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又到中秋,又見明月!北京的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中秋之意、明月之情。 一樣的明月,一樣的情意,也籠罩著遠方的游子、老兵、離家多年的親人――臺灣,淺淺的一道海峽將這種情意隔斷。一個個中秋節(jié),已不再是團聚的日子,而成了思鄉(xiāng)的時刻。年年月圓,歲歲月缺,倒像是臺灣這個游子的路標,記著她一路走來的滄桑與艱難。雖然離家漂泊多年,但始終攜帶著故土的記憶。這種記憶,慢慢地演化成一種悲情,一種對自己孤兒身份懷著深深怨懟的悲情,而這種悲情下面包裹的卻是對文化血脈始終不能忘卻的依戀。
在臺灣,農(nóng)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jié)依然是個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放假一天,至今,臺灣的多數(shù)人普遍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其實,這種習俗來自我國大陸北方的移民,是對那種文化血脈依戀的佐證。
之前,臺灣鄉(xiāng)親沒有吃月餅的習俗。他們中秋節(jié)祭祀的對象也不是月亮或嫦娥,而是土地公。中秋當天吃的或祭祀土地公的食物,主要是圓的,寓意圓滿、豐收之意,例如宜蘭吃“菜餅”,臺灣南部吃糟或蕃薯餅,還有的地方吃肉餅、臺灣大餅、狀元餅等,F(xiàn)今,一些臺灣民眾過中秋節(jié)時,仍然要祭拜土地公,在田間插上用竹子夾上土地公金做成的“土地公拐杖”,祈求土地公保佑秋季豐收。在臺灣南部或森林茂密的地方,農(nóng)民們在中秋之曰,還有祭拜樹王公的習俗。
另外,臺灣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和女性有關(guān)的中秋民俗,很有意思。比如中秋夜祈求長壽:臺灣民間相傳,中秋夜睡得越晚越長壽,尤其是少女在中秋夜晚睡,會使自己的母親長壽。還有祈求嫁得如意郎君: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園中的蔬菜和蔥,就表示她將覓到一位如意郎君。有句民謠“偷到蔥,嫁好人,偷到菜,嫁好婿”,就是由此而來。祈求孩子:婚后尚未生育的婦女,在中秋晚上,倘能到人家菜園里偷摘到一個瓜抱回家,來年就會生個胖娃娃。
今天,祭月和拜月則成為臺灣過中秋節(jié)最為普遍的習俗。中秋節(jié)起源于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習俗,漸漸在民間興起。到了明清,祭月供品也已形成規(guī)模: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同時,街市上還會出售一種“月光紙”,上面印著菩薩、宮殿,還有兔形人在月光下?lián)v藥等圖案。祭月后,便將這些“月光紙”焚燒。按傳統(tǒng),男的可以參加祭月的活動,但不能參與拜月的活動。因此,在臺灣,“拜月”就是婦女的事情了。當婦女們忙著置辦各種拜月的物品時,小孩子們也趁機跟著忙活。每值中秋,臺灣街市上都會賣一種用來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源于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姿如人形。到清代,“兔兒爺”的功能轉(zhuǎn)變成了“中秋”的玩具,有武士形、商販形,還有剃頭師和裁縫師形等。
這些習俗的傳承,是臺灣對中華文化傳統(tǒng)民俗血脈的繼承,也是對大陸的依戀和期盼。
中秋節(jié),一個寄予相思的浪漫日子,一個剝離悲情的鄉(xiāng)愁時刻。
中秋節(jié),又見海上升起一輪明月!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又見 海上 升起 又見海上升起一輪明月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 一輪明月升起照亮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