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1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巢湖的歷史篇一:巢湖合并歷史
巢湖猶如一個多災多難的女人,在民國三十六年即生育了八個子女(巢縣、無為縣、廬江縣、肥東縣、肥西縣、含山縣、和縣、三河市)。
50年3月,輕佻的長女三河與哥哥肥西**(合并)雙雙私奔。因受不了奇恥大辱,正值英年的老公含恨去世,家庭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堅強的巢湖在守寡二年之后,為了孩子們的生計,不得不與敬亭山下的光棍宣城重新組建了一個家。
再婚家庭紛爭不斷。為了止息紛爭,苦難的母親不得不把子女送人或臨時寄養(yǎng),以減少家庭的內部矛盾。58年7月先是把二兒子廬江暫時送到二舅六安,11月后又把長子巢縣送給大舅合肥。12月由于無法度過寒冷的冬天,不得已又把乖巧的三子和縣、四子含山送給隔江的姨媽馬鞍山。
61 年4月因不堪忍受舅媽的白眼,可憐的巢縣又從大舅家投奔到江那邊的姑姑蕪湖。1965年5月,在外公國務院的主持下,巢湖與宣城結束了十年痛苦的婚姻,領回了在親戚家寄養(yǎng)的巢縣、無為縣、廬江縣、肥東縣、和縣、含山縣 6個孩子,相依為命成立了新家。
1983年7月, 長女肥東縣嫁到大舅家合肥市。
1984年1月4日,經外公國務院批準,長子巢縣行成人禮,由巢縣改名巢湖市(縣級)。1999年7月9日,又經外公國務院批準,長子巢湖市正式取代母親主持家務(撤銷巢湖地區(qū)及縣級巢湖市,設立地級巢湖市)。
在2011年的7月巢湖突然去世。雖不富裕的家再一次的面臨解體。長子巢縣與次子廬江再次送給大舅合肥,三子無為牽著四子和縣的小兒子沈巷同時過江投奔姑姑蕪湖。四子和縣與五子含山只含淚過江尋找姨媽馬鞍山。
一個家族瞬間分崩離析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巢湖的歷史篇二:巢湖簡介
目錄
2011-11-25
一 歷史悠久的巢湖 --------------------------------------------------------------------------3
二 巢湖的特產---------------------------------------------------------------------6
三 巢湖的景點----------------------------------------------------------------------7
四 巢湖的名人----------------------------------------------------------------------10
第一章 歷史悠久的巢湖
巢湖市,因湖而得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約4000多年,古稱“居巢”、“南巢”等,F(xiàn)已考證巢湖水下確有一座古城遺址,而它很可能是帶著當時已相當高的文明和發(fā)達程度,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沉沒的。巢湖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地處合肥、南京腹地,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合蕪、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依托合肥駱崗機場和蕪湖萬噸級外貿碼頭直達世界各地。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環(huán)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2007年總人口471萬。巢湖,又稱焦湖,是安徽省內最大的湖泊。巢湖水系發(fā)達,自古就號稱“三百六十汊”,全國五大
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巢湖市位于省城合肥的南部,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茨、合九鐵路及合寧、滬蓉、合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蕪湖長江大橋和銅陵長江大橋橫跨長江天塹,是巢湖市連接江南的跨江通道。依托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和合肥、南京兩個航空港,可借“船”出海。巢湖汽車北站設有合肥駱崗機場異地候機樓,采取“空港快線”的方式,為巢湖當?shù)芈每吞峁┵徠、班車接送、異地值機等“一站式”服務 巢湖是一個區(qū)位獨特的地方。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很少有哪個城市能像她這樣,襟江而又擁湖。大江大湖在這里交匯,江南江北文化在這里集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她造就為江北的“魚米之鄉(xiāng)”,歷史的煙云賦予她豐
