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廳的新面孔|藍廳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近日,許多媒體都在熱議外交部發(fā)言人隊伍中的新面孔――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任發(fā)言人洪磊。自從發(fā)言人秦剛調任中國駐英國公使以來,人們就期待和猜測著新面孔的出現(xiàn),并希望他的出現(xiàn)能帶來更多的新意和驚喜。
春風般的溫暖
2009年4月,北京的初春乍暖還寒。然而,當洪磊戴著和煦的笑容向我們走來,料峭春寒似乎頓時減退了許多。這是外交部邀請京城各大媒體參加的一次聯(lián)誼活動,也是外交部新聞司與媒體界朋友的一次“親密接觸”。
初見洪磊,同行們大都覺得眼前一亮――不僅長相一表人才,而且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精練、優(yōu)雅的氣質。在閑談時,我和《世界知識》另外一名年輕記者猜測起他的年紀來,由于他膚色白皙,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看上去像個年輕的學者,我們都認為他不可能超過35歲,所以,當他說自己年屆40、進入外交部工作已近20年時,在座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在共進晚餐時,這名英俊儒雅的外交官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開始,洪磊并不在場,由于席間大多數(shù)人是初次見面,難免偶爾有些冷場。不一會兒,作為東道主的新聞司派出了一些代表來陪大家,時任新聞司參贊洪磊被“分派”到了我們這一桌。洪磊一到場,氣氛頓時變得暖融融的。他微笑著與每個人握手、交換名片,親切地聊上幾句,讓人感覺如沐春風。他似乎有一種獨特的稟賦,能與每個初識的人如老友般攀談:他能與一些資深記者探討類似“如何有效地通過媒體,使老百姓更加理解、支持外交工作”的話題,也能與席間的年輕人聊聊李宇春、張靚穎等“超級女聲”,而無論說起什么話題,他自始至終都是笑呵呵的,興起時還會爽朗地笑出聲來。我注意到,他在起身祝酒時,會用一只手擋住西服的下擺,時刻保持整潔的儀容。這種在親切熱情中流露出的嚴謹與自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藍廳首秀
“很高興能在這里與記者朋友們見面。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與大家共同努力,讓世界和中國公眾了解中國的和平、和諧發(fā)展,以及中國和平、發(fā)展、合作的外交政策。我期待著和大家的合作!”當身穿深藍色西裝、戴著金邊眼鏡的洪磊走上外交部藍廳的講臺時,他的笑容一如我記憶中那樣溫和可掬。
洪磊以新發(fā)言人身份的首次亮相可說是比較低調。10月28日的見面其實是洪磊的“暖場”秀,當天的外交部例行發(fā)布會仍舊由馬朝旭主持,洪磊是在發(fā)布會接近尾聲時才登臺的。而深藍外套+天藍銀紋領帶+白色襯衫,也是標準的外交官裝扮――雖然以他的膚色和氣質,在服裝方面的可選余地很大,大可不必這么保守。
11月2日,洪磊履新后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這次他想低調也低調不成了――所有到場的記者都想趁機結識他呢!整場發(fā)布會大約20分鐘就結束了,洪磊一共回答了12個問題,涉及中英關系、伊朗核問題、上海世博會的外交成果等。他的表情比平時嚴肅,尤其是涉及比較敏感的中日關系問題時,他在簡短的回答中兩次強調溫家寶和菅直人的會面是“寒暄”,給人一種“柔中有剛”的感覺。發(fā)布會結束后,記者把他圍了個水泄不通,而洪磊顯然早有準備,順手從西服口袋里拿出一沓名片,一邊與記者們交談一邊交換,F(xiàn)場的攝像機幾乎都沒有停機,把記者們爭相與洪磊交換名片的場面記錄了下來。
外交部一般常設三位發(fā)言人,自今年9月發(fā)言人秦剛被任命為駐英國公使后,誰來接替秦剛就成了外界關注的話題。當10月28日馬朝旭將洪磊引薦給在場記者時,馬朝旭說:“相信洪磊一定會與媒體朋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蔽覍Υ松钚挪灰。
走近發(fā)言人
外交部自1983年首設新聞發(fā)言人,是最早設立固定新聞發(fā)布機制的部委之一。現(xiàn)年41歲的洪磊已經(jīng)是外交部的第25位發(fā)言人了,他出生在浙江省,畢業(yè)于北京語言大學,在近20年的外交工作中,有13年是在外交部新聞司工作,曾擔任新聞司歐美大處處長、外交部信息中心主任、新聞司參贊。據(jù)編輯部同仁介紹,早在十年前,他和他的一批同事就與《世界知識》有過密切合作。
在所有部委的發(fā)言人中,外交部發(fā)言人可能是受老百姓關注最多的之一。他們頻頻出現(xiàn)在電視熒屏上,代表中國向世界發(fā)聲,因此顯得有些許“神圣”意味。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外交部發(fā)言人既是高不可攀的,也是神秘莫測的。據(jù)說外交部一位部領導有一年回家探親,村里的老人都囑咐他:“繼續(xù)努力,爭取當個外交部發(fā)言人!”
