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領導行為及其評價體系
發(fā)布時間:2019-08-2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 體育教師領導行為有它自身的特點。教師的領導對象就是教育對象,教師對學生的領導旨在使其得到各方面的一般發(fā)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這和其他行業(yè)旨在使被領導者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工作任務不同。本文探討了體育教師領導行為的理論、形成、結構及評價體系具有重要實踐意義,綜述了教師領導行為的理論來源、體育教師領導行為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評價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體育教師 領導行為 評價體系 權變模式
1.領導行為理論概述
領導理論是研究領導有效性的理論,是管理學理論研究的熱點之一。領導理論的研究成果可分為三個方面,即領導特性理論、領導行為理論和領導權變理論。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種領導方式理論、R.Likert的四種管理方式理論、領導四分圖理論、管理方格理論、領導連續(xù)統(tǒng)一體理論等等。
1.1西方領導行為理論
1.1.1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的領導方式。
專制或獨裁型(專權型領導):是指領導者個人決定一切,布置下屬執(zhí)行。這種領導者要求下屬絕對服從,并認為決策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民主集中型(民主型領導):是指領導者發(fā)動下屬討論,共同商量,集思廣益,然后決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自由放任型領導:是指領導者撒手不管,下屬愿意怎樣做就怎樣做,完全自由,他的職責僅僅是提供信息并與企業(yè)外部進行聯(lián)系,以利于下屬的工作。
1.1.2李克特的管理系統(tǒng)理論(雙中心論)。
李克特及其同事在1947年開始進行研究,試圖比較群體效率如何隨領導者的行為變化而變化。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實現(xiàn)預期的績效和滿意水平的基本原理,以及有效的領導方式類型。
1.1.3領導的連續(xù)統(tǒng)一體理論。
坦南鮑姆(R.Tannenbaum)和施米特(W.H.Schmidt)于1958年提出了領導行為連續(xù)體理論。坦南鮑姆和施米特認為,不能抽象地認為哪一種模式一定是好的,哪一種模式一定是差的。
1.2中國傳統(tǒng)領導行為理論
1.2.1“修、齊、治、平”的領導行為。
《易經》是古代群經之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源頭!兑捉洝返乃枷胱⒅厝耸,回避天命,著重闡發(fā)儒家德治的主張,是一套修、齊、治、平的“君子之道”。它闡述的領導行為比較系統(tǒng)化,從而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的領導理論。
1.2.2道家的領導行為。
道家的領導行為集中體現(xiàn)在“治”,即領導和管理。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領導行為,即:“道法自然”、“無為而民自化”、“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1.2.3毛澤東的領導行為。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式的領導哲學。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說:“我們共產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采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庇纱丝梢,毛澤東對領導行為的論述涉及理論與實踐、一般與個別這樣最基本的哲學問題,最后,他把領導行為的根本問題歸結為領導與群眾的關系問題。
2.教師領導行為的理論研究現(xiàn)狀
2.1教師的行為研究
新世紀體育教師行為目標的調整與定位是教育與社會互動關系的結果。一方面,急劇變化的社會體制與經濟結構對體育教育提出嚴峻挑戰(zhàn),對體育教師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體育教育必須對動蕩不居的社會做出回應,體育教師行為目標對此必然做出相應的調整與定位。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和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顯著。體育教師行為具有超越性,教師行為的本質是人類行為本質的反映。體育教師行為具有多樣性和因變性,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在的、自然的、含蓄的,F(xiàn)代體育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強調學生在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中的自我存在,即讓他們自我建構、自我生存、自我發(fā)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行為在不同的教學情境、組織氛圍及教育對象等因素的影響下變通地運用不同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
2.2有關教師領導行為的概念及類型
教師領導行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9年勒溫(K.Lewin)及其同事的領導行為經典實驗。他們以權力定位為基本變量,將領導行為劃分成民主型(Democracy)、權威型(Authoritarian)和放任型(Laissez-faire)。國內的研究將教師視為領導的還很少。領導方式是指教師用來行使權力與發(fā)揚其領導作用的行為方式。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的李克特(R.Likert)將集權型分為強硬集權型和仁慈集權型。陳振華在美國學校的三種課堂管理風格述要中,將教師的領導方式按其控制程度進行分類,分為教師低度控制、教師中度控制和教師高度控制。這種劃分并不完全合乎教師領導行為的實際。從這三種稱呼本身看,它明顯含有相當的主觀褒貶色彩。孫啟民認為,給教師領導行為分類,應該客觀一些,力求合乎實際,盡量避免主觀色彩,以使之有說服力,讓人能夠接受,并對人們有指導意義。
