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東:應該怎樣向一流大學目標去努力?——參觀普林斯頓大學有感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因為普林斯頓大學連續(xù)七年被評為美國大學的第一名,愛因斯坦曾在那里工作過22年,而筆者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北大數學力學系讀書時的系主任段學復先生,和教“數學分折”課的副系主任程民德先生都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教“理論力學”課的周培源先生也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過,所以2007年8月11日便由兒子開車前往參觀,去看看這所心儀己久的一流大學。
當我們驅車到達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鎮(zhèn)時,圍著小鎮(zhèn)轉了一圈,也找不見學校的大門,只好在標有圖書館的一所小樓旁停了下來,正在四處張望時,一位90歲左右的美國教授拿著拐仗走了過來。他用漢語問我們從中國什么地方來,并介紹自己是北大的兼職教授,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真沒想到,到達普大遇到的第一個人,竟是與北大有關系、又會說點漢語的學者。進入這個系圖書館要到了一份大學的簡圖,才知道普大確實沒有大門,各個系和研究所散落在校園的各處。
普林斯頓大學1746年創(chuàng)辦開始稱為新澤西學院(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建立于伊麗莎白鎮(zhèn)(Elizabeth),是殖民時期北美四大學院之一(依成立先后次序分別是哈佛、威廉瑪麗、耶魯及新澤西學院)。1756年遷至普林斯頓鎮(zhèn),1896年為了表示對所在地的尊敬,新澤西學院正式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約2.4平方公里,風景優(yōu)美。校內有很多哥特式的建筑,大多數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修建的。沒有看見宏偉的大樓,最新的房子大概要算剛建好不久的校藝術博物館了,也只是二層的建筑。
從資料上知道這所私立綜合性大學規(guī)模并不算大,長期保持6千多名學生(其中本科生4千多人)的規(guī)模,學校堅持以文、理科為主,不愿分散精力辦熱門的商學院和法學院,學科也不算全。可是普林斯頓大學卻出過3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0多位菲爾茲獎(數學領域的諾獎)獲得者。
參觀普林斯頓大學后沒幾天,8月中旬在美國報紙上得悉,普大又第八次被評為美國大學的第一名。聯(lián)想到中國一些大學都在以辦成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有的大學甚至己宣布了能達到這個目標的時間表,但與看到的普大比較卻有非常明顯的差別,真是感觸甚多。
普林斯頓大學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卻沒有宏偉的大樓,甚至沒有校園的大門,規(guī)模不大,學科也不全。這與中國的將世界一流大學列為辦學目標的一些大學(以下暫簡稱“想一流大學”),熱衷追求大樓、大規(guī)模、全學科的做法,在辦學理念上有著顯著的差別?顯然有理由懷疑,“想一流大學”用這種辦學理念去追求,能辦成世界一流大學嗎?
據報道,在美國的大學評比中,普大超過哈佛有一突出的加分原因,是小班教學比哈佛多。筆者曾在過的北大數學力學系1954級當年也受到過小班教學的恩惠,在習題課和討論課的小班教室里,學生能隨時發(fā)問,老師可及時給予每個同學指導,畢業(yè)50年了,至今想起周培源、丁石孫、王仁、周光坰等老師上小班課的情景,還覺獲益匪淺?墒乾F(xiàn)在中國的這些“想一流大學”的本科,實行的是大班粗放式教學,哪還有什么小班教學呢?
普林斯頓大學的校訓是“普林斯頓——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在創(chuàng)立宗旨上強調訓練學生具有人文及科學的綜合素養(yǎng),實行通識教育。
錢學森先生曾對溫家寶總理說,“一個有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yǎng)。沒有這些是不行的!薄艾F(xiàn)在中國沒有完全發(fā)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yǎng)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2005年8日1日《人民日報》)
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現(xiàn)代化的標志之一。中國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需要有一些大學辦成世界一流大學,為國家培養(yǎng)杰出人材,對“想一流大學”每年給予數以億計的較多投入(盡管與國外比還較少)是必要的。但是投入的效果怎樣,也是值得管理部門和納稅人關心的。在常聽到報喜的同時,教育部門是否應組織討論明確究竟什么是培養(yǎng)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才的模式,我們現(xiàn)在的辦學理念差距在哪里,有什么應改進的地方。這些“想一流大學”是否也應找一、二所世界一流大學作為趕超和對比的目標,找找在辦學理念和教學、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差距,討論一下如何改進的措施。既然花了國家的大量投入,是否也應將這些在適當范圍內予以公布,讓大家來監(jiān)督,而不只是對上級管理部門匯報。
在這些“想一流大學”里“海歸”不少,也經常有人出國交流訪問,能否做出規(guī)定:要求公費出訪者歸來時,必須找出一、二條差距和對應的改進建議,這總是應該的吧。
現(xiàn)在中國流行的本科教學評估,被評學校往往要花一、二年時間去準備,不少學校在其網站首頁還做了“離評估還有﹡﹡﹡天”的倒計時牌。學校向評估組匯報時盡量說成績,展示精心包裝好的“成果”,對辦學目標也說得很好聽,但還未見過找找與辦學目標有哪些差距,評估結果也多不痛不癢。對“想一流大學”來說,這樣認真地走過場,對其辦一流大學的目標是不會有用的。如果還要對“想一流大學”進行本科教學評估,應該要與一、二所具體的目標世界一流大學的本科對比,才能有的放矢,肯定成績并找到問題與差距,提出改進措施,讓評估取得實際效果。
能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畢竟既不是光說說,也不是能自己說了算的。在全球化的年代,總要將中國的一些大學放到世界范圍去接受撿驗和比較,才能在競爭中爭得上游!
熱點文章閱讀