富的名勝古跡,長江巢湖之水哺育出一輩又一輩歷史名人,為今天的巢湖留下了珍貴的自然和歷史遺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名勝文化資源。
巢湖地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fā)源地之一。距今三十萬年的“人”、二十萬年的“銀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國最早的城 市”凌家灘文化遺址,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xiàn)代人一步步進化的歷史,展示了從舊石器期到鐵器時期直到新石器時期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早的古代文明。三大遺址的發(fā)掘,震驚了國內外考古界和史學界,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fā)源地的歷史論斷
巢湖是“巢湖水師”的發(fā)源地。元朝末年,居巢人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為保護鄉(xiāng)里聚兵巢湖,在湖心姥山島建水寨,修船壙,訓練水師。正是這個水師,在裕溪口打敗元軍,救出朱元璋,并相助朱元璋揮師渡江,為明朝建業(yè)建立了卓越功勛,俞氏父子四人因此被冊封為“兩公兩侯”。俞府宗祠和姥山南壙遺址,至今印記著這個鮮為人知的歷史功績。
巢湖是“淮軍文化”的搖籃。李鴻章在巢湖中廟水域集中編練中國淮軍,一批著名愛國將領——廬江籍“五大督撫”丁汝昌、吳長慶、吳贊成、劉秉璋、潘鼎新,肥西籍的劉銘傳,正是從這里走向疆場,走向臺灣,在抗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和抵抗八國聯(lián)軍三大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淮軍在巢湖的遺存很多,以中廟鎮(zhèn)的淮軍“總祠堂”昭忠祠、李文公祠、姥山的文峰塔,烔煬鎮(zhèn)的李鴻章當鋪為中心,從廬江的吳長慶故居、武壯公祠、潘鼎新祠、劉秉璋墓,到居巢區(qū)、無為縣的丁汝昌的故居和墓園,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淮軍文化圈,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軍事價值和建筑藝術鑒賞價值,而且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巢湖是現(xiàn)代革命的紀念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雄的巢湖兒女繼承和發(fā)揚先輩們的光榮傳統(tǒng),在國內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積極參軍,踴躍支前,為保衛(wèi)祖國浴血奮戰(zhàn)。農民在這里組織暴動,新四軍在這里打響了抗戰(zhàn)第一槍,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這里“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留下了羅家咀和六洲暴動、新四軍七師司令部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蔣家河口戰(zhàn)斗和渡江戰(zhàn)役等很多舊址及紀念塔、紀念碑、紀念館等,成為當今紅色旅游的重要去處。
巢湖是歷史名人的故里。這里英才輩出,群星璀璨。從秦末謀略家范增,三國名將周瑜,到唐宋著名詩人張籍、張孝祥、杜默、楊杰;從清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福建巡撫吳贊成、四川總督劉秉璋、廣西巡撫潘鼎,到現(xiàn)代“革命先驅”李慰農、陳原道,“民族之雄”戴安瀾,“巢湖四上將”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以及當代書法大家林散之、畫家童雪鴻、詩人田間、奧運冠軍許海峰等,都出生在這塊沃土上。他們不僅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還在家鄉(xiāng)留下了諸多不可復制的歷史胎記和現(xiàn)實外延,其中馮、張、李三上將故居定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巢湖歷來是政治家和文學家們的涉足之地。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從三國曹操,晉代王羲之,到唐代李白、杜牧、羅隱、劉禹錫,宋代歐陽修、王安石、米芾、陸游、楊萬里;從明清朱元璋、李鴻章、石濤,一直到現(xiàn)代朱德、劉伯承、胡耀邦、郭沫若,當代的江澤民、朱镕基等,他們或游覽和視察巢湖,或戎馬和任職巢湖,在這里留下了諸多歷史名勝、傳世墨寶和千古絕唱,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巢湖的歷史名勝文化。
