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阿拉伯裔 阿拉伯裔當了以色列部長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2007年1月28日,以色列內(nèi)閣任命加里布?馬賈德萊為不管部部長。次日,以色列議會批準了這項任命。這樣,馬賈德萊便成為以色列建國以來首位阿拉伯裔部長。阿拉伯人占以色列人口的20%,但在政治生活中長期被邊緣化,馬賈德萊出任部長在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屬于工黨中間偏右的馬賈德萊1953年生于以色列一個遜尼派穆斯林家庭,從政前是一名成功的商人。2004年6月,他當選以色列議會議員,2006年獲得連任。雖然馬賈德萊來自阿拉伯社區(qū),且他本人只有高中文憑,但是他并不認同絕大多數(shù)以色列阿拉伯人犬儒主義的政治態(tài)度,一直活躍在以色列政壇,在工黨內(nèi)地位舉足輕重。他與已故總理拉賓、前總理巴拉克和現(xiàn)任工黨主席佩雷茨私交甚篤。當年他曾因支持拉賓競選總理而受到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反對,而正是拉賓推動巴以和平進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馬賈德萊長期致力于推動工黨爭取阿拉伯人的支持,他曾建議巴拉克建立為阿拉伯人服務的文化中心和基金會,向阿拉伯選民示好。
以色列媒體普遍認為,工黨提名一位阿拉伯人擔任內(nèi)閣部長,有兩個目的。一是試圖通過吸納一名阿拉伯人進入內(nèi)閣以制衡極右翼的副總理兼應對戰(zhàn)略威脅部長利伯曼。利伯曼因為發(fā)表對以色列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歧視性言論而被指責為種族主義者。二是工黨將于今年5月進行黨內(nèi)選舉,工黨領袖佩雷茨目前在黨內(nèi)和國內(nèi)聲望低下,可能要利用任命馬賈德萊修復其去年在黎以沖突中在阿拉伯選民中受損的形象,取悅占黨員總數(shù)10%的阿拉伯裔黨員,以爭取連任并為下屆以色列大選鋪路。
馬賈德萊進入以色列內(nèi)閣再次觸及一個長期困擾以色列的敏感話題,即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地位問題。
以色列有130萬阿拉伯人,在以色列630萬總?cè)丝谥姓?/5。以色列公務員中阿拉伯人的比例僅為1.6%,馬賈德萊之前,阿拉伯人連副部長都沒擔任過。雖然以色列議會一直有阿拉伯裔議員,但他們在議會中所占比例不高,目前在總共120席中僅占13席。
以色列的阿拉伯人處境十分尷尬,一方面,當巴以沖突激化時,如果阿拉伯人不表達對政府的抗議,會被視為對民族和信仰的背叛。這使他們與猶太人的矛盾加劇。而以色列極右翼勢力指責他們“叛國”,甚至主張趕走阿拉伯人。每當巴以沖突激化,以色列阿拉伯人便成為替罪羊,變成猶太人遷怒的對象。另一方面,以色列阿拉伯人也是巴以沖突的受害者。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發(fā)動的襲擊中,以色列阿拉伯人同樣也挨炸遭殃。
以色列雖然自我標榜為民主國家,還把阿拉伯語列為國語,但卻面臨國家身份的困境。以色列是一個在阿以沖突中建立的猶太移民國家,出于政治、安全考慮,阿拉伯人備受懷疑和防范。他們的土地被占領沒收,在政治上他們被分化、降服,社會上被孤立、限制,經(jīng)濟上被盤剝、控制。
以色列憲法明確表示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這便使其境內(nèi)的非猶太人,特別是阿拉伯人難以認同以色列的國家身份。以色列宗教和民族色彩濃厚的國旗、國徽和公共假期使阿拉伯人感到自己仿佛不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去年,多個阿拉伯人組織發(fā)表聲明或文件提出阿拉伯人地位問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以色列阿拉伯人地方委員會主席聯(lián)合會發(fā)表的一份題為《展望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未來》的文件。該文件質(zhì)疑以色列民主國家的本質(zhì),認為以色列不是單一民族國家,而是“雙民族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應享有同等權利。以色列輿論將這份文件視為阿拉伯人全面自覺的象征,稱其為阿拉伯人的“革命性文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馬賈德萊進了內(nèi)閣,但阿拉伯人完全融入以色列社會、獲得與猶太人平等的權利,這一天顯然不會很快到來。
相關熱詞搜索:以色列 阿拉伯 當了 阿拉伯裔當了以色列部長 阿拉伯裔美國人以色列 以色列阿拉伯裔基督徒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