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日記
發(fā)布時間:2017-02-0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diǎn)擊:
安妮的日記篇一:安妮的日記
ANNE'S BEST FRIEND
導(dǎo)文: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or just ca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d WarⅡ.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they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German Nazis.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 nearly twenty-five mou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She said:"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best friend,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for over a year.
Anne‘s Diary
Thursday 15 June, 1994
Dear Kitty,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That's changed since I was here
......For example,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t dare open a window. Another time five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ve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Sadly..I am onlu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It's no pleasure lon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Yours,
Anne
安妮的日記篇二:《安妮日記》觀后感
綠色閱讀,書香辦我成長
——《安妮日記》讀后感
我與《安妮日記》結(jié)緣源于書的封面,那張黑白照片上有著天真笑容的女孩觸動我的心弦,我想看看此書與此女子有何淵源?看完書后發(fā)現(xiàn)那正是作者安妮最自豪的一張照片,也代表著安妮對生活美好的期待。
13歲的安妮在生日禮物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日記,從此在安妮的生活中多了一個忠實(shí)的聽眾,耐心的朋友。安妮對著她真摯的朋友敘述她的酸甜苦辣,訴說少女的心事。
日記中記載了安妮一家由于害怕遭受納粹地迫害,于是與朋友一行8人一起躲進(jìn)了密室,開始他們長達(dá)25個月的暗無天日的生活,雖然通過日記也抒緩了安妮不少壓力與恐懼,但是好景不長,安妮一家還是由于壞人地告密被抓忘集中營,最后只有安妮的父親有幸生還,他出版了安妮的日記,完成安妮的心愿。安妮,天真,活潑,她身處亂世,但她任然對生活抱有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開始在密室時,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和對密室生活的不適應(yīng),安妮與凡達(dá)恩太太經(jīng)常發(fā)生口角,與母親的關(guān)系也不好,日記中多是安妮的抱怨。但是由于在生活的強(qiáng)壓下,安妮漸漸懂事,與母親的關(guān)系也漸漸緩和。對生活有了新的認(rèn)識,有了自己的處事原則,也有自己的向往,她想做個記者,想把日記出版等等,于是日記更多出現(xiàn)了安妮對外界生活的渴望和對和平的向往。
在我看完此書后,我深深感到戰(zhàn)爭的可怕,也慶幸自己生在和平時代,我們應(yīng)該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在書中雖然對戰(zhàn)爭的具體場面描寫不多,但是從安妮的生活能感受到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納粹迫害了數(shù)以萬計的猶太人那其中就包括安妮,安妮的故鄉(xiāng)阿姆斯特丹居住有八萬猶太人,幾乎沒有幸存的。雖然二戰(zhàn)很可怕,但戰(zhàn)爭無情人有情。安妮一家在幾個好心人冒著生命危險的幫助下,生活地苦并快樂著,這幾個好心人不但幫他們搬入密室,還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比如替他們買食物,生活用品,還給安妮和她的姐姐帶來精神食糧——書,讓我不禁感嘆世上還是好心人多,戰(zhàn)爭無情,人有情。
也許安妮的文章是稚嫩的,寫的也只是生活瑣事。但我覺得那是精彩的,是扣人心弦的,是直入靈魂的。安妮用筆記錄下在表面波瀾不驚的生活下,人們那深深的恐懼與渴望。他們渴望自由,渴望和平。在密室中,他們明天都要聽廣播,聽那來自外界的消息,希望盟軍能解放荷蘭,解放她們。身處亂世的人們都沒有對生活喪失過希望,那我們就更不能輕易地放棄生命了。
我們的生活和平美好,即使有挫折,有坎坷,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但是我們應(yīng)該抱著對生活的期待生活下去,相信明天會更好。
安妮的日記篇三:《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
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魯瓦在1824年4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 “保留自己感覺和感情的歷史,我等于活了兩次,過去將會返回,而未來也就潛藏其中!
19世紀(jì)法國日記家狄蘭在1816年的日記里也寫道:“當(dāng)人們厭倦于周遭的紛擾,就會退回自身,在面對自己的孤獨(dú)和良心的親密里獲得安寧!