蓋言之,以龍?zhí)抖础昂涂h猿人”、銀山“銀屏智人"”、凌家灘古人類遺址為經典的古猿人文化,以古昭關、霸王祠、東關、南壙、范增墓、周瑜墓為歷史遺痕的古戰(zhàn)場文化,以劉禹錫陋室、米芾寶晉齋、“巢湖三上將”舊居為代表的名人名居文化,以昭忠祠、李氏宗祠、武壯祠、丁汝昌墓園等眾多名勝組成的淮軍文化,以中廟、姥山塔、鎮(zhèn)淮樓為標志的古建筑文化,這五大文化構成歷史名勝的五大基石,使得巢湖地域文化底蘊古樸厚重,熠熠生輝。 巢湖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多樣,特色鮮明,主要菜系屬徽菜系,講究刀工,制作精細,湯汁鮮美,色香味俱佳。在這里可以品嘗到馳名中外的“巢湖三珍”、“長江三鮮”,久負盛名的東關老鵝湯、無為板鴨、香雪牌板鴨、廬江小紅頭,可口的和縣油炸麻雀等;巢湖名席:魚席、鵝席、野味席、家常席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巢湖中垾農民美食城、遍布城鄉(xiāng)的飲食大排檔,會讓你乘著游興,盡情品嘗而流連忘返。
居巢區(qū)旗鼓山,是項羽謀臣范增的故土。這里“鼓打旗搖鳳點頭”的青山秀水,向人們訴說著兩千年前歷史的輝煌與遺憾:正是由于“當年亞父出居巢”,輔楚反秦,項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業(yè);但也正由于項羽后來不聽從他的計謀,在他導演的“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才出現(xiàn)自刎烏江的悲劇結局。
秦漢之后,巢湖又是三國爭雄的古戰(zhàn)場。曹操占據巢湖水鄉(xiāng),與吳國孫權在這里展開長達數(shù)十年的“拉鋸戰(zhàn)”,周瑜英勇善戰(zhàn),與曹操十戰(zhàn)濡須河,終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周瑜和小喬之墓今猶在,“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的千古佳句,以及周郎墩、都督山的傳說至今為民間廣泛傳誦。
巢湖的歷史篇三:巢湖文字資料
第一章 歷史悠久的巢湖
巢湖市,因湖而得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約4000多年,古稱“居巢”、“南巢”等,F(xiàn)已考證巢湖水下確有一座古城遺址,而它很可能是帶著當時已相當高的文明和發(fā)達程度,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沉沒的。巢湖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地處合肥、南京腹地,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合蕪、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依托合肥駱崗機場和蕪湖萬噸級外貿碼頭直達世界各地。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環(huán)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2007年總人口471萬。巢湖,又稱焦湖,是安徽省內最大的湖泊。巢湖水系發(fā)達,自古就號稱“三百六十汊”,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巢湖市位于省城合肥的南部,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茨稀⒑暇盆F路及合寧、滬蓉、合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蕪湖長江大橋和銅陵長江大橋橫跨長江天塹,是巢湖市連接江南的跨江通道。依托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和合肥、南京兩個航空港,可借“船”出海。巢湖汽車北站設有合肥駱崗機場異地候機樓,采取“空港快線”的方式,為巢湖當?shù)芈每吞峁┵徠、班車接送、異地值機等“一站式”服務巢湖是一個區(qū)位獨特的地方。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很少有哪個城市能像她這樣,襟江而又擁湖。大江大湖在這里交匯,江南江北文化在這里集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她造就為江北的“魚米之鄉(xiāng)”,歷史的煙云賦予她豐富的名勝古跡,長江巢湖之水哺育出一輩又一輩歷史名人,為今天的巢湖留下了珍貴的自然和歷史遺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名勝文化資源。
