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警惕狹隘民族主義與商業(yè)利益的合謀——以“體育抗日”特別企劃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做為“中國發(fā)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體壇周報》在8月17日出版的第1398期用A8、A9、A10、A11四個版面的篇幅做了一期“紀念抗戰(zhàn)勝利六十周年”的“特別企劃”,名為“體育抗日”。應(yīng)該說“8?15”前后各地報紙策劃了若干相關(guān)專題,但是《體壇周報》的介入意味尤為豐富。與《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三聯(lián)生活周刊》等各類媒體不同,《體壇周報》越過自身的專業(yè)性規(guī)定,以“體育”為敘述基點,參與對“抗戰(zhàn)勝利”這個歷史事件的“回憶”、“敘述”與“分析”。用一系列“硝煙散,熱血尤滿腔”、“日本人給我拎鞋”、“……縱橫扶!钡葮祟}乃至“國富而民強。然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類的“開篇語”,契合著當下的民族情緒,生產(chǎn)著可疑的“快感”,如同一次“心理按摩”,滿足了部分讀者的潛在期待。吸引筆者關(guān)注的,正是《體壇周報》這一期“企劃”如何回避普世性的“體育精神”與“民族榮譽”之間的斷裂,以怎樣的敘述策略從不同角度生產(chǎn)這類“快感”,以及透析這一整套“敘事”背后值得警惕的商業(yè)利益。
《體壇周報》四個版面的“企劃”,有明確的分工。A8版作為提綱契領(lǐng)的“開篇”,包括著名體育評論員金汕寫作的宣言性的《硝煙散,熱血尤滿腔》以及“未來、過去、現(xiàn)在”三個板塊對中日體育力量的對比分析。細讀金汕的這篇文章,作者回顧1945年“8?15”以來中日體育交往的歷史,描述著以圍棋為代表的中國體育對日本的逐步戰(zhàn)勝,其中亞運會、奧運會的金牌數(shù)成為作者夸耀的指標。(如“北京亞運會上甚至達到過183:38的驚人差距”)。最耐琢磨的是,作者注意到了中日對競技體育的不同理解,在文章里坦率承認“日本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日本人對競技運動也進行了重新審視,開始將目光轉(zhuǎn)移到大眾體育”,但是之后模糊了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的根本歧義,大談日本全民體育之后在雅典奧運會金牌數(shù)的上升,給人的感覺是日本的大眾體育仍然以金牌數(shù)為目標,大眾體育的理念從目的本身被偷換成為競技體育服務(wù)的一種手段。有趣的是,恰恰是《體壇周報》自己,在前一段的報道中不斷批評“犧牲聯(lián)賽”來保證奧運會成績的短視,為體育官員乃至“舉國體制”而痛心疾首。
更有趣的是,作者隨即談到小山智麗的例子,作為“情緒”污染體育的一個例子。作者寫道,小山智麗“幺系幺系”的喊叫及言論,“使得純凈的體育精神受到了污染,曾經(jīng)讓不少中國球迷極其厭惡”。而就在本版的“開篇語”,編者明確寫道,“競技體育,從來就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此外,《體壇周報》方面的整個企劃完全充斥著泛政治化的“體育言論”,在言說的前提上并不承認“純凈的體育精神”的存在(這樣的例子下文比比皆是)。作為“抗日體育”這樣的企劃,普世性的“體育精神”與“民族榮譽”之間的斷裂是編者必須面對的,很遺憾《體壇周報》給我們留下一筆糊涂帳,無視言說邏輯的分裂,回避了這個根本性的問題。
