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印象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王元化先生祖籍湖北荊州。1997年歲末,我因從《新民晚報》的連載中,讀到先生的《癸酉日記》,頗為先生那一片情系桑梓、眷戀故園的殷殷情懷所打動,遂貿然投書探訪。由此,得以與先生結緣。六年間,曾三度叩訪滬上清園,親聆教誨;
先生每有新著付梓,也及時惠我,令我對先生的學術及人格魅力有了新的了解。
今年再次拜望王元化先生,是在早春二月的一個晚上。我一走進先生設在上海慶余別墅的工作室,他就取出當天出刊的《社會科學報》和《文匯讀書周報》,遞給我說,你來得正好,這下子可免除你搜求之苦了。
敝地為長江中游的一個中等城市,在文化信息的傳播上,比不得沿海地區(qū)及省會城市,加之近年來經費短缺,且書報費用激增,多有捉襟見肘之窘,故先生有些新作發(fā)表之后,往往不易搜求。幸而得到先生的特別眷顧,但有近作面世,老人家總會設法為我補齊,所以我便每每能于“近水樓臺”先睹為快。當日看到的這兩份報紙,刊載的都是他為準備出版的新書《思辨隨筆續(xù)編》而寫的文章。在這一組學術隨筆中,先生在探討國家學說與盧梭公意說的關系中所展示出來的灼見真知,令人頗有啟發(fā)。
作為先生的桑梓后學、故鄉(xiāng)子弟,近年來我?guī)缀跬ㄗx了他的全部著作,從《文心雕龍講疏》、《文學沉思錄》,到《清園論學集》、《清園夜讀》、《清園近思錄》、《思辨隨筆》等。
我覺得先生治學,實出一個“思”字,即老人家所一向服膺的熊十力的“沉潛往復,從容含玩”之說。事實上,先生早年間的學術活動,比較偏重于文藝理論方面的探索。當1955年為“胡風事件”傾遭滅頂之災后,他居然尚能以待罪之身,完成了《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等著述,以指斥當時的文藝界照搬蘇聯(lián)體系、充滿機械論和庸俗社會學的陳辭濫調。“文革”后期,先生乃以《龔自珍思想筆談》、《韓非論稿》為起點,跨出文藝理論領域,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中西方文化研究,尤其是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研究。
王元化先生于抗戰(zhàn)初期參加革命,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撥亂反正后相繼擔任過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國務院第一屆(1984年)、第二屆(1985-1994年)學科評議組成員等職務。十數年間,先生沉潛反思,埋頭著述,其多部論學專著一經問世即不脛而走,為世所推重;
先后有《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后經修訂易名為《文心雕龍講疏》)在全國首屆比較文學圖書評獎中與錢鐘書、季羨林等學界耆宿的著述同獲榮譽獎,《思辨隨筆》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1998年4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舉行頒獎典禮,以“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的稱號,授予王元化該市文學藝術杰出貢獻獎。和他同時獲此殊榮的,有20世紀文化巨人巴金、德高望重的音樂家賀綠汀和著名導演謝晉。
王元化先生一生正直耿介,不隨流俗,誠如他帶的一位博士生在評價自己導師而寫的一篇文章中所說:“老人家的敢怒敢言,主要緣于個性,用中醫(yī)的說法,就是個氣血的底子旺。”后來,我們曾以這話問先生,他說,東漢楊雄有言在先,就是:“包楚與荊,風飄以悍,氣銳以剛,有道后服,無道先強。”其后,明季“公安派”旗手袁宏道在《序小修詩》中,也說是:“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正是由于王元化先生的這種不屑仰人鼻息、俯身隨俗的剛直性格,使得他在那動蕩的人生歲月中屢遭磨難,經歷了整整一代學人痛苦的心路歷程。先生于65歲那年從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以后,便致力于對近現(xiàn)代思想家類型的人物,如杜亞泉、湯用彤、熊十力以及顧準等人作進一步的研究,從而迎來了他在學術研究上的又一個春天。
至20世紀90年代,先生以垂暮之年,投身于中國文化重建的執(zhí)著追求之中,他通過十數年的深刻反思與對現(xiàn)實的省察,在一個非常理性而冷靜的深層次上,從現(xiàn)實、歷史、理論三個維度,將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研究中關于五四運動、公意、意圖倫理、激進主義等重大課題,納入到自己的研究領域。近年來,王元化先生既詮釋傳統(tǒng)又消化西學,在消化西學中加深對傳統(tǒng)的詮釋,同時又在反思傳統(tǒng)中深化對西學的理解。他在一系列重要文章中,倡導研究近代學人,表彰自由思想與獨立人格為學者最重要的品格,提出對于五四傳統(tǒng)與眾不同的、以及中西文化異質的新見,同時還大膽對自己的舊著重新反思……其思想之勇銳,思考之嚴肅認真,體現(xiàn)了一位耄耋老者尤為可貴的思想家品質。而先生新著《思辨隨筆續(xù)編》正是在他病痛纏身,體力漸衰的情形下,憑藉著超人的毅力完成的。
今年,是王元化先生從事學術活動65周年,謹以此文賀之。
。ㄔd湖南〈湘聲報〉2003年10月22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