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領導藝術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非常榮幸和北大的同學一起討論當代領導藝術的問題!八嚒痹谥袊南笮挝淖种惺且粋人栽培的意思,與勞動有關,是生產勞動的技能。中國古代,朱熹稱,“藝,乃才能”!墩撜Z》中記載書、數、射、御。其中,書是指書法,數是指算術,射是指射箭,御是指架車。中國古代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藝就是指生產勞動中出色的技能,或者說是生產勞動技術。例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那么什么是領導藝術呢?領導藝術是指在領導的方式方法上表現出的創(chuàng)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創(chuàng)造,是真善美在領導活動中的自由創(chuàng)造性。“真”是把握規(guī)律,在規(guī)律中創(chuàng)造升華,升華到藝術境界;
“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
“美”是指領導使人愉悅、舒暢。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領導實踐活動是檢驗領導藝術的唯一標準。戈爾巴喬夫領導蘇聯解體不能說是成功的領導,霸王別姬也不能說是成功的領導藝術。
領導藝術是領導者個人素質的綜合反映,是因人而異的。黑格爾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沒有完全相同的領導者和領導模式。有多少個領導者就有多少種領導模式。
領導藝術具有隨機、非模式化的特征。領導模式就是領導方法,哪位領導者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領導藝術演繹得出神入化。例如,牽牛要牽牛鼻子,十指彈鋼琴,統籌兼顧,全面安排,這些就是所謂的模式化。
與領導藝術相對的是權術,權勢就是弄權之術。君王難變之水,弄權之術。權術是一個貶義詞,F在市場上賣的有關領導藝術的書其實講的是權術,講的是如何使用資本家的權術。例如,《辦公室戰(zhàn)術》。我曾賣過一本《豺狼的智慧》,開篇這樣寫到:“換上狼眼看世界”。這就是權術。
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流行厚黑學。李宗武說到,一部政治史就是厚黑學。項羽不厚不黑,劉邦又厚又黑,因此項羽斗不過劉邦;
劉備厚,但是他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曹操黑,很小人;
韓非只厚不黑,被呂布腰斬。
市場上賣的書多是講權術的。歷史上研究權術的有兩位名家。一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一位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馬基雅維立。研究領導藝術要講其與權術比較,因為只有實地考察、親身體驗、經過比較才能深化,有比較才有鑒別。
現在來看兩位大家。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但是與國君的關系并不是很近。當時韓國的地理位置并不好。韓,晉之別稱,西有強秦,北是魏國,東是齊國,南是楚國。合縱聯橫不是上等的策略。韓非企圖說服韓王,用“法”治國,但是未被采納,韓非不得志,著書《韓非子》55篇,奉行法、勢、術,其中“法”是刑的前提,“勢”就是作勢、借勢、用勢,“術”就是權術,是君王藏于胸中、不可告人的、暗中駕馭下人的方法。推薦大家看《秦相李斯》這本書,作者是錢民,就是錢其琛副總理的兒子,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港臺那邊有繁體本。作者寫到“我對李斯著迷已久,感覺兩千年的距離并不存在,李斯、韓非永遠在人間”。李斯和韓非均是許廣的學生,兩人都講權術。李斯是楚國人,是看糧倉的小官,他著有《鼠論》,人生如鼠,或在倉,就是糧倉,或在廁,就是茅廁,這兩者的境遇是不同的。就像他和韓非的境遇不一樣一樣。韓非是公子,錦衣鮮亮,一表人才,交學費交的是細糧,而李斯交的是粗糧,差別很大,但是韓非口吃。李斯后來任秦國的宰相,韓非投奔李斯,說服秦國滅掉韓國,李斯說韓非由帝國主義者變成了國際主義者。秦王非?粗仨n非,說“得此人與之尤,此生足矣”,李斯嫉妒,毒死韓非,被趙高生擒,后滿門抄斬,株連九族。
