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張充和:一個從仕女圖上走下來的人 張充和

發(fā)布時間:2020-03-0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因為大作家沈從文的夫人張兆和是她的親姐姐,她的名字常常會跟沈從文聯(lián)系在一起――今天湘西鳳凰沈從文墓地的墓志題銘,就是出自她的手筆。   她是民國時代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之一,集聰慧、秀美、才識于一身,是陳寅恪、金岳霖、胡適、張大千、章士釗、卞之琳等一代宗師的同時代好友兼詩友。
  她是張充和,一個連綴著許多雅致、浪漫、傳奇的名字,一個從仕女圖上走下來的名字。
  
  名門淑女
  
  張家祖籍安徽合肥,張充和的曾祖父張樹聲曾官至兩廣總督、通商事務大臣。1912年,張充和的父親張武齡舉家離開合肥,遷往上海。在當時,他并不知道自己的這一舉動所包含的全部意義,這一舉動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他們擁有的朋友和教育環(huán)境,他們讀的書,他們欣賞的音樂和戲劇,他們所選擇的生活,他們情感延伸的范圍都因此不同。
  張充和只有11個月大時便過繼給二房的奶奶當孫女。養(yǎng)祖母對小充和溺愛有加,自任啟蒙老師,言傳身教大家閨秀的風范。稍后,養(yǎng)祖母花重金延請考古學家朱謨欽為塾師,悉心栽培她,還另請舉人左先生專教她吟詩填詞。張充和天資聰穎,悟性甚高,閉門苦讀《史記》、《漢書》、《左傳》、《詩經(jīng)》等典籍。
  張充和的生母陸英,在她9歲那年因難產(chǎn)過世。1930年養(yǎng)祖母告別人世后,16歲的充和“歸宗”回到父親身邊,在父親創(chuàng)辦的樂益女校上學,與姐妹們共同生活。四姐妹自辦起文學社團水社,弟弟們和鄰居小朋友辦了個九如社。
  張充和的父親是位昆曲迷,常請曲家到家中教女兒們拍曲,四姐妹成立了幔亭曲社。張充和也漸漸愛上并癡迷起昆曲來,還常與大姐張元和在《驚夢》中唱對手戲。但她只愿在曲會唱、家中唱。一次,某著名的昆曲男生角,邀充和到上海與他搭檔唱《驚夢》,張充和不同意。
  1934年,張充和以數(shù)學零分、國文滿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彼時北大文科多鴻儒,諸如胡適、錢穆、聞一多、俞平伯等。
  在張家,對昆曲投入最深的是大姐張元和,她嫁給了風靡上海灘的昆曲演員顧傳?。受大姐影響,張充和瘋狂地迷戀上了昆曲。當然,她興趣廣泛,昆曲只是其中之一。1936年,張充和接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儲,她的一些小說和散文在此期間發(fā)表。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張充和曾在陪都重慶任職于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1940年,她在重慶主演的昆曲《游園驚夢》轟動一時。
  在重慶,她結識了沈尹默,向其請教書法。書法之外,她還向沈尹默學習詩詞,隨后寫出了一些極好的作品。
  
  命運之門
  
  1949年后,張充和與故國相隔足夠遙遠,她的人生懸于海外,卻意外地保留了她沉迷已久的中國式的詩意生活。
  “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張家十姐弟才在上海大聚會,照了十家歡。這以后又各奔前程。從此天南地北、生離死別,再也聚不到一起!睆堅屎驮@樣寫道。1949年,張家姐妹中的兆和與允和留在了大陸,元和夫婦去了臺灣,充和嫁給了當時在北大西語系執(zhí)教的德裔猶太人傅漢思,去了美國!昂戏仕慕忝谩钡拿掷锒紟“兒”字,意為“兩條腿”――女兒大了總要走的。張充和這“兩條腿”走得最遠。張家的弟弟們名字里都帶個寶蓋頭――兒子要待在家里,他們全都留在了大陸。
  1949之后,直到1980年代,張允和才在美國見到了張元和與張充和。張充和那些留在大陸的親人的遭遇與她有著天壤之別。比如她三姐夫沈從文曾被批評為“地主階級的弄臣”,他的作品是“桃紅色文藝”。
  張充和的3個姐夫都很有名,他們分別是顧傳?、周有光和沈從文,在各自的領域都是巔峰人物。與幾位姐姐一樣,張充和身邊也有過很多追求者,其中一位是卞之琳。卞之琳寫了很多信給張充和表達愛意。他收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送到香港出版。張充和沒有被卞之琳和他的詩歌所吸引。
  張充和1948年結婚時已經(jīng)35歲――這個年齡在當時中國適婚女性中已經(jīng)大到不可理喻。張充和的密友孫康宜說:“可見充和原本打算是不結婚的!薄八矚g保持單身女性的身份,有機動性,自由自在,不必在意社會對已婚女性的期待。她母親和姐姐們在這個年紀的煩惱,她統(tǒng)統(tǒng)沒有:沒有黏附她的‘小附件’,沒有‘主婦’的煩惱;日常生活中也沒有那么多繁瑣平庸的東西。充和不怕獨處――她童年時就已經(jīng)習慣于此了。她也不覺得非要結婚不可,社會壓力對她沒有什么作用!
  1949年,太多人在未知的命運之門前,不知所措。她的老師沈尹默留在上海,賣字為生。十幾年后,沈尹默在“文革”中撕毀了自己所有的作品與收藏的碑帖和明清卷軸。
  張充和在1949年還無法預料此后30年中國的走向。她隱隱覺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未來的中國缺少夢想的空間!皯撟屇切畯椥源,適應力強’的人去接受社會主義革命。”。
  
