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與消息的區(qū)別]比較消息和通訊的異同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要】通訊是新聞報道的重要文體,同消息一樣承載著傳播信息的主要任務。但在寫法上,兩者存在明顯的區(qū)別。把握通訊與消息的區(qū)別,是新聞報道最基本的常識,也是寫好通訊的關鍵。本文試從詳盡程度、外表形式、主題結構和寫作手法四個方面剖析兩者的不同。
【關鍵詞】通訊 消息 區(qū)別
通訊這種報道形式,同消息一樣,許多新鮮事件靠它來傳播,許多重要典型靠它來報道,許多精彩場面靠它來描繪。但通訊又與消息不同,它具體深刻、生動感人、引發(fā)啟迪。兩者的基本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詳盡程度、外表形式、主題結構和寫作手法四個方面。
一、詳盡程度不同
消息長不過千字,短如標題新聞、一句話新聞,僅一行字、一句話而已。而通訊短則四五百字,長則上千上萬字。
一件事情發(fā)生后,消息只用報道新聞的“六要素”。這里的六要素指5W+1H,即WHO、WHEN、WHERE、WHAT、WHY、HOW,用一句話概括即某人某時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現(xiàn)了某種結果。
這一點“鄭伯克段于鄢”頗具啟示意義。作為《左傳》和《古文觀止》的首篇,該作品相當精彩。它篇幅不長,僅500字左右,但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別開生面。它講述在春秋時期的鄭國,母親姜氏偏愛小兒子,幫助他與親哥哥爭奪權位,最后相互仇殺的歷史事件。這一事件在孔子編寫的《春秋》里,僅交代了九個字:“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這就是所謂“春秋大義”筆法,記事特別簡單,類似今天的新聞標題。相比之下,左丘明是通訊寫作的大師。對于同一歷史題材,他做了截然不同的處理。在《左傳》里,他用541個字將其演繹成一篇精彩的事件通訊,在寫作上有很多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1、善于對材料進行剪裁。這是描寫戰(zhàn)爭的,但作者略寫戰(zhàn)爭經(jīng)過而詳寫矛盾雙方的沖突。因為矛盾沖突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作品通過刻畫母子、兄弟、君臣三組矛盾,在對比襯托中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交相輝映:哥哥的老謀深算、攻于心計,弟弟貪婪狂妄、愚昧無知,母親自私、偏狹、昏聵。
2、巧妙運用細節(jié)。同是親兒子,鄭莊公為什么那么不受母親喜歡?作者在一開頭就做了細節(jié)交代:“莊公寤生,驚姜氏”。原來莊公是倒著出生的,使其母親受到驚嚇,所以特別不喜歡他。這就為后面所有的矛盾糾結埋下伏筆,同時準確把握這個細節(jié),也使讀者的各種疑惑迎刃而解。
3、語言耐人尋味。該作品的語言意味深長、頗具特色,比如“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不昵,厚將崩”等名言皆出自此文。
二、外在形式不同
通訊與消息在外表形式上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標題和首尾上。
1、標題。通訊篇幅雖然比消息長,但在標題制作上卻求短求虛。首先,通訊多借用文學手法,制作意在言外的單行題,如:巧用設問――“開封緣何不開封”,直接點題――“珍貴的財富”。通訊它偶爾用兩行標題,但不采用三行題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通訊的雙行題有破折號引領而消息沒有,這是兩者在形式上的一個明顯區(qū)別。
消息的標題,一行、二行、三行都常用。隨便打開一份報紙會發(fā)現(xiàn),消息標題形式多樣,引題、主題、副題搭配使用,可實可虛,而且大多采用多行題形式。
由此可見,消息標題比通訊標題的制作復雜。這是因為現(xiàn)在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消息,而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閱讀口味改變,他們更傾向于簡單閱讀、快餐式閱讀,人們甚至希望在等公交車、在買包子的當間兒,通過迅速瀏覽標題了解主要信息。因此有人說現(xiàn)在已進入讀題時代,還有人把消息標題的制作形象稱為“一瞥的藝術”。
2、首尾。據(jù)新華社統(tǒng)計,消息90%以上都用“倒金字塔”結構,這種模式化的寫作使它重頭輕尾,很多消息都沒有結尾,事情交代清楚就自然結束。因此,消息導語的任務就是要抓住讀者眼球,讀者看過導語之后不再繼續(xù)看下文,就是成功的導語了。
如果通訊導語達到這樣的效果,那就是糟糕的。通訊的魅力在于讀者的整體感知,它的寫作講究謀篇布局。中國新聞界有句老話:通訊寫作應做到“鳳頭、豬肚、豹子尾”,這指通訊不但要有漂亮的開頭、豐滿的主體、還要有響亮的結尾。因此,好的通訊,不僅要使導語抓住讀者眼球,還要把讀者的眼球往下引;不僅要寫結尾,還要把結尾寫得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例如,獲得全國好新聞稱號的通訊《王崇倫抓豆腐》,是這樣開頭的:“在中共哈爾濱市委副書記王崇倫辦公室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別具一格的哈爾濱市地圖。圖上文字標明的,不是什么重要建筑物,而是分布在全市的所有豆腐生產(chǎn)車間。”巧設懸念,領導辦公室的墻壁上獨掛全市豆腐生產(chǎn)車間的分布圖,這事讓人稱奇,讀后自然想往下看。
