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王海明:集體主義之我見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內(nèi)容提要】集體主義的普遍類型,可以分為四種,亦即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利他主義的集體主義、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和己他兩利主義的集體主義:前三者是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
后者是集體主義的完備形態(tài)。

  【關(guān)鍵詞】集體主義 集體主義原則 最大利益凈余額

  

  一 集體主義與集體主義原則

  

  何謂集體主義?Susumu Yamaguchi說:“集體主義可以定義為這樣一種學(xué)說,它認為當(dāng)個人與集體發(fā)生沖突時,集體的目標重于個人的目標。” Stephen R.C.Hicks說:“集體主義是與個人主義相反的理論,它認為社會集體比組成它們的個人更重要,個人有義務(wù)為了集體的利益而自我犧牲,不管這些集體是階級、種族、部落、家庭還是民族。” Janus zReykowski在論及集體主義的根本特征時也這樣寫道:“集體主義團體所賴以建立的規(guī)范原則是:集體利益優(yōu)越于個人利益! Soo-WonLee說:“集體主義文化強調(diào)集體的目標和需要高于個人的目標和需要! 我國集體主義倫理學(xué)家羅國杰也認為:“集體主義,即把集體利益看得高于個人利益。”

  

  可見,所謂集體主義,也就是確證集體主義原則——亦即集體與個人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如何的道德原則——的理論,也就是關(guān)于每個人一切涉及集體的行為之善惡原則的理論,說到底,也就是關(guān)于倫理行為應(yīng)該如何的道德總原則的一個重大問題——每個人關(guān)涉集體的行為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倫理行為之一——的理論,因而屬于善惡道德總原則理論的范疇。與個人主義恰恰相反,這種理論的根本特征,不是個人價值至高無上,而是集體價值至高無上:集體價值至高無上,是集體與個人關(guān)系應(yīng)該如何的道德原則,亦即所謂集體主義原則。于是,究竟言之,集體主義乃是將“集體價值至高無上”奉為解決集體與個人關(guān)系的道德原則的理論,是一種認為集體價值至高無上的關(guān)于集體與個人關(guān)系應(yīng)該如何的道德原則的理論,是一種認為集體價值至高無上的關(guān)于善惡道德總原則的理論。這種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如所周知,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因而當(dāng)二者發(fā)生沖突時,應(yīng)該犧牲個人利益,保全集體利益。

  

  那么,集體主義是真理嗎?是的。因為不言而喻,集體或社會利益,無疑高于且大于個人或自我利益。所以,當(dāng)二者發(fā)生沖突而不能兩全時,遵守集體主義原則而自我犧牲,其差為利,利益凈余額是增加了,符合利益沖突時的道德終極標準“最大利益凈余額原則”,因而是應(yīng)該的、道德的、善的;
反之,如果違背集體主義原則而損人利己,其差為害,利益凈余額是減少了,違背最大利益凈余額原則,因而是不應(yīng)該的、不道德的、惡的。

  

  誠然,在某些場合,當(dāng)個人與集體發(fā)生沖突時,集體利益可能小于個人利益。但是,從總體上說,當(dāng)個人與集體發(fā)生沖突時,每個人只有遵守集體主義原則而犧牲自我利益,才能保障社會存在發(fā)展;
只有社會存在發(fā)展,每個自我才能生存。反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每個人違背集體主義原則,不是自我犧牲而是損人利己,那么,社會也就不可能存在發(fā)展;
社會不能存在發(fā)展,每個自我便不可能生存。這樣,遵守集體主義原則自我犧牲而不損人利己,就某一具體場合來說,可能害大于利;
但從總體上說,卻既保全了社會,又保全了自我,因而利大于害。反之,違背集體主義原則損人利己而不自我犧牲,就某一具體場合來說,可能利大于害;
但從總體上說,卻既犧牲了社會,又犧牲了每個自我,因而害大于利?傮w大于局部。所以,遵守集體主義原則而自我犧牲的最終凈余額是利,是利益總量的增加,符合“最大利益凈余額”的道德終極標準,因而是道德的、應(yīng)該的、善的;
反之,違背集體主義原則而損人利己的最終凈余額是害,是利益總量的減少,違背“最大利益凈余額”的道德終極標準,因而是不道德的、不應(yīng)該的、惡的。

  

  可見,集體主義原則是解決集體與個人關(guān)系的符合道德終極標準的道德原則,亦即解決集體與個人關(guān)系的正確的道德原則,因而可以說:集體主義——亦即確證集體主義原則的理論——乃是真理。不過,集體主義,正如Doug-Woong Han和Sang-Chin Choi所言,存在著若干類型:原始共產(chǎn)主義的集體主義(Primary Communitarian Collectivism)、整體化的集體主義(Integrated Collectivism)、個性化的集體主義(Individuated Collectivism)與虛幻的集體主義(Synthetic Collectivism)等等。

我們平時也常說,有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也有法西斯集體主義;
有斯大林的集體主義,也有希特勒的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是真理,雖然并不意味著它的所有類型都是真理,卻至少意味著它的所有類型都含有真理:有些類型是真理,有些類型是真理與謬誤的混合物。那些堪為真理的集體主義類型,可以稱之為集體主義的完備形態(tài);
混合真理與謬誤的集體主義,可以稱之為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那么,集體主義究竟有哪些類型?哪些是完備形態(tài),哪些是不完備形態(tài)?

