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美高科技之爭 [中美高科技貿易懸疑]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拉攏中國這個“第三極”,美國曾拋出了“軍售”這張政治意味濃烈的技術牌。但雙方的軍售“蜜月期”很快就結束了。 “不要對美國對華高科技貿易出口的解禁抱太大期望,首先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另外具體進展可能還會在美國國會遇到阻力!北M管最近美國方面高調宣布要放寬高科技出口限制,但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的副研究員錢立偉在接受《世界博覽》采訪時依然不樂觀。
事實上,雖然美國的高科技出口限制政策一直在變化,但其“維護美國的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政策始終未變,即便面向它的盟友也同樣有高科技出口限制。
技術封鎖的歷史
技術出口管制,尤其是涉及軍事技術的出口管制如同是一只敏感的“溫度計”,測試著出口國和美國關系的冷熱變化。這一“溫度”也伴隨著美國國家安全政策、戰(zhàn)略物資利益和外交方針的改變而變化。
早在二戰(zhàn)爆發(fā)前,在嚴重孤立主義的政治環(huán)境下,美國廠商可以自由地向他國出口產品和技術,沒有任何法律限制。
二戰(zhàn)爆發(fā)后,美國國會迅速在1940年對可用于軍事目的的產品和技術的出口進行控制。戰(zhàn)后東西方兩大陣營形成了對峙,美國隨后在1949年通過了《出口控制法》,來防止美國技術流入前蘇聯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這其中也包括中國。
美國在西方陣營中的主導地位,使得該國的安全政策也影響到了其盟國。《出口控制法》簽署后不久,在美國的提議下,西方世界迅速在當年11月成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在冷戰(zhàn)最緊張時期,“巴統”列出的出口禁令名單上多達上萬種技術和物資。
手中掌控著世界大部分核心技術專利的美國,技術出口如同是外交策略中的一張充滿變數的“不確定牌”――表面是“技術牌”,內在是“政治牌”!俺雠啤钡姆执绾突鸷蚨寄苷蔑@出美國老辣的外交手腕。
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從越南戰(zhàn)場走出的美國略顯疲態(tài)。而此時,蘇聯在國際舞臺中逐漸占據了戰(zhàn)略主動。為了拉攏中國這個“第三極”,美國拋出了“軍售”這張政治意味濃烈的“技術牌”。
至今仍服役于中國軍隊的美制“黑鷹”直升機無聲地記錄著那段往事。
1984年,中國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黑鷹”民用型直升機的合同。由于這一款直升機性能優(yōu)異,因此出勤率非常高。
“黑鷹”成為中國軍方在西藏高海拔地區(qū)的主要執(zhí)勤直升機。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當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繼續(xù)謀求向中國出口“黑鷹”時,中美關系的急劇冷卻終結了這一可能。
“采購‘黑鷹’直升機可以說是蜜月期中美軍售的典范之作,后期由于‘黑鷹’常常被用來執(zhí)行高原人道救援行動,所以美國并沒有徹底關閉繼續(xù)向中國出口‘黑鷹’直升機配件的大門。一家澳大利亞公司一直向美國采購零部件間接出售給中國,美國對此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經過26年的折損,現在剩下的‘黑鷹’已經不多了!蹦澈娇掌诳Y深編輯陳彬向《世界博覽》記者說道。
隨著中美關系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波折以及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中國逐漸成為美國眼中的潛在敵人。中美軍售戛然而止,正常的民用高科技貿易也隨之被殃及。