“回避”這個詞也許不準確,《體壇周報》的編者們用A8版面“未來、過去、現(xiàn)在”三個板塊的分析其實表明了立場。關(guān)于未來,標題是“警惕它的崛起”,而內(nèi)容和標題一樣混亂。文章引述魏紀中的話,“日本國民體育大會是全民參與……對他們來講成績并不重要”,文章結(jié)尾處,“魏紀中分析,今后,日本體育可能對中國造成更大的威脅,值得警惕”。通過全文,正常發(fā)展的日本體育,和東海油田等問題不同,并沒有直接損害到中國利益。如果僅僅是日本將來金牌數(shù)會上升于是要警惕的話,那么我們還要警惕德國的崛起,澳大利亞的崛起……這個名單可以開到和奧委會成員國名單一樣長,“警惕它的崛起”成為一句空洞的廢話。如果僅僅是“日本”的體育就要警惕,那這除了擺個激動的有些無聊的姿態(tài),毫無意義。關(guān)于過去,《體壇周報》用圍棋聶馬的例子來描述“蕩氣回腸的抗擊”。(筆者真擔心若干年后韓國媒體用李昌鎬李世石的例子來描述他們的“蕩氣回腸的抗擊”)關(guān)于未來,《體壇周報》用一系列金牌、獎牌數(shù)導出結(jié)論,“至于現(xiàn)實,勝負以判”。體育難道成為獎牌數(shù)?《體壇周報》多次發(fā)文反思中國體育的“金牌戰(zhàn)略”,質(zhì)疑全民體育基礎(chǔ)的薄弱乃至被忽視。今昔對比筆者深為這份報紙的“靈活”感到驚訝。
A9版的分工是“歷史回顧”,講述了《血與火中的中國體育》以及《家訪老趙:邊達鬼子邊打籃球》)——八一體工隊第一任隊長黃烈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關(guān)乎“體育英雄”的敘述完全契合著傳統(tǒng)的“抗戰(zhàn)記憶”,比如“黃烈獨自踏上了去延安的路,國民黨軍警特務(wù)重重設(shè)卡,沿途還屢有日軍飛機轟炸”、“黃烈反駁道:‘國民黨不打日本人,熱血青年當以救國為重’”。而甚至在《人民日報》“8?15”的社論里,國民黨就已經(jīng)不是“不打日本人”而是“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規(guī)戰(zhàn)爭退居次要地位”,“抗日戰(zhàn)爭是四萬萬中華兒女齊心協(xié)力,用血肉之軀抵御外來侵略的民族壯舉。”《體壇周報》這一版“有趣”的“抗戰(zhàn)記憶”,也許是理清狹隘民族主義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內(nèi)在隱秘關(guān)系的一條線索,限于本文寫作初衷及篇幅,不予展開,立此存照。
A10版的精彩值得載入將來的新聞史,也是《體壇周報》這期企劃最用心的一版。隨著A9版的“歷史回顧”,A10樹立了現(xiàn)在的四個“正面典型”。分別是足球方面報道賈秀全的《那些年,日本人給我拎鞋》,圍棋方面報道吳清源等的《四代華人棋手縱橫扶!罚浾叻秸氐淖允觥陡毡居浾吒梢患苁潜厝坏摹芬约啊陡T瓙郏褐腥战涣鞯臅r尚標簽》。從最幽默的中國足球說起,這個駭人標題的來源,僅僅是由于賈秀全在訓練比賽結(jié)束后日本的替補球員曾幫著“拎鞋、拿包什么的”。照同樣的邏輯,在北京國安效力的西班牙司機安德雷斯回去也可以說,“那些年,中國人給我拎鞋”,想到這筆者只有祈禱當年北京隊的替補乃至服務(wù)員也是“外援”。文章結(jié)尾還提到,“賈秀全對日本人了解很透……(賈說)‘日本足球被我們壓了這么多年,他們碰到中國隊員,內(nèi)心其實還是有些害怕的’”。可惜如今日本隊世界排名13、亞洲杯三連冠、已經(jīng)輕松晉級德國世界杯,而“日本隊害怕”的中國隊小組賽世界排名60開外、從來不知亞洲杯冠軍為何物、預(yù)選賽第一階段就被淘汰。想起這些筆者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澳切┠辏毡救私o我拎鞋”,是啊,阿Q不是說過么,“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
《四代華人棋手縱橫扶桑》,氣魄很大,但是凡事不能細想。吳清源先生14歲就東渡日本,拜日本大棋士瀨越憲為師,并且于1936年加入了日本籍。嚴格說來吳先生超絕的棋藝離不開日本棋界的培養(yǎng)。用這樣的例子來抖抖威風,只會讓幫助吳清源先生的日本友人心寒!扼w壇周報》的記者為了顯示“吳清源在棋界名流心目中的地位已無與倫比”,曾引述了武宮正樹的一段話,“對于我來說,不,對于幾乎所有的棋手來說,吳先生尤如蒼天在上”。和武宮先生的執(zhí)著、純粹與真誠比較起來,這位記者對圍棋的理解接近市儈。