  

  二 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

  

  倫理學(xué)是道德哲學(xué),它所研究的,顯然是一切社會都存在的集體主義之普遍類型,而不是僅僅存在于某些社會的特殊類型。集體主義的普遍類型,大體說來,可以分為四種,亦即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利他主義的集體主義、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和己他兩利主義的集體主義:前三者是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
后者是集體主義的完備形態(tài)。下面,我們就來逐一考察集體主義的這些形態(tài)。

  首先,何謂整體主義?鮑頓說:“整體主義認為社會是一種有機的整體! 這意味著:“一個集體,就是一個既定的行為者,如同個人一樣! 說得更清楚些:整體主義就是認為集體與個人的關(guān)系亦即機體與構(gòu)成機體的各個部分的關(guān)系的理論。如所周知,整體主義在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那里,已見端倪。但是,它的真正代表人物,當(dāng)推孔德和一些基督教思想家,如阿奎那、梅斯特和博納爾德。在這些整體主義論者看來,集體與個人的關(guān)系,如同機體與構(gòu)成它的細胞或機體各個部分一樣,是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因此,正如機體的各個部分是為整個機體服務(wù)的手段一樣,個人不過是為集體、社會服務(wù)從而保障其存在發(fā)展的手段:集體、社會是目的,個人是手段。這一點,博納爾德(de bonald)說得很清楚:“人只是為了社會而存在,社會則只是為了自身而培養(yǎng)人! 這樣,整體主義便蘊涵一種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正如一個人的機體與構(gòu)成它的各個部分的關(guān)系一樣,集體利益絕對地、無條件地高于且大于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應(yīng)該絕對地、無條件地服從集體或社會利益;
因而在任何條件下——不論集體與個人是否發(fā)生利益沖突——個人都應(yīng)該壓抑、放棄乃至犧牲自我利益,以便更大地增進、保全集體利益。這一點,孔德講得明明白白:“在實證系統(tǒng)中,利己則被視為吾人天性上之一大病痛”。

因此,實證主義的“再生之政制,其最重要之目的,在于以義務(wù)代替權(quán)利,如是則能將為個人著想代之以為社會著想。權(quán)利字樣應(yīng)從政治之術(shù)語內(nèi)削去,如原因字樣應(yīng)從哲學(xué)術(shù)語中削去。二者皆代表神學(xué)及形而上學(xué)之概念,前者之不道德而帶破壞性,如后者之無意義及帶詭辨意味然!

  

  可見,整體主義是一種集體主義,就其集體主義的特征來說,可以稱之為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是一種否認個人獨立存在的集體主義,是一種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顯然是不能成立的。它的錯誤,一方面在于其整體主義。誠然,機體的整體的生存發(fā)展是目的,而構(gòu)成機體的各個部分,如手、腳等等,都是保障機體整體生存發(fā)展的手段。但是,集體與個人的關(guān)系,與機體及其各個部分的關(guān)系,根本不同。恰恰相反,集體或社會,如前所述,不過是每個人的利益合作體系,是每個人為了實現(xiàn)各自的利益所締結(jié)的共同體,其目的完全是為了實現(xiàn)每個人的個人利益:集體是個人獲得其利益的手段。所以,馬克思說:“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 一句話,人是目的,集體或社會不過是手段:這是人人皆知的人道主義的基本原理。因此,整體主義與人道主義恰恰相反:整體主義是一種反人道主義,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是一種反人道主義的集體主義。

  

  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的另一方面錯誤,在于從整體主義這種錯誤的前提和基礎(chǔ)所推導(dǎo)出的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這種集體主義是絕對的、極端的,因為它在任何條件下都要求個人壓抑、放棄乃至犧牲自我利益,以便更大地增進、保全集體利益。這是錯誤的。因為只有當(dāng)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不可兩全的條件下,壓抑、放棄乃至犧牲自我利益,以便更大地增進、保全集體利益,才符合利益沖突時的道德終極標準“最大利益凈余額”,因而才是應(yīng)該的、道德的;
反之,當(dāng)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不發(fā)生沖突而可以兩全的條件下,壓抑、放棄乃至犧牲自我利益,以便更大地增進、保全集體利益,則違背利益一致情況下的道德終極標準“無害一人地增進利益總量”,因而是不應(yīng)該、不道德的。所以,集體主義固然是真理,但是,將它絕對化、極端化就變成了錯誤。

