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逾越的底線|不可逾越的底線紀(jì)錄片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日色?? 李兆忠 中國社科院文學(xué)所 副研究員 柏楊走了,留下等身的著作,其中數(shù)《丑陋的中國人》名氣最大,影響力至今不衰。
柏楊令人想起高橋敷,在以“丑陋的?菖國人”為名的出版物中,高橋的《丑陋的日本人》是真正的開山之作,上世紀(jì)70年代初問世時,曾在日本掀起過一股旋風(fēng)。時過境遷,此書已被日本人忘到爪哇國了。前不久筆者就此書在東瀛傳播的情況請教共同社的老朋友鹽澤先生,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他不但沒有讀過這本書,而且不知道有這樣一本書。鹽澤是共同社的資深記者,見聞廣博,他對此書的陌生,在日本人中應(yīng)當(dāng)說有相當(dāng)?shù)拇硇浴?
讀《丑陋的日本人》時,常給人“似曾相識”之感,也許是文化基因相近的緣故,日本人的許多丑陋行為在中國人身上同樣存在,比如作者借西方友人的眼睛這樣揭發(fā)萬國博覽會上日本人的丑態(tài)――
一清早,只聽“嘩”的一聲,地動山搖,好幾萬人拼命地?fù)磉M(jìn)會館,我以為發(fā)生了暴動,嚇得拔腿就逃。然而,那僅僅是觀眾入場而已?伤麄?yōu)槭裁匆苣?請告訴我。老人,婦女都被沖得七零八落,跑在前面的,盡是年輕力壯的男性。
然而,與《丑陋的中國人》相比,《丑陋的日本人》可謂小巫見大巫,其中對日本人劣根性的批判,遠(yuǎn)未達(dá)到前者對中國人那樣登峰造極的程度,它只是就事論事,在現(xiàn)實的層面對日本的種種劣根性進(jìn)行批判,而前者則將鋒芒指向整個中國文化傳統(tǒng),有全面否定儒家文化的思想背景。盡管如此,高橋還是為此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僅書被禁止發(fā)行,還丟了日本駐阿根廷大使的官職,外交官的生涯由此斷送。這個事實本身已說明了問題。
了解日本的人知道,在日本這個地理環(huán)境封閉的島國上,任何具有離心作用的言行人物都是不受歡迎的,日本人可以坦然接受種種聳人聽聞“日本沉沒”的警報,卻不能容忍那種顛覆性的自我批判,因為它會對大和民族的凝聚力、“以和為貴”的集團(tuán)性構(gòu)成威脅!冻舐娜毡救恕氛窃谶@一點上,觸犯了日本的禁忌,受到封殺是不奇怪的。
值得一提的是,《丑陋的日本人》問世時,與當(dāng)時日本的文化形勢已有很大的錯位,正如一位日本學(xué)者指出的那樣,隨著日本工業(yè)化發(fā)達(dá),經(jīng)濟(jì)成長,社會發(fā)展,日本文化論也發(fā)生了階段性的變化,從1964年到1983年的20年間,日本的成功反映在文化論上,就是盛行對日本文化的特殊性的肯定與贊美。這期間,日本出版了上百種自贊自夸的日本文化論著。在這種背景下,《丑陋的日本人》顯得不合時宜,被人們封殺、被人們遺忘是很正常的。我的友人鹽澤先生,正是成長于這一時代,不知道有這樣一本書,是順理成章的。甚至高橋本人,被官方召回日本后,思想也發(fā)生相應(yīng)的變化,到上世紀(jì)80年代《丑陋的日本人》再版時,序言公開聲明:此書因成形過早,不少觀點如今變得非?尚,不得不將其中某些章節(jié)刪去,云云。
從文化論的角度看,《丑陋的日本人》只能算一部淺薄之作,作者在海外生活多年,腦子被西方文化所洗,當(dāng)他以西方化的眼光審視日本的時候,輕而易舉地發(fā)現(xiàn)了日本人的種種丑陋之相,有時不免將日本人的丑陋與文化上的差異性混為一談,諸如“外國人的眼淚是夸耀人性的眼淚,日本人的眼淚則是舍棄人性的眼淚”之類,甚至默認(rèn)日本是“劣等人種”,這顯然有失公允。如果讀過加藤周一的《雜種文化》、《日本的淚與嘆息》等有關(guān)日本文化的論述,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就批判的深度而言,加藤遠(yuǎn)遠(yuǎn)超過高橋,而更重要的是,加藤對日本文化的批判始終沒有偏離正面的價值恪守,“雜種性”這種中國人看來十分貶義的性質(zhì),被視為日本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動力而受到極高的評價,立足于這樣的基本立場,加藤對日本的“國粹主義”與“西化主義”作了有力的清算。這樣的自我批判,日本人還是能接受的。
冷靜地看,“丑陋的?菖國人”,屬于一種極端性的、非理性的批判方式,有將一個民族的性格宿命化、定型化的危險。從積極的意義上看,它可以當(dāng)作治病的藥石;從消極的意義上看,它容易助長文化自虐、自暴自棄的心理。它具有破壞的力量,卻無助于建設(shè)。這一點上,日本民族表現(xiàn)得比較明智。比較而言,日本學(xué)者的日本文化論注重“立”,中國學(xué)者的中國文化論注重“破”,背后各有復(fù)雜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背景。日本沒有中國那樣悠久的歷史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積淀,可破的東西有限,可立的東西多多,而中國剛好相反,因襲的傳統(tǒng)格外沉重,到了西力東漸、生死存亡之際,終于“破”字當(dāng)頭,“不破不立”從此成為一種文化信仰。因此,中國可以有無數(shù)個高橋敷,日本卻難得出一個柏楊那樣的人。
相關(guān)熱詞搜索:不可逾越 底線 不可逾越的底線 建行不可逾越的底線 不可逾越的底線觀后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