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一座村莊,一所希望小學_希望小學捐贈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背 景 馬文仲的噩運是從15年前開始的。高中二年級時,他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病癥――進行性營養(yǎng)不良癥,身上的肌肉不斷萎縮,被迫退學回家,但仍堅持自學。翌年,新鄉(xiāng)師專、汲縣師范等到馬文仲的家鄉(xiāng)――河南長垣縣苗寨鄉(xiāng)定向招生,全鄉(xiāng)共7個名額,馬文仲的考分名列第一。但鄉(xiāng)教辦主任勸他:“你身體這么差,體檢就可能通不過;即使通過了,到學校生活也不能自理――不如把名額讓給其他同學!瘪R文仲表示同意,隨后提出想自己辦學,獲鄉(xiāng)教辦主任等領(lǐng)導的支持。
1986年,馬文仲在家里招收了第1名學生,半年后增加到8名,均為小學5年級輔讀生。期末升學考試,8名學生有6名考上了鄉(xiāng)重點中學(該鄉(xiāng)重點中學的錄取率不足30%)。第二期報名人數(shù)劇增至60多人。15年來,馬文仲希望小學共送走了1000多名畢業(yè)生。1998年,學校設置增為1至5年級,在校學生共有218名,教師7名――除馬文仲夫婦外,其他教師幾乎均為他們的學生,高中或初中畢業(yè)后,自愿回到希望小學來任教。
“搗蛋鬼學!
我們?nèi)ラL垣的那天,陰雨綿綿。本來想著馬文仲這樣的新聞人物,在縣城隨便問一個人都會打聽到。不料直到坐上了開往苗寨鄉(xiāng)的長途中巴,仍是頭緒茫然。
因為天色已晚,我們決定先去鄉(xiāng)招待所住下。車到一個路口,售票員說路邊的村子就是馬野莊。我們問售票員,長垣縣的希望小學是不是很多?售票員說:“希望小學多不多不知道,私立小學倒是很多!
那么知不知道人們創(chuàng)辦私立小學的初衷呢?售票員愣了愣,說:“在家閑著沒事兒唄!”
等見到馬文仲,他告訴我們:“1986年我貼出招生廣告后,兩個月沒人報名。第1名學生的嫂子是我的中學同學,她回娘家來,知道我的志向,就來跟我說:她丈夫有個弟弟,沒考上5年級,退學了,在家調(diào)皮搗蛋,家里人對他都很頭痛。我回去跟公公商量一下,讓他過來――東西學多學少不要緊,只要不給父母找那么多麻煩就行了。
“這名學生來了以后,中間只跑過一次,是因為我批評他。我給他寫信,又給他家里人寫信,托別人捎去。他回來后再也沒跑過!
因為病情的發(fā)展,馬文仲的脖子已經(jīng)直不起來了,面部肌肉也有萎縮,這使他臉上表情顯得僵硬、麻木。他說話時嘴巴幾乎不動,聲音很低。高興時嘴角牽扯一下,依稀能看出些笑容。但這樣的時候極少。
一名老師、一名學生的情景持續(xù)了半年。
半年后,馬文仲的學生增至8名。這8名學生都是村民們眼中的“搗蛋鬼”,因此該校人稱“搗蛋鬼學!薄W生升學填表時,有的填“私立學!保械奶睢拔闹賹W!。1995年,學校做了個校門,正好江蘇一位老黨員寄來1000元錢,說是“為希望工程盡一份力”。所以校門就鐫上了“希望小學”四個字。
谷慶玉來到馬文仲身邊
1988年3月,馬文仲在山西《當代青年》雜志上刊登“征友啟事”,介紹了自己的身體情況、辦學經(jīng)歷,并說愿結(jié)識一位愛好文學的朋友,“共同探討文學與人生”。
湖南張家界的白族姑娘谷慶玉看到了這則征友啟事,開始與馬文仲書信交往。
谷慶玉的父親是水電系統(tǒng)職工,母親是中醫(yī),哥哥是鎮(zhèn)長。家里承包了800畝山林、一個魚塘、一座小型水庫,當時的年收入已達萬元以上,是當?shù)氐母辉。谷慶玉本人受到過縣里表彰;獲得過縣婦聯(lián)授予的“三八紅旗手”稱號,在縣里是個“小名人”。
當時,雜志上的“征友啟事”還是個新鮮事物,谷慶玉驚奇地看到了遠在河南的馬文仲的自訴及“征友”心聲。她“覺得這個人怪怪的:一個殘疾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還要研究什么文學,還要辦什么學校――做這些對正常人來說都有難度的事情”。谷慶玉并不怎么愛好文學,但她按捺不住好奇心,給馬文仲去了一封信。
此后,雙方書信來往整整一年,各給對方寫了十幾封信。馬文仲在信里講到了自己生活和辦學的困難,提出需要有人幫助。谷慶玉則覺得,通過書信來往,雙方已經(jīng)比較了解了,“我那時才21歲,也是一腔熱血。”于是她不顧父母家人的反對,于1989年3月5日(這個日子馬文仲記得特別清晰,他說農(nóng)歷那天是二月初八)只身來到了黃河灘上的這個偏僻村莊。
在谷慶玉到來前后,還有內(nèi)蒙、湖北的兩位與馬文仲通信相識的姑娘來過這里,但她們很快就走了。谷慶玉也想走,不想留。
“生活上的負擔我能承受,但一看到他家里人,我真的有一種恐怖感。因為不是馬文仲一個人有這種病,他的媽媽、哥哥、姐姐還有他姨,一個個都是變形的!――不是活動不對勁兒,而是整個變形了!我一進他家就很恐懼!
