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主客體范疇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主體和客體是這門新興學科的中心范疇,要想對恩想政治教育學進行很好的研究就必須正確認識并擺正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對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學中關于主體與客體的爭論的重點和實質(zhì)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相對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理念和不同教育模式的區(qū)別就在于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見解。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174-01
一、思想政治教青學中的主體和客體的定義
1、思想政治教育學主體的定義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主體是指按照一定社會、階級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的對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進行帶有控制性質(zhì)的作用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學主體的定義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根據(jù)一定社會、階級的要求對教育對象施加可控性影響,而不是按照個人或有小部分人組成的小集團的要求去影響教育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學主體對教育對象的教育必須是有計劃和有目的的,切不可隨意的、盲目的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核心部分是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機構和人員。
2、思想政治教育學客體的定義
客體是相對主體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客體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施加可控性影響的對象。
二、當前思想界和學者界對于這一問題的幾種主要觀點及其對它們的認識
1、單一主體論。
這一論點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教師單一主體論”和“學生單一主體論”,這兩種觀點是相互對立的!敖處焼我恢黧w論”的觀點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實質(zhì)上是老師處在一種主導位置對學生進行的按照一定要求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和指導的過程,老師是主動者,而學生是被動者,處于從屬地位。相反,“學生單一主體論”認為教育過程是學生主動接受、吸收知識的過程,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教師只處于客體地位。
“教師單一主體論”的優(yōu)點是確認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肯定了教師在傳播文化思想和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重大作用。但是它的缺陷也很明顯、嚴重,因為它過于強調(diào)教師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教育過程中另外一個重要部分,它否定了學生的信息自主性。所以,“教師單一主體論”只解決了教育過程中的一個方面的問題,沒有對教育過程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具有嚴重的片面性。
“學生單一主體論”是與“教師單一主體論”基本上完全對立的觀點。它的優(yōu)點是看到了“教師單一主體論”的巨大缺陷,認識到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這種觀點否定教師主導作用的做法卻犯了與“教師單一主體論”一樣的錯誤,那就是認識問題的片面性。
2、雙主體論。
這種論斷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動教育功能的個人和組織的就是主體。按照這樣一種定義,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管是傳授知識的老師還是接受知識的學生都是教育的主體。
“雙主體論”是一種“教師單一主體論”與“學生單一主體論”的中和方法,它吸收了兩種觀點的有點,解決了兩種觀點的缺陷。這種觀點的提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隙◣熒p方的主體地位也就是承認了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樣師生雙方積極性得到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在教的過程中,老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在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客體。但是這種觀點卻忽視了兩個問題第一,教師與學生不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客體,而只是階段性的主客體,然而具體在哪些階段師生是一種怎樣的主客體關系,觀點卻沒有詳細提及;第二,在學的過程中,老師不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客體,從而出現(xiàn)只有主體沒有客體的情況。
3、雙向互動說。
這種觀點主張主客體之分只適用于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交流過程,而不可以用來對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性活動進行嚴格意義上的區(qū)別。
這種理論看到了人的思想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提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是人與自然地對象性關系,而是一種社會關系。這一理論對雙主體理論進行了較大程度上的改進和補充,但是這種改進與補充沒有取得理論的實質(zhì)性突破。
三、筆者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范疇的見解
1、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范疇的看法
為了能夠正確的認識和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把握主客體的準確內(nèi)涵,應該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第一,看待為題要全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個整體,而不應該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應該確立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一致性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第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具有能動性的社會關系不應該和人與自然界間的簡單關系相混淆,不可以把人簡單的作為客體
第三,人具有主我和客我的兩重意義,主我具有主體性,客我只是一種客觀存在;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出發(fā)點應該確立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原因,并對其進行教育提高;受教育者要承認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現(xiàn)實,積極認真的接受教育。
2、對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范疇的看法
(1)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為客體的內(nèi)容。筆者認為,真正能都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實質(zhì)性作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教育方法和手段只是傳播信息的媒介。
(2)把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作為客體的內(nèi)容。這樣可以科學的區(qū)分受教育者的“主我”和“客我”,有利于解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客體缺失的缺陷。
結語:
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范疇的重新審視和了解,有利于擺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關系,調(diào)動雙方的積極性,革除“單一主體論”認識事物不全面的嚴重錯誤,可以引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與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的合理結合,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以及人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玉平,黎莉淺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的特點和分類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 2007年09期
2、盧嵐,徐志遠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重要范疇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8月
3、盧黎歌,楊新華 論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主客體范疇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6年3月
4、邱偉光,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