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1-21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法家感悟篇一:諸子百家讀后感
諸子百家讀后感(一)
最近剛看完《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炫麗的場面,逼真的人物形象以及動人的旋律,很讓人贊嘆制作組的技術,心情也被故事情節(jié)牽動著。
《秦時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到西楚霸王項羽攻陷咸陽這段英雄輩出的歷史時期,是一部以武俠為主題的全民型動漫,伴隨著古靈精怪卻又年少輕狂的主角荊天明去冒險,觀眾會切身體會到其成長的心靈歷程;此外,豪俠劍客如蓋聶、高漸離;神秘隱士如墨家、鬼谷門的眾多高手;縱橫捭闔的秦王嬴政、少年項少羽,這些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在出場時有了更具時代感的表現(xiàn),豐富的人性化場景能夠吸引觀眾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可以在劇中找到萌點。整部動漫以歷史為骨,藝術為翼,通過一種別樣的方式詮釋了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對現(xiàn)代中國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紛紛登場,在縱橫交錯的大時代里演繹了中華古文化的激烈碰撞。在那段偉大輝煌的時代里,建長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也將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俠隱仗劍游走江湖,于時代變革的亂世之中經(jīng)歷了親情、友情、愛情的滄桑變幻、悲喜輪回,最終成為了終結這個時代、開創(chuàng)新紀元的決定性力量,也堪稱是一段浪漫輝煌的中國式武俠傳奇。
劇中人物的特點都塑造的很完美!疤栆怀鰜肀阆蛭鞣竭\動,所以日出即開始日落;人一出生每生活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分!鞭q合這集,很讓人難忘。公孫玲瓏的詭辯之術令對手啞口無言,實在是令人折服!吨T子百家》中的天明則更懂得擔當,依然聰明可愛,當然還有點小無賴。在面對危險時,他沒有以“還是一個小孩”作為借口而退縮,卻以小孩單純正直的角度對待事情。雖然他還很稚嫩,但為了找到小月,他努力讓自己堅強冷靜。在被眾人否定他作為巨子的能力時,他最開始選擇逃離他們,但經(jīng)過蓋聶的指點后,最后依然站在眾人面前證明自己。我們在遇到他人的質疑時,逃避無疑是懦弱的表現(xiàn),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沒有勇氣來戰(zhàn)勝它,我們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的肯定。
雖然只是以天明這個稚嫩的孩子作為主角,不過因為被刻畫的很逼真,所以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隨著他一起犯錯,一起學習,一起成熟。
諸子百家讀后感(二)
一開始通覽書單,我最先決定讀的書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易中天的名聲曾經(jīng)在央視百家講壇的品三國里就聽到過,因此對他很感興趣。我最討厭的歷史教師就是那種在課堂上一副老氣,總是照本宣科,把我們看得到的文字再復述一遍,甚至為了只是考試而劃重點,我喜歡那種教自己理解的歷史,用自己的話語方式讓歷史“復活”,讓歷史走近生活走近我們學生的歷史老師。高中時期雖然學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長學識淵博的歷史老師,他就能夠將自己理解的東西生動的展現(xiàn),歷史課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講課藝術,把哲學史、思想史上這個抽象、深奧、復雜的話題,講解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關老子和莊子部分的,因為高中時期曾經(jīng)對莊子的“上善若水”這句話極為喜愛,而老子也似乎成為了“智慧”的代名詞。老子給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會想到我們都知道進化論,進化論的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說是物競天擇,弱者生存。
而易中天就可以把類似思維含量高的東西以問題的形式表述出來,比如,“我讀《老子》這本書,感受有三個字:老、大、難”。這句話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難”了。他后面的文章語言也很幽默詼諧,很能夠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時候不會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來自:www.newchangjing.com 蒲公 英文 摘:法家感悟)理論著實能夠讓一些出于劣勢的人得到些許安慰。同時我覺得強者同樣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每個人都會有處于劣勢的那一天,以退為進,才是大道。易中天談到了要能忍能裝,現(xiàn)實生活中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終報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夠做到遇事不沖動的人又有幾個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學習的就是在各種情況下學會冷靜,只有冷靜了才能正確權衡利弊,才能繼續(xù)去“裝”。
