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制定中國譯名標準】新華社 譯名標準
發(fā)布時間:2020-02-19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新華社譯名室便開始管理起中國大陸對全世界的譯名,凡是在中國大陸的報刊、書籍、廣播電視中露面的外國人名、地名、機構(gòu)名等,都與他們的工作息息相關(guān)
從北京宣武門的新華通訊社某座灰色建筑上至3層,拐上幾道彎,遠遠瞥見深黃發(fā)舊的木門上貼著藍色的小牌子:譯名室。推門進去,3間辦公室被各種工具書和紙張資料堆積得滿滿當當。8位譯名工作者忙碌的一天從上午8時開始,他們一邊要對著許多聞所未聞的外文專名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一邊要和不同的羅馬字母、英文字母、希臘字母、韓文音節(jié)、片假名和平假名“搏斗”;一邊還要接洽各種紛繁復(fù)雜的辭書編纂類的活兒。
許多人想不到的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新華社譯名室便開始管理起中國大陸對全世界的譯名。凡是在中國大陸的報刊、書籍、廣播電視中露面的外國人名、地名、機構(gòu)名等,都與他們的工作息息相關(guān)。作為國家認定的唯一綜合性譯名單位,隸屬《參考消息》報社的譯名室也被稱為“國外譯名信息進入中國的海關(guān)”。
把世界譯名管起來
在此工作的譯員大多是翻譯出身,由于要輔助《參考消息》的編輯作業(yè),能進入譯名室的工作人員需要在畢業(yè)后干上5-10年的翻譯工作才能調(diào)入該部門。目前最年輕的一位譯員是1975年出生的吳迪,而他的朋友們頂多只知道他是做翻譯工作的,“很多人對譯名完全沒概念”。
可就是看似“沒概念”的這份工作,在當年可是驚動了國務(wù)院總理周恩來。建國初始,由于譯名的不規(guī)范使用,同一個人物出現(xiàn)不同的譯名,給了解情況和決策帶來極大的不便。于是周總理當時專門指示:“外國人名譯名以新華社為準。”他還親自提出整理改革了幾個常用舊譯,比如把“怯尼亞”改為“肯尼亞”,把“莫三鼻給”改為“莫桑比克”。
新華社的譯名業(yè)務(wù)歸口于譯名室。自1950年代起,譯名室曾以“辛華”為筆名,分語種編譯了一批單行本的外國姓名譯名手冊,包括《英語姓名譯名手冊》、《德語姓名譯名手冊》、《俄語姓名譯名手冊》、《法語姓名譯名手冊》、《西班牙語姓名譯名手冊》、《意大利語姓名譯名手冊》、《日本姓氏手冊》、《葡萄牙語姓名譯名手冊》、《羅馬尼亞姓名譯名手冊》等。其中,《英語姓名譯名手冊》還傳到海外,l990年代初在香港出版。美國也翻印過此書,售價19美元。
狹窄的資料卡片房間,內(nèi)容充實而衣裝破舊。5個脫漆的黃色木柜擠在一起,柜子中的幾百個卡片格里,密密麻麻堆積著幾十萬張譯名卡片。細細觀摩這些,仿佛能望見當年那些經(jīng)驗豐富、長期專職從事中英文寫作的老記者、老編輯捧著厚厚的辭典,反復(fù)核實確認的場景。
“這些都是我們過去耳熟能詳、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權(quán)威資料和百科工具書!痹谧g名室工作整整20年的譯員陳有明表示。他來的那會兒電腦工具還不存在,需要純熟地運用這些卡片。
在各類外文的中文漢字譯名規(guī)則上,新華社譯名室研究出一整套規(guī)范而細致的西文拼寫與漢字對應(yīng)系統(tǒng)。據(jù)陳有明介紹,為了在人名的漢字選擇上提供一個借以依據(jù)的規(guī)范,新華社譯名室先后多次組織有關(guān)單位的學(xué)者專家制定出《世界人名翻譯大詞典》,其本人也參與了詞典的編撰工作。在詞典的附錄上,包容了55種語的常用譯音表,按照各種語言的發(fā)音規(guī)則和規(guī)律明確規(guī)定了對應(yīng)的漢字發(fā)音用字和詞語。例為英語:di迪,ti蒂,1o洛,ro羅,li萊,ri賴,bo博,po波,lu盧,ru魯,等等。