對華出口的種種限制也伴隨著美國對華政策的起伏波折。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對于向中國的技術出口政策總體趨于寬松,但由于“中國威脅論”的干擾,美國當局依然舉棋不定。
出口限制曾經“松動”
1996年,美政府發(fā)布了《簡化出口管理法規(guī)》的暫行條例,可以算是首次全方位對出口管理法規(guī)進行修訂;但在2003年,美國又進一步加大對華高技術產品的出口管制,尤以軟件和高技術設備為主。
隨后的2007年,美國似乎再次回到了“冷戰(zhàn)思維”的模式之中,正式規(guī)定包括航空發(fā)動機、先進導航系統、激光器、水下攝像機及推進器等20類產品不得向中國出口。這也是其目前正在執(zhí)行的對華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
驟然收緊的貿易閘門,讓中美雙方均感到不活。
2007年年末,中美兩國舉行了商貿聯席會。當時負責工業(yè)及安全的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曼柯索和中國簽署了《高技術與戰(zhàn)略貿易發(fā)展指導原則》協議,協議承認了中國作為發(fā)展最快的美國出口市場的地位,以及消除雙邊民用高技術貿易的“不必要障礙”。曼柯索會后曾意味深長地強調:協議的簽署顯示了兩國領導人決定以積極的、對話的方式解決貿易問題的巨大決心。
讓美國人不安的貿易問題就是中美間不斷拉大的貿易逆差。同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相反的卻是美國對華的高科技出口份額在不斷下降,其步伐遠遠落后于日本和歐洲。200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達3400億美元,美國僅占7%,低于歐盟的9%和日本的14%。在2001年到2008年的8年中,中國進口歐盟高技術產品增幅近200%,日本的增幅是300%,從美國進口的增幅則是100%。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卸任前夕似乎已經察覺到出口限制對美國利益的損害。2009年初,美國商務部出臺了一項新政策:開始為對華高科技出口“松綁”,將以往對華高科技出口的逐個項目審查,調整為向中國民用企業(yè)發(fā)放許可執(zhí)照,允許它們從美國采購高科技產品和技術。
就在人們還在擔憂奧巴馬能否持續(xù)小布什的出口新政時,美國嚴峻的經濟形勢以及奧巴馬陷入被動的政治局面,使得白宮需要重新評估美國的安全利益。
2010年1月,奧巴馬在首次國情咨文中提出了5年內美國貿易出口翻番的目標。隨后,4月20日,一向被譽為“現實主義者”的國防部長蓋茨也高調宣布,將對高科技出口管制制度采取放寬政策。作為“延續(xù)動作”,5月23日駱家輝公開表示,美方正在對出口管制制度進行全面評估,將積極推動相關改革,減少不必要的限制,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公布適用于全世界的方案。
盡管一些美國媒體分析稱,奧巴馬高調推動出口意在刺激經濟增長,應對國內高失業(yè)率,但在錢立偉副研究員看來,改革冗繁低效的官僚體系和不合時宜的審查手段也確實迫在眉睫。
“美國負責高科技出口審核的機構都是各自為政,有些甚至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彼颉妒澜绮┯[》說道。事實上,不論美國作出怎樣的調整,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政策一直在傷害著中美兩國的利益。
“雙刃劍”與俄羅斯登場
美國將技術出口管制形成兩份不同的清單:軍用項目部分依據《武器出口控制法》,由五角大樓進行管制;而軍民兩用項目,主要依據《出口管理法》及《出口管制條例》,由商務部及其下屬的出口管理局負責具體事務。除此以外,美國國務院也對高科技出口限制擁有話語權。
兩份清單和兩個部門的監(jiān)管被國防部長蓋茨評價為:
“這項已經延續(xù)數十年之久的十分復雜的官僚制度,已經不能為21世紀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服 務!