馬基雅維利,是意大利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和作家,最著名的著作是《君主論》,商務印書館1985年翻譯出版了這本書。馬基雅維立說我專門研究君主,他有豐富的知識,著《君主論》獻給君主!毒髡摗吩诔霭400年后,又重新獻給墨索里尼。與馬基雅維立相關的又產生了馬基雅維立主義和馬基雅維立式人物。馬基雅維立主義強調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只要結果是正確的,手段總被稱贊。馬基雅維立式人物不講倫理道德,公開贊美惡德惡行。馬基雅維立認為,人類斗爭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法律,講究的是人性;
一種是武力,講究的是獸性,既然兩者都存在,那么就無人道可言。君主要滿口說道德,但是實際上時刻準備武力。君主是獅子,要戰(zhàn)勝群狼,君主是狐貍,要識破獵人的陷阱。
馬克思評價馬基雅維立,認為他是從人出發(fā),從經驗出發(fā),使政治從神學和人學中脫離出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小權術學。
領導藝術和權術學是有區(qū)別的。主要有以下四個區(qū)別:第一,前者處于公心,后者謀于私利。第二,前者公開運作,后者暗里進行。后者用西方的話說就是undertable。權術就是搞陰謀,歷史上的大權術家都是大陰謀家,大偽詐家。第三,前者公開示人,后者秘而不宣。前者可以告訴世人,以總結經驗;
后者只做不說。例如,毛澤東批判林彪是要摻沙子,甩石頭,挖墻腳。而林彪的五七計劃卻是秘密的。后者之所以不說,一是因為極不道德,說不出口;
二是因為秘密一經泄露就要失敗。我曾經讀過《治平寶鑒》,這也是講權術的書。當年慈禧太后27歲,孤兒寡母,垂簾聽政。命尚書房大臣給其講授統治經驗,分類講解,講分化、瓦解、控制和如何對待下屬。當時光緒的老師翁通和給講課,光緒和慈禧一起聽課,后來慈禧不讓光緒聽,只是自己聽,因為她要對付光緒。后來,印制成書,但是不發(fā)行,只供慈禧太后一人閱覽。慈禧太后對此深思熟慮,極用心血,活學活用,立竿見影。慈禧太后掌權48年,雖然清朝那時的統治算是最腐敗的,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她個人又是成功的。現在已經有文白對照的《治平寶鑒》了。第四個區(qū)別,前者的理論基礎是辯證法,后者的理論基礎是詭辯論。列寧說不同在于靈活性不同,客觀的靈活性是辯證法,而主觀的靈活性就是詭辯論。權術是詭辯論,因為他今兒說今兒有理,明兒說明兒有理,怎么說都有理,沒有標準。
可見領導藝術與權術是有區(qū)別的。把握區(qū)別要注意原則,要分清敵我,在對敵斗爭中,要使用謀略和策略,麻痹敵人,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但是同志之間不能運用對待敵人的方式,如果用了,對方便能夠感覺到,頃刻間,人際關系瓦解。生活中就有寄匿名信,雇傭殺手,制造條件發(fā)現對方弱點的。
講到領導藝術就要涉及到領導者。領導者在漢語中有多種意思,領導也有多種意思,例如領導活動,領導過程,領導功能,領導者,領袖們,領導班子,領導集體。美國統計,領導的定義有350多種,領導者的定義有160多種。雖然有很多中說法,但是這并不表示領導是主觀隨意的,而是從不同角度研究把握的結果。如政治界認為領導者就是切蛋糕的人,是劃分利益的人;
而心理學界認為領導者就是心理學家,是教師,是與官僚相對的,是教練,會親身實踐。
波德·杜拉克對當代領導者的定義是,領導者是其后有追隨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寓言家,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沒有追隨者就不會有領導者。思想家,寓言家有追隨者就是領導者。馬克思是世界領袖。推薦大家看《未來的領導》,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美國的赫塞爾本等政治學的專家。還有《未來的組織》。美國另一位政治學專家約翰·加納德,他曾在美國六位總統手下工作過,擔任過美國健康福利教育部部長,后到大學做教授,教授領導藝術,他是真正有資格講授領導藝術的人。有學生問他,當領導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說:“記住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追隨者!庇米冯S者定義領導者是具有時代精神的,不同與以往的用被統治者定義統治者。被統治者是天然存在的,被統治者不一定是追隨者。積極的追隨者是骨干,一般的追隨者是群眾,不追隨或潛在的追隨者是落后分子,還有反對者。在政府機構改革時流行一種說法,政府的工作中總是有一干一看一搗亂的。追隨者是靠魅力爭取來的,美國的總統征召追隨者,否則就是失敗者。毛澤東把中國農民從與政治隔絕的狀態(tài)喚醒,成為中國工農紅軍,東方紅喚起工農千百萬,這其實就是征召追隨者。