“英語一般是按音標翻譯,其他語言多按字母!睋(jù)陳有明介紹,新華社各類文字稿件的編發(fā)上一直是按照要求嚴格遵循這套規(guī)則,從而避免產(chǎn)生譯名辨識上的混亂。
在編譯寫作中,譯名室特別強調(diào)“音譯為主、名從主人、約定俗成”這三大原則,也是尊重歷史和各國主權(quán)的體現(xiàn)。
許多駐華使節(jié)喜好起地道的中文名,比如歷屆的美國駐華大使們,從恒安石、芮效儉、尚慕杰到如今的洪博培,每個人早早翻譯好了自己的名片。但由于早期的譯著譯名個性化十足,延續(xù)至今形成了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歷史遺留譯名。許多已為中國人習(xí)用而耳熟能詳?shù)淖g名就仍然保留舊譯:比如凱瑟琳女皇為葉卡捷琳娜,蕭伯納不必改為伯納?蕭,仲馬不必改為杜馬,安徒生不必改為安德森,福爾摩斯沒有必要變成霍姆斯,拿破侖也不需要變成納波里昂,哪怕其中被冠以一個刺眼的“破”字。
另一方面,用詞也需謹慎,怪癖字和有貶義的詞匯也盡量不用!氨热鐜讉字剛好組合如果有不好的諧音,一般也會回避。”陳有明表示。
通過外交渠道改名不易
去年年底,曾出現(xiàn)過“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要改名為歐巴馬”的新聞。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的全名在新華社的譯名庫里是“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這一姓名用法于2004年11月3日存儲入庫。譯名室負責(zé)人衷爽向記者表示,奧巴馬這個姓氏在非洲國家肯尼亞的一些部落很普遍,這么多年一直這么翻譯!叭绻牧四莻家族的名字都會受影響!
若不是通過外交途徑“強烈要求”,奧巴馬想改名很難成功。但關(guān)心中文譯名的外國政要并不在少數(shù)。
2003年,被西方稱為“強人”的時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宣布將其中文名字改為“云升”。盡管洪森不是中國人,但他聽從身邊華人朋友和中文專家的建議,認為“云升”比“洪森”的寓意好。為此,柬埔寨方面通過中國外交部致函新華社,“希望新華社今后對首相的改名予以理解”。
但改名之后,麻煩卻接踵而至。當時華文媒體亮出“云升”這個名字后,許多讀者就不斷打電話詢問柬埔寨是不是換了新首相。更要命的是在政府部門頒布一些具法律效力的文件中,兩個名字皆存在。法律專家擔心,這很容易引起一些法律上的麻煩。不到一年,新華社信息中心接收到外交部來函,通知恢復(fù)洪森的原中文譯名。
但偶爾也有例外。法國總統(tǒng)薩科奇(Sarkozy)當初其實譯名為“薩爾科奇”!坝捎谒切傺览笠,所以名字中的r應(yīng)該發(fā)音,但對方認為3個字更好吧!标愑忻鲗Υ私忉.好在那個名字是其剛剛當總統(tǒng)時通過外交途徑改的,并沒有形成很大的沖擊。
“政要的名字畢竟是個符號,成為公眾都認識的人之后就不應(yīng)該隨便改動,要知道改動人名的一個字,有可能給國家?guī)黼y以預(yù)計的損失。”幾位譯員皆表示。過去韓國首都“漢城”改名“首爾”,就讓中方十分為難,畢竟,這涉及各類書本文摘乃至地圖史冊的改動。
奧運譯名大作戰(zhàn)
“我們的工作就是塊硬骨頭,一點肉都沒有!标愑忻饕幻嫘χ,一面搬出厚厚的一捆大部頭。他所參與的科學(xué)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每年都會出一套關(guān)于生物名詞、軍事名詞等分類細致的工具書,“這個就相當于是國家標佳”。
2000年前后,掛靠在民政部下面的國際地名研究所已經(jīng)就德、英、法、葡、西、俄這幾種語言對于地名翻譯制定了國家標準,將羅馬字母轉(zhuǎn)寫為漢字!盎谲娛掠猛镜目剂,地名可能更受人重視,但將來人名翻譯應(yīng)該也走這條路,”陳有明說道,“很多人說名字就是個代號,干嘛那么認真,但是我們不認真不行,因為有些人會名垂千古!
