剛就使用的是深得好萊塢家傳的、曾為《太極旗飄揚》做過特效的韓國特技組。而在拍攝《唐山大地震》的時候,馮小剛也曾經(jīng)下血本找過好萊塢的特技組,無奈人家整套特技要價太高,所以只做了一個核心的模型,所有的特效技術(shù)都是在這個模型上完成的。
所以,不管在演員號召力、還是票房號召力、還是在特技,甚至是招商引資等等各方面綜合起來,國內(nèi)導演中實在找不出來第二個像馮小剛那樣擁有優(yōu)質(zhì)資源的了。所有這些外部條件齊備了,再加上導演演員的誠意,如此拍出來的《唐山大地震》已經(jīng)算是國內(nèi)災難片的極致了,何況還是IMAX技術(shù)拍攝的。
就像鳳姐那句名言:往前數(shù)20年,往后數(shù)20年,中國式的災難片,也很難有出其右的了。■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唐山 極致 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中國式災難片”的極致 唐山大地震與中國式災難片 唐山大地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