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文獻的組織整理_館藏報刊文獻中的風尚上海
發(fā)布時間:2020-02-1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為了迎接世博會的到來,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于近期舉辦了“上海記憶――館藏報刊文獻中的上!贝笮驼褂[,用300余幅圖片和史料串起百年“風尚”上海
上海的世博情緣
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辦,其實,上海早就和世博會結(jié)下了“緣分”。
早在86年前,就有人建議在上海舉辦“世博會”。1923年5月24日的《申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有位國外學者皮納氏提出《上海開世界博覽會之建議》。皮納氏稱:“依他國大都會之經(jīng)驗,舉行宏大博覽會,乃有利可收之事,布置一切,必須包羅廣博,應有盡有,開會期至少六個月,因不但將有大批外賓陸續(xù)蒞臨,內(nèi)地華人來游者亦將絡繹不絕,自應寬展會期,以免向隅,但規(guī)模必須廣大,方能吸引游人!
皮納氏認為在當時的上海提出辦一屆世博會,正合時機,并建議上海應該開始準備,“今日提議此舉,實為適合時機,因籌備布置,不能急速,建筑會場,搜集陳列物品,至少需三年以至五年,日本在東京開一兩個月之世博會,需籌備兩年之久,中國此種大會,斷不應再縮短”。
在皮納氏看來當時上海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開世博會的能力,如果再加以準備,在上海召開世博會必定會促進上海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皵(shù)年之后,中國內(nèi)部情形,當可如所希望而有進步,彼時國際貿(mào)易必發(fā)達,恰恰開此世界博覽會,可卜偉大成功?傊虡I(yè)界之活動決不許為目前之衰敞所麻痹,而應益加振奮,放開眼界,向前進行也”。
上海媒體從上世紀30年代起就向中國百姓介紹世界各地的世博會。1935年《新生》報道了比利時布魯塞爾世博會,1939年《永安月刊》報道了美國紐約-舊金山世博會,1947年《聯(lián)合畫報》報道了法國巴黎世博會。
據(jù)1939年《永安月刊》報道的在美國紐約-舊金山舉辦的世博會,提及我國有兩位商人參加了當時的世博會,“惜乎目前戰(zhàn)亂正酣,搜集運輸?shù)葐栴}均多受障礙,致不能用政府名義正式參與,僅由商人和華僑自動參加,其中以當?shù)厝A僑鄺炳舜和鄧祖蔭兩君毅力令人敬佩,開幕后中國村之受全世界人士歡迎,較諸其他東方國尤為熱烈,茍我國非因戰(zhàn)事關系,政府得有參加機會,俾友邦人士對我國有更新認識,則國光得以發(fā)揚遠大,而盛況當亦不只此也”。
愛“軋鬧猛”的上海人
上海歷來就是一個不缺少樂子的地方,上海人喜歡“白相”,喜歡“軋鬧猛”。
1930年第5期《上海漫畫》上刊登葉淺予拍攝的一組靜安寺廟會照片。每逢陰歷四月初八佛祖誕生日,靜安寺都要舉辦浴佛節(jié)。四處商販也云集在廟宇的馬路兩邊,設攤售貨,形成集市,稱為廟會。靜安寺廟會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60年代初。
當時的報紙上曾這樣描述廟會的場景:“據(jù)說今年比往年熱鬧,自初一起,一般販賣我國工業(yè)品的小商,就在靜安寺附近的幾條馬路的人行道上,搭起帳篷,作臨時商店,沾我佛如來的恩光來博一點蠅頭微利,而攤戶櫛比,綿互里許,卻算是皇然大觀,寺中香煙彌漫,高接云衢,游人擠擠,絡繹于途,當局為防宵小,十步一崗探捕密集,乘騎印捕。更覺我佛不獨恩光普照。”“時髦絲襪五角一雙”、“鉛桶之市”、“玩具攤”……廟會上的東西“五花八門”,場面熱鬧。
“白相大世界”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普通市民的日常節(jié)目!按笫澜纭遍T票低廉,花上一毛、兩毛錢買張門票就可以玩上一天,有電影、魔術、雜技、曲藝、戲劇等,是一個袖珍版的上海娛樂城。1947年的《聯(lián)合畫報》上有一張《大世界》漫畫,畫面里人山人海,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
百樂門是上海灘上又一個“白相”的好去處。百樂門建于1933年,是當時美國近代前衛(wèi)的建筑風格,其舞廳的設施在當時上海是獨一無二的,百樂門的地板因為彈性佳,被上海人形象地稱為“彈簧地板”。
上海開埠以后,隨著西人的進入和租界的形成,率先建起了公共園林,這些園林無論在形式或內(nèi)容、還是在管理方法或所有權(quán)上,都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它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外灘的黃浦公園建于1868年,曾名為外國花園和外白渡橋公園,1928年6月4號的《申報》上就刊登了一篇“白渡橋公園游記”。現(xiàn)在的中山公園,當年叫兆豐公園,比現(xiàn)在大許多,里面還有動物園,是當時上海著名的景點。過去,在兆豐公園的西式石亭下拍照是老上海的流行,到今天這個石亭也還在,許多人都叫它露天音樂廳!都t玫瑰》雜志刊登過1929年一個中國家庭在兆豐公園西式石亭下的留影,照片上的人物有著西服的,也有穿長衫的,時尚與傳統(tǒng)在這里交匯。