  

  其次,我們來考察利他主義的集體主義。利他主義是孔子、墨子、康德和耶酥所代表的關(guān)于善惡道德總原則的理論;
這種理論的基本特征,是把無私利他、自我犧牲奉為評價行為善惡的道德總原則:只有無私利他、自我犧牲才具有正道德價值,才是道德的、應(yīng)該的、善的,而任何目的利己的行為都不具有正道德價值,都是不應(yīng)該、不道德的、惡的。這樣,就個人與集體的關(guān)系來說,便只有集體利益的追求具有正道德價值,而個人利益的追求則不具有正道德價值。既然如此,那么,集體利益便絕對地、無條件地高于且大于個人利益,而個人利益則應(yīng)該絕對地、無條件地服從集體或社會利益;
因而在任何條件下——不論集體與個人是否發(fā)生利益沖突——個人都應(yīng)該壓抑、放棄乃至犧牲自我利益,以便更大地增進、保全集體利益。所以,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 新儒家馮友蘭說:“我們可以說,人應(yīng)該求別人的利,我們不能說,人應(yīng)該求自己的利! 《圣經(jīng)》也這樣寫道:“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可見,利他主義與整體主義殊途同歸:利他主義也是一種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只不過,整體主義是一種否認個人獨立存在的集體主義,而利他主義是一種否認個人利益追求的集體主義罷了。因此,Uichol Kim一再說:“就東亞文化來說,儒學(xué)是一種確證集體主義的道德哲學(xué)與政治哲學(xué)! “集體主義信奉儒家的基本思想:公共利益與社會協(xié)調(diào)高于個人利益! 顯然,利他主義的集體主義之錯誤,一方面與整體主義的集體主義相同,在于其集體主義的絕對化、極端化;
另一方面則在于其利他主義:否認個人利益追求的正道德價值,而片面地以為只有對于集體和他人利益的追求才具有正道德價值。

  

  再次,我們來解析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所謂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亦即合理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因為利己主義雖然分為合理利己主義與個人主義;
卻不可能有什么個人主義的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的集體主義無疑是個悖論。合理利己主義,如所周知,斷言每個人的行為目的只能利己,卻又不可能依靠自己實現(xiàn),而只能依靠集體和他人實現(xiàn):集體是個人利益實現(xiàn)的唯一手段,因而對于每個人來說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這樣,合理利己主義也認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因而當(dāng)二者發(fā)生沖突時,應(yīng)該犧牲個人利益,保全集體利益:自我犧牲是解決個人與集體利益沖突的道德原則。所以,愛爾維修說:“公共的福利——最高的法律! 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全人類的利益高于個別民族的利益,全民族的利益高于個別等級的利益,多數(shù)等級的利益高于少數(shù)等級的利益。在理論上,這一次序是毋庸置疑的。它只是把幾何公理——‘整體大于部分’、‘大數(shù)大于小數(shù)’——運用到社會問題上來罷了!

  

  可見,合理利己主義也是一種集體主義,是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是一種否認無私的集體主義。這種集體主義的根本缺憾,顯然在于其自相矛盾:一方面誤認為無私利他、自我犧牲是不可能存在的;
另一方面又正確地將自我犧牲奉為個人與集體發(fā)生利益沖突時應(yīng)當(dāng)如何的道德原則。

  

  三 集體主義的完備形態(tài)

  

  整體主義、利他主義以及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如上所述,都是真理與謬誤的混合物,因而都屬于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這些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表明,完備的集體主義將是一種克服三者錯誤和缺憾的集體主義。(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因此,這種集體主義相應(yīng)地具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首先,它是人道主義的,而不是整體主義的。這就是說,這種集體主義的前提和基礎(chǔ),正如馬克思所言,乃是這樣一種人道主義:人或每個人,是目的;
而集體或社會則是實現(xiàn)每個人利益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

  

  其次,這種集體主義,正如馬克思所言,既不是利他主義的,也不是利己主義的,而是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之辯證統(tǒng)一,因而肯定個人利益追求與集體利益追求同樣具有正道德價值:“共產(chǎn)主義者既不拿利己主義來反對自我犧牲,也不拿自我犧牲來反對利己主義……他們清楚地知道,無論利己主義還是自我犧牲,都是一定條件下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必要形式! 這樣,這種集體主義便是一種己他兩利主義,它一方面因肯定存在無私利他、自我犧牲而避免了利己主義集體主義的自相矛盾;
另一方面則因肯定個人利益追求具有正道德價值而避免了利他主義集體主義的極端化和絕對化。

  

