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協(xié)作”的實踐與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該文結合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協(xié)作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應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素質入手,將之同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達到提高整體和全面素質的目的。
教育;學生;求知;做人;協(xié)作
我們的教育應圍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這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這四種學習即為人們所說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亦可以說它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支柱。就“做事”而言,指的就是基本的敬業(yè)精神、基本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的與人合作的態(tài)度;就“共處”而言,指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溝通,平等互利,和睦相處。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做事”和“共處”的內在素質,才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協(xié)作”,從這種意義上說,學會做事、學會共處是學會協(xié)作的前提,學會協(xié)作則是學會做事與學會共處基礎上的發(fā)展和提高。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協(xié)作是適應這個時代要求所必備的基礎素質。我們技師學院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動手和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當然這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專業(yè)和課程結構的局限性,特別是人文科學知識的欠缺和不足,使得不少學生不懂汲取知識的方法,不懂得如何為人處事。
1.教育學生學會求知
學習是獲得知識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教育學生學會求知關鍵就是要教育學生學會學習。
1.1激發(fā)求知欲望和適度的學習動力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的動力是指發(fā)動學習活動的傾向或意向,或是引起和維持個體的學習活動,并使活動按某一目標進行,以滿足個體需要的內部動力。學習動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如果沒有較強的學習動力,那么學習環(huán)境再好,條件再優(yōu)越,也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根據(jù)影響學習效果的二因素論(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動機的誘發(fā)、推動、維護與智力因素密切相關,為此,還應做好以下幾點:
培養(yǎng)較濃的一般學習興趣與學科學習興趣。因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
激發(fā)愉快而熱烈的學習熱情。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了情感、思維、記憶等,認識機能便會受到壓抑阻礙,無論何等抽象的思維,沒有情感都不能進行。大量事實還表明,積極的情緒、情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條件,其中,學習熱情是一種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
磨煉堅強的學習意志。在學習活動中,光有智力不行,有學習的熱情、興趣亦不夠,還必須有勤學苦練、支持到底的堅強意志,才能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使學習活動一次次取得成功。
塑造良好的性格特質。性格特質在一個人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和控制作用,對其學習活動起著巨大的間接影響,好勝自信的性格使人學習積極主動,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和自立自強的精神;穩(wěn)定沉著的性格使人情緒沉著穩(wěn)定,處事嚴肅審慎,有克制力,意志堅定,學習作風細心踏實,不浮躁。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的性格物質實驗表明“會學習的學生”在性格因素的“好勝性、穩(wěn)定性、特定性、樂群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獨立性、純樸性”的得分,明顯高于學習差的學生。
1.2教會學生具體的學習
1.2.1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既是學習活動的出發(fā)點,又是學習者參加學習活動所期望得到的結果。有了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可以在目標引導或在老師的組織下展開學習活動,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更重要的是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同時,有了學習目標,學生更能隨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習的結果,從而及時調節(jié)學習過程。一個求知欲強烈而又會學習的人,往往是善于確定學習目標的人。
1.2.2把握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情境中,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采用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整。會學習的學生,其主要特點就是善于把握學習策略,具體表現(xiàn)在:首先,在開始學習之前能主動地(或在教師指導下)分析學習情景,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能根據(jù)學習材料,靈活選擇學習方法,也就是說,會學習的學生不僅應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學習方法,而且能根據(jù)學習的情境和學習的材料選擇適當?shù)姆椒ǎ辉僬,能自覺地監(jiān)控學習活動的進程,檢查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地將有關的學習變量與采用的學習方法聯(lián)系起來加以對照、檢查,評價學習方法與相關學習因素相符合的程度,對適合的繼續(xù)維持,反之進行補救、修正或另外選擇新的學習方法。
1.2.3增強遷移能力
遷移普遍存在于人們認識與改造客觀世界的各種活動之中。遷移能力的強弱也直接影響人們的學習效果。因此,應增強認知遷移與認知策略遷移能力的訓練,以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教會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應把動機教育作為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突破口,注意引導學生把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轉化為推動及維持學習和自身修養(yǎng)的適度動力,然后注重引導學生善于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教會學生適用各種學習策略,提高自身的遷移能力,那么,學生必將變得會學,定能終身受益。
2.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生在許許多多“學會”之中,“學會做人”是最重要的一項。它包含了做人的方向。做人的準則和做人的方法。而做人的方向、準則和方法的背后,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談到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的時候,首先要教會他們的應當是道德的社會主義價值取向。只有明確了“學會做人”的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才會有正確的“學會做人”的內容和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堅持對學生進行政治方面教育,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為使教育工作富有實效性,深入觸及學生的實際問題,我們十分注意防止“形式主義”,積極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切實開展了“明理、禮儀、公德、氣節(jié)”等主題教育活動:一是針對獨生子女的性格表現(xiàn),提出“明理處事,修養(yǎng)個性”的教育;二是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開展“禮貌待人,尊敬師長”的教育,建立了禮儀常規(guī),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行為有一個參照標準,去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三是針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公德、正身、規(guī)范行為”教育,規(guī)范個人道德行為,以德正身;四是發(fā)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jié),對學生開展“氣節(jié)律己、養(yǎng)儉立品”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的作風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勤儉的品質。另外還經常利用班會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既可以肯定好人好事,也可以批評自己所見到的一些不講公德、不講文明的行為,說自己想說的一切,提交給大家討論,求同而存異,既提高了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又鍛煉了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
3.以集體主義為導向、教育學生學會團結協(xié)作
今日的技師學院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相當一部分人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他們往往表現(xiàn)得比較自私,遇事常先為自己打算,缺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他們中的許多人,還不能從情感的深處,理解到沒有國家、沒有集體、沒有社會主義、沒有許許多多為他們服務的人們,就不可能有他們在中專學習的機會,就沒有他們的一切!他們把自己所享受的一切,看得非常自然、理所當然,沒有一種很深的“回報感”,沒有一種將來回報祖國、回報人民、回報父母的情感。因此,教育學生學會與他人共處、學會團結協(xié)作、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十分迫切和必要。我們依然要以集體主義為導向去幫助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學會團結協(xié)作”?以及怎樣去“學會團結協(xié)作”?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一方面注重情感的培育,引導學生遇事多換位思考,與他人之間建立平等互助、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互相信賴、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支持、和睦相處的良好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大力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在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中,不僅培養(yǎng)他對他人的愛心,更注重培養(yǎng)他們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學會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yǎng)他們關心集體、愛護集體、對集體的義務感和榮譽感,用集體主義思想支配自己的行為,克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顧國家和集體,只強調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不考慮國家的需要等錯誤思想和行為;在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中,注重班集體的建設,使之具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正確的集體輿論、良好的風氣傳統(tǒng)和嚴格的紀律,并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通過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認識到集體的力量,懂得個人離不開集體的道理!耙桓曜右渍蹟啵曜颖С蓤F就不易折斷”,“眾人劃漿開大船”嘛!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那樣“不管用什么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真正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