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穎:北京“綠卡”子女集體遭遇高考排斥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沈穎 實習生 ,摤 發(fā)自北京
多年前以人才名義被北京市授予綠卡“居住證”者,多年后其子女卻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由此造成有的綠卡子女以自殺相抗。
對該政策意圖,有關(guān)部門的解釋是:擔心綠卡子女擠占北京戶籍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綠卡”子女高考苦
酷熱7月中,2009年高考生李莉從戶籍所在地河北保定回來就縮在北京家里,陰沉著臉。她的父母回憶,當時都不敢跟她說話,氣氛令人窒息。
6月底,河北三檔高考分數(shù)線公布,李莉就痛哭了一場,“只考了480多分,上了三本線”。
造成這一差距的是,在北京就讀了十年的李莉因父母持“綠卡”(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而非北京正式戶口,失去了在京高考資格,不得不突然回到完全陌生的原籍保定小城插班學習,教材內(nèi)容不同,進度不一,聽不懂,跟不上,李莉從北京的重點中學尖子生成了保定的差生。
高三一年,李莉深刻體驗了保定和北京教育的“兩重天”,盡管保定距北京只區(qū)區(qū)一百多公里。
在北京,她沉浸在素質(zhì)教育溫床。她考上藝術(shù)團合唱隊,多次為國家領(lǐng)導人和外賓演出,出國到歐洲、新加坡、泰國等地交流訪問;
擔任學校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為外研社錄制英語教學片。
在保定,一切都跟著考試大棒轉(zhuǎn),她感覺掉進了“冰窟”。晚自習不允許上廁所,誰上廁所就罰站一星期,最郁悶的是連戴個彩色發(fā)夾也被管生活的副校長當眾訓斥,“她天天打電話哭訴!彼哪赣H說,“我們每兩個星期就請假陪她,做心理疏導。”
而去年參加高考的楊光,母親侯女士則選擇了不計成本從外企辭職,陪女兒回老家四川江郵縣備考,“當時環(huán)境很惡劣,老家距離震中北川15公里,房子裂了大縫”。
因與北京教育的諸多差異,楊光也是從倒數(shù)一二名往前追,最終考了533分,考取了上海體育大學體育新聞系。盡管和北京同學比差了一大截,但侯女士仍“如釋重負”,“能上大學不錯了,50%的“綠卡”孩子一個人回了老家,最后啥也沒考上!倍本┙衲甑母呖间浫÷暑A計可達79.5%。
之所以選擇上海學校,是因為楊光不愿再回京讀書,她寫文章表達對北京的不滿:“這座我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欺騙并拋棄了我!
據(jù)北京市教委統(tǒng)計,北京現(xiàn)有“綠卡”人員兩萬多人,包括家屬4萬多人。2009年參加高考子女700多人,16歲到19歲有2723人,其中19歲428人,18歲727人,17歲863人,16歲705人。
而2008年,一名一直在京上學的女孩,因參加北京高考報名受阻服毒自殺未遂。媒體報道中引述女孩班主任的話:“這個女生平時好好的,但只要涉及戶口,她就情緒低落,不愿意說話!
全國人大代表俞學文稱這些孩子是“被拋棄的群體”。由于現(xiàn)行的“學籍+戶籍”高考政策,這些“移民二代”正成為沒有未來,也沒有歸屬感的“無根浮萍”,他們既不能融入當?shù)爻鞘兄髁鲄⑴c公平競爭,又難以回歸原籍,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趨于邊緣化和被排斥化。
“在京高考權(quán)”難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趙林中、俞學文和周洪宇,北京市人大代表韓志軍等,先后多次在全國人大、北京人大會議上提出議案,建議允許“綠卡”子女在京高考。
自2005年起韓志軍多次“上書”,2009年北京“兩會”是他第5次提出相同提案。
1999年,北京市人事局出臺“綠卡”制度,凡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者,在子女入托、入中小學等方面享受北京市民待遇!熬G卡”甫一出世就吸引了數(shù)以萬計全國各地人才云集北京,以中關(guān)村為核心的海淀區(qū),“綠卡”族最集中。
2003年6月,北京市人事局正式出臺《關(guān)于實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制度若干意見》,明確規(guī)定:持《工作居住證》滿3年經(jīng)聘用單位考核推薦,并符合年度人才開發(fā)目錄要求的,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手續(xù)。
但持“綠卡”者焦慮地發(fā)現(xiàn),“三年之約”并未按規(guī)定兌現(xiàn),其具體考核標準細則至今也未出臺!熬G卡”制度中的有關(guān)子女受教育“享受市民待遇”這一條,可以參加中考,卻在高考上是“雙重標準。”