至于莊子,如他所說,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夠滋潤卻又不與相爭,而停留在別人都不喜歡的地方(低洼處),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善,說話善于恪守信用,處事能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如果為政者如此,就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吧。(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潤物細無聲”是我想到的一句話,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是離不開水的。這里,水就成為了所有人身邊不可或缺的一個東西。“以柔克剛”也是極為高明的一條處世之道。而水應該是當之無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寫照。特別是在這個弱者強食的社會,當所有的人都在極力變得更強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時,只有如水一般的人會給人舒適之感,讓人信任、親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凈、清澈的朋友關系便成了對友誼至高的評價。我自己對“水”極為推崇,這或許和我的性格亦有關系。
諸子百家讀后感(三)
之前看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帶著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沒有整體概念。自從看了易中天先生講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感覺豁然開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諸子百家各有優(yōu)缺點,以及他們之間的發(fā)展關系。
之前自己對儒家的東西很是贊賞,特別崇拜以德治國的理論,因為現(xiàn)在看到當下中國道德淪喪,貪腐橫行,食品安全問題百出,鐵路事故時有發(fā)生,教育收費奇高拉大貧富受教育機會,醫(yī)療收費過高老百姓無法承受,公路收費油價太高抬高物價。我一直認為以德治國是解決問題良藥,依法治國是底線,是社會最后防線,我們不能只靠這一道防線來規(guī)范社會的,應在依法治國之上再加一個以德治國的上層防線。聽了易中天的講座以后,對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特別贊同他的一句話:依法治國,以德育人。
另一個感受就是所謂的百家爭鳴,其實聽來聽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爭鳴。最后總結是:墨家關注社會,提倡平等、互利、兼愛;道家關注人生,提倡真實、自由、寬容;法家關注國家,提倡公平、公開、公正,儒家關注文化,提倡仁愛、正義、自強。
統(tǒng)一各家的名字,我們可以統(tǒng)稱為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平等、互利、兼愛,真實、自由、寬容,公開、公平、公正,仁愛、正義、自強。除了沒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現(xiàn)代人追求的核心價值。雖然我們的祖先在古代提出這些思想時有些其他的歷史限制內容在其中,可是用現(xiàn)在的思想去與祖先對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論現(xiàn)在仍然很先進。
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這樣的精神,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有自信心,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
加幸福、快樂。
另。還有一個特別收獲,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繼承法,我覺得獨具魅力,真是理論研究方面的創(chuàng)新。抽象,將諸子百家各家精華抽出,注入到現(xiàn)代人的大腦,使其煥發(fā)新的光輝。
法家感悟篇二:學習中國文化經(jīng)典感想
大學語文期末考試作業(yè)
系別:機電工程系
專業(y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班級:一班
姓名:李騰
學號: 1304010113
學習中國文化經(jīng)典感想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tǒng)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稱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這些共同構建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后來社會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 學習儒家文化思想有感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仁:愛人?鬃铀枷塍w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其中最主要的是仁的思想,是其中的思想核心。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guī)范:克己復禮為仁。 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等觀點。 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tǒng),影響極大。
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fā)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yǎng)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把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泵献影颜\這個道德概念規(guī)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