最妙的是搜狐記者方肇的“現(xiàn)身說法”,《跟日本記者干一架是必然的》。事情的緣由很簡單,韓國東亞四強賽期間,日本記者用不干膠占用了所有的攝影桌椅以及新聞中心的網(wǎng)線,于是方肇“血往上涌,非打不可”,而且“也許是我太敏感,但是感覺根本不是兩個人的矛盾,而是日本在蔑視中國”,并且“我可以挨打,但是中國記者丟不起這個人,既然打架,就一定要打贏!狈秸叵壬倪@個形象可不是唯一的,網(wǎng)絡(luò)上這樣的英雄多矣。西北大學出事的時候有號稱西大熱血青年的朋友發(fā)貼,說正磨刀一會就去把那三個日本人的手給剁了,在普天蓋地的掌聲后沒了下文;
前一段流傳有個日本人過海關(guān)“侮辱”了中國人,于是海關(guān)的戰(zhàn)士把他一頓暴打,甚至鎖了起來。領(lǐng)導來埋怨了小戰(zhàn)士,理由是“打得太輕”;
甚至于在咖啡館里一群中國人群毆兩個日本人的故事也能大面積流傳,贏得滿含眼淚的青年們熱烈的掌聲……拉封丹寓言里說大山分娩,風云變色,最后生下來的是個小耗子;
現(xiàn)在是出來個小耗子,咱們這邊就天崩地裂。對這個“英雄譜系”,筆者見過以下的批評——只知教科書不知歷史、憤怒被引導煽動、生活平淡找點刺激、荷爾蒙分泌旺盛等,不知道對與不對,且備一說。至于方肇先生,《體壇周報》配的漫畫里方肇先生一身盔甲威風的很,但是提防“瞞”與“騙”,謹防“做戲的虛無黨”,還是大有必要的。
這一版最后的文章和整個“企劃”不和諧,加盟遼寧女乒的福原愛說,“我期盼中日永遠友好”。筆者咋看以為是《體壇周報》為了“平衡”的需要,但仔細一看,旁邊的本版導語是這么寫的,“在中日體育的對抗中,雙方也在想方設(shè)法學習對方的長處,這是自強、制敵的‘無間道’。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友誼有時候只是條溫柔的面紗”。原來如此,福原愛小朋友原來是來“想方設(shè)法學習對方的長處”的臥底,感謝《體壇周報》的提醒,遼寧隊要警惕了。
從A10版“正面典型”的企劃邏輯順延,A11版做的是“反面人物懺悔錄”!扼w壇周報》方面選了兩個代表人物:宇津木麗華與何智麗。兩個人物有如下的相同點,都曾經(jīng)是中國隊的優(yōu)秀選手,都加入了日本籍,都代表日本擊敗過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體壇周報》對她們的采訪,通過問題的設(shè)計與標題的選取,精心塑造著“反面人物懺悔錄”。比如對宇津木麗華的采訪題目為,《我本不愿擔任日本旗手》,而何智麗的更直接,《何智麗:我錯了》。再如對宇津木麗華的采訪正文,三個部分前的導語分別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跳起來了,我站在原地低下了頭……”“……‘華’是紀念我在中國成長的25年”“每逢此時我都會對她們說:我是不會說的(指中國隊的情況)”。饒有意味的是,兩位“反面人物”的訪談不太“合作”,比如何智麗僅僅是承認喊“幺系幺系”的行為錯了,至于其他,何在結(jié)尾處明確地對記者說,“當然,我不曾為自己的個性感到過后悔,但是選擇這些,你就必須付出很多代價,就像我今天一樣!痹谶@樣的表態(tài)下文章題目用的“何智麗:我錯了”,不能不說《體壇周報》的記者有點一廂情愿。
基于以上對這一企劃四個版面的掃描與分析,筆者試著概括一下《體壇周報》“抗日體育”的敘述策略:
1把復(fù)雜的歷史脈絡(luò)簡單化,“國家利益”與“國家榮譽”成為超級能指,決定、敘述乃至改寫個體行為及意義。在這個“體育抗日”的企劃里,中日兩國運動員成為國家的代表,體育競技的勝負成為國與國間的輸贏。誠如“開篇語”的自供:“將體育、國家和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呈現(xiàn)出無限啟示——國富而民強。然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體育作為人類對自身極限的超越(如田徑)、對團結(jié)、意志、技巧的展示(如足球)、對人生境界與美的追求(如圍棋)被抹殺乃至遮蔽,“民族”成為最遠的界限,“金牌”成為焦灼目光里的唯一目標,僅僅為了證明一個民族的“強大”與“光榮”。