巢湖地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fā)源地之一。距今三十萬年的“和縣猿人”、二十萬年的“銀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國最早的城市”凌家灘文化遺址,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xiàn)代人一步步進化的歷史,展示了從舊石器期到鐵器時期直到新石器時期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早的古代文明。三大遺址的發(fā)掘,震驚了國內外考古界和史學界,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fā)源地的歷史論斷巢湖是“巢湖水師”的發(fā)源地。元朝末年,居巢人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為保護鄉(xiāng)里聚兵巢湖,在湖心姥山島建水寨,修船壙,訓練水師。正是這個水師,在裕溪口打敗元軍,救出朱元璋,并相助朱元璋揮師渡江,為明朝建業(yè)建立了卓越功勛,俞氏父子四人因此被冊封為“兩公兩侯”。俞府宗祠和姥山南壙遺址,至今印記著這個鮮為人知的歷史功績。
巢湖是“淮軍文化”的搖籃。李鴻章在巢湖中廟水域集中編練中國淮軍,一批著名愛國將領——廬江籍“五大督撫”丁汝昌、吳長慶、吳贊成、劉秉璋、潘鼎新,肥西籍的劉銘傳,正是從這里走向疆場,走向臺灣,在抗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和抵抗八國聯(lián)軍三大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窜娫诔埠倪z存很多,以中廟鎮(zhèn)的淮軍“總祠堂”昭忠祠、李文公祠、姥山的文峰塔,烔煬鎮(zhèn)的李鴻章當鋪為中心,從廬江的吳長慶故居、武壯公祠、潘鼎新祠、劉秉璋墓,到居巢區(qū)、無為縣的丁汝昌的故居和墓園,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淮軍文化圈,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軍事價值和建筑藝術鑒賞價值,而且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巢湖是現(xiàn)代革命的紀念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雄的巢湖兒女繼承和發(fā)揚先輩們的光榮傳統(tǒng),在國內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積極參軍,踴躍支前,為保衛(wèi)祖國浴血奮戰(zhàn)。農民在這里組織暴動,新四軍在這里打響了抗戰(zhàn)第一槍,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這里“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留下了羅家咀和六洲暴動、新四軍七師司令部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蔣家河口戰(zhàn)斗和渡江戰(zhàn)役等很多舊址及紀念塔、紀念碑、紀念館等,成為當今紅色旅游的重要去處。巢湖是歷史名人的
故里。這里英才輩出,群星璀璨。從秦末謀略家范增,三國名將周瑜,到唐宋著名詩人張籍、張孝祥、杜默、楊杰;從清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福建巡撫吳贊成、四川總督劉秉璋、廣西巡撫潘鼎,到現(xiàn)代“革命先驅”李慰農、陳原道,“民族之雄”戴安瀾,“巢湖四上將”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以及當代書法大家林散之、畫家童雪鴻、詩人田間、奧運冠軍許海峰等,都出生在這塊沃土上。他們不僅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還在家鄉(xiāng)留下了諸多不可復制的歷史胎記和現(xiàn)實外延,其中馮、張、李三上將故居定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巢湖歷來是政治家和文學家們的涉足之地。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從三國曹操,晉代王羲之,到唐代李白、杜牧、羅隱、劉禹錫,宋代歐陽修、王安石、米芾、陸游、楊萬里;從明清朱元璋、李鴻章、石濤,一直到現(xiàn)代朱德、劉伯承、胡耀邦、郭沫若,當代的江澤民、朱镕基等,他們或游覽和視察巢湖,或戎馬和任職巢湖,在這里留下了諸多歷史名勝、傳世墨寶和千古絕唱,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巢湖的歷史名勝文化。