“比如,一杯水我喝就是民用,軍人喝就算是軍用。所有美國向中國輸入的技術和設備都有可能被用于軍事用途。對于美國而言需要考慮一個界限,這個界限既不損害美國的貿易利益,又-必須符合美國的安全利益,但是無論軍方還是民眾都要喝水,對大量此類軍民兩用科技進行出口限制,所產生的黏帶傷害太大!背D暄芯恐卸碥娰Q、《日落共青城》一書(記錄了中俄蘇27戰(zhàn)斗機軍貿歷史)的著述者肖云向《世界博覽》記者說道。
正如肖云所言,正是由于這個黏帶傷害的影響,美國曾多次調整高科技出口政策。特別是在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的一場經濟危機后,美國意識到嚴苛的出口政策已成為一種障礙。迫于工商界的壓力,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當局對《出口控制法》作了三次修訂,并將其更名為《出口管理法》,森嚴的“控制”換成了相對輕松的“管理”。
好景不長。進入新世紀后,美國高科技出口限制政策反而成了束縛本國高科技企業(yè)發(fā)展的“枷鎖”。在2007年收緊出口限制政策后,美國不僅嚴格規(guī)定了受限高科技產品清單,同時加大監(jiān)管審查力度并完善了監(jiān)管手段。審查對象從產品和技術的產生、研發(fā)廠商擴大到了分銷商和進出口商,甚至包括任何涉及出口的組織和個人。手段也由單純實物貿易的海陸空運輸監(jiān)管延伸到互聯網、通訊、私人郵件及私人交往。
近乎嚴酷的管制措施不但對中國的高科技進口產生了重大影響,很多和中國有業(yè)務往來的美國高科技企業(yè)也有些招架不住,稍有不慎就會落人“危害國家安全”罪名的深淵中。對很多中國企業(yè)而言,從美國購買技術和裝備的審批過程變得漫長而坎坷。相比其他國家,中國企業(yè)所需的審核周期更長,不同的中國企業(yè)接受審核的程序也不一樣,國企和那些軍工色彩濃烈的中國企業(yè)格外受到美國審查機構的“關照”。
而對于出口限制,在華利益巨大同時在美國國內影響力巨大的企業(yè),并沒有放棄“破局”的努力。在肖云看來,美國波音公司就是一家不斷試圖擺脫行政束縛的企業(yè)。波音公司曾向具有軍方背景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中聯航)出口過若干架波音737-800型客機。隨后的2005年初,
《華盛頓時報》宣稱中國將波音737改裝成軍事偵察機。
“在空客公司的游說下,美國國會召開了對波音總裁的聽證會。會上,面對一張張中國改裝后的波音偵察機照片的質證,波音總裁只是淡淡地解釋道:‘即使波音不向中國出售客機,空客公司也會向中國出售客機’。此言一出,主持聽證會的美國參議員也很有水平,迅速對眾人說道:下一個議題!”肖云略帶調侃地說。
全球多元化的商業(yè)格局,注定加大了美國出口監(jiān)管的難度和可操作性,F在很多華人控股的企業(yè),往往都在離岸國家注冊或者在歐洲、美國注冊。美國很難判斷這樣為數眾多的跨國企業(yè)與中國存在哪些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企業(yè)往往有能力采購到出口受限的技術和裝備,這些技術和設備往往也都是中國軍事工業(yè)亟需的。前蘇聯就曾通過民間企業(yè)來獲得西方世界管制的工業(yè)技術和設備,在當時多元化尚未深入的全球商業(yè)格局中,美國情報機構難以發(fā)現,如今更是難覓其蹤。
“中國是大國。即便美國限制出口,也很難真正杜絕中國這樣的大國來獲得所需要的技術。美國的做法只能為別人提供機會,增加中國獲取技術的成本而已。很多技術中國都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
“美國禁止中國采購‘黑鷹’直升機,中國同樣可以采購具有相當性價比的俄制直升機。中國向俄羅斯的大手筆軍購,美國損失的不僅僅是十幾億美金的大訂單,同樣損失的還有聲譽。北川地震出現在媒體屏幕上的‘人道救援’形象被大量俄制直升機所占據,常常將自己的普世價值掛在嘴邊的美國卻在為虛無縹緲的‘安全利益’所捆綁。美國對中國出口限制還無意成就了中俄間的密切合作關系!睂τ诿绹夹g出口限制,長期關注俄軍貿的肖云有自己的見解。
在他看來,雖然眾多華裔科學家在美國高科技領域工作,但是俄裔科學家在美國的分布更加廣泛,而且根基也更為牢固。雖然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目前的情報體系實力大不如前蘇聯時期,但是對于美國高科技技術情報的獲取要比中國更加便利。在中俄間密切的軍貿合作背景下,美國同樣無法阻止中國獲得高科技技術和裝備。
技術出口的枷鎖除了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同樣損害著中國的利益。由于美國限制高科技技術和裝備流入中國,很多中國機構只能通過“第三方”渠道以間接或秘密的方式獲得,所以為體制弊端嚴重的中國軍工和科研系統制造了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由于成本無法公開評估和審計,中國往往要為獲得某項技術付出巨大的“隱性”成本。
中國究竟“覬覦”什么?
