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不可無書生] 書生之氣不可無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媒體的一位記者要我給讀者推薦一本書,我推薦了手邊剛讀過的《何妨是書生――一個特殊學術(shù)群體的故事》。至于推薦語呢,我說了下面這樣兩句話: 書生是什么,是那些塑造民族靈魂的人。
書生可能不合時宜,但往往指示著未來的方向。
人不可書生氣;國家民族不可無書生。
說實在的,我并不完全同意《何妨是書生》中的觀點,我只是想借此表達我的一些想法。
書生,不論古今,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責任、有擔當,承載著時代的理想。《大學》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書生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技能,謀求飯碗,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有參與治國平天下的機會。讀書人身處草野時,他們沒有施展的舞臺,只能修身齊家,所謂“窮則獨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讀書人也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關(guān)注民生,心系天下興亡,他們在觀察,在分析,在儲備智慧和學養(yǎng),一旦有機會,就要干預(yù)社會生活,去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所謂“達則兼濟天下”是也。這些人不是書蟲,不是冬烘先生。不論在朝還是在野,都不能泯滅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然而,書生并不會自己站出來去治國平天下,而是幫助別人治國平天下。具體地說,就是要成為“帝師”、“王佐”。也就是要輔佐明主,或者把自己輔佐的人培養(yǎng)成明主。他們自己決不坐天下,只做帝師,輔佐明主坐天下,去實現(xiàn)他們的治國理想。歷代的名相、名臣,從先秦的管仲、樂毅,到漢朝的霍光,蜀漢的諸葛亮,從唐朝的魏征,宋代的趙普,到元代的劉秉忠、明朝的劉基,莫不如此。
但是,書生并不是什么人的官都做的?鬃诱f:“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庇终f:“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睍怯凶约旱睦硐氲,如果他們認定的道不能實行,他們將會抗爭,如果抗爭不行,寧可不做官,或以死殉道,或掛冠而去。
明代的方孝孺可算個不折不扣的書生了,不僅讀了那么多年書,號稱讀書種子,后來還做了教書的,洪武年間是漢中教授,又被蜀王聘作世子的老師。建文年間被召為翰林博士,進侍讀學士,成為建文帝的老師。他走的就是一條王佐帝師之路。燕王朱棣起兵奪了侄子的權(quán),要宣傳奪位的合法性,想借助方孝孺的聲望,命他起草即位詔書,卻遭到了方孝孺的嚴詞拒絕。按照朱棣的說法,這本是朱家內(nèi)部的事,方孝孺又為何“如此勞苦”?
不然,方孝孺自幼所讀之書,教導他禮法神圣。朱棣的行為是篡逆,豈能支持!今天的人對此已經(jīng)幾乎無法理解。須知,此禮法不能維護,讀書人所有治國方略都將崩塌,還有什么治國平天下之說!
方孝孺死了,但他的以天下為己任,舍生取義的精神卻被眾多后來人繼承了,以至在明朝成為一種風氣。明朝官員,不僅以直諫為職,而且以直諫為榮。正德時,宦官劉瑾用事,御史蔣欽拼死上書皇帝,被杖刑罷官為民。但三天后他再次上書,又被杖三十,且被關(guān)入監(jiān)獄。蔣欽認為自己還沒有盡到職責,三天后,又在獄中上書,寫道:“臣死何足惜,但陛下覆國喪家之禍起于旦夕,是大可惜也。陛下誠殺瑾梟之午門,使天下知臣欽有敢諫之直,陛下有誅賊之明。陛下不殺此賊,當先殺臣,使臣得與龍逢、比干同游地下,臣誠不愿與此賊并生!笔Y欽在燈下起草時,好像聽到鬼聲。蔣欽知道,此書一上必遭奇禍,這大概是先人之靈在為自己哭泣。想到此,他整理衣冠,站起來說:“如果是先人,就請大聲告訴我!”話一落,果然哭聲更為凄厲。蔣欽說:“業(yè)已委身,義不得顧私。使緘默負國,為先人羞,不孝孰甚!”他坐下繼續(xù)奮筆疾書,說:“死即死,此稿不可易也!惫砺曣┤欢埂=Y(jié)果,蔣欽又遭杖三十,死在獄中。
在明代,士人放言直諫成為一種風氣。其時,“主威欲震而士氣不衰,批鱗碎首者接踵而不可遏。觀其蒙難時,處之泰然,足使頑懦知所興起”。(《明史》卷二百九)當然,他們的抗爭,最后都以悲劇告終。這是制度的悲劇,是歷史的悲劇。
然而,什么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民主性的精華”?這些書生所體現(xiàn)的精神正是。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書生 國家 國家不可無書生 絕地書生是哪個國家的 國家民族不可無書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