2008年,譯名室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兩個月內(nèi),當時譯名室的7人小組要為參加北京奧運會的3.6萬名外國人翻譯正確的中文名字。他們中包括外國首腦、政府官員、行政人員、運動員、國外志愿者、記者,甚至還要翻譯馬匹的名字。
與這些艱巨的翻譯任務(wù)相比,讓譯員們更頭疼的則是外界的“望文生音”!昂芏嗳瞬还芸吹绞裁疵,全部按照英文翻譯,很容易出錯!睅孜蛔g員對此頗為無奈。在他們眼里,語言的源頭最重要,一位合格的譯名工作者對名字所在的歷史的橫向和縱向皆要了解。比如幾大文明發(fā)源地,還有各國歷史、宗教、文化均要有所涉獵。而每當一個新的內(nèi)閣改組,外交部都會與譯名室進行交流,確定名單。
“這就要求我們是雜家,而非某一特定領(lǐng)域的專家。”譯員常雷表示。而新聞行業(yè)一貫搶時效性,也要求譯員們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作出正確的判斷。
即使如此,許多姓名仍過于光怪陸離。比如柬埔寨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并且貴族有姓而平民無姓,老撾則相反;前也門國王正式用名有11段,真正的名字是第7段的“艾哈邁德”,整個11段的意思是:真正的教誨的助手,宗教領(lǐng)袖感恩者葉海亞的兒子艾哈邁德。
聞所未聞的遠不只人名。單純從翻譯角度來看,譯名室的工具書覆蓋面也很驚人。從國家的機構(gòu)名、外交官名錄、社團組織、企業(yè)名冊,到建筑物、土木機械、經(jīng)濟會計,再到軍事海事、油礦污染、飛機坦克,可謂無所不合。如今擱在書柜外的是常用的,老一批的詞典早已壓擠在書柜內(nèi)側(cè),蒙上了灰塵。
網(wǎng)絡(luò)時代增生譯名難題
曾幾何時,譯員們都是依靠卡片,豎著書寫規(guī)整后便于擇字排版。到1995年新華社開始著手搞網(wǎng)絡(luò),這才將卡片信息錄入電腦,直到l997年都是“雙軌”操作。l999年,常雷進入譯名室,l0年之后他感慨良多!霸瓉硇氯A社一家獨大,大家也都按照咱們的譯名使用?扇缃耠娨暫途W(wǎng)絡(luò)媒體發(fā)展也很迅速,有的時候錯誤譯名都鋪天蓋地了,等我們拿到手已經(jīng)很晚了!
這些被譯員們戲稱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帶來的“弊端”。譯名室的“權(quán)威性”在信息如此暢通的年代開始“打折扣”。
吳迪對某些電視媒體頗有抱怨!氨热绨⑸{主教練Wenger,是個法國人,明明應(yīng)該叫‘旺熱’,卻被電視臺叫成英國名字‘溫格’;還有奧運會110米跨欄的古巴人‘羅伯斯’,也應(yīng)該按西班牙語叫‘羅夫萊斯’!
“翻譯人名本身就不一定要死摳規(guī)則,遇到特殊情況未嘗不能根據(jù)大眾的喜好來選擇譯名。”常雷舉例子,“比如是叫羅浮宮還是盧浮宮,不同工具書都會打架,所以我干脆就上百度搜索,哪個多,就意味著大眾更接受什么”。
為加強譯名統(tǒng)一規(guī)范,新華社原本希望將幾個相關(guān)部門統(tǒng)一起來重新組合,最后由于種種原因作罷。不過,相關(guān)規(guī)劃工作仍在進行中。
在常雷看來,如今的譯名室應(yīng)該是國書資料室、專名翻譯室和辭書編輯室三者的結(jié)合!霸诠ぞ邥諠u豐富的情況下,與其說是譯名,不如說是查名!
(《鳳凰周刊》2010年第13期,作者為該刊記者)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譯名 誰在 中國 誰在制定中國譯名標準 制定標準 標準制定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