2體育競賽的敘述“戰(zhàn)爭化”,突出其跌宕起伏的戲劇性一面,遣詞造句高度情緒性!跋鯚熒,熱血尤滿腔”,“我們熱愛和平,我們也發(fā)誓,一個偉大民族的熱血從來不會冷卻”(“開篇語”結(jié)束語)。這是形容體育還是形容戰(zhàn)爭?再看圍棋方面的報道,“后來聶衛(wèi)平曾拿著擂臺賽的棋譜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祭奠陳毅元帥”,“馬曉春說自己的日語水平早已夠‘走遍日本’,但他幾乎從來不說”。在這類“慷慨激昂”地敘述中,體育被想象成一場慘烈的戰(zhàn)爭;
在虛幻的勝利里,熱血澎湃的讀者們分享著“偉大祖國的光榮”。
3通過標題等形式對采訪內(nèi)容進行符合特定目標的強調(diào)、加工乃至歪曲。比如從賈秀全憶1992年在日本踢球的往事里摘出不顯眼的一句,句式一換文字改一下就是標題。(《那些年,日本人給我拎鞋》);
把何智麗對“幺系幺系”的認錯擴展到全體(《何智麗:我錯了》)。這恰如“開篇語”配的圖片,亞洲杯決賽上,一個中國球迷表情迷醉地舉起一張報紙,“我愛你祖國”。體育競技帶來的快感被精心地導向?qū)Α白鎳钡恼J同與熱愛。這不新鮮,筆者曾經(jīng)有幸恭臨其盛十強賽出線的現(xiàn)場,結(jié)束時全場六萬人齊唱《歌唱祖國》,這樣慶祝足球出線,恕筆者淺陋,恐怕是“中國特色”。
對狹隘民族主義理論上宏大的指認、分析乃至批判超出筆者的學力,以上筆者僅僅就《體壇周報》這期“抗日體育”為例,分析商業(yè)媒體如何生產(chǎn)基于狹隘民族主義基礎(chǔ)上的“快感”。作為《體壇周報》多年來幾乎每期必買的讀者,我不諱言對這一期的失望。同時筆者注意到,《體壇周報》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是“靈活”而“多變”的。作為高度市場化的體育報,《體壇周報》對“足協(xié)”之類衙門的厭惡、對“舉國體制”的抨擊是屢見不鮮的。正基于此,筆者擔憂《體壇周報》一類高度市場化的商業(yè)媒體完全迎合讀者的口味,媒體先天的理想、操守以及抱負“空心化”,被“狹隘民族主義”誘人的“激情”與“崇高”以及背后巨大的市場效益所吞噬,陷入“煽動—迎合—煽動”這樣一個壞的循環(huán)。這不是筆者的危言聳聽,稍稍了解各地的都市報以及地方有線電視新聞的讀者,都不難發(fā)現(xiàn)商業(yè)媒體對部分讀者低俗趣味的迎合已經(jīng)下降到驚人的程度。筆者在這里呼喊的,僅僅是提防諸多危險趨勢中最危險的一個——狹隘民族主義。熟知當代文學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筆者的文章標題與王小波《 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很想象。不錯,以往出于特定政治目的,由主流媒體所發(fā)動的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已經(jīng)得到關(guān)注、批評與警惕,而商業(yè)媒體在特定語境下基于商業(yè)利益的狹隘民族主義傳播是90年代媒體市場化以來的新課題,其發(fā)達的市場營銷網(wǎng)絡(luò)可以強有力地傳播自身的聲音,而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濃厚的媒體相比,又具有相當大的隱蔽性。在狹隘民族主義浮泛的當下,這一現(xiàn)象值得文化研究界的警惕。但愿筆者的這篇文章僅僅是呼嘯而出的一塊磚頭,打破這危險的寂靜,呼喚真正犀利而深切的批判早日登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