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的語義學:語義學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三山聚義打青州后,魯智深上了梁山,成了梁山步軍十頭領之首。 魯智深上梁山時,此前他所結(jié)交的朋友兄弟中,楊志、武松、李忠、周通一同入伙,而林沖早已在梁山落草,只有一個人尚未到來。他就是遠在華州華陰縣少華山落草的史進。自從與魯智深在瓦罐寺一別之后,我們再也沒有聽說過他的消息。他的境況如何呢?
其實,魯智深把史進“無一日不在心上”地掛念。上了梁山后,便向宋江請求,去少華山取他及朱武、陳達、楊春四個同來入伙。
可是,等他和武松來到少華山下,卻只見朱武等三人,不見史進。朱武告訴魯智深:有一個北京大名府的畫匠,姓王,名義。因許下西岳華山金天圣帝廟內(nèi)妝畫影壁,前去還愿。因為帶將一個女兒,名喚玉嬌枝同行,卻被本州賀太守見了玉嬌枝有些顏色,強奪了去為妾。又把王義刺配遠惡軍州。路經(jīng)山華山下,史大官人將兩個防送公人殺了,把王義救在山上,又直去府里要刺賀太守;刺殺不成,反被擒拿,現(xiàn)監(jiān)在牢里。而賀太守還要聚起軍馬,掃蕩山寨。
這地方有一個常常被粗心人疏忽的一個細節(jié):那就是,這個被賀太守搶去的女孩兒,既是王義之女,為何不叫“王嬌枝”而叫“玉嬌枝”?
其實,這里正蘊含著《水滸》的語義學。
我們看,魯智深救的姑娘,叫金翠蓮,姓金;史進救的本來姓王,卻偏要叫做“玉嬌枝”,硬讓她姓了“玉”,這正是要和魯智深的金翠蓮湊成一金一玉的一對。金玉金玉,金枝玉葉,乃寶貴之物,寶貴之物正遭受玷污、蹂躪,需要有大英雄不惜犯大難,冒大險而救之。
而“玉嬌枝”的父親“王義”是更加有意思的姓名!端疂G》這部小說,其核心就是一個“義”字,但這“義”,不僅是大家常說的兄弟情分,哥們義氣,而是有更深厚的內(nèi)容。這更深厚的內(nèi)容就暗寓在“王義”這個名字中。
“王”在中國文化中,有特別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姓,也不僅僅是指現(xiàn)實中的國王、王公大人等等,它還指一種政治理想,就是所謂的王道,它來自于所謂的“先王”,也就是指古代的圣王,像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等等,這些圣王在時,天下太平,公道,人民安居樂業(yè),所以那時的天下,是王道,是樂土,并且陽光普照,“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jīng)?小雅?北山》)都是王土,也就是都是樂土;都是王臣,也就是都是善良之輩,幸福之人。
等到后來,王成了暴君,清官成了貪官,廉吏成了污吏,“王道”就消失了!端疂G》作者把這個被賀太守發(fā)配又被史進救出的畫家,叫做“王義”,是有象征意味的。王義就是王之義,先王之義,圣王之義,現(xiàn)在,王之義已經(jīng)被貪官們發(fā)配流放,被他們徹底拋棄了,朝廷、官場已經(jīng)找不到義了,“義”被他們流放了,又竟然被強盜們救上山林中去了。
這是一個很深刻、很悲痛的一個政治寓言:義已被官家拋棄,義已不在朝廷,而在江湖,不在朝廷命官,而在江湖強盜。
這是多么深刻的政治寓言?
這又是多么沉痛的文學藝術?
到了這時,我們甚至可以明白,為什么這部小說的名字叫《水滸》了:
“水滸”本來就是指江湖,指王化之外的地方,那么,義既已不在朝廷,而在水滸,那么,作者只好去作“水滸傳”,而不去做朝廷傳了。以前人們寫史,都是去傳帝王將相,明君賢臣,因為“義”在那里。而施耐庵寫史,卻是去傳江湖俠盜,市井義士,也是因為“義”已流落至此。那些本來被正統(tǒng)文化排斥的人物進了史了,所以,《水滸傳》中108人中第一個出場的是誰呢?是“史進”,為什么叫“史進”?就是因為這些人也進入了史了,可以名垂青史了。
而“史進”之出場,又是因為“王進”,注意又是一個“王”,王進被高俅排擠,報復,只得攜帶老娘,離開東京,淪落江湖,而且一別史進,就沒了下落,這里的寓言仍然是:王道去了,霸道來了,王道淪落江湖了,江湖也就進入正史了。高俅來了,王進去了;王進去了,史進來了,一百零八人來了。高俅占據(jù)了朝廷,義只能流落江湖,義既流落江湖,朝廷也就是匪盜,江湖強盜反成了俠盜,義盜。作為史家,著史,既不能傳高俅這樣的賊臣,便只能去傳江湖的好漢――是之謂《水滸傳》。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