領導者不同于管理者,前者可以無組織,但是必須有追隨者;
后者相反。這說明領導者是主動者,是創(chuàng)造者,發(fā)動者。進一步說,追隨者的外延不同于被統治者,他不僅包括內部成員,也包括外部成員。例如,北大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那么北大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就都是北大校領導的追隨者。另外軍愛民,民擁軍;
警民共建;
消費者俱樂部講的都是追隨者。任何組織要達到目標不僅需要領導者的下級配合,還需要上級的支持,教育部長支持北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市政府也支持,那么這二者就是北大校領導的追隨者。因此說,領導者不光需要向下的和平行的追隨者,還需要向上的追隨者。
領導的核心作用是引導和影響作用,引導和影響上下級,既有內政,又有外交,只有團結一致,才能調動千軍萬馬,共同奮斗。
現實社會中,導致追隨者產生的因素有很多,有品德魅力,知識能力,回報能力等等,等等,例如傍大款就是為了實現某種目標投入和寄托感情,然后要求回報。
追隨者是多種多樣的,在二人世界中,梁錦松就是伏明霞的追隨者,以往梁錦松經常從香港飛來北京看伏明霞,現在伏明霞嫁到香港,可謂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fā),可惜香港的經濟處于低迷狀態(tài),這又怎是一個愁字了得。還有,學生是老師的追隨者,信徒的牧師的追隨者,歌星和球星有他們的追隨者,黨員是書記的追隨者。這里也涉及到角色的意識。
從理論上概括,領導者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群體和社會生活中自發(fā)產生的。我們這里的群體是一個特定的概念,一般指幾個人或十幾個人的單位,介于組織和個人間的聚合體。組織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家庭是一個正式的組織,他是固定的,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我們家三口人,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我是追隨者的局面。傳統的家庭中父親是權威,現代的家庭中母親是權威。一般父親都是家里的number three,如果在有只小貓的話,那就只能是四把手了。父親的弊端是不關心孩子,不守信用,只關心工作、球賽、同事和汽車。而母親干涉的比較多,愛嘮叨,因此孩子都希望長大以后像父親而不是像母親。有一種說法是教育好一個母親等于教育好一個家庭,教育好一個父親等于教育好下一代。在學術界也是,例如開一個研討會,往往都要有一個老的權威坐鎮(zhèn),往往是他發(fā)話會議才能結束。另外,還有非正式的組織,如霍桑工廠,梅奧在霍桑實驗中指出,正式組織中存在非正式領導者。由于背景、地域、利益、經驗和興趣等原因往往產生天然的領袖,他會超過正式的領導者,他們能夠解決生活問題,暗中操作生產進程。9·11事件中,在一棟大廈里,一個清潔工和四個老總被困在電梯里,由于清潔工每天打掃很熟悉情況,所以在自救的過程中,清潔工就成了非正式的領導者。在社會生活中,政治領域也有非委任領袖的存在,馬丁路德·金,是美國黑人的領袖,他是一個思想家,演說家,從來沒有政府的任命,只有:“我有一個夢,那就是不同膚色的人平等的生活在一起……”。甘地是印度的非正式領袖,南丁格爾也是領袖,有眾多的人追隨她從事護理事業(yè),拉登也算是非正式的領導者。
還有另一類領導者,他們是經過選舉或組織任命正式產生的,包括登記注冊被政府承認的各類組織的負責人。首先是企業(yè),他的員工成百上千,有法人代表,要向國家納稅;
還有中介機構,社會團體。