那為什么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了呢?
“我看到60多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很喜歡他們,很想跟他們在一起;也想幫助馬文仲,把學校辦下去!
她說,直到現(xiàn)在,我還不能適應這里的環(huán)境:春天風沙大,夏天、秋天悶熱得要命。一下雨,到處都是泥濘。1996年黃河上大水,村里進水2米多深,房屋都泡在了水里。而“冬天西風一唱,北風一唱,寒流嗚嗚叫”。她說張家界的夏天沒這么熱,冬天也沒這么冷。
那時,馬文仲家里還吃不上白面,頓頓都是玉米面粥、玉米面饃。沒有菜,馬文仲自己家里種的大蒜,用醋腌一壇子,全家人當菜吃能吃一年。
家里的勞力,只有谷慶玉和她公公兩個人。馬家種了十幾畝地,都在黃河灘上,來回一趟要走7公里路。谷慶玉在這里學會了犁地、耕地、耩地。她是村里最棒的勞力,一個人鋤地能頂兩三個人。
結(jié)婚典禮時,谷慶玉頭上頂著紅棉襖(用來代替紅蓋頭),從馬文仲的母親家里跑進了新房。他們的婚禮被評為當月“全縣十件好事”之一。鄉(xiāng)長、書記也參加了婚禮――村里去請鄉(xiāng)長、書記的人說:“來我們村看稀罕吧,有稀罕事兒!”這句話深深地傷害了馬文仲的自尊心。
村里人都說他們太不像一對兒了:“谷慶玉長得那么漂亮,在江南魚米之鄉(xiāng)就尋不著一個婆家?跑到我們這里來圖什么?”百思不得其解,說她是騙子。然而馬文仲家里既窮,人又殘疾,著實看不出有什么好騙的,村民們又轉(zhuǎn)而猜測馬文仲是騙子,把人家姑娘給騙來了――都說兩個人肯定不能過長日子。
1996年春節(jié),7年沒回娘家的谷慶玉,只身登上了開往張家界的火車。村里人紛紛斷言:“她這一走,就不會再回來了!”有人問馬文仲:“慶玉還回來不回來?”馬文仲說:“我不知道。”他心里也沒底。
谷慶玉在娘家只住了3天就回來了。她說是放心不下文仲和孩子們,別的原因,她只字不向外人提及。
《實話實說》節(jié)目里,被策劃人要求“不要有任何心理準備”的谷慶玉,在被崔永元問道“回娘家的感受”時,脫口說道:看見昔日的同學已經(jīng)結(jié)婚,夫婦健康、體面,自己也感到難過、自卑。
我們問她對當初的選擇有沒有后悔?她猶豫了一會兒,說:“現(xiàn)在……還真是有點兒后悔!
