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東風:有感于國學進入選秀時代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1、90年代以降,各色偽“國學”熱品種繁多、五花八門。有在人民大會堂閃亮登場、強勢媒體隆重推出的“國學”,有在全球化學術市場吆喝叫賣的“國學”,還有在銀屏上裝神弄鬼的“國學”。等等。偽國學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盛情邀請中崛起,在中小學生的紛紛下跪中崛起,在嘩啦啦的點鈔機聲中崛起,在所謂明星學者的信口雌黃中崛起。
所有這一切,都不能從學理上去解釋,它絕不表明國學研究在今天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它的確表明國學在今天是多么香艷誘人的好東東。國學進入了與金錢、權力、學術資本的全面交易時期。今天不是國學研究的黃金時代,但是的確是作為交易的國學、作為表演的國學、作為產業(yè)的國學以及作為學術投機的國學的黃金時代。
近聞央視與北大合作,準備聯(lián)袂推出全國性的國學選秀節(jié)目,并以“優(yōu)勝者將有機會進入北大學習”為誘餌吸引大眾,可謂別出心裁,是國學秀中的后來居上者。這次聯(lián)合是最強的學術-教育機構與最強勢的媒體之間的強強聯(lián)合,其政治和商業(yè)的利潤一定都非?捎^,但是它與推進深層國學研究肯定無關。
國學而選秀,足見國學在今日是多么時髦,多么艷俗,多么唯利是圖,多么精于把自己產業(yè)化,多么遠離真正的國學!斑x秀”二字多么形象生動傳神地說明了今日的所謂“國學”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2、從其源頭看,天下之亡也,國學乃興,天下亡,乃有國,有國,乃有國學。古人大概不會以為自己的學術是什么國學,它要么是天下之學,要么是皇上之學,要么是冶情娛性之學,唯獨不會是什么國學。
中國知識分子的民族國家意識是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打出來的,國家意識萌生于國家的危機時刻,主權觀念出現(xiàn)于主權將亡之時,這是國學最早出現(xiàn)之時的社會文化語境。職是之故,第一代國學大師如王國維,其國學研究不免總是打上憂患、凄涼、沉郁的底色,絕無艷俗驕滿之氣,并因此而達到空前絕后的境界。方今之世,國力漸進,驕滿艷俗之氣益進,傲慢自大之國學、招搖過市之國學、香艷低俗之國學、銅臭拜金之國學、涂脂抹粉之偽“國學”,于是乎大興于天下。
3、作為大眾傳播,電視的特點當然是面向大眾,它必須把包括國學在內的所有文化和學術經典作大眾化處理。這不是電視的錯也不是大眾的錯。這里不能抽象地談論什么對錯問題。但是我們對學術的大眾化當然也有基本的底線要求。一是知識論的要求,也就是說,大眾化不能違背知識共同體就文化學術經典的闡釋已經形成的基本共識。比如,在解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時候,不能把“小人”解釋為小孩子,除非你發(fā)現(xiàn)了大家可以接受的新證據(jù)。其次道德倫理的要求,國學的大眾化不能違背道德的底線來傳揚一種違背人類普世價值的觀點,那怕它是地道正宗的國學貨色。
國學可能也可以成為一種大眾文化,但是不能成為一種違背人類基本價值的大眾文化,一種糟糕的、有害的大眾文化。它至少應該是一種無害的大眾文化。
我喜歡踏踏實實的、謙和恭儉的真國學,但不喜歡招搖撞騙的、張牙舞爪的、花里胡哨的、一窩蜂的、群眾運動式的偽“國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