在古代中國儒家思想就被理解為人類文明的核心。在中國,儒家思想被視為文明或文文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儒家思想給現(xiàn)代人提供了很豐富的資源。面對這些資源,現(xiàn)代人具有一個選擇的自由,可以吸收資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拋棄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屬于全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寶庫。
二, 學習道家思想有感
所謂道就是指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萬物都在順應大自然整體的發(fā)展規(guī)律,“道”是更注重做事情的過程的,現(xiàn)在很多人把“無為而治”當成道的精髓。道家是中國春秋時期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思想精髓是主張"道德" 。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思想,故歷史上老莊并稱,道家思想又稱為老莊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
自然觀和辯證法因素,主張物質自然性,故其主觀精神的道,是與客觀自然的氣分不開的。道家是中國文化主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宗師,莊子則是道家的集大成者,道家的養(yǎng)生思想。
道家學說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在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
道家所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循環(huán)的規(guī)律。自然界萬物處于經(jīng)常的運動變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則!兜赖陆(jīng)》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關于“道”的具體闡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動符合自然規(guī)律,才能夠使人長壽。這是道家養(yǎng)生的根本觀點。 道家思想中,“清靜無為”、“返樸歸真”、“順應自然”、“貴柔”等主張,對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有很大影響和促進。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與儒家同樣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為表象,“道”實質,以致世人忽視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tǒng)提供了創(chuàng)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國音樂、繪畫、文學、雕刻等各方面的影響,則是占據(jù)絕對性的優(yōu)勢主導地位,即使說中國藝術的表現(xiàn)即為道家藝術的表現(xiàn)亦不為過。道家哲學也對中國政治活動提供了活絡的空間,使中國知識分子不會因太強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執(zhí)著于官場的追逐與性命的投入,能更輕松地發(fā)現(xiàn)進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間的智慧。
三, 學習法家思想有感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領社會。他們的理論根據(jù)是萬物以道為原為本,法是道在社會的體現(xiàn)。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國強兵。而為了富國強兵,法家主張改革貴族奴隸主世襲制,強調獎勵耕戰(zhàn),減輕賦稅 法家的法制思想是有其現(xiàn)實依據(jù)的,就是戰(zhàn)國時期天下爭雄,已非古法所能治,要“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古禮只適合于古代,當其時必須實行法制。他們由是提出與其法治思想一致的歷史觀:歷史是發(fā)展的,“不必法古”,“反古不可非”。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不同的法家思想家那里,法治、術治、各有所重:商鞅重法治,申不害重術治,慎到強調重勢,韓非成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思想是眾多思想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后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jù),后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思想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自古以來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便是為了管理國家而形成的兩種不同的政治觀念,給我的感覺是法家思想強調的是制國,而儒家思想強調的是治國?v觀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法家思想還是儒家思想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先秦時期,秦國能以尺寸之地而強大到最后統(tǒng)一六國,這其中商鞅,李斯等這些信奉法家思想的人是功不可磨——強國強軍當用法家思想,但我們也可以看到秦帝國一統(tǒng)天下后存在的時間不過幾十年,我認為這也是法家思想為秦帝國的覆滅所埋下的禍根——法家思想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強國強軍,但由此而形成的社會矛盾也將在沒有一位能和秦始皇一樣威鎮(zhèn)四海的人統(tǒng)治國家的情況下變的無法收拾,并且我們可以看到商鞅,李斯最終沒能夠全身而退。法家思想其根本我個人認為是“武”,誰強大,誰就是老大——這必然激起的是更大的矛盾。就象
