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 要】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衍生出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古代文學在其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高峰迭起,璀璨瑰麗。經(jīng)典古詩文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古代的歷史畫卷和精神面貌,成為中國文化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在記憶里最好的小學階段科學地開展好古典詩文的閱讀教學工作,是關(guān)系到個人綜合素質(zhì)和民族素質(zhì)的一大舉措。
【關(guān)鍵詞】語文古詩教學;教學的定位;教學的方法
一、小學階段古詩教學的意義以及現(xiàn)狀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而古詩文就占了75篇,足見其重要性。小學古詩教學的對象是兒童,他們年紀小,學識淺,和成人的思想感情有距離,古代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生產(chǎn)和交通工具等,都和現(xiàn)代不太一樣。古代詩人的社會經(jīng)歷,文化教養(yǎng),情趣愛好,更不同于今天的小學生。
二、從《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定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按不同的年齡學段對古詩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第二學段(3~4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lǐng)悟詩文大意!睂Ρ纫幌拢l(fā)現(xiàn)兩個學段都強調(diào)誦讀詩文。不同的是第二學段強調(diào)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并且對理解詩文內(nèi)容有了要求。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焙苊黠@的看出第三學段在前兩個學段的基礎(chǔ)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握詩意,領(lǐng)悟詩情,感悟作品。此學段對文本意義的領(lǐng)悟也有了要求。
三、小學古詩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我們說小學階段古詩文學習要以記誦積累,整體感知為主。那么,實現(xiàn)此教學目標應(yīng)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采用什么方法呢?
。ㄒ唬┮蚤喿x、記誦為主
誦讀是學習古詩的一把金鑰匙,是千百年來人們學習古詩文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經(jīng)驗。古詩文的語言之美、節(jié)奏之美、音韻之美、意境之美,僅憑教師的講解學生是體味不到的,詩讀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見。朗讀在學習古詩文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讀的方法有很多,往往教學中只重視熟讀,把握好語氣就可以了,其實讀可以細致的劃分。
讀可以讓學生把握古詩的內(nèi)在節(jié)奏。節(jié)奏是古詩的生命,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詩歌的一種過程。要突出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宋代理學家朱熹的作品文字言簡意賅,完全得益于他很好的實踐了自己規(guī)定的原則和方法。他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而不忘!睂W習古詩的這種方法是科學的,有利于理解詩意,利于明白事理。讀多了自然成誦,化為心中之本。
。ǘ⿲W生自主學習,淡化教師講解
1~6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沒有古文,主要是短小而淺顯的古詩,這些古詩又均勻的分布在各冊教材中,每冊大概10篇左右。教師要想更好的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就必須把課堂,將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誦讀,有時間讀。《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砷L期以來,古詩文教學基本上是一堂課全由教師來講解。雖然在講的過程中也有讀,也有背,有事一堂課下來學生也會讀,也能背了。但這種讀與背是在教師的擠壓下完成的,學生對作品意義的理解也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學生缺乏對故事的自主感悟。教學時往往呈現(xiàn)出一種教師在臺上演講似的慷慨激昂,而學生在底下看表演似的昏昏欲睡的場面。所以的古詩文教學必須淡化教師的講解,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
淡化教師講解,首先,應(yīng)當?shù)瘜ψ衷~句法的講解,對字詞句的認知可以放在學生的預習階段,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誦讀情況了解他們對字詞的掌握程度,對詩句的學習應(yīng)避免采用翻譯的方法,引文翻譯會使詩味蕩然無存。其次,教師不應(yīng)該把自己對作品意義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或者違背兒童心智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作品意蘊進行過深的挖掘。
這里,淡化教師的講解,并不是說在教學中教師就不講了,只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就可以了,而是要關(guān)注和重視教師應(yīng)“講什么 ”“怎么講”對字詞的講解應(yīng)該注重字詞的內(nèi)在意蘊,字詞為作品表情達意起到了怎么作用?有什么藝術(shù)效果?如教學“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時,讓學生理解“綠”的本意是“綠色”在進一步追問為什么不是“吹”、“到”、“入”等詞呢?此時應(yīng)到學生綠在此詩句中是“春天來到,萬物生機勃勃”的意思,引導學生欣賞詩句的意境。
。ㄈ┱w感知,把握大意
整體感知、把握大意的教學原則與過去那種注重詩歌字、詞、句、語法,把整首詩拆碎了講的教學方式是相反的。“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一般都是篇幅比較短小,思想感情積極向上,意境比較優(yōu)美單純,畫面比較鮮明,而語言上相對來說比較朗朗上口的。像這樣一些作品,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它,甚至可以不求甚解!苯諟Y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逼渲械摹安磺笊踅狻睆偷┐髮W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葛劍雄這樣解說:“我贊同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工程組織者對古詩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也沒有人解得好,不如讓孩子去慢慢體會它的意境。一解就變成了標準答案,這恰恰是文學教學的弊病!痹姛o達詁,對于詩歌學習來說,那種專注于字詞句的釋義,甚至逐句進行串講的方法,不僅破壞了詩歌圓融的意境,而且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不利于思維的發(fā)展。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如同浩瀚的江水滔滔不絕。中國古典詩文展現(xiàn)著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古詩,中華文化的精粹,千百年來,以它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教師要把學生引入這匯集著中華文化瑰寶的殿堂。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應(yīng)緊扣語文課標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當圍繞作品,以學生對作品感悟為主。想盡一切辦法,帶領(lǐng)學生走進古詩文的神圣殿堂,使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于溟慧.古詩教學新理念[J].小學教學參考,2003.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