蓋言之,以龍?zhí)抖础昂涂h猿人”、銀山“銀屏智人"”、凌家灘古人類遺址為經典的古猿人文化,以古昭關、霸王祠、東關、南壙、范增墓、周瑜墓為歷史遺痕的古戰(zhàn)場文化,以劉禹錫陋室、米芾寶晉齋、“巢湖三上將”舊居為代表的名人名居文化,以昭忠祠、李氏宗祠、武壯祠、丁汝昌墓園等眾多名勝組成的淮軍文化,以中廟、姥山塔、鎮(zhèn)淮樓為標志的古建筑文化,這五大文化構成歷史名勝的五大基石,使得巢湖地域文化底蘊古樸厚重,熠熠生輝。巢湖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多樣,特色鮮明,主要菜系屬徽菜系,講究刀工,制作精細,湯汁鮮美,色香味俱佳。在這里可以品嘗到馳名中外的“巢湖三珍”、“長江三鮮”,久負盛名的東關老鵝湯、無為板鴨、香雪牌板鴨、廬江小紅頭,可口的和縣油炸麻雀等;巢湖名席:魚席、鵝席、野味席、家常席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巢湖中垾農民美食城、遍布城鄉(xiāng)的飲食大排檔,會讓你乘著游興,盡情品嘗而流連忘返。居巢區(qū)旗鼓山,是項羽謀臣范增的故土。這里“鼓打旗搖鳳點頭”的青山秀水,向人們訴說著兩千年前歷史的輝煌與遺憾:正是由于“當年亞父出居巢”,輔楚反秦,項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業(yè);但也正由于項羽后來不聽從他的計謀,在他導演的“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才出現(xiàn)自刎烏江的悲劇結局。
秦漢之后,巢湖又是三國爭雄的古戰(zhàn)場。曹操占據巢湖水鄉(xiāng),與吳國孫權在這里展開長達數(shù)十年的“拉鋸戰(zhàn)”,周瑜英勇善戰(zhàn),與曹操十戰(zhàn)濡須河,終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周瑜和小喬之墓今猶在,“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的千古佳句,以及周郎墩、都督山的傳說至今為民間廣泛傳誦。
第二章 巢湖的特產
巢湖銀魚產于巢湖,體呈圓筒狀、無鱗、透明無色、光滑,被譽為“巢湖皇后”。大銀魚體長15~20厘米,小銀魚體長4~7厘米,骨軟無刺,鮮嫩可口,營養(yǎng)豐富。銀魚蒸雞蛋、銀魚炒雞蛋、銀魚湯等以銀魚為原料的菜肴味道鮮美。有巢湖名菜——菊花銀魚巢湖中華絨鱉蟹俗稱河蟹、螃蟹或大閘蟹。一般重2~4兩,既可清蒸整蟹,也可做蟹糊、蟹羹等,味鮮且具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巢湖白蝦亦稱白米蝦、秀麗白蝦。體小修長,全身白色,殼簿肉煮不紅,清水蒸煮或燒炒后蘸少量醬油、醋食用,也可剝殼成米蒸燒食用。
巢湖毛魚產于巢湖,體小細扁長,曬于后,放適量鹽、油蒜子等蒸煮,吃米飯,稀飯尤佳,特別適合酒后吃飯食用。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無為、和縣境內的長江水域,盛產制魚、刀魚、河豚。這3種水產品不僅以各自獨特的風味聞
名全國,還因為它們上市時間短而愈加名貴。河豚上市在每年農歷三月初;其后刀魚上市,約在農歷四月份;農歷五月初制魚上市。其中,河豚、制魚上市持續(xù)時間僅20天左右,刀魚上市時間略長些。目前鰣魚、河豚已成為國家明文禁捕的珍貴魚種。東關老鵝湯又叫含山三口塘老鵝湯。將成鵝宰殺切成塊煮成湯。除加入鹽、生姜、黃酒等調料外,還另有一些特殊配料,屬于秘方。其湯紅潤清亮,肉爛而不碎,湯油而不膩,味道極為鮮美。含山東關老鵝湯為鵝盤湯,配以鵝雜、鵝血等制成的炒菜為精美的鵝席。香雪板鴨產于和縣香泉鎮(zhèn),系選用瘦肉型櫻挑谷肉鴨,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該產品皮白肉嫩,風味獨特,在歷史上就享有較高的聲譽。1997年,在南京舉辦“97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香雪牌板鴨獲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頒發(fā)的“世界馳名獎”和“質量之星獎”。廬江小紅頭是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名點,至今已有250余年的歷史。原名餑餑,又名油糖燒賣,以細面、糯米、白糖、豬油、金橘、桂花精心制成其外形如盛開的石榴花,因頂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紅點,故而得名。相傳在清同治年間,清軍著名將領吳筱軒,是廬江縣沙湖人,奉命出征。隨從家鄉(xiāng)廚師常為他做此點心,很受吳的贊賞。該廚師回鄉(xiāng)后,在廬江城關崗上開設“段萬和”飯店,繼續(xù)做這種點心,深受食者歡迎,遂馳名于世。廬江米線又名米粉、米面,系優(yōu)質大米精制而成。具有色澤光潤、柔韌滑爽、不斷條、不糊湯的特性,成型美觀?勺髦魇常嗫勺鳒秤,食時方便省時。