中國最需要哪些美國高科技?提升軍力能夠威脅美國嗎?不同行業(yè)背景的人士對此會有各不相同的解答。但很少有中國人會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全面解禁會危害美國的安全利益。
“在航空領域,中國目前最亟需的是飛機發(fā)動機技術和基礎材料技術。一個國家航空發(fā)動機水平的高下,就已經決定了其他領域各種發(fā)動機的水平層次。另外,由于國產數控機床技術的突破,中國在制造和加工技術上和國外的差距已經縮小,現在中外產品主要的差距是由于我們的材料不過關。材料技術涉及到諸多基礎學科的水平,這是一個整體性的差距。事實上我們的基礎學術研究相當糟糕。”
“我國引進黑鷹直升機時,就曾計劃對其進行仿制,后來發(fā)現‘黑鷹’直升機機身采用的是鈦合金。當時中國根本不具備鈦合金加工和冶煉技術,所以后來就不了了之!蹦硨I(yè)航空期刊的資深編輯陳彬說道。
“中國航空領域實力相較過去雖然大幅提高,但是總體實力還是相當薄弱。中國即使搞到西方的某項航空技術,由于整體技術水平較低,往往會遇到配套技術以及系統整合方面的難題。中國需要在俄羅斯的技術幫助下先‘斯基化’,然后再由中國進行‘山寨化’!
俄羅斯軍事觀察家康斯坦丁‘秋布林的評論似乎印證了陳彬的看法。
航空科技領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尖端科技,中國在其他科技領域又如何呢?
“艦船領域是一個技術集成度最高的領域,涉及航空、航天、通信、電子、冶金、化工等行業(yè)。沒有強大的科技和工業(yè)實力,就無法支撐起海軍強國的夢想。代表美國海軍裝備最高技術水平的航母并不僅僅是一艘船那么簡單,從外太空的衛(wèi)星系統到航母上每一個螺絲釘,都標志著美國的科技和工業(yè)水平。我們覺得中國軍工的實力還非常弱小,體制和基礎工業(yè)能力都是中國軍工的軟肋。從中美兩國海軍的巨大差距,能夠感知中美兩國科技和工業(yè)實力的巨大落差。”某專業(yè)艦船期刊的編輯謝峰華說道。
整體的巨大差距是中美兩國間科技領域殘酷的現實。面對整體性的技術差距,某一兩項技術的突破很難對中國科技實力產生整體性的提升。薄弱的科技實力又怎樣支撐起和美國抗衡的軍隊?
美國取消技術出口限制,對于中國更大的意義在于獲得一個寬松的發(fā)展空間和環(huán)境。中國真正應該“覬覦”的不是美國的高科技,而是產生高科技成果的社會土壤。因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建立在自我科技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引進和模仿的基礎上,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美國就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模式,這是美國強大的根本原因。
這些又根植在強大和完善的教育體系之上,教育體系又根植在完善的財稅體系之上……如此類推出的是中美科技差距的類似結果――系統層面的整體差距。
相關熱詞搜索:中美 高科技 懸疑 中美高科技貿易懸疑 中美科技實力對比 體制 2017中美綜合實力對比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