追求新生事物不停步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難學像;等到學了三分像,上海早已翻花樣。”上師大圖書館館長俞鋼這樣說。展覽中,一首上世紀30年代流傳的民間小詩讓人忍俊不禁。當時巴黎的當季時裝僅三四個月后就出現(xiàn)在上海街頭!翱级蚯驁觥薄胺▏嚒薄盎▓@洋房”……在一張老上海的《申報》廣告中有許多這樣的時髦名詞,這也正是“風尚上!钡目s影。當時的上海屈臣氏汽水公司還將先進的汽水制造程序圖作為廣告刊登在雜志《婦人畫報》上。
上海有“十里洋場,萬商云集”的大都會景觀,20世紀初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既有全世界各地的百貨,也有餐飲、娛樂,代表了上海人的前衛(wèi)的消費觀。
1936年1月,《良友畫報》刊登了“最近開幕之上海大新公司”,介紹的是1月10日開業(yè)的一個集購物、飲食、游樂于一體的大新公司,它是“四大公司”中創(chuàng)建最晚,但卻是設備最新的一家大型百貨公司。10層大樓采用中西建筑風格,商場鋪面至三樓使用的電動扶梯是全國唯一的一座,成為當時最大的“新聞”,很多圖新鮮的上海人在商場門口排起長隊,就是為了體驗一下這一新生事物。
上海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新知識新事物的追求。在照相技術還未普及的19世紀末,上海曾有一些著名的畫報,內(nèi)容以反映時事、社會生活、仕女風俗為主。
1876年貝爾發(fā)明電話,不久即傳入上海,1882年上海租界就有了電話!秷D畫日報》曾刊登了一張1899年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成立的圖片,而“德律風”也就是英文telephone(電話)的音譯,到解放初,許多老上海還把電話稱作“德律風”。
上世紀初,上海引進了壓路機來鋪路,《飛影閣畫報》上刊登了一張身穿長衫的市民站在大馬路(今南京路)上觀看引進的鋪路機在施工的畫,可見上海人早就喜歡“軋鬧猛”。
在近代中國大中型城市中,上海是最早組織救火會的城市,也是消防設備最完善的城市!饵c石齋畫報》曾刊登上海租界內(nèi)的消防演習的場面。
城市交通是都市生活的基礎設施,上海早在1908年就開始了有軌電車的運營,以后逐步完善,形成由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公共汽車組成的城市交通網(wǎng)絡。而人力車、三輪車、出租車作為公共交通補充,也一起出現(xiàn)在上海的馬路上。
1931年的《良友畫報》用兩個通版刊登了各式各樣“行使在上海街頭的車”,既有貨車、移動醫(yī)院、收糞車、三輪車、兒童自由車、污水車、載重六輪大汽車、汽油運送車、郵政包裹車、貨箱車、牛奶車、送貨腳踏車、軍用鐵甲汽車、摩托車、火車、馬車、垃圾車、腳踏車、無軌電車、清道車、人力車、公共汽車……這些形形色色的車比現(xiàn)在馬路上的車種類更多。
都市青年的新生活
上世紀20年代,上海人對婚禮儀式已有去繁就簡、棄舊取新之趨勢,新一代的都市新人,尤其知識青年,不為傳統(tǒng)禮俗所束縛,崇尚節(jié)儉、文明的新婚俗,上海還出現(xiàn)了最早的“集團婚禮”。
1923年1月18日《申報》上就刊登了關于文明結(jié)婚的討論文章。1930年《良友畫報》上的結(jié)婚照,從中可以看到新舊交替、東西結(jié)合的婚俗,新郎新娘有穿長衫旗袍的,也有穿西服婚紗的。1935年4月,《婦女畫報》還報道了在上海舉行的首屆“集團結(jié)婚”,也就是今天的集體婚禮。
當時,新式里弄住宅的出現(xiàn),改變了都市居民的生活習慣,家庭布置也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美術生活》《婦人畫報》《永安月刊》紛紛介紹現(xiàn)代家居,沙發(fā)、茶幾、壁爐、長餐桌取代了舊式的八仙桌、板凳,西式的生活方式正影響著上海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女子教育推動了現(xiàn)代生活的興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女學生是文明、現(xiàn)代、健康生活的象征,女學生形象頻頻出現(xiàn)在報紙雜志上,反映了人們對知識女性的欣賞。
上海是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的先驅(qū),由最早的教會辦女學開始,逐漸向社會擴展,各類女校紛紛開辦,據(jù)1936年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當時在校女生的比例占全國之首!读加旬媹蟆吩且唤M復旦大學女生的照片,畫面中的女學生閱讀、打球、散步、小憩,與現(xiàn)代女大學生的生活相仿。
。ㄕ2008年11月2日《新民晚報》)
相關熱詞搜索:館藏 上海 風尚 館藏報刊文獻中的風尚上海 館藏文獻主題展覽的魅力 從文獻中走來的都市文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