  海外傳藝
  
  1947年9月,張充和緣于沈從文的介紹與北大西語系外籍教授傅漢思相識。傅氏是世居德國的猶太人,他精通德、法、英、意文學,在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到中國學習中文,從事中國歷史、文學的研究和教學,是一名漢學家。1948 年11月,張充和與傅漢思喜結秦晉,1949年1月,上海,張充和和夫婿登上戈頓將軍號客輪,遠赴美國,帶著幾件換洗衣物,一方古硯,一盒古墨和幾支毛筆。
  張充和與傅漢思先居加州柏克利,后移居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傅漢思在耶魯大學教中國詩詞,張充和在該校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和昆曲。張充和還先后在加拿大、法國和港臺的23所大學以及各學術所講授、示范演出昆曲。張充和說:最初,在美國宣揚曲事是艱難的,“孤軍作戰(zhàn),實打實的一個人戰(zhàn)斗!焙髞聿庞姓Z言學家李方桂等人加盟。
  1949年至1959年,傅漢思任教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張充和在該校東亞圖書館工作。1959年,傅漢思在斯坦福大學教中國文學,兩年后被耶魯大學東亞系聘為教授,張充和也轉至耶魯大學美術學院講授中國書法,直至1985年退休。她曾長期擔任美國昆曲學會顧問,組織演出,推廣中國戲曲。
  張充和的朋友孫康宜還記得與張充和的第一次“曲緣”。1981年4月,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建成仿蘇州網(wǎng)師園的“明軒”。孫康宜彼時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校園里正好興起一股《金瓶梅》研究熱,服務于大都會美術館的普大校友何慕文為此在明軒舉辦了一次曲會,請張充和用昆曲唱法為大家唱《金瓶梅》的曲子。她的唱腔令在場聽眾為之傾倒。
  著名學者余英時說過,中國傳統(tǒng)的“精英文化”是在“士”的手上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出來的,在藝術方面,集中地體現(xiàn)在詩、書、畫三種形式之中。余英時曾與張充和在1977年到1987年之間,做了10年的耶魯大學同事。在他的記憶中,張充和在耶魯藝術學院傳授書法,深得師生敬愛。
  余英時對張充和的藝術成就有過非常精彩的點評:
  充和何以竟能在中國古典藝術世界中達到沈尹默先生所說的“無所不能”的造境?她自童年時期起便走進了古典的精神世界,其中有經(jīng)、史、詩、文,有書、畫,也有戲曲和音樂。換句話說,她基本是傳統(tǒng)私塾出身。進入20世紀以后,只有極少數(shù)世家――所謂“書香門第”――才能給子女提供這種古典式的訓練……由于充和早年是在這一古典教育的熏陶之下成長起來的,她在不知不覺中便體現(xiàn)了“以通馭!钡木。她在古典藝術的領域內“無所不能”,無施不可,是因為她不肯局促于偏隅,僅以專攻一藝自限。
  
  最后的才女
  
  1979年張充和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土,之后不間斷地回國訪親問友。在蘇州九如巷老宅的小院中,面對參天的老樹和沉沉的古井尋覓她兒時的夢。1986年,北京舉行紀念湯顯祖逝世370周年演出活動,她與大姐同被政府邀請。她與時齡80歲的元和同演對手戲《游園驚夢》,還邀詩人卞之琳觀賞。俞平伯先生看了她的演出劇照,說這是“最蘊藉的一張”。
  2004年金秋,張充和在北京舉辦旅美60年來的第一次書畫展。她那信手點染的仿古山水和自做詩,令人反復玩味,那雋秀的隸書對聯(lián),質樸中透出嫻雅和大氣,那昆曲工尺譜朱黑相間,饒有意趣,尤其是84歲高齡時臨唐代書家孫過庭的《書譜》第一百通長卷,形神兼?zhèn)洌钊藝@止。
  2008年,張充和被發(fā)現(xiàn)罹患癌癥。她說:“沒有關系了,一個人要死總是要有個原因的!
  時下,張充和的三個姐姐已羽化,老伴傅漢思也于2004年8月26日別她而去。年逾九旬的張充和在全心整理傅漢思遺著的同時,堅持在硯田邊耕耘。她的另一門功課是經(jīng)營她寓所門前的小院。院內花木扶疏,除培育供觀賞的牡丹玫瑰外,還植一些食用的蔥蒜時蔬。侍弄花草,栽瓜種豆。勞作之余,依在竹林旁的長木椅上吟詩或聽曲,頤養(yǎng)天年。
  見過張充和的人都愛說,她就像一幅仕女圖。
  這樣的仕女圖,以后不會再有了。在這白茫茫的大地上,一個遠去的時代正緩緩收攏起最后一片優(yōu)雅高貴的羽毛。

相關熱詞搜索:的人 仕女 圖上 張充和:一個從仕女圖上走下來的人 張大千仕女圖 張充和小楷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