第三章 巢湖的景點半湯溫泉
溫泉位于巢湖湯山之麓。《巢湖志》記載:“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币蛴邪霚0霚珳厝臍v史十分悠久,遠在秦漢,此處溫泉就為人們發(fā)現(xiàn)和利用。據史書所載,湯泉味甘,抱疴來飲者多愈,主治肝胃虛寒、下痢、咳嗽、心腹冷痛及皮膚病等,被古人譽為九福之地。唐代詩人羅隱游覽半湯溫泉后,曾寫下“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涼”的詩句。溫泉終年噴涌不斷,水溫保持在攝氏60℃以上,最高可達80℃。泉水清冽,無色透明,水中含有30多種活性元素。溫泉涌出的熱氣,像裊裊青煙繚繞于曲徑山道上。
中廟中廟被稱為“湖天第一勝處”的中廟,矗立在巢湖北岸叫做鳳凰臺的磯石上。廟始建于唐,后屢有修建。它盤踞于磯巔,三面臨水,樓臺巍峨,頗有氣勢。明代儲良材曾作《中廟》,詩中吟道:“湖上高樓四面開,夕陽徒倚首重回。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廟內為形如四合院的純木質結構建筑,精巧別致。登樓憑欄,煙波浩渺,不辨云鄉(xiāng)水鄉(xiāng),景色奇詭而壯觀。在中廟南眺巢湖,湖中有一個飛紅流翠的小島,這就是姥山。遠遠望去,姥山像一位老態(tài)龍鐘的婦人,凝望著滔滔湖面上的兒山。人們說這就是“巢湖陷落”傳說中的那位焦婆,在望著她的兒子。兒子因為把陷湖的消息告訴鄉(xiāng)鄰,誤了時間,自己未能脫險。焦婆也因想去搭救兒子而跑掉了鞋。所以姥山南邊不遠處還有一座鞋山。人們?yōu)榱藨涯罱蛊,在姥山上修建了圣姥廟!袄逊迩嗨器伲浦⒅辛鳌。姥山地險景秀,島上有三山九峰,總面積1300余畝,最高處海拔104米。全島蒼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飄香。姥山之頂矗立著姥山塔,據《巢湖志》等記載,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禎年間,但工程至三層時停工。清代光緒年間,洋務派首領、合肥人李鴻章倡議續(xù)建,工成,李鴻章作《姥山塔碑記》刻于石。塔高51米,7層。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磚壘砌而成。塔體呈八角形,飛檐翹角,造型優(yōu)美。塔壁每層有碑石圖飾,刻有古人詩名和浮雕,刀工細膩、精湛。盤旋而上可至塔頂,依窗遠眺,可以飽覽巢湖風光。萬頃波濤,船帆如織,遠山嵐影,如夢如幻,宛如一幅“一出桃源路,中流別有天”的畫卷。
銀屏山銀屏牡丹巢湖之南,群峰相峙,峭壁嵯峨的銀屏山綿延于巢湖之濱。因
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銀,形似花瓶,因此又有“銀瓶”之名。銀屏峰海拔508米,為群峰之冠,登山可俯瞰全湖。但見碧波遠涵,極目水天無際。一脈青山,云纏霧繞,宛若仙境。圍繞銀屏峰的九座山峰,形狀如獅子,名曰九獅山,古人稱之為“九獅抱銀瓶”,銀屏山故名。這個地下水溶蝕石灰?guī)r形成的溶洞,可容千人,洞頂洞壁垂掛著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洞口絕壁石縫中,長著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枝葉扶疏,盤旋而出。每逢谷雨時節(jié)牡丹花開,潔白如銀,艷麗芬芳。慕名前來觀賞者絡繹
不絕。紫薇洞紫薇洞紫薇洞位于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種小樹當?shù)厝斯芙袗矍闃,前往游玩的情侶往往用紅絲帶系在樹上以表愛情忠貞不渝。內有紫莓洞,洞位于山的正中間,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內石壁在暗河沖擊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層紋十分清淅。最妙的要數(shù)洞內的"四絕"、"三奇"景觀。"四絕"為天溝、天板、天漕,玉螺賬,石鵝管和天外飛瀑。"三絕"為鐵索寒橋、雙井開天、地下長河。此外,"龍?zhí)堵牆?quot;、"群猴朝圣"、"洞中大龍湫"、"九龍壁"、"石葡萄"、"石褶裙"、"石針"、"石筍"、"葫蘆壽星"、"猴子撈月亮"、"八戒照鏡子"等景點,以及王喬煉丹留下的勝跡,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紫薇洞與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于常年受地下河的沖刷而形成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時來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邊還有個王喬洞,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里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個稍微大點的有頭以外,其他的都沒有頭。至于什么原因形成的“無頭佛”,一直不得而知。