化學元素一樣,所具有的能量越高,越不穩(wěn)定,越要分解,要保持其不分解,要么需要更強力的人掌管著國家的政權,要么就實行儒家思想。
四, 學習兵家思想有感
兵家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從哲理的層面,用哲學理念的層面,來觀察戰(zhàn)爭現(xiàn)象,探討和揭示戰(zhàn)爭的一般規(guī)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戰(zhàn)爭的具體方法,其代表主要有“孫子兵法“,兵家以利動,以利止,是徹徹底底的唯物主義,在兵家看來人本來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了利益才有善惡,所以以利言仁義是最合適的做法。利益不應該只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和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次要的、補充性的因素,而應該是主要的、決定性的因素。失去利益維系和推動作用的、被強權或法律維系的、由人的道德推動的人類社會是無法消除不斷涌現(xiàn)的問題和矛盾的。在眾多利益驅使下,怎么做出正確選擇,兵家思想提出要有度即利益大小的標準,首先,做事情一定是有利可圖的;然后,看是否符合時勢;再看,是否有大義名分,所謂“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有為天時地利人和”就是以上條件,兵家“謀定而后動”就是如此,關于人才,孫武說:“故善戰(zhàn)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薄皳袢恕闭,善于量才用人也;“任勢”者,善于造勢和利用形勢也。所謂“擇人而任勢”,就是 要求軍事指揮員重視選用人才,利用形勢,以戰(zhàn)勝敵人。從“擇人”方面而言,兵戰(zhàn)固然是軍事實力的較量,但更重要的是人才競爭。在戰(zhàn)爭中,誰擁有人才,誰就 會掌握戰(zhàn)爭的主動權,誰就有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可能。因此,挑選將領是戰(zhàn)爭勝敗的關鍵。什么人能當將領?孫武的標準是:“將者,智、信、仁、勇、嚴也!边@便成為當時選人才的基本思想。
兵家思想已經(jīng)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戰(zhàn)爭思想,而成為政治、經(jīng)濟、外交各個領域領導者的重要思想。兵家思想不僅在現(xiàn)代軍事領域而且在政治、經(jīng)濟、外交、體育等各 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這種廣泛的應用中,人們不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獲取啟迪,同時又為孫子兵法注入了新時代的活力。
法家感悟篇三:法家的管理智慧
法家的管理智慧
今天的中國物質騰飛,人類在20世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以往歷史的總和,而管理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從泰勒提出科學管理才標志著人們告別了經(jīng)驗管理的時代,而管理的哲學和思想,卻要取經(jīng)于2000多年前的中國,那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的年代。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法家的治國之道。
【原文】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陰情;能法之士勁直,聽用,且矯重人之奸行。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是智法之士與當涂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
【譯文】才智有謀術之人明察秋毫,聽候任用,并且能照明執(zhí)大權者不可告人之事;能執(zhí)法之人剛勁正直,聽候任用,并且能矯正執(zhí)大權者奸邪的行為。所以有才智有謀術又能執(zhí)法的人一旦得到任用,那么官貴權重之臣必然在法律準繩以外。這是有才智能執(zhí)法之人與掌大權者,不可以兩存的仇怨。
【感悟】這是韓非子的經(jīng)典篇章,對今天的我們依然十分有啟示。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到我們的國家治理,小到我們每一個公司的治理,都需要用到韓非子的管理學智慧。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多年以來,物質上極大的豐收,也解決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人的吃飯問題,但是許多改革的遺留問題依然存在,比如東西部發(fā)展的極度不均衡,比如大量的貧困山區(qū),失學兒童,散布在祖國的各個角落。更為嚴重的一個問題是,反腐反腐越反越腐。中國即使在政通人和的朝代,貪官污吏也是橫行市野,最典型的莫過于乾隆朝的和珅。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懂法依法的人與當權的重臣總是不相容的。比如我們曾經(jīng)的主席劉少奇,劉少奇先生在文革期間備受迫害,受盡四人幫等人的折辱與污蔑,而他臨死前,手里握著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我們國家有著特別長的封建專制歷史,老百姓的參政意識不強,法律意識更是淡薄,而取而代之的是人治,是官本位,而在那個漫長的自給自足的農(nóng)耕經(jīng)濟年代,這樣的上層建筑也與生產(chǎn)力相適應。而隨著英國的工業(yè)革命的硝煙漂洋過海,我們國家也再也不能閉關鎖國。英國用大炮和鴉片迫使我們打開國門,而帶來的,也是我國生產(chǎn)力的急速發(fā)展,而同樣的生產(chǎn)關系早已經(jīng)不能適應這樣的生產(chǎn)力,這樣的上層建筑也同樣不適應新的生產(chǎn)力。所以,法治,民主成為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黨的十八大四中全會明確指出,我們要依法治國,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將越來越走向制度化,掌大權者也必然是法治者。韓非子的孤憤,會成為我們時時自省的警鐘,讓我們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當權力受到制約以后,法治也許才能成為治國的利器,而治國離不開能臣,如何管理能臣,用有所養(yǎng),養(yǎng)有所用,也離不開法家的智慧。
