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之遠:誰教你做中國文化人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李敖的《神州之旅》讀過的馬寅初(曾任北大校長),對毛澤東的「人多可辦事」鼓勵生育,提出異議而被斗,連臥室也貼滿羞辱性的標(biāo)語。可惜語焉不詳,點到即止。大概亦如他所顧忌:恐怕「未到長城先入秦城」吧!以后大陸厲行一胎化,使大陸社會性別失衡和諸多后遺癥,可知馬當(dāng)時的論點是正確的;
毛澤東是錯誤的。
陳寅恪是個大學(xué)問家,其識見淵博,國學(xué)亦非常人可及。生于當(dāng)時,他有滿腔悲憤,他的詩作中有兩句令人很震撼;
「平生所學(xué)供埋骨,晚歲吟詩欠斬頭。」前句道盡學(xué)人的悲哀;
后句對暴虐的年代,提出憤激抗議;
所欠者唯一死耳!豁出去了!這種仁人志士,在亂世中特別令人動容,中華民族在許多劫火中每能重獲生機,正是這種堅貞剛毅;
知識分子特別負(fù)起文化傳承的文化人,能不勉乎!
我在七十年代的初期,也是《星島晚報》全盛的時候,開始濫竽藝文,用程千里的筆名寫專欄,接「戎馬書生」朱振聲先生的版面,寫《風(fēng)雨江湖三十年》,以后就一直寫下去。
我還在其它港報寫專欄:香港時報、星島日報、快報。臺灣特約的有中央日報、中華日報、青年日報、新生報、大成報(兼主筆)。不定期的有聯(lián)合報、中國時報等。大多為時政評論;
惟青年日報副刊則一定談文論藝。因此,我第一次到多倫多總領(lǐng)事館申請回鄉(xiāng)證時,口頭問話就答道:「過去是個反動派!
六十至八十年代,身為海外文化人,誰不反對大陸不合理的制度?九十年代,又怎能不反對臺獨?國族多難又誰教你做中國文化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