姥山島姥山島姥山島位于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地處中廟鎮(zhèn)西南方向,地形橢圓,周長約四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島上三山九峰,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姥山島由結晶質凝灰?guī)r、安山巖等組成,為巢湖水上天然避風港和水戰(zhàn)停泊處。山地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為主。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于水中。山巔的文峰塔建于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憑欄遠眺,但見水天一色,驚濤擁雪,帆影點點,鷗鷺翔集,令人心曠神怡。
第四章 巢湖的名人
張愷帆張愷帆(1908~1991)安徽無為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區(qū)委書記、代理縣委書記、中共上海吳淞區(qū)委書記、滬西區(qū)委書記。后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抗戰(zhàn)時期因國共合作獲釋,曾任新四軍第五支隊秘書長、來安縣委書記、皖南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蘇皖邊區(qū)政府秘書長、合肥市委書記、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安徽省政協(xié)主席、黨組書記等職。張愷帆,原名張昌萬,曾用名張覺非、湯問樵、唐硯農、王文喬,1908年 12月 18日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陡溝鎮(zhèn)張家大墩的一個小地主家庭里。父親張錫光,是個思想開明的舊知識分子,科舉未中,在家半耕半讀,藏書頗豐。母親周氏,解放后取名周其淑。父母共生3男3女,昌萬居長。張愷帆出生后不久,父輩分家,并移居南距長江僅十幾華里的胡家碾村。戴安瀾戴安瀾(1904~1942),又名戴炳陽,原名衍功,自號海鷗。無為練溪鄉(xiāng)人。著名抗日英雄。1926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yè),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 1933年3月,率部參加長城古北口抗戰(zhàn),榮獲五等云麾勛章。1937年8月升任第13軍73旅旅長。次年3月,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zhàn)郭里集,迫使言兒莊之敵后撤,得華胄勞譽獎。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師開赴緬甸協(xié)同英軍作戰(zhàn)。次年3月,
參加東瓜保衛(wèi)戰(zhàn)。5月18日,在郎科地區(qū)指揮突圍戰(zhàn)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10月16日,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29日,美國國會授權羅斯?偨y(tǒng)追授戴安瀾1枚懋績勛章。1943年4月1日,國民黨政府在廣西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有1萬多人參加的國葬。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挽詞。毛澤東的挽詩是:“海鷗將軍千古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殉命,壯志也無違。”蔣介石的挽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尸酹壯志,惜大勛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1948年5月3日,卜葬于蕪湖市小赭山。