人物通訊《本色牛玉儒》的結尾:“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郁郁蔥蔥的大青山,海海漫漫的土默川,蒼涼悠遠的科爾沁草原,風景如故。唯有人們對這片山川哺育的兒子的懷念,依然如同大黑河一樣綠水長流,綿綿不絕……”采用寄情于景的手法,表達了對人物的深情懷念如大黑河一樣綠水長流,綿綿不絕。借景抒情是文學作品常用的手法,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口。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詩人把思婦的綿綿情思寄托于流水中,由愛生發(fā)思念,又思而不見生發(fā)恨意,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主題結構不同
消息,講求時效,主題簡明扼要,一目了然,特別是簡訊,無需提煉主題。
而通訊,無論人物通訊還是事件通訊,涉及到的事實材料很多,記者只有提煉出一個主題,才能有效組織行文,如同一串漂亮的珍珠項鏈,如果沒有主線的穿引,就只是顆顆零散的不起眼的珠子。對于通訊的謀篇布局,可以打個形象的比方:主題是通訊的靈魂,材料是通訊的血肉,結構是通訊的骨骼。好的主題結構不僅使材料熠熠生輝,還使作品充滿表達的張力。
以2005年全國好新聞獎、人物通訊《百姓心中的豐碑――追記公安局長的楷模任長霞》為例,該作品題材重大、材料繁多,安排所有的內容,使各部分材料適得其所實屬不易。主題的選擇和結構的安排顯得尤為重要。該作品的結構,是常見的總分總,但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利用了一條感情線索“淚水”,通過對三種淚水――“百姓的淚水、英雄的淚水、親人的淚水”的描摹,把任長霞的所有事跡材料統(tǒng)領起來,并從不同角度把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任長霞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她不僅有強人的一面,也有愛流淚的普通的一面。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如在眼前,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因此,有人說,通訊是新聞與文學結合的最高境界。
四、表現(xiàn)手法不同
消息報道講求客觀,因此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主要是敘述事實,較少有議論、描寫,極少抒情。
而通訊要用形象、情感、觀點說話,要展示情節(jié)、再現(xiàn)場景、刻畫人物、闡發(fā)理性。因此,通訊寫作僅敘述是不夠的,還必須借助描寫、議論、抒情等手法。
具體到作品中,這種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在語言上,消息用語準確、簡練、直截了當;而通訊語言或描寫或議論,用語細膩、形象,感情色彩較濃。二是細節(jié)的運用,消息基本上無細節(jié),但細節(jié)關系通訊寫作的成敗。以人物通訊為例,那些富有人物個性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等細節(jié),往往最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最能閃爍人格的光輝,最能打動人。因此,一提起焦裕祿,人們就會想到“他的藤椅被頂出一個大窟窿”這個細節(jié),這甚至成為后人認識焦裕祿的標簽。這就是細節(jié)的力量,這就是通訊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通訊講求文學手法,但它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文學作品不一樣,這是藝術真實和新聞真實的區(qū)別問題。
藝術作品中追求藝術的真實,例如古代文學作品塑造的美女形象。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這樣形容東家之子的美:增之一分則長,減之一分則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再如樂府民歌《陌上!穼α_敷美的刻畫: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千百年來,人們對兩位美女的形象津津樂道。但她們具體美到怎樣的程度,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都愿意相信她們的美是存在的。這是藝術真實的效果,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運用的是襯托的手法,需要讀者展開聯(lián)想去體味。
但新聞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須是客觀存在的,要符合新聞真實的原則。人物的美不是想象的結果,也不能是霧里看花的朦朧,猶如焦裕祿、任長霞,他們的形象必須是有血有肉的,如在你我身邊一樣,而這也正是通訊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賱⒑YF:《中國新聞采訪寫作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②薛國林 編:《當代新聞寫作》,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蹌⒅拘骸缎侣剬懽骷妓嚕盒滤季S?新方法――新聞傳播業(yè)務新銳叢書》,2005
。ㄗ髡邌挝唬何錆h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實習編輯:王雨燕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區(qū)別 消息 通訊 通訊與消息的區(qū)別 通訊與消息的異同 通訊和消息的區(qū)別例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