比《安妮日記》早半個世紀(jì),法國,一名猶太軍官德雷福被歧視栽誣,他的沉痛日記預(yù)告了半個世紀(jì)后歐洲出現(xiàn)的猶太人大浩劫。
《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zhàn)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
安妮是個猶太少女,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 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同年7月6日,由于壓迫猶太人的風(fēng)聲緊急,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各1945年3月初死于集中營,尸骨難覓。
沒有別人看到的日記是自我批評的一種基本憑借,在日記中安妮留下了極好的自我批評,這樣的自我批評仍然值得現(xiàn)代人引為借鑒。
日記中寫到避難時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寫阿姆斯特丹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不斷譴責(zé)種族歧視,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滿了恐怖,這樣的真實(shí)記錄在平凡中打動著人心,見證著戰(zhàn)爭與迫害。
初版《安妮日記》時,社會風(fēng)氣比較保守,時代需要的是反對納粹的罪證,這個版本的《安妮日記》經(jīng)過她父親刪修后才出版,將安妮塑造成為一個天真無邪的受難少女,以此喚醒了人們的恐懼和良知。
初版的遺憾之處在再版的《安妮日記》中得以補(bǔ)全:在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中,安妮的反省和困惑,與母親關(guān)系的冷漠、惡化,對性的好奇與疑惑,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更深刻的反省。這兩個版本的差異在于:前者是時代的層次,后者則是成長和意識的層次。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也是她收到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的一天,在這一天中,她寫道:
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里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在她收到的生日禮物中有一個日記本,從此,安妮便以它為友,傾訴了一個在戰(zhàn)亂中生活的少女的心聲。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環(huán)境所迫,躲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中,這是一個與私
人辦公室相通的一套實(shí)驗室,后來長期閑置,漸漸被人遺忘。安妮的父親便將實(shí)驗室的入口用書柜擋住,里面遂成“密室”。安妮與凡?丹先生一家、杜瑟爾先生在密室中生活了兩年,直至遭人舉報,被納粹投入集中營。安妮在日記中如實(shí)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xiàn)實(shí)的恐懼、憎惡和對戰(zhàn)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zhàn)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
1947年,幸免于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fā)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chǎn)。安妮真正實(shí)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薄白呷胧澜,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當(dāng)安妮故居博物館館長漢斯·威斯特拉給記者打開《安妮日記》時,13歲的猶太女孩
安妮對蓋世太保的恐懼、對躲藏生活的絕望和對世界天真的幻想,一點(diǎn)一滴地匯集成一幅真實(shí)而悲慘的歷史畫卷。
一如其他安妮故事的講述者,漢斯把那段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猶太少女,原來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13歲的安妮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
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猶太人的風(fēng)聲緊急,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猶太人藏到了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從此開始了歷時25個月的暗無天日的生活。
漢斯說:“安妮雖然躲在密室里,但她的日記中所記載的大都是外面發(fā)生的事情。”她描述了猶太人如何被德國納粹殘酷迫害和屠殺。她寫到了避難時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寫阿姆斯特丹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不斷譴責(zé)種族歧視,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滿了恐怖。