自古以來,正式領導者成長的道路有三條。一是參軍,金戈鐵馬,塞外邊關,堅苦卓絕的軍旅生活,歷經九死一生,一步走進統治者行列。二是讀書,學而優(yōu)則仕,文明社會由受過訓練的高級文官治理。中國的科舉制度和英國的文官制度都是典范。首先要接受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成為其信奉者,執(zhí)行者,這樣才能使其統治延續(xù)。還要學會統治者的禮儀,以禮約束和規(guī)范官員?鬃佑小安粚W禮不以言”,西方上流社會有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美國的一個中學出了16位總統,在這所中學里,飯廳里幾百人用餐,但是卻聽不到一點喝湯的聲音。文革中批判大學是修正主義大學,因為那時的大學生是“大一土,大二洋,大三不認爹和娘”,不過我認為,變洋也是上大學的目的,總不能上了大學后越變越土啊。經世治國,政府是有限責任的,110是無限責任的。政府的責任是保護國民免受外族侵害,保護公民不受他人侵害,關心并救助社會弱勢群體。一步步從九品到八品到七品,進入統治階層。十年寒窗苦盼得金榜題名時;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讀書改變人的命運,這是千古不變的。家長們這一代實現不了的,往往希望孩子能實現,也是所說的代際轉移。三是經商,隨著資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領導者成長的又一道路產生了,投身商界,發(fā)展經濟,隨著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組織的擴大,成為正式的領導者,商政相通,互相開放,經濟地位的提高,進而謀求政治地位的上升。國外的總統選舉前多是企業(yè)的巨頭。中國的董建華和何厚華都是如此。這是遏制腐敗的途徑。但是,當官不是唯一的榮耀,也不是沒有風險的事業(yè),官場通刑場。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政府通過宗旅治理,至封建社會末期,出現商業(yè)組織,如錢莊,票號,船隊等。清末出現捐官制度,最大可達到二品道臺。我去山西的時候,看見有一家有一個石雕像,就是他們的祖先當年捐官成為二品官。但是,清朝的官場是理性的,捐官只有頂戴,沒有花翎,只是虛職,不是實職,相當現在的調研員。
三條路從平民向統治階級輸送領導人才,實現了社會的平衡發(fā)展,保持了生機和活力。當時的世襲極少,君子之職,五世而斬。從平民向統治階層補充人才,實現了良性循環(huán)。
正式的領導者又分為公共行政領導者和工商企業(yè)領導者。在98年行政改革以前,二者角色混淆,行政錯位。改革后,政企分開,企業(y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政府部門和軍隊禁止經商。美國七十年代末,總統多為跨國公司的總裁。我們要界定二者的性質,防止蛻變,要向對方學習,提高自身。
兩類領導這有著不同的領域。一個是公共管理領域,今天的MPA,一個是工商管理領域,今天的MBA。我們要明確二者的區(qū)別。第一個區(qū)別,二者追求的價值不同,前者追求公平與正義的至高無上性,雖然過程中也要計算經濟成本,核算經濟效益,但是歸根結底是為實現公平與正義。后者,追求最大市場份額與利潤,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雖然也有公益活動,但其背后是贏利再贏利的動機。后者是前者的衣食父母,但二者追求的價值不同。盧文思·彼得在《彼得原理》中調侃政府陰暗和負面的東西,說后者是賺錢的,前者是花錢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我有這樣一個親身經歷,那年我陪女兒去參加高考,馬上就要開考的時候,一輛警車呼嘯而來,車上跑下一名考生,警察沖她喊快跑,原來這名考生要遲到了,因此,他求助于警察,110及時將她送到考場,然后掉轉車頭,緩緩離去,在場的家長都為110鼓掌。相對的,一家出租汽車公司在考前打廣告承諾,高考期間憑準考證,乘車免費,但是高考的當天卻很難找到出租車,由此可見,出租汽車公司只是做秀而已。第二個區(qū)別,二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同,前者提供的是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公共政策、國防、公安、環(huán)境、圖書館、博物館等。原則上,社會公眾是免費享受的,有時為了彌補開支的不足,或者為了平衡消費也會適當收費,但不以贏利為目的,大學就是崇高的公益事業(yè)。另外,他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