生活的壓力一步步地加重,內(nèi)心的苦難也在一步步加深,而且谷慶玉還要一身分擔兩處苦難:一處在河南,一處在湖南。良心使她無法卸掉這兩處苦難的任何一頭,內(nèi)心的矛盾之深、之巨應當可想而知。
采訪中,一個50多歲、知識分子模樣的人走進辦公室。谷慶玉介紹說,這是縣文化局創(chuàng)作組的編劇老楊,正在學校體驗生活。老楊性格很豪爽,自稱“搞了一輩子創(chuàng)作了,除了編戲,也寫詩歌、小說、報告文學等――領(lǐng)導讓寫啥咱就寫啥”。
1999年10月中旬,河南省委書記馬忠臣收看《實話實說》節(jié)目后,號召全省教育、文化工作者向馬文仲、谷慶玉夫婦學習。主管文教的副省長及省教委主任等也作了相應批示。新鄉(xiāng)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到長垣縣落實此事。10月22日,長垣縣召開全縣干部、文教工作者動員大會,要在全縣掀起向馬文仲、谷慶玉夫婦學習的高潮:“再也不能‘燈下黑’了!”縣里交給文化宣傳部門的任務是:“給他倆拍一部專題片,演起來;再編一出現(xiàn)代豫劇,唱起來!”老楊便是為后一個任務而來。
老楊一再贊譽谷慶玉是“當代中國最剛強、最偉大的女性”,估計這樣的贊譽很快就會在全縣乃至全省風行。不知道“偉大女性”的光環(huán),會從此喚起更多人分擔谷慶玉的生存壓力,減輕她的內(nèi)心苦難?還是將迫使她付出得更多、得到的更少,更加孤獨無助地面對命運的困厄與磨折?
他們一度想不再辦學了
從1985年開始,只要馬文仲身體的哪個部位感到疼痛,兩三個月內(nèi),這個部位的肌肉就會萎縮掉;楹,谷慶玉帶著他去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及石家莊等地做過活檢,結(jié)果總是令人失望。參加《實話實說》節(jié)目的第2天,馬文仲又到中國人民解放軍301醫(yī)院做了會診。301醫(yī)院的沈定國教授說:從西醫(yī)的角度看,目前國際醫(yī)學界還沒有攻克這個難題。有個患者花了160萬元去美國治這種病,沒治好又回來了。
1997年《遼寧青年》報道了他的事跡后,四川、河北有兩位病友給他寫信,交流病情及心情等。馬文仲收到的最后兩封信是他們的家長寄來的――信里告訴馬文仲,這兩位病友已不在人世了。
與這兩位亡友相比,馬文仲可算是萬分幸運的,因為他擁有谷慶玉――毫不夸張地說,谷慶玉就是他的生命支柱。
如今馬文仲全身的肌肉幾乎全部萎縮掉了,谷慶玉每天喂他吃飯,推他去上課,睡覺前幫他脫鞋,然后再把他抱到床上去。夜里,馬文仲每隔半個小時要翻一次身,不然就會疼痛難忍。我們?nèi)ゲ稍L的頭一天晚上,風雨交加,氣溫驟降,馬文仲的雙腿因為寒冷而疼痛更甚。他說不愿驚動谷慶玉,但又忍不住哼哼,一晚上沒有睡著。谷慶玉也因要頻繁地替他翻身而徹夜未眠。馬文仲跟我們說:“現(xiàn)在,我每天晚上都害怕睡覺。”中午他就坐在輪椅上,從不上床休息。他說白天坐著時,身體也經(jīng)常疼痛,只有在給孩子們上課,或與來訪者交談時,才能暫時忘掉疼痛。
希望小學開辦后,因為升學率高于周圍的公辦小校,這些學校便通過有關(guān)方面,向馬文仲、谷慶玉施加壓力。這是1993年的事情了。馬、谷夫婦一度很消沉,想不再辦學了。但有位學生家長前來鼓勵他們,并從西安買了一輛輪椅,送給馬文仲。這位學生家長經(jīng)常外出做生意,妻子在家種田。兒子換了四五所學校,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母親管不住他。但他進了馬文仲希望小學,一年后便考上了鄉(xiāng)重點中學,家長不敢相信,問是不是老師改卷時把卷子弄錯了?親自跑到鄉(xiāng)里去查,一查屬實,心里便很激動。
這之前,馬文仲從家里到教室上課時,如果是晴天,就扶著小凳子,坐在地上挪移;下雨天,谷慶玉就把他背到教室,上完課再背回來。他的體重有50多公斤,對身單力薄的谷慶玉是個不小的負擔。有了輪椅,夫婦倆都很高興。
1997年,中央電視臺7頻道報道了馬文仲、谷慶玉夫婦的事跡及辦學中遇到的困難。一位海外華僑看到后,寫信給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何魯麗,反映這件事情。何魯麗非常重視,將信加了批示,轉(zhuǎn)給有關(guān)部門。1997年11月初,河南省各級領(lǐng)導30多人來到馬野莊,先視察了馬文仲希望小學,又到村辦小學轉(zhuǎn)了轉(zhuǎn),最后決定在村外新建一座正規(guī)小學,將兩校合并進來,并對馬文仲的生活問題作了安排,還準備給谷慶玉解決一個公辦教師指標。
因為是省里出面,所以要建一所一流的學校。鄉(xiāng)政府選定了校址,在村南征收十來畝地,并由鄉(xiāng)教辦拿出了150萬元的預算。各方形成了一份協(xié)議,并與那位海外僑胞也簽了協(xié)議。
此后,由于資金始終未到位,這塊地也就一直閑置在那里。被征用土地的村民曾到馬文仲家里鬧事,讓他們按每畝地每年500元的價錢賠償產(chǎn)量損失。
為什么英模難以長期當下去?