【原文】當涂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是以諸侯不因,則事不應,故敵國為之訟;百官不因,則業(yè)不進,故群臣為之用;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學士不因,
則養(yǎng)祿薄禮卑,故學士為之談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飾也。重人不能忠主而進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燭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1]
【譯文】當?shù)勒茩嗟娜松米元殧堈聶C要大權,那么外國諸侯和國內大臣都要為他效勞了。因此諸侯們如果不依靠他,那么辦事就沒有回應,所以敵對國家也要對他歌功頌德;群臣百官如果不依靠他,那么所辦之事也不會有進展,所以群臣都要為他效勞;郎中官如果不依靠他,那么就不能接近君主,所以君主身邊的侍從都為他隱瞞私情;學習讀書的人如果不依靠他,那么養(yǎng)薪俸祿就微薄而且禮節(jié)待遇也低下,所以學習讀書的人也都為他吹捧。有這四種人幫助,奸邪之臣就可以自我粉飾了。雙重人格的人不能忠于君主而且還引進君主的仇敵,君主又不能超越那四種幫助他的人而明察自己的臣子,所以君主被蒙蔽越來越深而大臣的權力越來越重。
【感悟】這段文字對于今天的中國社會依然十分有借鑒意義。好比當年的重慶市委書記,在重慶可謂呼風喚雨,重慶的大小官員盡相巴結,把自己的政治生命壓在了他的賭注上,認為只要依靠著他,便不需要干實事,更不需要為老百姓辦正事,而當時重慶的各大媒體無不對他溜須拍馬,稱其為治世之能臣,甚至將這樣的不正之風滲透到了中小學校,要讓同學們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滿足他一時興起所提出的口號。而習總書記上臺以后,深知這樣的人會對黨和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排除萬能地將他繩之以法,這便是韓非子智慧最好的應用。
法家的管理智慧不僅告訴我們如何用有所養(yǎng)養(yǎng)有所用,更告訴了我們,如何在管理中成為一名英明的管理者,而不是一拍腦袋一個項目上臺的管理者,如何處理好管理者的個人好惡和實際需求的關系。
【原文】凡當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愛也,又且習故。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惡,固其所自進也。官爵貴重,朋黨又眾,而一國為之訟。則法術之士欲干上者,非有所信愛之親、習故之澤也,又將以法術之言矯人主阿辟之心,是與人主相反也。處勢卑賤,無黨孤特。夫以疏遠與近愛信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新旅與習故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反主意與同好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輕賤與貴重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一口與一國爭,其數(shù)不勝也。法術之士操五不勝之勢,以歲數(shù)而又不得見;當涂之人乘五勝之資,而旦暮獨說于前。
【譯文】凡是當?shù)勒茩嗟娜藢τ诰,很少是不被信任寵愛的,而且是君主的親信。至于迎合君主的心意,就有了同樣的愛好和厭惡,就可以鞏固自己的進升了。官職重權力大,黨羽眾多,而成為一國人歌頌的對象。那有辦法的讀書人想求得任用,因為不是重臣所信任寵愛的、不是親信得恩澤的,又想把有關治國辦法的言論來矯正君主曲從回避的思想,就是與君主相反的。他們所處的地位形勢卑下低賤,無黨羽且孤獨。拿關系疏遠的人與關系親近受寵愛信任的人相爭,就是競爭多次也不能取勝;拿新來的游士與親信老關系相爭,就是競爭多次也不能取勝;拿相反的主意與同樣愛好的相爭,就是競爭多次也不能取勝;拿輕微低賤地位的人與地位高貴重要的人相爭,就是競爭多次也不能取勝;拿一張嘴與全國人相爭,就是競爭多次也不能取勝。
【感悟】對于每個企業(yè)的管理而言,老板享有很高或者說全部的人事任免權,而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這對于每個企業(yè)家來說都是個艱難的抉擇。我不認為韓非子提倡的這樣的觀點完全正確,任人唯親也不一定錯誤,比如我是一個個體商戶,我現(xiàn)在需要為我那個10平米的小店雇一名售貨員,可能我的侄女并不具有任何銷售方面的才能,而某些學市場營銷畢業(yè)的高材生他在銷售方面的才華可能遠遠勝于我的侄女,可是我的侄女顯然是比那位高材生更好的選擇,我信任她,而陌生人之間的不信任的成本可以高得嚇人,比如現(xiàn)在審計師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是企業(yè)的股東不再信任經(jīng)理,如果經(jīng)理總是出具真實的會計報告,那么股東為什么會質疑?聘用一名公司來做審計的費用可能高達數(shù)百萬,而如果這個公司的總經(jīng)理就是股東的兒子,那么股東會選擇花錢聘請一位陌生人嗎?所以唯親和唯賢并不是絕對的,而且賢與不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都有從少不更事到閱盡千帆的那一天,所以,我認為唯親還是唯賢,還是要以實踐為標準。
總之,法家的管理智慧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仍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要以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相關熱詞搜索:法家 感悟 法家思想 法家創(chuàng)始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