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家族與第一代留美學童]宋氏家族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這些年來我一直探詢、思考著宋氏家族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 近年我研討宋氏家族的歷史,特別注意到宋嘉樹(耀如)、倪桂珍夫婦跟最早的留美學生牛尚周、溫秉忠的密切關系。這兩位,先是于1878年(均為十七歲)在美國波士頓跟宋嘉樹(當時年僅十二歲左右。還是當?shù)亟z茶號的小學徒)相識,并鼓勵他積極求學并加入基督教;后于1887年在上海跟宋嘉樹(當時擔任基督教堂牧師)重逢,并成了連襟,他們分別娶了倪氏三姐妹,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可從19世紀80年代我國第一次選派留美學童時談起。
1863年容閎在曾國藩門下幫辦洋務。1870年,容閎提出了留學教育計劃。清王朝先后選出一百二十名幼童,從1872年8月11日開始,分三批赴美,終于打開了中國官派留學生的大門。這一百二十名幼童多數(shù)來自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qū),這其中就有牛尚周和溫秉忠。
赴美幼童們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和美國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十來歲的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裝,經(jīng)常是一身美式打扮。他們從小學到中學,用的都是西方的教材,不但學到了許多新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也接觸了較多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時期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化,數(shù)年之后,他們漸漸對學習《四書》、《五經(jīng)》等失去了興趣,對孔夫子也不那么崇拜,對煩瑣的封建禮節(jié)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對個人權(quán)力、自由、民主之類的東西十分迷戀。
負責管理留美幼童的守舊官僚吳子登視幼童這種變化為大逆不道,一場圍繞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沖突不可避免了。1881年,吳子登請求清王朝將幼童們?nèi)砍坊,他的請求迅速得以批準。所有幼童?881年8月21日起,分三批啟程回國。
除病故和留美不歸者外,九十四名幼童乘船抵達上海,被關在一所學堂里,連中秋節(jié)都不許外出。幼童們講:“只有睡覺,似乎要讓死亡結(jié)束一切痛苦和折磨!苯(jīng)過數(shù)天的關押,終于等來長官的訓示,給他們分配了工作。這批留美學生畢竟學到一些先進技術(shù),高人一籌,經(jīng)過他們各自的努力,到20世紀初,已分別取得可觀的成就。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三十人(包括詹天佑);從事教育事業(yè)者五人,其中清華學堂校長一人(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一人(蔡紹基):從事外交行政者二十四人,其中外交部部長一人(梁誠)、國務院總理一人(唐紹儀);從事商業(yè)者七人:進入海軍者二十人,其中十四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留美歸國之后。這一批人成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火種。開一時新風。
歸國到了上海,牛尚周被分配在上海郵電局工作:溫秉忠被分配在上海海關工作。
1887年的一天,二十一歲的宋嘉樹牧師在上海街頭巧遇二十七歲的牛尚周,格外親切。聊敘別情中,宋嘉樹得知牛尚周娶了倪氏二女倪桂金。溫秉忠娶了倪氏小女倪秀珍,成了連襟兄弟。宋嘉樹、牛尚周和溫秉忠三人重逢,經(jīng)常一起參加教會活動,一起談論救國救民的理想,更加重了感情。
牛尚周對宋嘉樹的人品十分贊賞,表示愿為他作“紅娘”,介紹妻妹倪桂珍給宋嘉樹。時年十九歲的倪桂珍,漂亮而又賢淑,是上海教會學堂裨文女校的高材生。倪桂珍的父親倪韞山是個學者,精通法律,信奉基督教;他年輕時曾在明朝名相徐光啟的嫡系后裔家里做家庭教師,后來與徐家姑娘成親,生有一男三女,倪氏三姐妹也就成為徐光啟的后裔。
為了解除宋嘉樹當時被上司排擠的苦悶,牛尚周、溫秉忠鼓勵宋嘉樹與倪桂珍戀愛。不久,光緒十三年(1887年),倪桂珍與宋嘉樹結(jié)婚,婚后隨夫去昆山布道。
牛尚周在上海郵電局工作出色,后來曾任江南造船廠總辦;溫秉忠后來曾任蘇州海關監(jiān)督。關于他們兩人的情況,有待進一步研討。但中國第一代留美學童背景的牛尚周和溫秉忠無疑影響了宋家父親宋嘉樹的命運走向。
相關熱詞搜索:學童 留美 家族 宋氏家族與第一代留美學童 宋氏家族與上海 宋氏家族的嚴母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