1999年8月份,中央電視臺新聞部的記者來馬野莊拍節(jié)目,圍觀的村民跟記者說:“馬文仲是個假典型――他辦學也收費!”記者反問:“他要不收費,學校怎么能辦起來?”
我們在采訪中,也不斷聽到關(guān)于馬文仲辦學的先進事跡“都是假的!”之類的反映。他們反映問題的焦點,是馬文仲不肯與他們分享從各界接受的捐款。
而馬文仲也憂心忡忡地談到,學校里已有40多名學生不交學費了,并且這個趨勢仍在蔓延。最初,馬文仲免收了幾名困難戶學生的學費。其他學生家長說:“他們的孩子能免,我們的孩子為什么不能免?”有位學生家長,剛花幾萬元蓋了新房,馬上也拒交孩子的學費:“我蓋房還塌著賬呢!”馬文仲說:每名學生每學期所交的110元學費中,有70元書本費,40元教師辦公費。如果學生不交學費,他還得每人倒貼他們70元錢,“捐款再多,也有用完的一天”。
一些學生家長說,捐款又不是捐給馬文仲一個人的,每個學生都有份!“不交學費不讓上學?他這模范人物是怎么當?shù)??
10月20日,縣里召開學習馬文仲、谷慶玉夫婦動員大會,長垣縣教育電視臺作了報道。會上,縣里四大班子領(lǐng)導作出表率,當場捐款1600元。學生家長一看報道:“又給馬文仲捐款了!我們咋沒見到一分錢?”轟孩子來找馬文仲要錢。
馬文仲沒看電視新聞,從學生嘴里才知道此事。他也還沒見到一分錢。他說這錢可能是為村里建新學校用的,不會給他個人。
編劇老楊對我們講了一句很見功力的話:“為什么中國的英雄模范人物難以長期當下去?因為別人都把英雄當成神仙了!”
我問老楊,關(guān)于這出現(xiàn)代豫劇醞釀得怎么樣了?老楊說:他初步構(gòu)思前面一個“序幕”、后面一個“尾聲”,中間有6場。主角是谷慶玉、馬文仲,出場人物還有馬文仲的父親、馬野莊村村長等,“全都是正面人物”。
那戲里的矛盾沖突該怎樣展開呢?
“再寫兩個落后的村民,經(jīng)過教育,思想轉(zhuǎn)變了!”老楊說。
戲編出、排好以后,準備先在長垣縣唱,再到全省巡回演出,如果有可能的話,還要進京。馬文仲把他的希望寄托在還是一片空地的新學校上?h里已讓黃河河務局出資,在那片空地上墊出了“避水臺”(黃河灘區(qū)地勢低,房子都建在高崗上。這種用黃土墊起來的高崗,當?shù)厝朔Q“避水臺”)。馬文仲認為這次建校的可能性比1997年的那次要大。
但他的心情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想擺脫目前這種被紅眼和非議包圍的處境,到新學校后一心一意教書;但另一方面,他又想保持新學校的民辦性質(zhì)――他認為民辦學校的自主權(quán)大,有很多獨特的優(yōu)點。“公辦學校的生源不用發(fā)愁,小孩子到了年齡,很自然就去他們那里上學了,到我這里來像是跳槽。我的升學率只要有一年上不去,學生就不會再來了!倍貞@種挑戰(zhàn),可能是殘疾青年馬文仲證明自己生存價值、維持生命光榮的唯一途徑了。他不想放棄! (編輯:橡 子)
相關(guān)熱詞搜索:一座 一所 村莊 兩個人,一座村莊,一所希望小學 一座村莊 一座村莊半數(shù)兒童輟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