許多“綠卡”家長的孩子已面臨高考,但北京人事局網(wǎng)站上關(guān)于“綠卡”轉(zhuǎn)落戶的測評系統(tǒng),6年來一直只顯示“在建設中”。
直到2009年4月,北京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網(wǎng)站突然發(fā)布消息:“綠卡”在30天內(nèi)完成年檢。很多人錯過這一時間,“綠卡”被凍結(jié)。
2008年初,教育部出臺的“招生工作規(guī)定”對考生戶籍限制作了適當放寬。上海、天津、深圳和廣西等地,遂允許持有《工作居住證》一定年限人員的子女在當?shù)馗呖肌?jù)悉,上海協(xié)商解決此問題牽扯了18個單位。
2009年,全國人大代表俞學文在“兩會”上提交了《關(guān)于放寬戶籍對高考資格限制解決社會矛盾的建議》。
俞學文建議進一步放寬戶籍對高考資格限制。借鑒上海、天津等地的做法,可按照居民在當?shù)毓ぷ、居住和納稅的年限或者子女上學年限等條件來劃定界限。
為了爭得孩子在京高考權(quán),“綠卡”家長們結(jié)成了“綠卡”聯(lián)盟,有一個自己的QQ群,幾百人群策群力。
北京義派律師事務所王振宇律師至今接觸了4撥“綠卡”家長,“看著家長們的情緒從滿懷信心到茫然、失望直至崩潰”。
2007年,王振宇是“綠卡”人周靖的代理律師,首開“綠卡”高考法律維權(quán)先河。當年,周靖向北京東城區(qū)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狀告“北京市人事局行政不作為”。
最終,法院不予立案,周靖只能放棄在北京的一切,帶孩子返回丈夫老家呼和浩特參加高考!八霞沂呛D希D洗驌舾呖家泼,堅決執(zhí)行必須要有學籍又有戶籍,但她的孩子一直在京讀書,不滿足海南學籍要求!蓖跽裼钫f,“有的家長被迫無奈只能找當?shù)貙W校關(guān)系偽造學籍,花不少錢。”
目前海南、內(nèi)蒙古、河南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區(qū)都明確要求,除戶口外,還要在原籍有3年學籍,才能參加當?shù)馗呖肌?/p>
更荒誕的是,有些家長的戶籍并不在家鄉(xiāng),而在大學畢業(yè)后第一個工作城市的人才市場,“我們孩子回去誰也托付不了”。
前有“戶籍、學籍雙認定”的政策,后有正在實行改革的變化莫測的高考考試政策,特別是多省實行課改后,自主命題,考綱各異,使“綠卡”家庭出來的孩子難以適應,進退失據(jù)!斑@些孩子回原籍考試,肯定沒法考,內(nèi)容全變不說,平時成績10%也丟了(由于課改等原因)!薄熬G卡”家長楊先生說,“許多孩子學到初三,就去學托福,GRE,(知道高考要付出代價太大)被迫出國,有的家長把房子都賣了。”“綠卡”人被逼入了死胡同。“綠卡”人先后十余次上訪,找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教委、國家教育部和國務院信訪局等部門交涉,始終未果。
“他們擔心‘綠卡’子女擠占北京人的高考機會”
“如果他們擔心我們的孩子擠了本地孩子考本地學校優(yōu)勢,我們不填報北京高校!币晃弧熬G卡”家長說。
家長們的揣測并非空穴來風。
2009年6月,家長們等到的北京政府有關(guān)方面的回復部分印證了此猜測——“教育的公平、公正只是相對概念,同時要具備一個大多數(shù)人能接受的統(tǒng)一前提,解決“綠卡”人員子女在京高考問題,必會引起連鎖反應,使更多人為參加‘高考’涌入北京,擠占北京戶籍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機會,造成新的不公平,將引發(fā)新的社會矛盾!
“政府不應僅為有北京戶籍者服務,應為所有北京納稅人服務。”在一家企業(yè)擔任老總的劉先生反駁說,“為什么我們納稅比別人高得多,但戶籍福利卻享受不到?”
對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認為,這背后是北京戶籍與外地戶籍之間的“招生指標分配不公”問題。
一些人拿“保護邊遠少數(shù)民族省區(qū)考生利益”做“擋箭牌”,然而人們對招生指標不公真正的不滿,并不是針對落后地區(qū),而是針對北京等大城市,“你在外地讀個大專也許在北京就可上名校”。
他認為應盡快讓高等教育資源按實際就讀高中人數(shù)在各省市之間公平分配。但他認為,與此相關(guān)的最大的問題是,國家的財政投入和社會福利沒有全民均等化、國民身份化。
要解決流動人口資源合理分配問題,王太元建議應進行“實報實銷”,“所有的公共投資將利益明晰分配到個人身上,按經(jīng)濟學投入產(chǎn)出分析”,“比如,四川的孩子到北京,國家給的500還是給他,四川說你不在這受教育了,那我們就不給了,北京給這部分。假如北京也不給,那家長再自己補上這500,這也是相對公平的”。
在人口日益流動的今天,“戶口糾紛只是冒出來的最容易被看見的小小‘尖頂’,藏在下面的才是關(guān)鍵!蓖跆f。
原載《南方周末》2009年8月6日 第1329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