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李慰農李慰農,(1895~1925) 革命烈士。原名李爾珍,今居巢方集鄭村人。民國元年(1912年),考取蕪湖第二農業(yè)中學!拔逅摹边\動爆發(fā)時,他是蕪湖學生運動的組織者之一。后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成為中共黨員。1923年底他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初回國,被中共中央派往山東省委工作。4月19日,青島大康紗廠工人罷工,他聯(lián)絡其他紗廠聲援。在罷工斗爭高潮時期,他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罷工歷時22天,并取得勝利。5月29日,日寇勾結軍閥張宗昌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青島慘案”。第二天,上海又發(fā)生“五卅慘案”。他即領導“滬青慘案后援會”,堅持斗爭。7月26日,他不幸被捕,29日壯烈犧牲。文翁文翁,西漢著名教育家、治水官吏。字仲翁,廬江舒(今安徽廬江)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修水利,政績卓著。他治蜀首重教育,選派小吏至長安,受業(yè)博士,或學律令,結業(yè)回歸,擇優(yōu)“為右職,次舉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興辦地方“官學”,入學者得免徭役,以優(yōu)良者為郡縣吏,促進當?shù)匚幕陌l(fā)展。班固《漢書》評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薄抖冀咚鲆份d,文翁在任職期間,“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頃”。李彬李彬,(?~1422)李信之子。洪武二十二年襲父職任濟州衛(wèi)指揮僉事。二十七年,統(tǒng)領官軍修筑宣府及德勝口等處長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擢為先鋒,因轉戰(zhàn)有功,永樂元年(1403年)被封為同知右軍都督府事豐城侯。后巡守海疆,防倭入侵。永樂五年奉命率軍平交趾(今越南);二十年正月,病故于交趾。追封“茂國公”。葬于故里陶廠。孫立人孫立人 (1900~1990)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著名將領。字仲倫,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zhèn)人,祖籍肥西三河鎮(zhèn),清代同治初年祖父孫炳焱遷居今廬江金牛鎮(zhèn),孫立人即生于此。民國十二年(192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留學美國,進普渡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專業(yè),人維吉尼亞軍校受訓,其間周游英、法、德、日等國,考察軍事。1928年回國,踏入軍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1940年任國民黨38師師長。1942年4月率部遠征緬甸抗日。1942年10月率部在印度藍姆伽第二次反攻緬北,踏破野人山“鬼門關”,血戰(zhàn)大龍河,取得于邦、孟關、八莫、南坎、新維、芒友、臘戍等戰(zhàn)斗的勝利。1944年3月,與反攻滇西的衛(wèi)立煌部中國遠征軍在芒友勝利會師,打通了全長1566公里的中印公路線,打破了日軍企圖封鎖盟國援華陸路交通線的夢想。全長1850英里的輸油管也由印度鋪到中國。因戰(zhàn)功顯赫,被授予英國皇家勛章,升任新一軍軍長。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調任東北長春警備司令和東北第四綏靖區(qū)司令。1947年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陸軍副司令。1949年凋任東南行政副長官兼臺灣防衛(wèi)司令。1950年出任陸軍司令兼臺灣防衛(wèi)總司令。1951年晉升為上將。1954年出任“總統(tǒng)府”參軍長。1955年,因其部屬郭廷亮涉及所謂“匪諜”案而引咎辭職,稱之為“孫立人事件”。后被長期拘禁,為“國防部”安排于臺中居住,達三十多年。在隱居期間曾五次要求去美國,均遭臺灣當局拒絕。1980年自愿退役,1988年被解禁,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臺中。孫立人在二戰(zhàn)反法西斯戰(zhàn)役中取得卓越功勛。1988年
相關熱詞搜索:巢湖 歷史 環(huán)巢湖 歷史文化 巢湖歷史天氣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