還具有壟斷性和獨占性,政府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往往是企業(yè)沒有積極性提供的,有些東西政府不允許企業(yè)甚至不允許地方政府提供,例如軍隊。后者提供的是本企業(yè)特殊的產品和服務,是需要消費者購買才能享受的,雖然有時有試用裝或品嘗贈送,但這只是他的促銷手段,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沒有免費的礦泉水。第三個區(qū)別,二者行使的權力不同。前者行使公共權力,是國家法律賦予的,在全社會普遍有效的,以暴力機構為后盾的。后者行使的是私權力,也叫協議權力,通過企業(yè)同員工簽定協議產生的權力,只在企業(yè)內部有效,走出企業(yè)就無效。前者是普遍的、系統的、排他性的權力,具有強制性,政府權力是前者的中心。但是前者強調權力的分割與制約,防止絕對權力,防止濫用與腐敗,因此,公務員扯皮,辦一件事要蓋十幾個公章,機關效率不高是有原因的,是為了防止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后者強調權利的集中有效,有利于生存和競爭。由此,領導者有一系列本質上的不同,例如職務任期、工資來源、自身素質、工作方式等,這個留待大家自行研究。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當代的領導藝術,這是一個豐富的話題,其中奧妙無窮。首先來看語言藝術,語言藝術是開展領導工作的基本功,是歷來選拔領導干部的標準。2000年廣東省委討論處級干部任免的時候,要求同時遞交音像材料,包括站姿、坐姿、蹲姿,包括演講、答辯和口才。去年去臺灣的時候看到一本書,叫做《會說話的女人受歡迎》,里面寫到,“說上一句漂亮話,少走多少冤枉路”。有一次,我去醫(yī)院看望我同學的父親,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我們一起散步,一個小伙子向他問路,但是很沒有禮貌,老先生很生氣,于是朝相反的方向指去,然后對我說,不懂禮貌,小遛一趟,可見會說話是多么重要。
語言有很多功能。第一是信息的功能,語言是交流工具,是思想載體,但丁說過,語言于我們之重要,就如駿馬于騎士之重要。第二個功能是激勵的功能。一句口號喊響五大洲,“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
“沖啊”;
還有廣告詞。當然也有負鼓勵,曾有一位國軍上校,因為當時我軍的炮火不夠猛烈,跑到臺灣,老家伙的確身手不凡,后來回國投資,但是在賓館里遇到了“京片子”,也就是服務員小姐,兩人因為服務質量爭吵起來,“京片子”咬字準確,吐字清晰,說話頻率極快,讓老家伙感到共軍的炮火越來越猛烈了,最后因腦溢血身亡,這就是語言能殺人。語言的第三個功能是塑造形象的功能。西裝革履,言語幽默是領導者必備的。林肯在今天是當不上美國總統的,因為他不善于演講,其貌不揚,尖聲尖氣,談話中喜歡插入冗長的故事。在今天的社會中電視造英雄。
語言具有地域的特征。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同一個國家里還有不同的方言。在改革開放之初,廣東經濟發(fā)展迅速,因此那時全國一片啦啦聲,什么小意思啦,灑灑水啦,埋單啦,等等,還有那時廣東人管冰棍叫雪糕,其實他們可能連雪都沒有見過。
語言還具有時代的特征,莎士比亞當年的詞匯量是3萬左右,現在的詞匯大概發(fā)展到了10萬左右,那么在今天看來,莎士比亞就是一個文盲,他肯定不懂什么是MPA,也不會明白什么是保溫杯。還有現在的家長很難理解孩子們所說的“帥呆了”,“酷斃了”。
另外,語言具有角色的特征。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語言方式,有特有的術語。領導者說話要講究角色,要規(guī)范流暢,赫魯曉夫講話就不是很規(guī)范。另外,要善于概括和總結。歷史上有很多的概括大師,例如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鄧小平的“摸著石頭過河”;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江澤民的“三講”,“三個代表”都是如此。
另外領導者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透。例如,在MPA的開班儀式上,老師會說,同學們,我們共有多少課,多少個學分等等,而校領導會說這關系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關系到“三個代表”的具體實踐等等。
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兒吧,謝謝大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