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茨堡絮語】 薩爾茨堡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這是我到奧地利參加薩爾茨堡全球論壇的全程記錄,嘗試微博體寫作。 6月16日周四 感恩幸運 非常幸運地在極短時間內(nèi)辦完去奧地利參加薩爾茨堡全球論壇的簽證。
感謝薩爾茨堡全球論壇的成員――北大余萬里教授的熱情推薦。他一直建議我到莫扎特的故鄉(xiāng),到《音樂之聲》的故鄉(xiāng),到薩爾茨堡全球論壇的故鄉(xiāng),與全球青年才俊比肩論道。聽該論壇的資助者美國弗里曼基金會的項目官員說,薩爾茨堡全球論壇的成員資格,在西方社會很有地位,甚至有助于西方青年學者評職稱。同時,也衷心感謝那些幫助我神速辦理簽證的中奧工作人員。沒有你們,我將多么遺憾。
6月17日周五
“Hi Gabby”-Again
一大早,趕赴機場,收到一位一直關(guān)心“如是我聞”的朋友的短信:“Gabby出院了”。我回信說,“祝福或許能起點作用”。Gabby是美國年輕的女眾議員,也是我們共同參加的“中美杰出青年論壇”的成員。去年,她不幸遭槍擊,幾乎不治,但憑著驚人的毅力,一步步地從死神手中掙脫出來。我在“Hi Gabby”一文中祝福她。文章發(fā)表后,中國外交學會的領(lǐng)導說“熱情而真誠”,我的研究生說“老師好感性”?磥戆l(fā)短信的朋友在看了“Hi Gabby”之后,也加入了祝福Gabby神奇康復的網(wǎng)絡(luò)。他的短信讓我感覺溫暖,“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關(guān)于西亞北非變局的名人名言
飛機上最適合讀書,閱讀了一些西亞北非變局的材料,其中有不少名人名言,對理解當下的劇變很有啟發(fā)。
德國《明鏡》周刊兩名作者撰文,談及動蕩的原因,他們引用列寧的話:“革命的基本規(guī)律,是下面的民眾不滿現(xiàn)狀,上面的當權(quán)者無能為力,那就推翻政權(quán)!彼麄冞引用了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在1856年寫的一句話:“對一個糟糕的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在它開始改革時到來!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戴維?伊格內(nèi)修斯倡議,阿拉伯動蕩國家應建立法律框架,以遏制復仇情緒。他引用的是約翰?米爾頓《失樂園》的名言,“開始時,復仇的感覺是快樂的,但當它反彈后,痛苦是無盡的”。最后,戴維自己制造了一句名言:隨著“阿拉伯之春”的發(fā)展,在適度追究過去的同時,新的革命家必須建立一條通向穩(wěn)定、有包容性的未來道路。否則,正如一部電影的名稱一樣――“血色將至”。
對于變局的走向,樂觀者期待阿拉伯的故事能真正演繹成“阿拉伯之春”,悲觀者則擔心滑落為“阿拉伯之冬”。美國外交學會資深會員拉伊?塔基在《紐約時報》發(fā)表文章“后美國時代的中東”,擔心隨著美國在該地區(qū)影響力的減弱,美國將更加難以解決傳統(tǒng)安全隱患。他說:“盡管華盛頓竭力接納‘阿拉伯之春’,但中東地區(qū)正不易察覺地邁向美國之后的時代。該地區(qū)的盟友和對手都逐漸對美國的禁律置若罔聞……中東地區(qū)在過去一個世紀里的斗爭就是堅定不移地追求免除大國間的對立和超級大國的控制。這里的民眾曾滿腔熱情地參加反殖民斗爭,聲援那些主張在冷戰(zhàn)集團間保持中立的人,并表示支持第三世界的革命抵抗運動。獨立自主的時代或許終于到來了。但這個時代可能會伴隨著其獨有的挑戰(zhàn)與危險!
國內(nèi)一位老師擲地有聲,“中東是大國的墳墓!”這就意味著,面對阿拉伯世界的又一場大變革,或者說面對一個超級的世紀疑難雜癥,政治家和學者們要小心翼翼地辨證施治,對癥下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序例云:“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和合視之。”
Wow,薩爾茨堡
從法蘭克福轉(zhuǎn)機到薩爾茨堡,45分鐘。趕緊把腦子從紛亂的西亞北非擰到和諧的薩爾茨堡。讀書人啊,一邊從窗口俯瞰這個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明凈古城,一邊閱讀陳丹青先生的《在薩爾茨堡》?赐觋惖で嗟挠斡洠揖蛷氐状蛳肆砥馉t灶的念頭。
他寫道,“工業(yè)革命、世界大戰(zhàn)、二次現(xiàn)代化、人口壓力、環(huán)境危機、城市滄!坪鯊奈丛谶@里發(fā)生過。在薩爾茨堡,在歐洲許許多多古城古鎮(zhèn)那里,歷史從未幼稚、造孽,以至瘋狂,時間在這里不會變老,種種所謂人類的進步,既不曾遺忘這里,也沒踐踏過她:至今,她的全貌和十七世紀描繪全城景觀的彩色版畫一樣,但她絕非自處于聰明的現(xiàn)代生活!
(注:尊敬的讀者,請原諒,接下來我還要引用陳丹青的一句話。)
只用了十分鐘,出租車司機就把我從機場拉到論壇所在地――湖光山色中的Schloss Leopoldskron。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絮語 薩爾 薩爾茨堡絮語 薩爾茨堡的樹枝 薩爾茨堡紅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