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和50mm鏡頭哪個好【媒體鏡頭應多對準“草根代表”】
發(fā)布時間:2020-03-06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現(xiàn)在要找吳敬璉、林毅夫、蕭灼基這些經(jīng)濟學家是難上加難!”“兩會”期間,記者來到經(jīng)濟界別委員入住的京豐賓館,還沒向新聞聯(lián)絡員報完“吳敬璉”這個名字,聯(lián)絡員指了指旁邊堆成疊的紙條讓記者看:“這么多的記者都要采訪吳敬璉,他就是開會期間天天不睡覺也來不及。
為“躲”記者,吳敬璉、林毅夫、蕭灼基這三大“巨頭”雖然住地安排在京豐賓館,但都沒有在這里住下,截至開幕前,要找這幾位經(jīng)濟學家的記者都撲了空。我想,這已成為近年來“兩會”報道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一些媒體熱衷于追逐“名人代表”、“明星代表”和“官員代表”,他們的只言片語都會被記者如獲至寶,甚至“明星代表”的喜怒哀樂,一笑一顰,都會當作“兩會”的花絮,來向公眾詳盡報道。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于基層的普通“草根代表”,卻成為被媒體“遺忘”的角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每年的“兩會”報道期間,不管是在小組討論,還是記者的人物專訪;不管是記者招待會,還是有中央領導參加的分組討論,我們看到的媒體鏡頭對準的總是那些“官員代表”或“專家代表”的面孔,聽到的也是他們的聲音。而“草根代表”多在“小心翼翼”地坐在最后排,或埋頭做筆記,或洗耳恭聽,只是例行公事地舉舉手,表表決。在政治氛圍和媒體的雙重合力下,“草根代表”漸漸被邊緣化了。
我們相信像吳敬璉、林毅夫、蕭灼基這樣的“大人物”,對經(jīng)濟、民生問題有透徹的了解,對法律、政策也有獨道的領悟;但是,也不能否認,由于他們高居“廟堂”,不能切身體會到廣大民眾及生活在最低層的百姓,對民生問題的具體需求和承受底線。因而,他們未必能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
而那些來自基層的“草根代表”不同,由于他們生在基層,生活在群體中間,最熟悉群眾的疾苦,最了解群眾的最需要什么。所以,在筆者看來,社會需要的是“雙音道”兩類人大代表,即一種是可以高屋建瓴、研究方針政策決定社會發(fā)展方向的一些人;另一種還要有一種代表,那就是“草根代表”。
因此,媒體在關注“名人代表”、“明星代表”和“官員代表”的同時,更應把媒體的鏡頭多瞄準“草根代表”,報紙版面給“基層代表”足夠暢所欲言的機會。
相關熱詞搜索:對準 草根 應多 媒體鏡頭應多對準“草根代表” 評論鏡頭應多對準草根代表 草根自媒體代表人物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