類似的笑話俯拾皆是。有一次,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與外交部發(fā)言人沈國放參加完活動后步行回外交部,路上一個行人驚喜地對同伴說:“那個人是外交部發(fā)言人沈國放!”那同伴卻說:“不可能,他旁邊的那個人根本不像保鏢!”還有一回,章啟月騎車下班回家,路遇幾個騎自行車的人,其中一個人興奮地說:“快看!剛才騎過去的是外交部發(fā)言人章啟月!”其他幾人卻都譏笑道:“虧你想得出來,外交部發(fā)言人能騎自行車?”其實,外交部發(fā)言人既沒有保鏢,也不配備專車,好幾位發(fā)言人都是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外交部發(fā)言人的工作確實有其獨特之處,而細數(shù)外交部歷任發(fā)言人,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一些共通的特點。
首先,他們普遍年富力強,但又擁有外交工作的經(jīng)驗。曾有媒體統(tǒng)計,外交部發(fā)言人中最年輕的是37歲,最年長的是55歲,平均年齡在40多歲。他們在外交領域有一定的閱歷,熟悉外交業(yè)務。很多發(fā)言人都曾在新聞司、國際司,亞洲司等部門任職,或在駐外使領館工作多年。其次,他們一般都具備絕佳的口才、敏捷的思維和良好的形象氣質。最后,他們的語言能力都出類拔萃。作為外交官,本身就要求有很高的外語水平,而發(fā)言人尤甚。有幾位發(fā)言人不僅在國內學習語言,還有過留學經(jīng)歷,他們不僅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而且普通話也很標準。
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時刻把國家利益放在心中最首要的位置。在談到履新的心情時,洪磊如是說:“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外界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關注,此時擔任外交部發(fā)言人,如何準確地向世界和中國公眾展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讓世界接受中國的和平發(fā)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將竭盡努力!
發(fā)言人背后的小團隊
在接觸外交部新聞司之前,我一直以為發(fā)言人是天生就會出口成章的,然而對新聞司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發(fā)言人的身后,是一支嚴謹?shù)膱F隊,有人說“臺上一個人,臺下一大幫”,這絲毫都不夸張。
還是那次與新聞司的工作人員共進晚餐時,有幾名年輕人給我的印象非常獨特――他們和我概念上的“外交官”不同:雖然名片上的頭銜都是副處級,但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年輕人的朝氣,沒記錯的話,席間那幾人沒有超過30歲的;如果以“想象中的外交官”的標準來看,他們可算“不修邊幅”,著裝隨意而舒適,用餐時的樣子也和鄰家男孩沒什么區(qū)別;最后,在交際應酬上,他們也不像洪磊、秦剛等發(fā)言人那樣爐火純青。后來,還是經(jīng)洪磊曝料,我才得知,他們就是秦剛身后那個“團隊”的成員。
平日里他們的工作內容和新聞工作者有幾分類似,要注意搜集國內外的熱點、焦點議題,每到新聞發(fā)布會臨近,他們不僅要將近期的資料匯總,還要進行模擬演練,把記者可能提到的尖銳、刁鉆甚至充滿敵意的問題一一羅列,并且準備應對方案。新聞發(fā)布會前夕,所有這些資料都被拿給發(fā)言人去研讀。我當時十分驚訝:“那你們得準備多少東西啊?”其中一位用拇指和食指比劃出了約三四厘米的厚度:“每次都有這么厚!
當然,不是所有情況都能夠被預料到,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不同的發(fā)言人就各有因應之道了。比如章啟月的第一次登臺,一上來就遇到個沒準備的關于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問題,章啟月不僅沒慌,反而趁機闡明了奧運會對中國的意義,贏得了贊譽。而李肇星顯然不走這一路線,他作為外交部發(fā)言人第一次登臺就碰上了外國記者提出“西藏問題”,當即厲聲反駁,原則問題毫不含糊的氣勢令人過目不忘。
雖然背后有一個如此強大的團隊,但“發(fā)言人”依然是最辛苦、壓力最大的工作之一。為準備記者會,發(fā)言人每天要閱讀大量文電、報刊,掌握大量信息,甚至休息時間也不免要琢磨記者的提問。劉建超曾說:“每天我和我的同事們要讀很多的東西,大概算下來,粗讀細讀合起來有兩三百頁文件!
為了方便記者提問,新聞司2000年設立了發(fā)言人移動值班電話,由新聞發(fā)布處的幾位處長輪流攜帶,一周七天、每天24小時、節(jié)假日無休地受理記者提問。這一令媒體叫好的做法,卻曾在超市鬧出過笑話。
有一個星期天,一位處長正在超市購物,突然手機響起,原來是一名美國記者打電話采訪中方對美國向臺灣出售一批先進武器有何反應。這位處長當即回答:“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嚴重違反中美《八一七公報》,不斷提高售臺武器的性能和數(shù)量,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行為!中國政府已多次就售臺武器問題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表明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此問題上的堅定立場……”一番義正詞嚴、慷慨激昂的講話結束后,他發(fā)現(xiàn)周圍有一圈顧客在“圍觀”他,還有不少人對他指指點點。誰能想到,這個手提菜籃、腳踏涼鞋、穿著短褲的人,居然正在就中國政府的立場做嚴肅的表態(tài)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