另一方面,《安妮日記》還向人們展示了小安妮作為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zhàn)爭和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尋求自由等心路歷程。這些平凡而真實(shí)的歷史記錄,伴隨著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們心中的震撼和共鳴,因此能夠深深打動和吸引世界上眾多的讀者。
漢斯介紹說,安妮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叫吉蒂的虛擬的朋友。每天,安妮給吉蒂寫信,敘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圍發(fā)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倫敦的荷蘭流亡政府通過廣播號召荷蘭人民把自己的日記保存下來,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這些日記可以作為珍貴的史料發(fā)表,安妮聽到這條消息后決定整理和重寫日記,幻想著有一天日記能夠公開發(fā)表。
藏匿25個月之后,安妮一家于1944年8月被人出賣,8個藏匿著的猶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奧特幸免于難。戰(zhàn)后,他看到安妮的日記寫得如此優(yōu)美,就決定把它翻譯出來,給他在瑞士的母親,也就是安妮的祖母閱讀。奧特把日記的內(nèi)容給朋友們看,朋友們認(rèn)為它應(yīng)該被發(fā)表出來。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1947年,日記在荷蘭編輯成書出版,這就是后人熟知的《安妮日記》!栋材萑沼洝冯S后在法國和美國相繼出版,并在當(dāng)?shù)匾疝Z動。漢斯說,1955年,人們將《安妮日記》編成話劇公演。1959年,好萊塢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迄今為止,《安妮日記》已經(jīng)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了3000多萬冊,其中包括中文版。
漢斯還向記者講述了安妮故居的沉浮。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安妮躲藏的密室已經(jīng)人去樓空,破舊不堪。1955年,一家荷蘭公司申請在此地修建辦公大樓,阿姆斯特丹人聽到這消息后非常生氣,他們自發(fā)成立了“行動委員會”,并找到阿姆斯特丹市的市長。其中一些有實(shí)力的企業(yè)家還表示愿意出資建立一個基金會,把安妮密室遺址改建成一個博物館。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館成立。
漢斯說,安妮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小的博物館。在博物館開門的最初10年里,歐洲大陸極少有人去參觀,主要的參觀者來自英、美以及那些沒有被納粹占領(lǐng)過的國家。因為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大屠殺,他們希望通過《安妮日記》來了解一些過去的歷史。
1974年,當(dāng)漢斯來到博物館工作時,每年的參觀者約有20萬。那時距二戰(zhàn)結(jié)束已近30年。安妮博物館的董事會認(rèn)為,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二戰(zhàn)的興趣會慢慢減小,于是,他們決定在10到15年之后,關(guān)閉安妮故居博物館。
但奇跡發(fā)生了,人們并沒有因為二戰(zhàn)的遠(yuǎn)去而淡忘歷史。相反,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參觀。安妮博物館因此免于被關(guān)閉的命運(yùn)。漢斯說,僅2004年一年,參觀者總數(shù)就達(dá)到93.6萬人。今年到目前為止,參觀者數(shù)量超過了去年同期。博物館為了方便游客,不得不決定把每天的開放時間延長至12個小時,從上午9時到晚上9時。
時至今日,安妮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世界標(biāo)簽”,她象征著納粹德國統(tǒng)治下的受害者,甚至已經(jīng)成為宗教迫害和暴政統(tǒng)治下受害者的象征。漢斯說:“人們聊起那段歷史,就會談到大屠殺,就會談到安妮!
二戰(zhàn)前,大約有8萬猶太人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幾乎沒有人能夠逃脫被屠殺的命運(yùn)。安
妮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阿姆斯特丹歷史最真實(shí)的見證。
曾有人質(zhì)疑《安妮日記》的真實(shí)性。為了證明歷史,荷蘭政府組織了一個調(diào)查委員會,專門對此進(jìn)行了考證。經(jīng)過調(diào)查考證,委員會形成了一本數(shù)十萬字的厚厚的調(diào)查報告。大量證據(jù)表明,《安妮日記》的真實(shí)性無可置疑。
漢斯對記者說,《安妮日記》對于荷蘭小學(xué)生并非必讀書,但在絕大部分荷蘭小學(xué),學(xué)校都會組織孩子們討論歷史,討論二戰(zhàn)。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閱讀歷史書,閱讀《安妮日記》的興趣被大大激發(fā)。
漢斯介紹說,在二戰(zhàn)結(jié)束60周年之際,他們舉辦了“安妮·弗蘭克的歷史和今天”的巡回展覽,這個展覽的內(nèi)容被翻譯成45種語言。
漢斯說,除荷蘭外,有3個國家有專門的組織正在傳播“安妮文化”,它們是美國、英國和德國!八麄兂袚(dān)了大量的日常工作,這樣我們能夠集中精力在一些比較困難的地區(qū)進(jìn)行宣傳,如在烏克蘭以及南美,去年我們在菲律賓、印度等國家舉辦了展覽,我們還要到中國去。”漢斯說。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安妮 日記 安妮的口技在線觀看 安妮的日記考題
熱點(diǎn)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