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消費,快樂成長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現(xiàn)象一:一段時間以來,在小學生中,“人物卡”風靡,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校園,不時地聽到小學生們談論各種“人物卡”,有的小學生集卡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課余就在一起比誰的卡多,誰的卡上的人物大,有的甚至把卡放在地上拍,贏了這卡就歸誰了。
現(xiàn)象二:每學期開學初,班上大部分同學都換了文具用品。如嶄新的文具盒,過去的條形文具盒,早已背新穎、美觀的高級文具盒所代替,有雙面體盒,有裝上小輪子的車輪盒,還有四周設有機關的魔盒等。有的還換了搖筆機,書包等。
思考: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xiàn)象,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于缺乏足夠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一直以來屢屢陷入學校周邊不法商家的“埋伏”,成為他們的搖錢樹。不法商家不光掏空了孩子腰包,還欺騙了孩子的心靈,損害了他們的消費權益。
有的學生把家長給的零花錢任意揮霍,有的學生有了錢,卻不懂得怎樣去花,還有的學生不顧自己的消費能力,盲目消費。
如今,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過于溺愛,對孩子的要求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愛,讓孩子缺少對生活艱辛的感悟,認為一切的理所當然,失去感恩的心態(tài),積極的生活目標和奮斗的意志,從而給他們健康的成長留下隱患。因此,要讓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必須使家校聯(lián)合,運用方法,讓學生正確面對貧富差距,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
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提高他們合理、適度、科學的消費能力。
1.教育小學生樹立適度消費的觀念。在進行消費教育過程中,我們應始終抓住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兩個環(huán)節(jié),采取控制和疏導并重、強化訓練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jié)合的辦法進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觀念的培養(yǎng)和良好消費能力的訓練。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一樣,父母對子女的消費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要正確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理性消費能力的認識,避免盲目的跟從和攀比。在低年級,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于一些精美的鉛筆和橡皮之類的文具,總會特別喜歡,看見別人有了,也會特別的羨慕。家里條件好的,會在孩子的“哭鬧”下,依了孩子,有的父母看見別人的孩子有,自己也不甘落后,為孩子買了。還有的父母,比較堅持原則,結(jié)果孩子得不到,他不得不另想辦法,就這樣,從別人那里拿物品也使之成為了一種習慣。為避免學生奢華攀比現(xiàn)象的發(fā)生,我開展了以“小小文具用處大”為主題的活動課。讓學生們準備好自己的學習用品,和他們交朋友,認識他們。在對各種文具認識的基礎上,我向他們展示了兩種漂亮型和實用形的橡皮,問:“你們覺得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孩子們紛紛對這兩樣東西進行評價,有的說用好看的橡皮有面子,也有的認為好看的橡皮比較容易丟失…… 相比之下,外觀不那么突出的橡皮就顯得實用多。學生對此形成一個初步觀念后,我就以此對他們進行強化交流,逐漸形成習慣。因此,讓學生正確認識物品的實用性以及使用功能,也是實現(xiàn)健康消費的基礎。
2.在小學生中宣傳消費常識,進行消費咨詢,使他們能自覺地抵制錯誤消費。
現(xiàn)在有很多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不會合理地消費。有些小學常常拿著錢到商店胡亂地買一通,并不能考慮到商品的實用性和價值。這與學生缺乏消費知識有關。教師要教給小學生生活方面的常識,讓他們掌握一些消費知識。第一,飲食要注意結(jié)構(gòu)合理。通過這一知識的學習,讓他們認識到不能偏食,不能亂吃零食和各種小食品。第二,流行不等于美觀。小學生的衣著不宜趕時髦,流行的東西一般價格比較高,而且不一定適合小學生健康、活潑的特點。第三,教育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小學生購買學習資料和課外讀物應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去選擇,而不能隨心所欲。此外,教師還應利用業(yè)余時間對小學生進行消費咨詢,使他們能把因為消費帶來的困惑和煩惱告訴老師,老師及時地幫助他們排除因消費而導致的心理障礙。
3.組織小學生參加各種勤工儉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品質(zhì)。從實踐中得來的知識是最深刻的,如讓孩子們揀塑料瓶、易拉罐、廢紙、廢報紙等賣給廢品收購站。在勤工儉學中,可以使他們了解勞動的艱辛,從而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二.培養(yǎng)消費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消費。
家庭是小學生消費的經(jīng)濟來源,小學生消費習慣的養(yǎng)成與父母的態(tài)度有直接關系。現(xiàn)在的家長都有一種補償心理,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盡可能地都給孩子,在消費方面表現(xiàn)為盲目滿足孩子的阿要求。因此,讓學生正確認識金錢,學會健康消費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不要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
很多家長認為,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錢讓他過上好日子。許多家長一味地嬌慣孩子,對他們的消費不加限制。滿足孩子的消費要求會形成孩子依賴心理,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在兒童時期,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都是不可預知性的,在無法控制的情況下,盲目的消費也會導致學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進行合理消費,不僅是培養(yǎng)一種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樹立合理消費觀念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不要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
2.讓孩子明白明確區(qū)別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的區(qū)別。
“想要”和“需要”是有一定區(qū)別的,但在孩子的眼里,兩者卻是平等的,因此,正確認識兩者的區(qū)別,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進行健康消費。例如孩子生日到來的時候,有的家庭會為孩子準備一桌好吃的,宴請孩子的好朋友,如此一來,攀比之心就會在另一個孩子心里扎根。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如此能力還提供孩子消費的,那么,家長就要引導孩子權衡“想要”和“需要”利弊,知道“想要”并不一定“需要”,合理的消費動機應該以求實、求便、求廉為主,不應強調(diào)求名,消費需求要根據(jù)自己和家庭的消費水平來決定。
3.鼓勵孩子參與家庭預算。
鼓勵孩子參加家庭預算,讓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消費標準。很多父母抱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對于家庭的一些情況,總對孩子刻意隱瞞。其實,讓孩子參與家庭的預算,可以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消費標準,知道賺錢的不易。在三年級中,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踐活動“今天我當家”。讓家長給孩子20元,讓他們當一回家,為家里準備一天的伙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與一些食品的價錢、搭配的習慣以及如何選擇所需的物品出現(xiàn)盲點,很多學生都超支了。盲目的消費,出現(xiàn)了很多的不合理性。因此,家長有必要讓學生參與到家庭預算中來,學會對家庭消費列清單,能做統(tǒng)籌安排。相信孩子會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懷揣感恩之心。
三.家校聯(lián)合,共筑健康消費的平臺。
家庭是小學生消費的經(jīng)濟來源,小學生消費習慣的養(yǎng)成與父母的態(tài)度有直接關系。因此,要想教育小學生形成科學、文明的消費方式,必須首先從家長做起。學校是精神文明的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消費方式,也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因此,家校聯(lián)合,共筑健康消費的平臺,用方法指導實踐,用科學引導消費,讓學生用一顆平等和真誠的心,理性、健康的消費。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東萊小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