3.體育教師領導行為的研究現(xiàn)狀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通過自己的活動對學生施加影響,實現(xiàn)某種目標的過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行為,稱為體育教師領導行為。體育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教師的水平,體育教師的水平又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自身的領導行為上。傳統(tǒng)觀念強調教師的權力和職位,而行為科學強調教師的心理影響力,強調激勵學生的信心和熱情,為達到體育教學目標而自覺行動。現(xiàn)代教學論十分重視教學活動中的非教學性因素的投入,這是一個趨勢。
4.體育教師領導行為的結構
體育教師的領導行為作用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它表現(xiàn)為對事和對人兩個方面。對事發(fā)生的領導行為是工作行為;對人發(fā)生的領導行為是關系行為。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這兩種行為既相互滲透又相互作用。工作行為是指教師以體育教學為中心,建立目標、計劃、實施方案、控制調節(jié)手段及檢查評定等活動。關系行為是指教師與學生在心理、情感上建立的相互溝通。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以體察學生的情感,滿足學生的需要,激勵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關系行為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激勵、引導和教育管理上。
5.對體育教師領導行為的類型及評價的研究
張予東在美國布拉克和莫頓提出的“管理方格圖”的基礎上,改制了一個體育教師行為的方格圖,用以區(qū)別教師領導行為的類型及進行評價。方格圖以工作行為和關系行為為兩個維度。
臺灣師范大學吳武典教授編制了“教師領導行為問卷”,此問卷由60個項目組成,分為三個維度,即民主、權威和放任,以各維度的得分高低來評價教師領導行為的類型。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教師領導行為有它自身的特點。教師的領導對象就是教育對象,被領導者即被教育者比較幼稚,不夠成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中,這就和其他行業(yè)領導對象為成人有明顯區(qū)別。教師對學生的領導旨在使其得到各方面的一般發(fā)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這和其他行業(yè)旨在使被領導者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工作任務不同。從領導者和被領導者關系看,教師把被領導者看作有積極主動性同時又是被塑造和改造的對象,教師的責任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其他行業(yè)中領導者之于被領導者一般只在于指揮、安排和協(xié)調。
目前的研究在方法學上存在缺陷,如對體育教師領導行為的定義和分類都不夠明確,缺乏具可操作性的標準測量指標,多為橫斷面實證研究。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會也不可能存在著適應一切情況的固定的領導行為。有效的領導行為應隨學生行為成熟度的提高而不斷變化,改進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進一步細化研究內容,擴展對多種影響因素的分析,開展設計科學嚴謹的前瞻性研究。
參考文獻:
。1]Jowett S.The coach-athleterelationshipquestionnaire and dyad maps.(Research Monography No.1)Staffordshire,UK:Staffordshire University,School of Health,2002.
[2]Dorman,J.P.Fraser,B.J.McRobbie,C.J.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Level and Classroom-Level Environments in Secondary Schools.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95,35(1):74-91.
。3]謝光,王建偉.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心理及行為特征研究[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0,(03).
[4]賈榮固.講學、導學與教學——教師主導行為三種類型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1,01.
。5]李森.體育教師教學行為的表現(xiàn)及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8,(S1).
。6]王剛.行為管理在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工作評估中的運用[J].安徽體育科技,1999,(04).
。7]朱林華.淺談體育教學中的暗示行為[J].安徽體育科技,2000,(04).
。8]唐成,徐玖平.基于效用序數論體育消費者行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03).
。9]周次保,李莉,體育教師行為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5).
。10]唐松林.教師行為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