  最后,這種集體主義是一種溫和的集體主義,是一種相對的、有條件的集體主義,而不是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它反對在任何條件下,都要求個人壓抑、放棄乃至犧牲自我利益,以便更大地增進、保全集體利益;
主張只有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不可兩全的條件下,才應(yīng)該壓抑、放棄乃至犧牲自我利益,而保全集體利益;
因而認為在集體與個人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對于個人利益追求的任何壓抑和限制都是不道德的。

  

  這就是完備的集體主義:它顯然就是所謂的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亦即己他兩利主義的集體主義。羅國杰把這種集體主義叫作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并十分精辟地概括道:“集體主義總的指導(dǎo)思想是:提倡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tǒng)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集體利益表現(xiàn)為集體中各個人的共同利益的有機統(tǒng)一。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應(yīng)當(dāng)服從集體利益。為了保證集體利益的實現(xiàn),在必要的時候要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的利益。我們并不提倡無條件地犧牲個人利益,因為各個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集體中每個人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社會主義集體的最終目標。”

  

  集體主義的完備形態(tài)與不完備形態(tài)諸種類型的研究表明,一方面,與個人主義的離奇怪誕因而只為極少數(shù)思想家所倡導(dǎo)不同,集體主義乃是為各種道德總原則理論——個人主義除外——所包融和承認的真理:集體主義近乎公理。確實,人是社會動物,亦即集體動物,離開社會或集體,人是無法生存的,更談不到發(fā)展了:集體是實現(xiàn)每個人利益的唯一手段,因而對于每個人都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這樣,當(dāng)個人與集體發(fā)生利益沖突時,無疑應(yīng)該犧牲個人利益而保全集體利益。否則,集體勢必崩潰瓦解,而每個人也就不可能生存發(fā)展了。所以,任何一個集體要存在發(fā)展,便不能不奉行集體主義;
不奉行集體主義的集體必然崩潰,因而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集體主義是一種最為淺易平凡的真理。反之,一個人如果反對集體主義而真正信奉個人主義,那么,他就應(yīng)該像個人主義論者楊朱、莊子和尼采所倡導(dǎo)的那樣,逃離集體或社會,到遠離人群的深山老林隱居起來:個人主義就其最為徹底的倡導(dǎo)者來說,實乃是隱士的哲學(xué)。這就是為什么真正的個人主義論者寥寥無幾,而集體主義卻為絕大多數(shù)思想家所倡導(dǎo)的緣故。

  

  另一方面,就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理論形態(tài)來說,二者也大相徑庭。我們知道,個人主義與利他主義以及合理利己主義等道德總原則理論一樣,具有固定的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的前提和基礎(chǔ)。個人主義道德原則(單純利己或個人價值至高無上)的人性論的前提和基礎(chǔ)是:每個人的行為目的只能利己,集體對于每個人利輕害重,因而對于每個人不但不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而且具有負價值。合理利己主義道德原則(為己利他)的人性論的前提和基礎(chǔ)是:每個人的行為目的只能利己;
集體對于每個人的目的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利他主義道德原則(無私利他)的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的前提和基礎(chǔ)是:每個人的行為目的都能夠無私利他,而道德目的就在于使人達到無私利他境界,從而實現(xiàn)人之所以為人者。反之,集體主義則為整體主義、利他主義、利己主義等各種理論所蘊涵,可以從這些理論推導(dǎo)出來,因而其前提和基礎(chǔ)是多樣化、不固定的:集體主義原則(集體價值至高無上)既可以從利他主義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推導(dǎo)出來,也可以從合理利己主義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推導(dǎo)出來,還可以從整體主義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推導(dǎo)出來,更可以從己他兩利主義的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推導(dǎo)出來。這樣,各種道德總原則理論的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便都是集體主義的前提和基礎(chǔ),而集體主義則是這些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的共同的上層建筑。

  

  因此,個人主義與利他主義、合理利己主義等道德總原則理論一樣,是一種獨立的、完整的道德總原則理論。反之,集體主義則不是一種獨立的、完整的道德總原則理論,而僅僅是道德總原則理論的一部分,亦即各種道德總原則理論——個人主義除外——所包含的共同部分:關(guān)于個人與集體關(guān)系應(yīng)該如何的道德原則的理論。就集體主義自身來說,無疑是真理;
但是,就集體主義的前提和基礎(chǔ)——亦即就各種道德總原則的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來說,則唯有己他兩利主義的人性論和道德本性論是真理。這就是為什么,唯有己他兩利主義的集體主義是真理,是集體主義的完備形態(tài);
而整體主義的、利他主義的和利己主義的集體主義,則都是真理與錯誤的混合物,都是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的緣故。(本文的寫作得到“北京大學(xué)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xué)計劃”經(jīng)費資助。)

  

  注釋略。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集體主義 我見 王海明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